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的軌道交通發展論壇現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王禾作主題演講。
紅網時刻10月18日訊(記者 王詩穎 攝影 李長宏)「對外承包工程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要形式之一。」10月18日的軌道交通發展論壇現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王禾介紹,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國的對外承包工程同時扮演著促進國際基礎設施合作和互聯互通的重要角色。
40年來,中國企業在海外建造了一大批交通、電力、通訊、房建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項目。截至2018年底,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累計籤訂合同額2.33萬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95萬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的業務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半數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當前,中國企業已經從單一的工程項目承包商向投資商、運營商和開發商、綜合服務商的多重角色轉變;項目模式從傳統的承接施工分包、施工總承包、EPC工程,逐步向投資帶動的業務模式轉變。如今的中國企業已經成為國際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深入實施,一批大項目順利推進實施。越來越多的鐵路項目和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在海外落地,中國企業成為穿行在世界各地的「中國建設」品牌的鑄造者和推廣者,也是助力「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重要力量。
軌道交通的發展,在極大改善人們出行方式的同時,也將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和水平。如何進一步促進基礎設施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和互聯互通?王禾認為,要利用好博覽會的平臺作用,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願與國際業界共同利用好博覽會平臺,促進企業與國際業界交流思想和技術、尋求機遇與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同時,堅持國際基礎設施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方向。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基礎設施的每個環節。高質量可持續的軌道交通同樣要貫徹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新理念,統籌好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中國企業要與世界各國企業、金融機構、國際組織,開展開放包容、務實有效的第三方市場合作,促進中國企業和各國企業優勢互補,實現「1+1+1>3」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