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平/文 青島中山公園,三面依山,一面臨海,風景十分秀麗,是青島市面積最大、建園最長的綜合性公園。談及中山公園,有必要先說幾句:匯泉兩字來源於「會前村」。如今,會前村的遺址仍在中山公園內,是「中山公園的根」。據史料記載,早在1457年明朝英宗天順年間,即有王姓始祖王龍、王虎兄弟二人攜家眷自雲南遷至太平山西南坡立村,取名會前村。
當時村民有360餘戶,以打魚為生,世代繁衍。1898年,德國強行佔領膠州灣,逼迫清政府租借青島,先後兩次收購會前村土地,栽花木,闢苗圃,廢村拆房,用作植物試驗場。公園裡現尚有一棵當年栽下的大槐樹,已經樹皮斑駁,老態龍鍾,仍在日夜陪伴著會前村遺址。「匯泉」系「會前」的諧音,可能後人覺得稱呼「匯泉」比「會前」更優雅一些吧,於是,「匯泉」的叫法就替代了「會前」。
中山公園始建於1901年。起初,公園以栽種適合青島氣候和土質的櫻花為主,故稱為「櫻花公園」。日本佔領青島期間,從本土陸續移植2萬株櫻花於此,並將該地稱作「旭日公園」。1922年我國收回青島後,國民政府又改稱「青島第一公園」。1929年,為紀念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改名為現在的「中山公園」,一直沿承至今。
經歷解放後多次修整和擴建的中山公園,不僅遍布各具風格的樓閣亭榭,而且各類花草樹木品種眾多。其中不乏名貴珍品,是名符其實的花卉薈萃之地。春天是賞花的最佳季節。迎春花作為春天的使者,在青島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中山公園的迎春植本不算多,基本以迎春為主,少量為探春。會前村遺址周圍有幾株探春,開花時間較迎春晚。花雖然少,但一簇一簇笑盈盈的,甚是討喜。當然,遊客在初春時節到此賞花,主要不是看迎春,是奔著梅花而來。
梅花路以公園內一條路旁栽植的梅花樹為名,是中山公園的一景。其規模自當不如十梅庵的梅園,但因為地處老市南區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所以,遊客依然絡繹不絕。這裡的梅花以杏梅為多,杏梅屬梅和杏的天然雜交,葉片介於梅杏之間,其花徑大,花色亮,花期長。迎春花顏色明黃——「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梅花顏色粉白——「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兩種素雅的花搭配在一起,遠看近看都恍若一幅清幽的水粉畫。
接踵而來的,是杏花和桃花的相繼綻放。中山公園的杏樹不多,桃樹不少。譬如頗負盛名的水蜜桃,就生長於這裡的桃園。杏花和桃花長得極為相似,一般不容易分辨。或許,正因為如此吧,色彩素淡、花型單薄的杏花,常常在「可愛深紅映淺紅」的豔麗桃花面前,露出一副羞羞怯怯的樣子,怎麼看都像是桃花的婢女。當然,公園裡最盛大的花事,非櫻花莫屬。
青島是國內櫻花種植最密集的城市,世界範圍內櫻花種植量僅次於日本,而中山公園又是青島櫻花種植密度最大的區域。中山公園的大門,正對著一條長約700米、貫穿南北的主幹道,被稱為櫻花大道。大道兩側栽種的櫻花,有單櫻,也有雙櫻,以單櫻居多,品種均屬日本櫻花。
每年「五一」前後,恰逢「朱櫻鬥帳掩流蘇」的爛漫時節,道路兩旁上萬株單櫻、雙櫻漸次開放。滿樹嬌媚,如火如荼,雲蒸霞蔚,如夢如煙。花開時節動島城,青島人紛紛舉家湧進中山公園,一時間,花繽紛,頭攢動,人如潮,形成一種如大海般壯闊的場面。
一年一度的「五一」櫻花盛會,也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高峰時節,放眼望去,公園周邊數裡之外,但見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此為青島十大景觀之一。如果碰上雨天,將又是一番難得的妙景。2015年4月的一天,青島突降大雨。中山公園的櫻花,在雨後氤氳的空氣中競相吐豔,遊客置身「櫻花雨」落英繽紛的奇幻意境中,忍不住連聲驚嘆,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
除了梅花路和櫻花大道,公園裡還分布著一些用名花冠名的園中園。如玉蘭園,每到四月上旬,高大的樹幹上,滿枝繁花,白的白,紫的紫,白紫交映,此謝彼開,四時不斷,一派轟轟烈烈的景象。而錦上添花的是,不遠處有一條長約50米的紫藤花廊,蒼勁的藤枝交相纏繞,密匝匝的藤蘿花,一串串垂落下來,像浮動的紫雲,又像瀑布生紫煙。玉蘭花莖朝上,藤蘿花串向下,上上下下,花影交錯,遠遠地看去,就像一幅紫色底板上綴著星月的鑲嵌畫。
櫻花大道的旁側,有一棵獨自成「園」的丁香。據傳,它於1914——1921年間由日本移植而來。樹高2.5米,扇形樹冠直徑達3米之寬,樹齡應該在百年以上。它開出來的花,細小繁密,呈米白色。花開濃香馥鬱,沁人心脾,隔著數十米遠,亦能聞到陣陣香味。這棵丁香在國內屬稀貴品種。
公園的最西側,且有一處具有異國風情的鬱金香園。說異國不夠準確,李白的「蘭陵美酒鬱金香」,早就告訴世人,鬱金香原產於我國。二千多年前,它從我國青藏高原傳至中亞一帶,後經一位奧地利人帶回自己國家,從此風靡歐洲。中山公園1995年從荷蘭引進的鬱金香,經20多年的培育,現在已有幾十個品種。鬱金香的顏值高,花形清婉,花色獨具,被譽為「世界花後」。花開季節,其花紅的熱烈,粉的溫馨,黃的明豔,藍的沉靜,紫的高貴……。它們一片片,一叢叢,帶著深情款款的微笑,在低矮的樹籬、翠綠的草地以及高大的喬木襯託下,訴說著春天的美麗。
牡丹園是迄今為止,中山公園裡最年輕的園中園。其面積有15000平方米,2017年11月開工建設,2018年4月全部竣工。園裡上萬株牡丹全部來自牡丹之鄉菏澤,由於前期養護細心到位,上萬株牡丹開花率竟高達90%。同年5月,牡丹剛臨盛花期,就迎來一批批急不可待的觀賞遊客和手持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這些或雪白、或胭粉、或鮮紅、或嫩黃的牡丹,為五月的中山公園,增添了一抹醒目的亮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萬株牡丹中,有9株生長百年之久的牡丹屬中山公園的鎮園之寶——280歲的「盛世春」、220歲的「黃河謠」、220歲的「北國風光」、200歲的「富貴滿堂」、160歲的「白天鵝」、150歲的「瓷白」…… 其中280歲高齡的「盛世春」已歷經五六代人。牡丹是中國特有的名貴花卉,「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在清朝末年它就被舉薦為中國國花,1985年5月被評為中國名花之二。牡丹色彩豔麗,玉笑珠香,雍容華貴,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深受國人的喜愛,並被中國歷代文人譽為花中之王。
此外,還有薔薇、月季、木槿、石榴等各路花神,花期不一,紛至沓來。一個個身披彩衣舞翩躚,你方唱罷我登臺,使公園繁忙的花潮,一直熱鬧喧騰到小西湖的荷花、睡蓮盛開。
小西湖位於公園的西南角,從7月上旬開始,前來觀賞的遊客便扶老攜幼地聚集在湖畔和湖心亭周圍。「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湖面上,粉紅與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在翠綠的葉叢中,風姿綽約,隨風搖曳,成為杭州西湖夏日美景的青島微縮版。小西湖南邊,另有一池蓮花,被稱為「孫文蓮」。當年孫中山先生曾為感謝日本友人對中國革命的支持和幫助,贈與四顆代表友誼的蓮子。後來其中一顆發芽繁殖。1995年日本友好人士將其種子回贈青島,並栽植此池。蓮花又名「出水芙蓉」。
金秋時節,中山公園又迎來一場隆重的花會——菊花展,展期一個月左右。青島人對賞菊的濃厚興趣,有30多年的歷史。「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天冷,風寒,霜雨,都擋不住人們如火般的熱情。而公園菊花的品種,也從最初的幾十個,增加到如今的七百之多。「鴛鴦展翅」、「天馬破風」、「瑤臺鳳」、「紫色帥旗」、「綠水秋波」、「黑色墨荷」……。那些神韻清俊的菊花仙子,經過園藝工人的精心培植和藝術設計,愈發千姿百態,風情萬種。它們以生動傳神和意境深遠的姿態,展示在遊客面前,讓人遐思無窮。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山公園的花花世界,託付著人們的美好願望,也記載著這座城市的興旺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