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136)
《我們的努力》從一開始生存,我們就在努力,我們在努力認識事物,努力認識世界,同時也在努力認識自己。可以說,我們絕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認識事物上,因為這是我們生存的第一需要,直到如今,人類百分之九十九的智慧與精力都用在了認識事物和利用事物上,所以,認識論的內容遠遠超過本體論。一個唯物論和上帝,就堵住了本體論的大門,本體論的前庭門可羅雀。而認識論的門前萬頭攢動,人流如織。不但科學為認識論打開了通道無數,認識論者直接可以轉換為財富的生產者和創造者,也就是說,認識論可以兌錢換糧,可以當飯吃,而本體論一問就到了上帝和神的面前,除了虛無縹緲的疑問,本體論就只在牛角尖上,有什麼實際之用呢?
我們的努力一直使用到認識上,連本體的存在也只是被認識。我們舉著一雙認識的眼睛四下裡打量,窮盡了事物的每一個角落,窮盡了事物的方方面面,認識的本質就是尋找。我們找到了什麼?我們找到了一個世界。我們欣喜若狂地不斷發現新的事物,我們從始至終,一直在發現與使用的過程中。人類的存在史,就是一部認識、發現、利用、創造事物的歷史。
人類的所有學科,人類最具聰明智慧的人,人類的所有注意力和創造力,都用在了認識世界、利用世界和創造世界上,也就是幾乎全部用在了生存活動當中,連最先追究本體的哲學也都幾乎完全轉向實用的認識分析、認識整理及認識的拓展。我們的哲學理論大多是認識的方法論,無論是存在、時間、經驗、邏輯、倫理還是現象、心理、意識、精神,甚至生命及靈魂等等所有形而上的存在,都是我們方法的對象。我們認識它們,研究它們,以便把握它們。我們所提供的就是認識和把握它們的方法。這就是我們的哲學大家們所做的事,他們把認識生存、掌握生存方法、取得生存的成功看作是一生的追求。如果把他們歸類為生存思想家和生存哲學家比較準確,因為他們的思想與學說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為了人的生存。
可以說,人類的一切聰明才智,人類的一切文明行為都用到怎麼生存上。服務於生存耗盡了我們所有的人力物力,我們只是在不斷改變生存內容、調整生存的方法、接受生存結果。幾乎沒有一個人對生存本身提出過質疑,更沒有人試圖否定生存的意義,讓人類結束生存行為。也就是說,在本體論的認識上,我們既膚淺又笨拙,一個神創論,一個客觀存在論,就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我們確實不知道我們是誰,為什麼要這麼艱難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生存的目的是什麼呢?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不會質疑生存觀念的正確性,我們仍然執著於怎麼生存下去,怎麼取得生存的成功,我們絕對不會去過問生存應不應該,絕對不會去過問我們為什麼要如此生存。
人類的哲學、科學、宗教信仰以及全部社會學科,全都是生存的學問,就沒有一樣反生存的學問出現,就沒有一種思想從本體論出發,來否定我們的生存原理和生存邏輯。以至於真的出現了這種思想,我們卻立即從生存邏輯中找答案,我們立即用生存之法來檢驗它的真偽,我們立即將它歸於生存方法中的某一法,這種文不對題的錯位是多麼大的悲哀。
幾乎所有的思想大師和哲學大師都在試圖修改生存的方法,都在殫精竭慮地試圖讓人們生存得更好。無論多麼深刻或新穎的思想都不過想使人類的生存活動別開生面,都想給在困境中生存的人雪中送碳,也想給在死亡之前活著的人錦上添花。再不然就給死亡之後續上一條不錯的貂尾,讓人對死亡擁有恐懼以外的指望。務實的哲學大師們則在存在與時間、概念與現象、虛無與意志等形而上的空間裡大做文章,這除了使人對既有的存在對象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扮演生存角色以外,也為自己搏得一個更大的名聲。他們都在為促進人的生存作努力,有的還為加強人類的生存競爭作努力。老實說,沒有佛陀、老子、耶穌等聖人作引導,沒有西方前赴後繼的一幹哲學家們推波助瀾,人類的生存發展沒有這麼迅速,人類的生存競爭沒有這麼激烈,人類的生存內容沒有這麼複雜,人類南轅北轍這掛馬車沒有跑得那麼遠。
人類的精英們都在作出不懈的努力,他們都在千方百計使生存合理化,使生存競爭理性化,使生存邏輯圓滿化。生存這駕馬車要將人類載向何處不在他們的思考範圍,他們要做的,就是讓這駕馬車跑得更快、跑得更穩,儘快把車上歷經生存艱辛的人類送達生存邏輯的終點——不管這個終點是南極還是北極。(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