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九變篇 是在說什麼?

2020-12-14 真道方誠

《孫子兵法》九變篇 是在說什麼?

後面還有個九地篇 內容有類似 為啥分兩篇 區別側重點是什麼?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衢地交合,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於九變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原文很簡單,就這麼多。

那麼《孫子兵法》九變篇 是在說什麼呢?

這篇文章是說將領的。不是其中一段說將領, 而是整篇都是說將領的。

【原文】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

【譯文】孫子說:用兵的原則,將接受國君的命令,召集人馬組建軍隊

這裡的將, 大部分時候都翻譯成將要, 其實就是將領、主將。

這樣就明確了, 九變是對主將的要求, 是主將要靈活多變。 不可拘泥。

明白了這一點, 整篇就串起來了, 很容易理解了。

不可拘泥於什麼呢?

用兵打仗的時候,以於我有利、克敵制勝為原則;

不可拘泥於常規的行為選擇;

不可拘泥於日常的行軍習慣;

不可拘泥於一般的利益誘惑;

不可拘泥於平時的君臣禮儀;

不可拘泥於將領自身的性格弱點;

不可拘泥於一般的仁義道德;

泛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這幾句表面是說地形 其實是說不可拘泥於常規的行為選擇 不同的地形條件下,主將要能做出不同的號令選擇。

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 不可拘泥於一般的利益誘惑。

君命有所不受: 不可拘泥於平時的君臣禮儀。

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 不可拘泥於將領自身的性格弱點。

廉潔可辱,愛民可煩: 不可拘泥於一般的仁義道德。

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

主將要是不能突破自身性格弱點,不能突破一般的仁義道德 去帶兵打仗的話會是一場災難, 會造成覆軍殺將。

怎麼能突破自身性格弱點和一般的任意道德呢? 通俗的說法是就是修行了...

不拘泥, 那參考什麼呢?

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很簡單,就參考利害就好了。

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知道利了才算知道用兵。 這裡的將也是指將領。

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雜於利, 所做的工作才是可信的。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孫子兵法開篇提出道天地將法, 而沒有單獨講主將的一篇。

原來講主將的隱藏在這一章九變篇裡面。

從全文來看也是到講主將的時候了: 前一篇軍爭也還是講原則, 這一篇九變講主將, 下一篇行軍講更具體的軍隊。

所以九變跟九地雖然有點類似, 不過講的側重點完全不同, 位置也比九地靠前很多。

九變篇是第七篇, 孫子兵法全篇十三篇, 剛好是在中間。

九變講主將, 剛好是由虛入實, 前面講虛的: 謀攻、 軍形、兵勢、虛實, 後面講具體的: 行軍、地形、火攻。

九變起了由虛入實、銜接全文的作用。 主將也是由虛的神、形、勢, 轉向實的行軍作戰的主要載體,作用重大。

看懂了九變篇,整個孫子兵法就順暢了。

作為一個主將:

要突破自身的性格弱點,

要突破一般的仁義道德、君臣禮儀,

要突破一般的利益誘惑,

說實話,很難。

要做到這些, 就要突破自身層面、 社會層面、 觀念層面, 層層障礙、 層層束縛。

雜於利害, 要看到真正的利害、 以真正的利害為選擇標準, 就是要達到道的層面

因為用兵打仗, 就是在道的建立階段、保衛階段, 其他的什麼仁義、禮儀、觀念, 都是在道的基礎上的、在道之後產生的, 這時候還沒他們什麼事兒。

不理解道, 而只被觀念、禮儀、仁義甚至他人的隻言片語所左右, 那將會一輩子無所適從, 一輩子糊塗、恐懼, 一輩子任人宰割。

當然儒家法家是有用的,不過同樣是建立在一定的道的基礎上。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合集
    《孫子兵法》01 計篇《孫子兵法》02 作戰篇
  • 孫子兵法全球行:大陸臺商《孫子兵法》授課第一人
    蕭新永對記者說,他在上高中時就讀《孫子兵法》,在大學裡企管教授在講授營銷管理與戰略時重點論述孫子有關競爭思想,深深吸引了他。這些經典論述蘊涵著現代競爭策略分析所需要的條件因素,可與SWOT分析等科學管理工具互補互用,為企業在探討競爭優勢時,提供一個嶄新的思維方向。於是,他就開始深入研究兵法30多年,尤其是系統應用孫子戰略思想。
  • 關於孫子兵法的知識
    《孫子兵法》又稱《吳孫子兵法》、《孫子》、《孫武兵法》,孫武撰。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孫子曰」開頭,按專題論說,有中心,有層次,邏輯嚴謹,語言簡練,文風質樸,善用排比鋪陳敘說,比喻生動具體。 《孫子兵法》共分五個部分:戰略運籌、作戰指揮、戰場機變、軍事地理、特殊戰法。
  •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不是一回事。《孫子兵法》是春秋末孫武所著,有「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等十三篇;《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經典謀略之一。孫子兵法是一本非常優秀的兵書,尤其是第一篇始計篇,很多語句膾炙人口,孫子兵法之所以如此出名,最大是原因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本兵書」!兵家一脈的始祖!三十六計身為後來者,其在戰爭上的價值是遠超前人,是中國古代戰爭的集大成者。
  • 《孫子兵法》的戰略(視頻講解)
    《孫子兵法》是世界十大兵書之一,它那麼厲害,那麼《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是什麼呢?《孫子兵法》的13篇分別為《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間》篇。從邏輯上,《孫子兵法》可以分成戰略、戰術和戰地三部分,其中戰術部分是《孫子兵法》的核心。戰略的原則為:以最小的成本獲得勝利。
  • 讀懂孫子兵法,萬事可為
    一說起《孫子兵法》,人們總會想到「三十六計」,很多出版社還把「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合併出版,這其實是對《孫子兵法》最大的誤讀。
  • 孫子兵法全球行:貴在變通的美國休斯敦唐人街(圖)
    孫子兵法全球行:貴在變通的美國休斯敦唐人街(圖) 隨著華人的數量和居住位置幾經變化 ,唐人街一切都在悄悄地改變著,印證了《孫子兵法·九變篇》所說的「故將通於九變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上世紀90年代,休斯敦唐人街開始從舊中國城轉移到新商業區。
  • 孫子兵法:《作戰篇》總結
    生活就是你的戰場,歡迎大家來到《孫子兵法》的第十四課,本節課也是《孫子兵法》第二篇《作戰篇》的第七節課。這節課我們對孫子兵法的《作戰篇》做一次全面的總結,我們將《作戰篇》總計六節課的連結放置如下,方便大家進行回顧。
  • 中國的《孫子兵法》是世界最古的兵書,千古受用!
    世界最古的兵書當屬中國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偉大的軍事著作,它裡面所蘊含的思想就是在今天的職場和人文生活中,也同樣受用!先簡單聊聊《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世人習慣稱呼孫武為孫子或孫武子,孫子的祖先姓田,是齊國的王族。
  • 智慧樹《孫子兵法中的思維智慧》2019最新答案學習指南
    【單選題】軍爭篇說「舉軍而爭利」所造成的後果是26【單選題】「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做出這個評價的人是27【單選題】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害而( )28【單選題】在間諜分類中,「因其鄉人而用之」的是29【單選題】「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句話中「兵」的含義是30【單選題】現代戰爭後勤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31【單選題】《形篇》認為,在戰略運籌過程中,由「地」可以推導出32【單選題】《九變篇》孫子提出「將有五危」,其中「愛民,可煩也」是(
  • 三國殺用間篇正式上線,與《孫子兵法》相關,防禦馬變成了防禦象
    孫子兵法在講用間篇之前先講下孫子兵法目前三國殺主流的卡牌擴展都是取材於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共十三篇,遊卡已經用了六篇。一:軍爭篇目前主流身份局用的牌堆二:勢備篇應該是《孫子兵法》中的勢篇三:用間篇手殺測試服已經上線
  • 悟空聊心態:幣圈投資與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巨著,其用之兵法如神,退可守,進可攻。這可以給我們投資帶來許多啟發!《孫子兵法–九變篇》曰: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 《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的區別?它們是怎麼流傳的
    《漢書》著錄「《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這是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孫臏兵法》著錄,也是在歷史上能夠見到的唯一著錄,此後的官私目錄書沒有《孫臏兵法》的蹤影。由於《孫臏兵法》的長期失傳,加之先秦文獻中沒有「孫武」而只有「孫子」和「孫臏」的記載,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歷史上根本不存在兩個「孫子」,只有一個「孫子",也根本不存在兩部《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是一部書,也就是世傳的《孫子兵法》。人言言殊,莫衷一是。
  • 孫子兵法第十三篇·用間篇國際詩篇
    孫子兵法第十三篇·用間篇國際詩篇 孫子兵法國際詩篇
  • 《孫子兵法》的《作戰》篇總述、第一章和第二章(視頻講解)
    《作戰》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二篇,分為五章,主要講:戰爭費錢,速戰速決,降低經濟損失。前兩章講戰爭二害:費錢和耗時,第三和第四章講戰爭二利:就地補充和速戰速決,它們是費錢和耗時的解決方法。第五章講將領責任重大,知道二害和二利的將領,才能保證民眾和國家安全。
  • 我們對《孫子兵法》是否太過吹捧?它真正的價值是什麼?
    今天小巖想說說 《 孫子兵法》,嗯……其實小巖想說的是大家對《孫子兵法》的誤解。很多人都喜歡讀《孫子兵法》,但也因為喜歡而誤解的最深刻。要先講清楚的是,《孫子兵法》真的沒有那麼神,被稱為古今第一兵書的理由,只是因為出書的早,而不是其內容有何後無來者之處,更加重要的是,書中概念太多,雖有開頭跟結尾,但過程往往省略不談,更加讓人撲朔迷離。這並不是要貶低這本書的身價,而是要在吹捧到天上年代裡,還原其真正的價值。談論《孫子兵法》,必先知道兩件事,孫子其人與其時代背景。
  • 孫子兵法始計篇一-原文及白話文8.0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
  • 《孫子兵法》作者,兵聖!孫武.
    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 孫子兵法全球行:柔道深得《孫子兵法》之要義
    中新網東京5月30日電 題:日本柔道與《孫子兵法》有著不解之緣  記者 韓勝寶 孫冉  記者來到位於東京的全日本柔道聯盟講道館,館內有八個樓層,設有老年部、青年部、女子部等,僅更衣室就佔據一個樓層,嚴格按柔道的等級劃分,住宿也佔一個樓層,接待國內外的柔道運動員。
  • 《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是同一本書嗎
    《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武,孫武是春秋晚期的齊國樂安人,生卒年(約前545年-約前470年),因作《孫子兵法》13章,被譽為兵家至聖。孫武本是齊國貴族,其祖上是陳國公子完,齊桓公時,陳國發生內亂,陳立公之子完跑到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