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明正典刑之時,為何萬人空巷?

2020-12-14 塵封歷史過客

愛看古裝劇的小夥伴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秋天或烈日高照,或秋風瑟瑟,官府的命官端坐,旁邊有幾個全副武裝的衙役;一個犯人被五花大綁在露天台子上,一個手持大刀的兇神惡煞的劊子手立於左側或者右側;臺下被圍觀的群眾圍得水洩不通。

這就是古代明正典刑的畫面:我們不僅好奇,處決犯人之時,本來非常殘忍與血腥,看後讓人恐懼,為何人人樂此不疲,非要看個究竟,以至於萬人空巷呢?

我們來分析下在場的人員組成就不難理解了。古代,處決犯人的方式有腰斬、絞刑、凌遲、梟首。一場明正典刑下來,在場的大致分為三波人,一類是實施刑罰之人,這裡主要指官府,包括朝廷官員、三班衙役、劊子手;一類是犯人的家眷、親朋,包括父母、子女、親朋;還有一類是圍觀的吃瓜群眾,這一類最多。

我們先說第一類。

他們執行犯人死刑是工作要求、例行公事。到了這一環節,犯人所犯的罪行已經是塵埃落定,一般不會再有出入,他們完成這一步,算是對案件做個了結。

在執行死刑之時,他們首先會貼出告示,何時何地對何人進行處決,望百姓知悉。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他們是鼓勵百姓出來觀看處決過程的,來起到震懾、警示作用。

接下來我們談第二類。

:「鳥之將死其聲也悲,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家眷、親朋是一個人在世界上最親、最近的人。

犯人即將臨刑,這對於他們來講非常悲傷,也是一種別離。時日不多,刑場是生死離別之所,在這裡見到親人最後一面,可以寄託自己的哀思、了卻最後一件心事。

最後來看吃瓜群眾。

在官府的宣傳下,吃瓜群眾來到刑場觀看典刑的過程。在這裡,他們一方面可以從犯人犯罪到接受處罰的案例中得到教育,另一方面可以滿足好奇心和獲得刺激感。

在古代娛樂方式欠缺的時候,一部分百姓從中找到」樂趣「,在恐懼、激動、情緒釋放的輪換中,感受來自心靈深處的解壓,從單純心理活動來看,這和現代人喜愛看恐怖電影一致。

綜合這三方面因素:例行公事、生死離別、尋求刺激感,我們就不難理解古代對犯人行刑之時,人們將刑場圍得裡三層、外三層了。

相關焦點

  • 萬人空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萬頭攢動,反義詞有:窮鄉僻壤,萬人空巷是中性成語,複雜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分句;形容、歡迎等盛況。萬人空巷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萬人空巷(wàn rén kōng xiàng)成語釋義:本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以致住宅空蕩蕩的。
  • 容易讓人誤用的詞語:原來萬人空巷不是指熱鬧,而是表示冷清
    「況於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誅矣」——在這裡,罪不容誅便相當於罪該萬死。 萬人空巷 這個成語常被誤當作是形容街巷裡空空蕩蕩沒有人,而實際上是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了,形容的是慶祝、歡迎的盛況。
  • 馬拉度納正式下葬 阿根廷萬人空巷送別球王
    【馬拉度納正式下葬 阿根廷萬人空巷送別球王】阿根廷當地時間11月26日,馬拉度納正式被下葬。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幾乎萬人空巷,民眾紛紛湧上街頭,送別自己偶像最後一程。馬拉度納的遺體被安葬在貝拉-維斯塔公墓,他的父母也在這裡安葬。
  • 古代城門由木頭製成,為何攻城時不選擇火燒城門,到底是何原因
    我們從影視劇中都可看到,古代城門大多是為木頭所製成的木門,便有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一成語的出現。且我國古代朝代更迭,大多為武力爭奪,因此在攻城時,守城便成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然大多人大抵會疑惑不已,既然城門乃有木頭製成,為何攻城之人不選擇火攻,若用火攻,會容易不少,然事實並非如此,若攻城如此容易,那便不會有如此大的傷亡,且若真能使用火攻,守城之人便也不會用木頭來製作木門。
  • 古代罪犯吃斷頭飯時,官府會往裡放一塊生肉,囚犯為何還很感激?
    其實這也和古代民間流傳的一些封建迷信有關,古人相信人死了在通往陰間的時候要經過孟婆住處並喝下孟婆湯,生前向善的人喝了之後會順利通過。相反,那些大惡之人就會被孟婆養的惡犬百般刁難。所以那些死刑犯更願意帶上斷頭飯裡面的腥肉,這樣在經過孟婆的時候用腥肉分散惡犬的注意力,這樣就能順利通過了。
  • 馬拉度納下葬與父母一起長眠 布宜諾斯艾利斯萬人空巷送別球王
    馬拉度納下葬與父母一起長眠 布宜諾斯艾利斯萬人空巷送別球王時間:2020-11-27 12: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馬拉度納下葬與父母一起長眠 布宜諾斯艾利斯萬人空巷送別球王 當地時間11月26日,護送馬拉度納靈柩的靈車緩緩駛出阿根廷總統府,布宜諾斯艾利斯萬人空巷
  • 萬人空巷送良驥
    萬人空巷送良驥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陝西省伊斯蘭教協會名譽會長、西安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伊瑪目馬良驥阿訇殯禮於2018年4月2日(周一)晌禮後在化覺巷清真大寺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穆斯林群眾及甘肅省,江蘇省南京市的伊協領導、清真寺阿訇和穆斯林代表近萬人參加了殯禮。
  • 古代時為何不讓貓接近屍體?原以為是迷信,原來根本不是!
    古代時為何不讓貓接近屍體?原以為是迷信,原來根本不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很多人養寵物,常見的無非是貓或狗,貓貓的種類很多,它的長相比較溫和,是一種非常神秘的生物,它走路沒有任何聲音,行為敏捷。古代時為何不讓貓接近屍體?原以為是迷信,原來根本不是!貓身上有很長的毛,帶著極大的靜電,如果貓接近死人,那麼這種靜電會直接傳到死人身上,導致死人突然站起來,也就是所謂的詐屍,令人非常驚悚,但這種靜電只是一瞬而逝的,當然這也是一小部分人對貓不能接近屍體的看法,在人傳人的過程中,竟然將貓和一些妖魔鬼怪直接聯繫了起來。
  • 中國古代為何沒有大規模訓練象兵?是沒有大象嗎?
    在影視劇中,印度古代戰爭,必然有象兵,而中國古代戰爭中,很少有象兵的影子。為什麼呢?在中國古代,大象的主要棲息之後在黃河流域和四川盆地。《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載:「岷山,江水出焉,……其獸多犀、象。」《國語楚語》中也記載:「巴浦之象,其可盡乎。」特別是重慶和四川地區的始祖,巴和蜀的起源都有象有關係。
  • 中國最早的《西遊記》:1927年上映時萬人空巷,最終卻遭到了禁播
    而且民國時期,大家更喜歡看書和看戲,會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少之又少,只有一些有錢的時髦人士才會去電影院。因此,我們國家的電影發展在民國時期非常緩慢,電影市場也是非常的慘澹。不過儘管大環境如此,1927年版的《西遊記》剛一上映,還是形成了萬人空巷的局面。整個上海都為這部電影轟動,所有的上海人都爭先恐後去看這部電影。
  • 在古代,《魯班書》為何被列為禁書呢?
    實際上,《魯班書》可是大有來頭,她在古代可是禁書,並且有傳言說學習它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那麼,在古代《魯班書》為何是禁書,為何說學習它的人不會有好下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魯班書》《魯班書》,據說是木匠祖師聖人魯班所著。
  • 古代的城門是木製的,攻城時為何不用火燒?專家:不敢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有一個詞語叫做"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這個詞語雖然是用來形容受到連累的意思,但是其實也說明了我們古代城池的大門是比較容易點燃的,因為都是木質的,所以城門的整體安全指數其實不高。
  • 古代為何不能直呼他人的名字?
    西周時對「士」以上的貴族有一套規定:「子生三月,則父名之」;「男子二十,冠而字」。西周人認為,人生的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稱呼:成年之前稱「名」,行了冠禮即舉行成人禮後就得稱「字」。 《儀禮·士冠禮》有解釋:「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另取字是為了敬名。都是稱呼,為何獨獨要敬名?我們先來看看何為名,何又為字。
  • 古代戰爭爆發時,為何都要排兵布陣?如何靈活應用
    「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嚴陣以待」這個詞,直白來講就是已經擺好了陣型,做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剩下的就是等待著敵人的到來。而且不論是在《孫子兵法》、《兵經百篇》等諸多古代著名的兵法典籍中,還是在現如今的一些古裝戰爭場景當中,都存在著大量五花八門的陣法。
  • 古代皇帝為何穿龍袍,有什麼說法嗎?
    說法很多,講究也很多近年來,很多歷史宮廷電影和電視劇被熱播和追捧,我們在追劇時其中一個角色令人羨慕,這就是皇帝。吃香喝辣,甚至擁有后妃佳麗無數。當然我們在羨慕古代皇帝的同時,會發現皇帝穿的服裝與眾不同。皇帝都是穿著帶有龍紋的古裝,這是皇帝的象徵。不過穿龍袍的不一定都是皇帝,有的皇后也穿,太子皇子也穿。
  • 《新星》,改革大劇開山之作,李向南曾讓萬人空巷
    這是我國改革大劇的開山之作,由太原電視臺播出於1986年,一共有12集。原書的作者是作家柯雲路,拍攝地點是平遙古城和應縣木塔。故事講述了80年代初期,年輕的李向南主政古陵縣,深入群眾大膽創新,對古陵縣一些列弊政開刀,和以顧縣長為代表的古陵頑固派開戰,艱難展開工作,帶領全縣人民搞經濟建設的過程。
  • 在古代被皇帝賜死時,為何還要謝主隆恩呢?
    在古代,對於犯了死罪的人,被皇帝賜死的話,那屬於皇帝幹預司法,法外開恩的行為。儘管被賜死的人本不想死。但總比皇帝下旨投入監獄,然後嚴刑拷打,最後判死刑,在午門行刑,被當眾斬首、斬腰、甚至凌遲。要是這樣的死罪方式,不用想,犯人肯定會選擇被皇帝賜死來的好些。在古代,普通老百姓幾乎是沒有資格被皇帝賜死的,皇帝也不會過問或幹預普通的司法審判。
  • 古代女子來大姨媽時,她們是怎麼處理的?
    「月事」這名字看似自然和諧,實則從原始人開始,人們就把女子的「大姨媽」看成「血光之災」的象徵,因為迷信與愚昧,婦女的那幾天簡直就是穢褻恐懼的代言,原始社會,女子來「大姨媽」時,不僅不讓參加部落聖潔的活動,還會被隔離在部落之外居住,怕給部落帶來晦氣。古代女子來月經時不能行房事,可不是為女子的健康著想,避免女性感染病菌,而是月經期間行房是犯大忌的,會把不詳帶給男人。
  • 中國古代四輪馬車為何沒有普及?
    那麼,古人為何一直不用四輪馬車呢?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中國古人不太使用四輪馬車絕非因為他們製造不出來。《天工開物·舟車》中,就有四輪大貨車的圖樣;而《出警入蹕圖》中,萬曆皇帝乘坐的也是四輪車。這說明中國古代既有四輪車運貨的例子,也有四輪車載人的例子。那麼,在古代的交通工具大PK中,四輪車為何會敗給兩輪車呢?
  • 明明有兒子,趙匡胤為何就不立太子?趙匡胤:繼承人只能是趙光義
    有人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趙匡胤不立自己的兒子呢?趙匡胤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滕王德秀,次子燕王德昭,三子舒王德林,四子秦王德芳。趙德秀和趙德林都早夭,所以實際上趙德昭就是長子,趙德芳就是次子。在北宋第二位皇帝登基過程中,「燭影斧聲」已經爭議了千年,說是趙光義殺死了趙匡胤,可歷代史學家始終找不到實據,已然成為了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