1977年美國生產出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即第四代計算機,大大縮小了計算機的體積,降低了電耗,提高了運行效率,為人類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從硬體上奠定了基礎。
1990年聖誕,世界上第一個網際網路Web網頁在美國誕生,標誌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4年後,中國入網。1996年,中國第一家網吧在上海出現,它有一個洋名叫「威蓋特」。那時候,網吧這個稱呼還沒有發明出來,它被稱作「電腦室」,主要用來打遊戲、逛論壇社區聊天、發帖。
網吧這種新穎的休閒方式,一出現便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上網衝浪」成了那幾年最火的詞語。姚明在去美國打球前,也去過不少次網吧,據說他當年最愛的是打CS遊戲。
網吧剛出現時,上網費也是高得咋舌,起初高達一小時40元,那會國人平均月薪也不過是四五百元,一個月的工資不夠一天的網費。
此後三年,網吧進入快速發展期,上網的費用也降到了一小時10-15元,但依然不便宜。網吧出現後,各方面的監管比較寬鬆,辦一個開網吧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非常容易,材料備齊,2兩周內就能辦下來。從2000年開始,網吧在全國各地瘋狂落地開花。
中國大地迎來了第一波網吧創業潮,「要想富,開網吧」的口號比「要想富,先種樹」響亮得多了。網吧一多,網費也降了下來。在2000年--2003年左右,一二線城市的網吧,白天價格在每小時3-5元,通宵的話一晚10-15元。
那時候進網吧上網是一件相當潮的事情,網吧的生意那叫一個火爆,常常是幾個人在等一臺機子。一家擁有50臺電腦的網吧,一天的毛收入能有兩三千塊錢,如果再搭配賣飲料、盒飯、香菸,收入還能更高。每個月下來,拋除人工開支、房租、水電費,掙個三五萬元不成問題。半年左右,就能收回投資成本。
網吧生意的火熱,使得網絡經營許可證炒也被炒到三四十萬元的高價。由於證書難辦,一些黑網吧也開始大量出現,屢禁不絕。沒辦法,人是趨利的動物,開網吧來錢實在是太快了。
彼時,還沒有手機支付,上網付費付的都是現金,每到晚上盤點收入,一元、五元、十元……真是數錢數到手抽筋。如果說抽筋是一件幸福的事,大概也只有數錢了。
2000-2010年,這十年我國網際網路用戶飛速增長,網吧也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開網吧幾乎意味著穩賺不賠。在2000-2005年間,一家擁有100臺電腦的網吧,扣除一切開銷,一年賺個30-50萬萬根本不成問題。而在2003年,北京、上海的房間均價也就在4000-5000元之間,一年下來就能在北京或上海買下一套房。當年這兩地三五十萬元的一套房,放到現在出手起碼要五六百萬起價了。
一個人的命運跟所處的時代有很大的關係,早期開網吧的那批人,只要沒有陷入不良嗜好,基本上都成了人生的贏家。
萬物皆新,一切常變。2010年後,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一部智慧型手機幾乎能解決一切上網問題。加上家庭電腦的普及,去網吧的人越來越少。網吧利潤急劇下降,不可避免地步入了它的衰退期。曾經炒到近百萬元一張的網絡經營許也變得乏人問津。
我國網吧的數量從2011年開始出現下滑,結束了十年的持續增長。在2012年約有1萬家網吧停業,2018年全國網吧數量13.8萬家,比上一年減少了5000家。
雖然去網吧的人越來越少了,但一時半會肯定不會消失。未來,要想繼續發展,轉型升級、多元化服務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