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書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山西小麥單產再創新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目前,我省麥收已接近尾聲。今年全省夏糧面積穩定,小麥單產創歷史新高,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山西臺記者 郝芳:
這裡是晉中市祁縣東觀鎮馬家堡村,近幾年,這的小麥種植由過去的一家一戶分散進行變成了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從種到收都有專業的種植合作社來負責,小麥的畝產量也由過去的700多斤提高到了現在的近1000斤。
今年有農技人員的指導,合作社將1000畝地全都種上了高產新品種,用上了效果更好的綠色有機肥。不但畝產大幅提高,糧食品質也上了新臺階。
晉中祁縣福泰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 段慧龍:
我們長出來的小麥現在是綠色無公害食品,市場上的價格是1.2元到1.25元。我們的價格低於1.5元是不賣的。
藏糧於地,也要藏糧於技、科技興農。在運城平陸,這片旱地小麥因為長期缺水,產量上不來。今年,通過應用先進的小麥有機旱作集成模式,探墒溝播抗旱節水技術首次亮相,就把低產旱地變成了豐產良田,每畝平均增產40公斤,達到505.5公斤,首次突破千斤大關。
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專家 高志強:
我參加我們省裡邊好幾個點的實打驗收,打的結果非常不錯,增產效果也非常明顯,現在我們預計全省小麥的單產水平可以達到每畝290公斤,比去年每畝增加14公斤以上。
在臨汾翼城,全縣6個鄉鎮推廣種植良種小麥近萬畝。優種選育、水肥一體化,良種良法配套種植讓麥田平均畝產創造了790.2公斤的新紀錄。
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專家 高志強:
按照13%的含水率折算,平均畝產量達到790.2公斤,創山西省小麥單產最高紀錄。
高產數字的背後,一方面是我省藏糧於地、確保耕地數量和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另一方面是大力推廣糧食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確保優質高產。
今年,以往我省分散的種植方式越來越多地被先進農業生產託管模式替代。在翼城縣南北絳村,種了30多年麥子的韓家發,今年第一次把8畝旱地小麥託管給農業社會服務組織打理。收麥後一算,成本下降了,每畝還增產200多斤。
臨汾翼城縣新翔豐農業社會化服務聯體負責人 李雪峰:
今年我們農業生產託管一共是82000畝,涉及農戶大概是14000多戶,專門為農民種田,專門做田間保姆, 在專業化的生產過程中,把現代農業的技術和品種的成果綜合運用起來,形成統一的生產和管理。
山西是全國農業生產託管試點。今年,這一模式加快推進、全面開花,將小農戶引入上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的軌道。夏收期間,全省投入聯合收割機1萬多臺,機收率達98%。
省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二級調研員 敖軍:
農業生產託管十分鮮明地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的總體思路和要求,大力推進農戶家庭經營+農業生產託管的經營方式,提升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要著力夯實農業農村基礎,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今年,中央和我省有機旱作節水農業項目優先支持糧食生產,超過60%的資金用於糧食,全省每年投入約2000萬元支持小麥生產,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優質小麥比例由去年的5%提高到7.6%。小麥有機旱作技術集成模式推廣應用,增產率達到12%。
據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測產分析,今年全省小麥總產預計23.3億公斤,比去年增長3%,夏糧豐收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