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10句經典名言,每一句都值得背誦!

2021-02-13 壺山悅讀
期待您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我!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在臨沂。

在《孫子兵法》中,既有「用兵之法,全勝為上」這樣的軍事謀略;也有「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樣膾炙人口的指揮名言;更有「勝可知而不可為」這樣的做事智慧。今天,小編擇選其中最經典的十句,和大家一起來品讀欣賞。

1、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這是孫子兵法《虛實篇》中的內容。本人認為是最經典的名句。故把他排在第一位。曹操曰:勢盛必衰,形露必敗,故能因敵變化,取勝若神。其實,這句話的含義遠遠不止這些。他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時刻冷靜科學地分析當前的局面,對局面的微妙變化都應當了如指掌。


只有根據局面的變化而不斷改善應對方式才是最好的策略。這個精神在戰術層面上顯得更為重要。不管是商戰,還是兵戰;不管是交友、還是創業;不管是競技,還是談判。時刻保持對局面的透徹分析和針對性的應對是每個決策和行動者必備的素養。


2、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本句出自第三篇《謀攻篇》曹操曰:未戰而敵自屈服。把他放在第二位是有道理的。這樣的思想對於戰爭的理念達到了一個頂峰層次。不管什麼鬥爭,全面勝利都不是最好的結果。只有不戰而使對方心悅誠服,才是最佳效果。這是戰略層次的頂點,也是老子某些思想的典範。在商戰、交友、及競技中,實際上強調的就是徵服對方的心,讓對方心誠、心服到骨子裡。這種效果自然是最高境界了。


3、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本句出自第五篇《勢篇》。之所以把他排在第三位,。是因為後來唐太宗與李衛公問對。專門對孫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勝」做了探討,而且水平極高,把『正』『奇』的辯證關係闡述的相當透徹,指出了有時看似「正」實質卻是「奇」,有時看似「奇」他卻是「正」,「正」可以轉化為「奇」,「奇」可以轉化為「正」。


「奇正相變,循環無窮」,歸結到一點,孫武所謂形人而我無形,此乃奇正之極致。雖然用兵在於出其不意,但在預備階段卻應該「教正不教奇」。可見李靖對於兵法之變,諳熟於胸,難怪他一生能有戰無敗吶!「教正不教奇」,也正是我們事業和學業應當堅守的道理,只有「正」通者才能出「奇」也。

4、知彼知已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每戰必殆。


本句可以說是普通大眾最熟悉的名句了。也是出自《謀攻篇》,其名聲雖大,但是也只能排在第四位。核心就是要求鬥爭者要通曉敵我情況。這是對情報、資料的高要求。當然,這也是非常正確的。


記得毛澤東在長徵過程中,總是能夠躲過蔣介石的包圍圈,就是紅軍的諜報人員水平很高,能夠準確破譯敵方的密碼,從而使毛澤東準確掌握情報,進而為我軍制定最好的戰略戰術方案。如果不知情,可能就要出現錯誤的判斷。事實上,毛澤東遵義會議不久就吃過對敵人兵力判斷錯誤的虧。所以,情況不明,切忌決策。當今社會處在資訊時代,對對手的研究,了解也是極為重要的。


5、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這是兵法中第一篇《計篇》的名句。攻擊對方的方式,既要找到對方沒有物質準備的地方,更要找到沒有心理準備的地方。如果二者都能找到,必然有豐碩的成果。所以不但要研究對方的物質條件,更重要的要研究和推測對方的精神條件,也就是對方的策略、戰術、方案。只有在這些策略、戰術、方案中找到對方沒有顧及到的地方,鬥爭勝利的可能性才更大。這個名言從反方向思考就是自己要準備充分,考慮周全才不會被對方攻擊。

6、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這是兵貴神速的理念。是第二篇《作戰篇》。即作戰只求勝利,作戰久了會挫傷戰士士氣,進攻敵人的城池也會缺乏戰力,國家的經濟也會受到巨大的消耗,其他國家也會趁虛而入。所以為求用兵精巧而進軍緩慢,最終勝利的戰例,從來沒有聽說過。


二戰初,德國憑藉閃電戰所向披靡,橫掃當世號稱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在侵略蘇聯前期,也是進軍神速,但是進入蘇聯腹地後,卻由於戰線拉的過長而陷入持久戰並最終導致了戰事的逆轉。


同樣在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指揮官南雲忠為了讓攻擊美國艦隊的轟炸機有戰鬥機的掩護,而讓整個航空戰隊推遲了5分鐘出發。而恰恰在這5分鐘裡,美國的俯衝轟炸機趁虛而入,一舉擊沉日本3艘航空母艦,徹底扭轉了戰局。


7、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本句出自第四《軍形篇》。這是一個辯證的勝敗關。孫子提出要戰就要先做到自己不可戰勝,同時等待和尋找戰勝敵人的機會。所以說,不可戰勝,主要看自己做到沒有;要勝敵人,主要看敵人是否有破綻。所以,勝負是可以知曉和判斷的,但是不能強求。這個觀點實際上很有現實意義。


很多人出於熱情,做了不少勉強而為之的事情,結果失敗。記得毛澤東在劉鄧大軍東渡黃河遇到困境的時刻,他並沒有指示劉鄧大軍勇猛殺敵,而是指示「生存第一、勝利第一。」可見,他把自己軍隊的生存和不失敗放在多麼重要的位置。

8、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本句出自《形篇》。這個勝兵,是指處於勝利地位的軍隊還是能夠取得勝利的軍隊,看來有不同的理解,可能二者皆有。其意思大致就是「勝兵」之軍隊通過先製造勝利的態勢然後向敵人挑戰展開進攻;「敗兵」之軍隊被迫先行作戰然後設法謀求勝利的態勢轉向防守。


關於「修道而保法」的理解,曹操說的還是很正確。先修不可勝之道,而再保法度,從商戰、交友、競技角度看就是要堅守一些不敗的原則,錘鍊一些實用的禮數和方法。



9、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興軍,將不可以慍用戰;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本句出自第十二篇《火攻篇》。這是典型的告誡「感情用事」者的經典名句。由此可以看出,以利為動,是孫子重戰慎戰思想的核心,是《孫子》對待戰爭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思想。孫子從戰爭的嚴酷性和可能引起的後果出發,站在現實主義的立場上,本著安國全軍的根本目的,以軍事家應有的理智和應負的責任,提出上述重戰、慎戰、備戰的理論。


顯然,這是一種冷靜、理智、現實的態度。有了這種態度,才能避免盲目好戰和窮兵黷武,把國家和人民拖入災難的深淵,也可以避免一味反戰,寢兵偃武,使國家和人民喪失警惕,受禍於猝然之變。在孫武看來安定國家、保全軍隊是戰爭最根本的目的,一切都要圍繞著這個中心進行。


因此,戰爭的最大效益莫過於安國強軍。對於這個重大的問題,君主和將領必須慎重處置。孫子的這種既慎戰又重戰的理論,受到歷代兵家的重視,成為一切「善戰者」必備的品格和條件,至今仍有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同樣在商戰、交友、競技中都應當切記這個道理。


10、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裡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這一句出自第十一篇《九地篇》。指揮作戰的事,在於假裝順從敵人的意圖,讓他得志鬆懈,然後悄悄集中兵力,朝著一個方向,一舉擊之,則長驅千裡,擒敵殺將,這就是巧妙能成事。


決定戰爭行動之後,就要封鎖關口,銷毀通行符證,禁止兩邊百姓往來,也不許敵國使者進入。這樣防止軍情洩露,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的情況。

(以上圖文引用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讀懂孫子兵法,萬事可為
    一說起《孫子兵法》,人們總會想到「三十六計」,很多出版社還把「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合併出版,這其實是對《孫子兵法》最大的誤讀。
  • 《孫子兵法》十句名言,堪稱世界三大兵書之首
    唐朝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如今,美國凡教授戰略學、軍事學課程的大學,特別是軍事院校,均將《孫子兵法》作為必讀教材和必修課。美國國防大學甚至還將《孫子兵法》列為將官主修戰略學的第一課,位於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之前。
  • 《孫子兵法》千秋萬代,無法超越!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
  • 福利丨《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本無關聯,為何常被「捆綁」並提?原來……
    可實際上,《孫子兵法》本身就詳細論述了戰前籌劃、戰時準備、作戰方略、地形考察、後勤、諜報等方方面面的問題,自成體系,何必畫蛇添足需要《三十六計》作其補充?不少對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也都對此存疑,也多能認識到二者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聯繫,但對二者為何被拼在一起卻是莫知其故。不過,一句「名言」的出現,倒是引出了一種看似貼切合理的解釋。
  • 從小讀《孫子兵法》長大的孩子,逆商都高的驚人
    若想培養孩子的逆商,則不可不讀這套《給孩子講<孫子兵法>》。1讀《孫子兵法》的孩子能直面現實、鍛鍊心智《孫子兵法》是與《論語》《老子》齊名,享譽中外的三大經典之一。它既是一部兵書,也是一部能讓青少年少走彎路的人生啟蒙書。
  • 一句「兵者,詭道也」,讓很多人誤讀了《孫子兵法》
    一說到兵法,我們大多數第一反應都是用「計」,想辦法用最少的代價擊敗敵人。比如,我們都知道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周瑜5萬人殲滅敵軍20萬餘人,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淝水之戰,謝玄用8萬兵力把苻堅97萬大軍打的是落花流水,追到洛陽時,苻堅97萬人就剩下10多萬人了。你看,這用兵之計使得好不好,可是關乎幾十萬人的生死的。
  • 《孫子兵法》:商戰致勝寶典
    這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張文儒教授在新著《孫子兵法與企業戰略》裡頗為中肯的「實話實說」,值得我們深思。   日本民族對《孫子兵法》情有獨鍾。唐朝武則天時代,日本使者吉備真備在中國居住近20年後,把《孫子兵法》帶回國內進行宣講。此後,則成為日本學者和武將的「最愛」,初始甚至成為朝廷的秘藏;漸漸形成研讀中國兵書之風。
  • 【長久推薦】《孫子兵法》這10句精華,千年權謀,頓悟人生
    《孫子兵法》體現了孫武完整的軍事思想體系,全書共這3篇兵法,講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值得後人學習與傳承。語出戰國·孫武《孫子兵法·地形篇》。殆:危險。知曉對方的情況,了解我方的內情,取得勝利就不會有危險;知曉天時地利,勝利就不會窮盡。2、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語出戰國·孫武《孫子兵法·形》。藏,指隱蔽。動,行動。
  • 《孫子兵法》,一部滿是智慧的謀略寶典
    《孫子兵法》這本書很多高人評價都挺高的,比如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我們要把《孫子兵法》視為天下第一神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這樣事業才能發達。唐朝的大軍事家,同時也是千古明君的李世民說:觀諸兵法,無出孫武!毛也說,《孫子兵法》裡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現在依然是真理。
  • 原創 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原創 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原標題: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 孫子兵法全球行:大陸臺商《孫子兵法》授課第一人
    中新網臺北11月8日電 題:大陸臺商《孫子兵法》授課第一人——訪海基會臺商財團法律顧問蕭新永  記者 韓勝寶 陳立宇  海基會臺商財團法律顧問蕭新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他應海基會、臺灣工業總會、臺灣外貿協會和大陸各臺商協會的邀請,從2007年開始到大陸給臺商講授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管理等專業課程時,用《孫子兵法》的智慧名句經典思維與商戰實例,有系統的啟迪與應用於經營管理實施操作上
  • 《孫子兵法》合集
    《孫子兵法》03 謀攻篇《孫子兵法》04 形篇《孫子兵法》05 勢篇《孫子兵法》06 虛實篇《孫子兵法》07 軍爭篇>《孫子兵法》08 九變篇《孫子兵法》09 行軍篇《孫子兵法》10 地形篇《孫子兵法》11 九地篇《孫子兵法》12 火攻篇
  • 《孫子兵法》精華錄——感悟兵家鼻祖的智慧!
    《孫子兵法》也稱《孫子》,是由2500年前春秋時期的孫武所作,是我國最早的兵書著作,是我國軍事學的奠基之作,也是全世界公認的軍事名著,現被譯成20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傳播。《孫子兵法》是歷代將帥的必修課程,文字簡練,意義豐富,被尊稱為「兵經」。下面我們節選其中的一些經典名言,與大家共享。
  • 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意味深長,值得收藏(附解析)
    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意味深長,值得收藏(附解析)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對人性的剖析深刻精準。1.每一個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憎恨、憤怒、嫉妒、怨恨、惡意,這些東西平時淤積於胸中,就像是儲存在毒蛇的牙泡裡的毒液,只要時機一到,就會噴發而出。解析:這句話說明,人性具有惡的一面,我們必須防止惡的一面為非作歹。
  • 巧用押韻,善用比喻,《孫子兵法》的文學魅力
    《孫子兵法》是一部軍事著作,又稱為《孫武兵法》。全書共計13篇,6000餘字。《孫子兵法》被譽為「軍事聖典」,受到歷代名將的稱讚。其實,如果換一個角度看這部書,就能發現書中處處充滿了文學作品的獨特魅力。《孫子兵法》中出現了一些韻文,讀起來琅琅上口。
  • 現存的《孫子兵法》竟是「假」兵法?而孫武怒斬兩美女只為操練
    可是《孫子兵法》的真偽一直在各界存在爭議,那麼現存的《孫子兵法》到底是不是由孫武所著呢?其中的內容又是否為後人撰改過的呢?孫武怒斬寵姬《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吳國的名將孫武所著。他們所做的富國強兵的策略,料敵制勝的謀劃,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孫武不斷地對以往戰爭經驗進行總結和積累,逐步編纂完成他不朽的著作。後來孫武因齊國發生內亂而逃到吳國,經吳國重臣伍子胥的推薦,將兵法十三篇呈獻給吳王闔閭。
  • 《孫子兵法》主要是講的什麼
    《孫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個字都艱深玄奧,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其實,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會發現處處豁然開朗、字字明明白白。曹操是第一個注孫子的,他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魯迅先生至理名言10句,經典 2020-08-31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讀《孫子兵法》,學會戰略性思考
    作者:姜維勇  每個人談起《孫子兵法》,都能說幾句諸如知己知彼、出奇制勝、兵以詐立等話。讀書多年,我覺得孫子是個熟悉的陌生人,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又都知之甚少。尤其是《孫子兵法》也就6000字左右,卻鮮有人認真通讀,更談不上讀通乃至知行合一了。
  • 孫子兵法的版本、流傳和書籍推薦
    因為不是所有孫子兵法相關書籍都包括「孫子兵法」四個字的,比如錢基博的《孫子張舉訓議》,並且國家圖書館的也不是包含了所有《孫子兵法》的相關書籍(如圖10所示)。圖10 國家圖書館搜索《孫子兵法》結果即使我們只看中文版《孫子兵法》,每天看一本,那麼看完2871本也需要8年時間,況且每天看一本書的速度也不現實,那麼就有一個問題,我到底應該看哪一本《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