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夏糧豐收已成定局!23.3億公斤!增長3%!小麥單產再創新高

2020-12-26 山西廣播電視臺融媒體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書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山西小麥單產再創新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目前,我省麥收已接近尾聲。今年全省夏糧面積穩定,小麥單產創歷史新高,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山西臺記者 郝芳:

這裡是晉中市祁縣東觀鎮馬家堡村,近幾年,這的小麥種植由過去的一家一戶分散進行變成了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從種到收都有專業的種植合作社來負責,小麥的畝產量也由過去的700多斤提高到了現在的近1000斤。

今年有農技人員的指導,合作社將1000畝地全都種上了高產新品種,用上了效果更好的綠色有機肥。不但畝產大幅提高,糧食品質也上了新臺階。

晉中祁縣福泰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 段慧龍:

我們長出來的小麥現在是綠色無公害食品,市場上的價格是1.2元到1.25元。我們的價格低於1.5元是不賣的。

藏糧於地,也要藏糧於技、科技興農。在運城平陸,這片旱地小麥因為長期缺水,產量上不來。今年,通過應用先進的小麥有機旱作集成模式,探墒溝播抗旱節水技術首次亮相,就把低產旱地變成了豐產良田,每畝平均增產40公斤,達到505.5公斤,首次突破千斤大關。

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專家 高志強:

我參加我們省裡邊好幾個點的實打驗收,打的結果非常不錯,增產效果也非常明顯,現在我們預計全省小麥的單產水平可以達到每畝290公斤,比去年每畝增加14公斤以上。

在臨汾翼城,全縣6個鄉鎮推廣種植良種小麥近萬畝。優種選育、水肥一體化,良種良法配套種植讓麥田平均畝產創造了790.2公斤的新紀錄。

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專家 高志強:

按照13%的含水率折算,平均畝產量達到790.2公斤,創山西省小麥單產最高紀錄。

高產數字的背後,一方面是我省藏糧於地、確保耕地數量和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另一方面是大力推廣糧食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確保優質高產。

今年,以往我省分散的種植方式越來越多地被先進農業生產託管模式替代。在翼城縣南北絳村,種了30多年麥子的韓家發,今年第一次把8畝旱地小麥託管給農業社會服務組織打理。收麥後一算,成本下降了,每畝還增產200多斤。

臨汾翼城縣新翔豐農業社會化服務聯體負責人 李雪峰:

今年我們農業生產託管一共是82000畝,涉及農戶大概是14000多戶,專門為農民種田,專門做田間保姆, 在專業化的生產過程中,把現代農業的技術和品種的成果綜合運用起來,形成統一的生產和管理。

山西是全國農業生產託管試點。今年,這一模式加快推進、全面開花,將小農戶引入上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的軌道。夏收期間,全省投入聯合收割機1萬多臺,機收率達98%。

省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二級調研員 敖軍:

農業生產託管十分鮮明地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的總體思路和要求,大力推進農戶家庭經營+農業生產託管的經營方式,提升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要著力夯實農業農村基礎,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今年,中央和我省有機旱作節水農業項目優先支持糧食生產,超過60%的資金用於糧食,全省每年投入約2000萬元支持小麥生產,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優質小麥比例由去年的5%提高到7.6%。小麥有機旱作技術集成模式推廣應用,增產率達到12%。

據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測產分析,今年全省小麥總產預計23.3億公斤,比去年增長3%,夏糧豐收已成定局。

相關焦點

  • 2020夏糧豐收已成定局,糧價走勢如何?
    農業農村部6月15日宣布,全國夏糧收穫已到九成,豐收成定局。今年,夏糧增產提質,為保供給、穩物價提供了堅實基礎。今年夏糧豐收成定局,預計小麥畝產平均提高4公斤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夏糧面積4億畝,基本保持穩定。目前,江蘇、河南、安徽、湖北、四川麥收已結束,山東、河北、山西等地麥收進度加快。夏糧的主體是小麥。
  • 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儲備充裕
    經濟日報記者調研了解到:我國農業連年豐收,今年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有底氣保障糧食供給,並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發揮基礎性作用。  夏糧豐收增加底氣  侯家生是安徽阜南縣龍王鄉合勝村種糧大戶,他今年種植的300畝優質小麥已獲豐收,平均畝產900斤。
  • 糧產再獲豐收!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一)稻穀播種面積增加,玉米持平,小麥減少。2020年,全國穀物播種面積14.69億畝,比上年增加176萬畝,增長0.1%。其中,稻穀4.51億畝,比上年增加573萬畝,增長1.3%。糧食產量實割實測抽樣調查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2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長0.2%。(一)小麥單產增加,玉米持平,稻穀略減。
  • 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 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113億斤,增長0.9%,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產量實割實測抽樣調查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382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0.9公斤,增長0.2%。  (一)小麥單產增加,玉米持平,稻穀略減。
  • 1.3萬億斤中國豐收增進全球糧食安全
    2020年中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國家統計局12月10日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2億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其中穀物播種面積14.69億畝,比上年增長0.1%。稻穀4.51億畝,比上年增長1.3%。全年雙季稻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756萬畝,增長5.3%,成為糧食播種面積擴大的主要原因。玉米播種面積基本穩定。
  • 河南夏糧再獲豐收 連續13年產量過千億斤
    新聞發布會現場 賈楠攝  人民網鄭州6月26日電(徐馳)中原糧倉再獲豐收!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河南夏收已結束,從專家預產和收穫情況看,豐收已成定局。  河南糧食產量連續13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不但解決了本省1億多人的吃飯問題,每年還調出600億斤原糧及製成品,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日前河南省政府「六穩六保」系列發布會上,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總農藝師王俊忠介紹了面對疫情壓力,河南如何確保糧食安全。  「雖然準確產量還在測算,但豐收已成定局。」
  • 質優價穩,江蘇夏糧收穫超九成,累計入庫34.6億斤
    :「1500畝小麥3天就收完了,今年天氣好,畝產有950斤,能賺到20萬元。」   「今年夏糧喜獲豐收,小麥總產和單產均比去年提高8%以上,創歷史新高,預計平均畝產達428公斤,較歷史最高年份增長5.2%;總產19.96萬噸,較歷史最高年份增長14.2%。」洪澤區發改委主任程鋼介紹,當地從5月下旬開始開鐮,目前已全面完成收割任務,截至6月10日,全區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收購小麥約3萬噸。
  • 宿遷夏糧產量再創新高 預計畝產391.9公斤、總產175.1萬噸
    宿遷網訊(記者 王國康) 6月18日,記者從宿遷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2020年全市夏糧喜獲豐收。全市有夏糧種植面積446.8萬畝,截至6月15日,已全部收穫完畢。根據測產情況,預計畝產391.9公斤,同比每畝增加2.6公斤;預計總產175.1萬噸,同比增加9.1萬噸,連續17年實現夏糧豐收。今年以來,我市把落實「六保」任務、抓好糧食生產作為穩定農業農村基本盤的重點工作,壓緊壓實「米袋子」責任制。
  • 841.5公斤!河南小麥單產創歷史新高
    ◎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專家組在30畝高產創建示範方內,用聯合收割機隨機收穫1個樣點,實收面積1.135畝,共計收穫籽粒鮮重1002.5公斤。依據《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試行)》,折合平均畝產841.5公斤。」
  • 855.2公斤!小麥單產紀錄又被打破
    6月5日,在河南省延津縣塔鋪街道辦事處通郭村「豐德存麥20號」千畝豐產方,我國冬小麥又創下平均畝產855.2公斤紀錄。此前的6月1日,河南剛在修武縣創下841.5公斤的小麥單產紀錄。時隔4天,即被打破。
  • 畝產855.2公斤!小麥新品種產量刷新黃淮冬麥區單產最高紀錄
    各地全力搶收,確保夏糧顆粒歸倉。先來看看從河南麥收現場傳來的好消息。國審小麥新品種豐德存麥20號,千畝方平均畝產達到了855.2公斤,刷新了黃淮冬麥區千畝方單產的最高紀錄。在河南延津縣,中國農科院組織專家測產組對國審小麥新品種豐德存麥20號千畝示範方進行實打測產驗收。按照農業農村部高產測產驗收辦法,專家組現場機收、現場稱重,扣除水分、雜質後,宣布產量。
  • 山東秋糧收穫已達九成 新技術助力豐產豐收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3日訊眼下,正值秋收關鍵時期,各地抓緊時機搶收,新技術助力秋糧豐產豐收。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趙明介紹:「按照標準水折合(玉米)畝產達到了884.41公斤,這個結果是非常高的。玉米豐產得益於關鍵技術創新與技術模式的集成發力。作為國家「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專項實施重點省份之一,山東農科院項目組聯合47家科研機構組成聯合創新團隊。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博士李宗新介紹:「篩選出並種植這種適合機械化種植和收穫,耐密植的高產品種。機械化密植、兩次養分管理,加上我們合理的化控,實際打了一套組合拳。」
  • 平均畝產732.23公斤 濟麥44創全國超強筋小麥單產紀錄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18日訊 這兩天,濟麥44在壽光實打驗收,百畝方平均畝產達到732.23公斤,創全國超強筋小麥單產紀錄。6月16日下午,由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承擔的山東省科技創新重大工程「小麥品質全產業鏈提升關鍵技術與示範」項目在壽光進行了濟麥44百畝示範方實打驗收。專家組在268畝示範田隨機抽取3塊進行機收,總面積4.39畝,平均產量732.23公斤。
  • 倉廩實 天下安 特殊年景裡話豐收
    特殊時期行特殊之策,河南省創新糧食生產服務方式,做到防疫和春管兩不誤:有序引導農民錯峰下田,開展小麥田間管理;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發放應急通行證,採取電話預約、點對點配送等方式送農資到村到田;發揮農民合作社和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幫助農民施肥、除草、澆水……戰疫情、搶農時、抓春管,到3月底,全省麥田管理不僅沒有受到影響,進度還快於上年。
  • 徐州小麥開始大面積收割 顆粒歸倉笑開顏
    5月28日上午,在伊莊鎮白塔村的麥田裡,數臺大型收割機正在往來穿梭收割小麥,伊莊鎮麥收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全鎮共有5.3萬餘畝小麥,目前11個村已全部成熟進入收割期。為確保小麥顆粒歸倉,伊莊鎮結合山地小麥早熟實際,投入80餘臺套機械,組織120多名黨員志願者義務服務,確保全鎮夏收順利進行和『零火點』,預計6月13日夏收工作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