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時代風雲
推動社會進步
這是記者的責任與使命
更是新聞人的驕傲與榮光
11月6日,在第21個中國記者節即將來臨之際,省委宣傳部、雲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在雲報傳媒廣場一樓多功能報告廳舉行雲南新聞各界慶祝記者節暨表彰報告會,對第36屆雲南新聞獎獲得者和第二屆雲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予以表彰。
據悉,共322件作品獲得雲南新聞獎,29名來自各級媒體的記者編輯榮獲「雲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 稱號,今年還特別設置了「赴鄂抗疫採訪特別獎」。
322件雲南新聞獎作品
來自全省報社、廣播電視臺、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等單位的322件作品獲得雲南省新聞作品年度最高獎——雲南新聞獎。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回信重要精神評論》等2件作品獲特別獎;
《獨龍江,總書記的深情牽掛》等46件作品獲一等獎;
《「我們一定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等94件作品獲二等獎;
《為了勇士的一句臨終囑託》等180件作品獲三等獎。
29名雲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
29名來自中央駐滇媒體和省內媒體的優秀新聞工作者代表榮獲首屆「雲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第二屆雲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評選結果(排名不分先後)
赴鄂抗疫採訪特別獎(9人)
姓名 單位職務
伍曉陽 新華社雲南分社總編室副總編輯
楊 崢 雲南日報攝美部副主任
陳 飛 雲南日報報業集團攝影記者
李 鋒 雲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專題部主編
張志軍 雲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公共頻道主編
姚立偉 雲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邱月婷 雲南廣播電視臺全媒體新聞中心記者
熊 強 雲南網新聞中心記者
李 榮 春城晚報編委、都市新聞部主任
編輯系列(10人)
姓名 單位職務
劉同毅 雲南日報編輯出版中心副主任
曹 璐 雲南網新聞中心常務副總監
趙 琨 雲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新聞部主任
黃 翼 昆明日報總編室副主任
宋建波 昆明信息港總編輯
李祥甫 曲靖日報社新媒體部副主任
李 京 保山市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總編輯
陳景鋒 普洱日報社黨組成員、副總編輯
張仁韜 德宏傳媒集團新媒體中心負責人
餘富全 迪慶日報社黨組副書記、副社長、總編輯
記者系列(10人)
姓名 單位職務
楊文明 人民日報社雲南分社記者
嶽冉冉 新華社雲南分社記者
陳鑫龍 雲南日報科教部記者
章 婷 雲南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編播部監製
秦蒙琳 春城晚報大理新聞部主任
傅 輝 昆明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新聞中心副主任
丁永權 昭通廣播電視臺臺長
代高鵬 文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主任
李 黎 大理廣播電視臺新聞採訪部主任
李春珍 怒江傳媒中心通聯部副主任
今年
榮獲「赴鄂抗疫採訪特別獎」的
9名記者
在對疫情危害
尚不清晰的情況下
隨馳援湖北的雲南援鄂醫療隊
採訪報導
第一時間將「抗疫」的信息
發回雲南
雲南援鄂醫療隊的醫生曾這樣說道:「我們是用生命來救治患者,你們是用生命來報導我們」。
沒錯!
他們同樣是
#逆行的英雄#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
他們的故事
伍曉陽
歷經急難險重任務錘鍊,善於駕馭宏觀重大題材,在正面報導、重點調研、智庫課題研究方面卓有建樹,曾參與汶川地震、魯甸地震、昆明火車站暴恐事件、湄公河慘案偵破及審理等重大事件報導。2020年在抗擊新冠疫情中,逆行趕赴疫情第二重的湖北孝感市,堅守50天,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城市社區和農村抗疫一線採訪,客觀理性真實地記錄了湖北保衛戰的重要一極。
楊崢
足跡遍及雲南省十六個州市的120多個縣、市,累計在雲南日報刊發新聞報導12000餘幅(篇),其中刊發新聞圖片11465幅;2萬餘幅新聞攝影作品被省內外報刊、雜誌以及網絡新媒體選用刊發。2020年2月12日,他作為首批選派湖北抗疫前線的雲南新聞媒體記者隨同雲南省援助湖北鹹寧醫療隊義無反顧奔赴戰「疫」第一線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宣傳報導工作。在鹹寧抗疫前線的40天中,參與一線採訪報導80餘次,不懼危險對重症患者轉運進行現場報導,並深入各基層醫院進行「零距離」採訪。
陳飛
多次深入基層和國內外重大事件一線,先後採訪過抗冰搶險、2009年雲南大旱、江西撫州唱凱決口封堵、「美麗雲南·穿越自然保護區」大型融媒體採訪等重大採訪。2020年2月20日隨醫療隊抵達武漢進行採訪報導。他和隊友不懼感染風險,穿著防護服,走進方艙醫院。在鄂一個月內,跑遍雲南醫療隊駐點醫院深入採訪,和醫護人員站在同一戰線,同吃、同住、抗擊病魔。
李鋒
堅守新聞一線,履行「新聞為人民服務」的承諾。從業19年,採訪報導新聞上萬條,曾參與汶川「5.12」大地震、2010年雲南大旱等重大事件報導。2020年2月初結束了在雲南省傳染病醫院和昆明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採訪拍攝,深度報導《戰「疫」最前線》後,2020年2月20日隨雲南省援助湖北武漢醫療隊進行採訪報導,發回報導在各欄目首發電視新聞200多條,滾動播出800多條次。
張志軍
一直工作在電視新聞採編一線,奔赴過上千個新聞現場,面對過數千個採訪對象,他曾經勇奪刀具救下輕生女子,也曾到昭通魯甸地震、四川雅安地震、宣威泥石流等大型災難現場採訪報導,就連在打擊走私凍肉的犯罪行為中,也有過他冒著生命危險做深度報導的身影……2020年2月20日隨雲南省援助湖北武漢醫療隊進行採訪報導,先後20多次出入高暴露風險的醫院,講好了「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
姚立偉
參加工作剛七年,獲得中國新聞獎三等獎1次;雲南新聞獎5次,其中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曾作為駐外記者在緬甸駐站工作三年零四個月。2020年2月12日到達湖北鹹寧,和同事奮戰在採訪報導一線,足跡遍布鹹寧市的各大定點醫院和縣區醫院,專心聽從並學習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建議,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和科學防護的同時,不怕困難和危險,經常工作至凌晨兩三點。
邱月婷
工作七年來,一直堅守在新聞採訪一線,採寫和發表新聞作品近兩千條(次),曾參與「紅河哈尼梯田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兩會、「雲嶺楷模」先進典型人物等大型報導活動;曾對多位外交戰線同志、國際友人、文化名人進行深度採訪。2020年2月12日到3月22日,參與雲南對口支援鹹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報導,共從湖北鹹寧發回電視新聞及新媒體新聞共計119條(次)。
熊強
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熊強衝鋒在前、勇挑重擔,他說:「有現場的地方,就應該有新聞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熊強瞞著父母,主動向單位請纓,於2020年2月20日隨雲南省第七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到達武漢。他曾進入到感染係數最高的隔離病房中採訪,和確診患者面對面溝通,也見證了雲南援助湖北醫療隊負責收治的最後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復出院。
李榮
在新聞一線工作的15年裡,他始終將負任蒙勞的精神用於新聞採寫工作,把公益助人行動過成了生活的日常。2020年2月12日隨雲南省援鄂醫療隊赴鹹寧採訪報導,赴鄂前一天,他給家人留下了一份遺書。在鹹寧41天,他每天睡眠只有4小時左右,跑遍了鹹寧市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收治醫院,採訪人數多達260人以上,每天平均發稿3到4篇,原創發稿總量達到100餘篇,撰寫字數超過10萬。
因為理想,所以堅守;
因為熱愛,所以堅強;
因為責任,所以堅定。
最後
祝所有新聞工作者
節日快樂!
來 源 | 雲報客戶端
編 輯 | 李毓珊
監 審 | 袁梅
原標題:《記者節,雲南這些新聞工作者受表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