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主要是講的什麼

2020-12-14 張師講易

《孫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個字都艱深玄奧,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其實,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會發現處處豁然開朗、字字明明白白。

曹操是第一個注孫子的,他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曹操一生徵戰,文治武功都是千古英傑,所以他的註解是最準確、最受重視的,本書也大量遵從他的註解。可惜的是,他注得太簡略了。因為他是專業人士嘛,不是為普通人寫的註解,他還說孫子太煩富呢。我們希望他多寫點,但他寫得比孫子還少。

杜佑,這是個了不起的大人物,唐朝中葉的宰相,他經歷了安史之亂,痛定思痛,以「富國安人之術為己任」,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為來今龜鏡」,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為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史稱《杜佑通典》。《通典》收錄了《孫子兵法》,也對之有「訓解」。十一家注中的杜佑注,就是從《通典》中來。

杜佑的注,當然是高屋建瓴,相當權威。杜牧,杜牧是杜佑的孫子,是曹操之後成就最大,影響也最大的注家。他的注最豐富,而且引用了很多的戰史戰例,本書選譯最多的,也是他的注。

杜牧是唐代大詩人,咱們從小就會背誦他的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還有: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人們常常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並列,甚至並為一本書,叫《與三十六計》。不過,《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計的「計」,是奇謀巧計,陰謀詭計;《孫子兵法》的計,不是用計,不是奇謀巧計,而是計算的計,是講計算,不是講計謀。

為什麼說把「計」理解為奇謀巧計,是價值觀問題?因為那是人性的弱點,貪巧求速,總想設個奇謀巧計就搞定了。這恰恰是孫子反對的。《孫子兵法》不是講奇計得勝的書,是講實力決勝的書。

孫子的「計」,是基本面,不是操作面。是最拙的,不是最巧的,「計」,是計算實力對比,對比計算的科目有五項,叫「五事七計」。

五事,是道、天、地、將、法。七計,是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就是比較敵我雙方的政治、天時、地利、人才和法治。

所以孫子的計,相當於咱們現代管理學講的SWOT分析,比較敵我雙方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

計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知勝。比較這五個方面,七個科目,在戰前就能判斷勝負。計算比較後,就知道有沒有「勝算」。

杜牧註解說:計,算也。曰:計算何事?曰:下之五事,所謂道、天、地、將、法也。於廟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計算優劣,然後定勝負。勝負既定,然後興師動眾。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為篇首耳。杜牧此注,高屋建瓴,精準明白。

通過計算定勝負,勝了才打,這就叫勝算。沒有勝算,那就不要興師動眾。這就是孫子的核心思想:先勝後戰。我稱之為「贏了再打」。

中國歷史上誰最會用計呢?一說計,就想到諸葛亮。不過諸葛亮的計,恰恰是奇謀巧計的計,不是「五事七計」的計。用孫子的「五事七計」去衡量,諸葛亮就不及格了。道、天、地、將、法,他哪一條SWOT分析能勝過魏國?但他為了一個夢想,一個情結,興師動眾,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勞民傷財,屍橫遍野。他要做的事,是唯有冒險,以僥倖才能成功的事,偏他又是天下第一謹慎之人,不打無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那當初又何必發兵呢?所以諸葛亮之計,計得糊塗。

那為什麼在民間諸葛亮那麼有名,人人喜愛呢?因為有故事。奇謀巧計,就有精彩的故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津津樂道。

而真正的戰略,真正的勝戰,看上去往往平淡無奇,是沒有故事的。

《孫子兵法》也專文強調了這一點,所謂「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就是看似平淡無奇,沒故事,這也是我們學習《孫子兵法》,重點要學的,於外行看上去,一點熱鬧也沒有的地方,看到內行的大門道,學到內行的真本事。

孫子的敬畏心:孫子兵法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是不戰而勝之法;不是戰而後勝之法,是先勝而後戰之法。

相關焦點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這本書作者華杉,研究兵法20餘年,通過古代兵法和現代商戰的結合,讓古代的智慧在現代得到運用。
  • 【看書】終於有人把《孫子兵法》講透了...
    百戰百勝還在戰,證明勝的質量很低.這些是華與華董事長華杉讀到的《孫子兵法》。我們真的讀懂《孫子兵法》了嗎?真的領悟到它的精髓了嗎?剛剛錄製完北京衛視《總裁讀書會》節目的華與華董事長華杉,和你分享「《孫子兵法》的核心要義,以及企業經營和軍事戰爭的不同之處」。
  • 毛澤東到底是什麼時候研讀《孫子兵法》的?
    在書簍之中,在書簍之中,他最常看的是兩本書,一本是《共產黨宣言》,另一本就是《孫子兵法》。在《毛澤東談毛澤東》一書中,作者這樣寫道:「對黨內教條主義者攻擊他靠《三國演義》和《孫子兵法》指揮打仗一事,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後曾多次提到,1957年6月,他在與新華社社長吳冷西的談話中說;他講遊擊戰爭十六字決時,並沒有看過《孫子兵法》。
  • 《孫子兵法》講得太透徹了!果斷收藏了!
    百戰百勝還在戰,證明勝的質量很低.」這樣解讀孫子兵法你可曾聽過?這麼多年來,我們真正讀懂《孫子兵法》了嗎?真正領悟到它的精髓了嗎?今天,就讓我們來跟著華杉一起讀透《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勝利一定來源於壓倒性的優勢」這句話。
  • 讀《孫子兵法》心得
    今天我主要講兩個問題:第一,我們必須持嚴肅態度,站在學術的立場,對《孫子兵法》這本書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也就是要知道《孫子兵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第二,更為重要的,我們要知道《孫子兵法》究竟好在哪裡,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借鑑《孫子兵法》。
  • 《孫子兵法》合集
    《孫子兵法》03 謀攻篇《孫子兵法》04 形篇《孫子兵法》05 勢篇《孫子兵法》06 虛實篇《孫子兵法》07 軍爭篇>《孫子兵法》08 九變篇《孫子兵法》09 行軍篇《孫子兵法》10 地形篇《孫子兵法》11 九地篇《孫子兵法》12 火攻篇
  • 新書速遞|宮玉振《善戰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善戰者是...
    >《孫子兵法》講什麼進入正題之前,先講一個我跟人初次見面時經常會遇到的尷尬事。那麼,《孫子兵法》究竟是本什麼書?《孫子兵法》的作者是誰?這本書產生於什麼時代呢?《孫子兵法》是目前中國存世最早的兵書,也是影響力最大的兵書。它的作者是孫武,成書於春秋晚期。孫武原是齊國人,出身於齊國的一個軍事世家。後來因為齊國內亂去了吳國,被吳王闔閭任命為將軍,並幫助闔閭成就了霸業。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孫子兵法》是公認的古今中外第一兵書,有多家註解,比如著名的《十一家注孫子》,或者更經典的《三家注》。但是,如果你沒有很好的古文功底,閱讀起來頗有難度。而《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可以說為現代人讀懂《孫子兵法》帶來了福音。這本書對十一家的觀點進行了取長補短的整合,結合了作者的理解,補充了很多的實際案例,不僅限於戰場,還有由此帶來的企業管理和商業競爭的思考。
  • 讀《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其一——基本面
    讀了一部分《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和《沙丘神帝》。《沙丘神帝》是今年所讀的143部書。
  • 關於孫子兵法的知識
    《孫子兵法》又稱《吳孫子兵法》、《孫子》、《孫武兵法》,孫武撰。《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 《孫子兵法》九變篇 是在說什麼?
    《孫子兵法》九變篇 是在說什麼?後面還有個九地篇 內容有類似 為啥分兩篇 區別側重點是什麼?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 孫子兵法全球行:大陸臺商《孫子兵法》授課第一人
    中新網臺北11月8日電 題:大陸臺商《孫子兵法》授課第一人——訪海基會臺商財團法律顧問蕭新永  記者 韓勝寶 陳立宇  海基會臺商財團法律顧問蕭新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他應海基會、臺灣工業總會、臺灣外貿協會和大陸各臺商協會的邀請,從2007年開始到大陸給臺商講授人力資源管理及企業管理等專業課程時,用《孫子兵法》的智慧名句經典思維與商戰實例,有系統的啟迪與應用於經營管理實施操作上
  • 讀《孫子兵法》,學會戰略性思考
    不過,通讀宮玉振教授新著《善戰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以下簡稱《善戰者說》),可以讓人的眼界和格局更為廣闊和宏大,也可以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  作為《孫子兵法》研究專家,宮玉振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軍事學博士,著有《管理的歷史維度》《中國戰略文化解析》《取勝之道:孫子兵法與競爭原理》等十餘部暢銷著作。
  • 孫子兵法到底和三十六計有什麼區別?
    在很多時候大家都認為孫子兵法是跟三十六計並列的軍事奇書,但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計,講的是計謀,而孫子兵法則講的是計算,他無時無刻不在計算,算各種概率和可能,讓你儘可能多地掌握戰場上的優勢。這是道和術的區別,層次也和境界也不一樣。
  • 孫子兵法全球行:柔道深得《孫子兵法》之要義
    中新網東京5月30日電 題:日本柔道與《孫子兵法》有著不解之緣  記者 韓勝寶 孫冉  記者來到位於東京的全日本柔道聯盟講道館,館內有八個樓層,設有老年部、青年部、女子部等,僅更衣室就佔據一個樓層,嚴格按柔道的等級劃分,住宿也佔一個樓層,接待國內外的柔道運動員。
  •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計計相扣,展現中國古代兵法和東方智慧
    《孫子兵法》是中國軍事文化遺產中的光輝寶物,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理論著作,中國古籍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最廣泛的著作之一。《孫子兵法》曾被譽為「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遺孫子」。
  • 孫子兵法的版本、流傳和書籍推薦
    《孫子兵法》幾大版本、流傳和書籍推薦本文是《孫子兵法》相關內容的總述,包括5個部分:1)《孫子兵法》是什麼?
  • 讀《孫子兵法》容易走入的誤區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兵書,歷來受到兵家的重視。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書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1974年6月7日,《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出土。
  • 《孫子兵法》中的管理藝術
    《孫子兵法》是2500多年前先秦兵家流傳下來的智慧寶庫,它以深邃而奧秘的思辨內容、博大而精深的軍事學說內涵、清新而鮮明的實踐風格、辭如珠玉的文學語言,跨越了時空的界限,贏得了古今中外諸多領域人們的讚譽與推崇。但是,經常有人對我說,《孫子兵法》太深奧了,看不透,看不懂,我們普通人該如何學習,如何借鑑呢?
  •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國軍事學者論孫子與毛澤東戰略
    圖為美國唐人街出售的孫子與毛澤東書籍 韓勝寶攝  中新網華盛頓1月15日電(記者 韓勝寶)「從毛澤東的每一條作戰原則中都可能找到孫子的思想,顯然毛澤東的每一條原則都體現了《孫子兵法》中的多處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