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原型(Brand Archetypes)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一般性穩定知識結構,是消費者進行產品類別化時運用的一組相關的產品特徵或屬性。
「品牌原型」這一理論最早是由美國學者瑪格麗特·馬克和卡羅·S·皮爾森共同提出的。這一理論認為,有生命力的長壽品牌是具有人格原型的。
瑪格麗特·馬克和卡羅·S·皮爾森將品牌原型分為四類共12種,嚮往天堂(天真者、探險家和智者)、刻下存在的痕跡(英雄、亡命之徒和魔法師)、沒有人是孤獨的(凡夫俗子、情人和弄臣)、立下秩序(照顧者、創造者和統治者)。
動機理論可以濃縮成兩道軸上的四大人性動機:歸屬vs.自我實現、穩定vs.徵服
屬於獨立動機的3個原型
1、天真者
渴望:體驗天堂;目標:得到幸福;恐懼:做錯事或壞事而招致懲罰;策略:正正噹噹做人;天賦:信心與樂觀。
案例:麥當勞
專為兒童與家庭設計的麥當勞,對消費者所許下的承諾是:這是個好玩的地方,也就是「美好秒境」的變奏。
拱門一向是「進入應許之地」的極佳象徵,而麥當勞金色的m字拱門,更宣示了這裡有「食物、人群與歡樂」。
對小孩子來說,麥當勞叔叔、快樂兒童餐,以及以原色為主的裝潢,都和遊樂設施具有一樣大的吸引力。另外,在慈善活動上的努力,也符合了他們想要為兒童創造更美好世界的期望。
2、探險家
渴望:自由地探索世界來找到自己;目標:體驗更美好、更真實、更令人滿足的;恐懼:受困、服從、內在空虛、虛無;策略:旅行、追尋和體驗新事物、逃離枷鎖與無聊;陷阱:漫無目的地流浪,與社會格格不入;天賦:自主、企圖心強、能忠於自己的靈魂。
案例:星巴克
品牌在它的名稱、商標、包裝、零售店、產品、服務和神話上一致地表現了探險家這個原型。
名稱源自一部古典文學著作:赫曼·梅爾維爾的《白鯨記》,星巴克是這艘捕鯨船的大副。
商標是一名滿頭捲曲長發的女海神,強化了探險家品牌關於海洋的主題。令人想起取自1659年某張法國木刻畫上的女海神。
星巴克進口了許多高品質的咖啡,提供給每一位浮躁好動的探險家——不論是他們需要一個舒適的地方,還是急著帶一杯咖啡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