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吉安
150天、超20場線上live、近百位頂級音樂人……從3月白色情人節啟幕的楊丞琳「刪·拾 以後」線上音樂會,到不久前剛剛結束的鬱可唯、胡夏、朱主愛「潮音由我」線上演唱會,悄然間TME live陪伴大家度過了2020年漫長的宅家時光。
五個月中,樂迷收穫劉若英的陪伴、赴約五月天的「五月之約」、與陳奕迅一起看日出日落、回到《想見你》劇中一起看伍佰現場唱《Last dance》……TME live通過一場場live重新定義著音樂現場,完全革新的視聽體驗、為歌手定製專屬現場,為樂迷定製的專屬互動環節,跨越時空的「超現場」,讓線上live呈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無限可能。
當初因為疫情提前推出的TME live,如今已然成為億萬樂迷心中的國民live。
難得可貴的是,TME live絕大部分線上live用戶都能免費觀看,在疫情新常態下,TME live不僅讓音樂人與行業事業復甦,也讓用戶能夠完全沒有壓力體驗。更難得可貴的是,高品質的live內容讓用戶直言「欠TME live一張門票」;同時也吸引了品牌方注意,自6月起,BOSE 、益達、雪碧、一汽馬自達等品牌已經與TME live展開商業冠名,雪碧更是與TME live打造了一連5場的「夏日限定季」。
不急於變現的TME live,反而收穫了來自用戶與品牌的全面認可,這也為未來的商業化探索鋪好了路。
跨時代國民live 樹立了品牌口碑,也為商業化鋪好了路
無疑,TME live廣闊的受眾群是商業模式探索的前提。
歷數150天的21場演唱會,其一邊「召喚」著陳奕迅、劉若英、吳青峰、五月天等一眾樂壇頂流展開了回憶殺,一邊操辦著周深、陳立農、劉憲華、R1SE等近年來頗受關注的新生偶像。不同風格的音樂,不同類型的歌手也儘可能觸達著各個代際、地域的用戶。只要你熱愛音樂,總有一場能戳中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劉若英在演唱會上笑了又哭,《親愛的小孩》、《成全》、《後來》,歌單裡珍藏的一首首老歌對應著青春中泛黃的故事,奶茶一首首演繹的不僅是熟悉的歌曲,也是曾經的自己;張杰專場收穫了滿滿的治癒和感動,《明天過後》、《他不懂》、《天下》……年少時哼唱著還不懂的情話,經歷後再細細品味,還是能被溫柔戳中,在某個細節鼻酸;R1SE慶生會上團魂爆炸。臺上有11個大男孩,屏幕外的大家都是「小十二」,這場和限定團的故事行至一半,一個個舞臺和歌曲是中場成績單,也是奔赴未來繼續同行的約定。
這些跨世代的live秀,網羅了多維度的受眾群體,既有年輕的Z世代,也有具備消費實力的80 90後,每一個世代的樂迷,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專屬熱愛。
作為跨世代的國民live,TME live也有著穿透各代際受眾的能力。典型便如同五月天專場打造的刷屏式狂歡,3500萬人次觀看,超過14億的相關話題閱讀,席捲各大社交平臺的討論,既有老歌迷「爺青回」的感慨,也有年輕粉絲的興奮高歌,影響力之廣可見一斑。
此外,在疫情常態下,TME live所做的,不僅僅只是簡單將一場線下現場搬到線上,在樂迷失去了與歌手的現場連接之後,如何建立並重塑這種情感連接,是TME live思考的。
於是,我們看到五月天包下一座萬人空場的體育場,那鋪在座位上的點點燈光,是樂迷在現場揮舞的螢光棒;我們看到劉若英把話筒伸向鏡頭,而樂迷隔著屏幕合唱《後來》;我們看到周深為剛剛高考結束的粉絲打電話問好,並現場為她唱了《生日快樂》,而手機上則是滿屏的「檸檬」;我們也看到,TomorrowLand 電音節在線下club呈現,ravers在國內蹦了一場萬裡之外的迪……
樂迷在觀看TME live五月天場前拿出應援的螢光棒
這種細緻入微地的定製,讓歌手和樂迷都感受到了滿滿的專屬感,這也為TME live建立了「業界良心」的行業與用戶口碑,雖然剛剛誕生5個月,但已經將品牌的認知度和好感度建立起來。
TME live部分場次豆瓣評分
覆蓋更多元、跨時代、更廣泛的用戶群,同時收穫品牌口碑的TME live,已經為商業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B端+C端」,TME live更全面商業模式的能力
具備了頗受品牌青睞的用戶群,還需要通過多元化的玩法,將live現場這一音樂產品形式進行多維度商業開發。
綜合過去五個月的表現來看,當前TME live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套系統的商業打法,在B端和C端上都有涉足,且通過核心競爭力打造了一系列優質商業案例。
自六月起,TME live相繼與Bose、益達、雪碧、一汽馬自達等品牌展開冠名合作。TME live通過自身全渠道的覆蓋性,高定製化能力,科技實力和精良製作水準提升了品牌參與音樂現場的空間。
以益達和劉憲華專場的合作為例,這場live首次採用了虛擬直播技術,打造了一場劉憲華和虛擬ip 兔兔Apoki的脫口秀訪談,這一環節也專程為益達設計了定製化互動,促使品牌曝光量和話題熱度最大化。
而在周深和雪碧的專場合作中,周深的表演現場被布置成「家」,背景牆上貼滿了他出道6年來的點滴,臥室裡有著溫馨的布置,雪碧場景化植入其中,藉助粉絲對偶像的愛意提升著品牌好感度。這樣的細節化定製設計也讓粉絲對冠名商「愛意滿滿」,自發在社交平臺打出「看表演一定要喝雪碧」的口號,幫助品牌提振聲量。
顯然,TME live通過一場場定製品牌live專場,不僅為品牌帶來了千萬級別的曝光,也實現了品牌核心理念的集中釋放和品牌形象的積極表達,還對廣大消費群達成了心智覆蓋。這也打破了過往音樂產品對品牌的事件性賦能,實現了音樂現場商業模式的2.0升級。
在C端領域,六月的R1SE慶生會中,TME live首次開啟了vip會員專場。粉絲們爆發出了驚人的熱情,單場活動覆蓋人群超過3200萬,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8068萬,討論更是接近20萬。顯然,TME live的受眾具備著較高的黏性和消費力。
根據直播演唱會的詳細數據信息,騰訊音樂表示,至少有20%的中國歌迷願意通過電視、手機和其他設備付費觀看直播演唱會。可見TME live的受眾群體也具備著C端付費的良好開發基礎。以周深專場為例,有不少粉絲高呼「這麼好的演唱會居然不要錢,求收費,錢包準備好了」。
但目前,TME live卻並不急於展開C端付費,此前在採訪中,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內容合作部負責人潘才俊便表示:「TME live現階段在探索開拓演出市場生態,賺錢並不是目前的絕對重點目標。Live的商業模式從無到有,也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更多的玩法也在不斷開發中。」
通過優質的live培育用戶觀看習慣和市場接受度,而不是用粗製濫造的內容或者割韭菜式變現。在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探索上,TME live呈現出了慢下來的態度和立足長遠的決心。
騰訊音樂是國內探索音樂付費模式最成功的平臺,最新一季財報數據,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有4710萬,同比去年增長了51.9%,在用戶付費意識普及付費習慣養成的背景下,為好的live內容付費也順其自然,這是騰訊音樂的能力和底氣。
TME live作為新型音樂產品,從B端到C端的商業嘗試都在不斷打破音樂商業的邊界。而其在商業模式上的多維度、多元化探索,也為整個行業做出了良好示範。
線上+線下聯動,TME live商業化的無限可能
放眼未來,TME live在音娛領域還有著更多可能,隨著黑科技、線上線下場景融合進一步賦能live,其在商業模式上還有著更廣闊的開發空間。
以C端消費為例,除了採取付費收看模式,獲取直接的線上「門票」收入,未來的線上live還可以通過大小屏切換產生更多的互動,引導品牌消費。不妨想像這樣的場景,主視覺中是正常的音樂演唱畫面,而另一側的小屏可以搭載更多的消費內容,例如和直播電商結合,引導用戶購買明星代言品牌、周邊,並與觀看權益掛鈎。
同時,可以搭載對藝人同款穿搭的一鍵識別,同樣可以促進互動和消費。
另一頭,線上與線下的進一步聯合也將誕生更多的商業可能性。
事實上,原本TME live 瞄準的便是線上+線下的聯合發力,「我們做TME live的終極目的,就是希望把線上和線下做一個完美的結合,這場疫情加速了TME live進化的過程。我們不斷積累所學到的東西,當疫情結束現場演出徹底復甦,我們就可以把線上完美融入到線下。」潘才俊曾在採訪中如此說道。
這樣的融合在疫情期間已有所體現,為了助力線下演藝行業復甦,TME live舉辦的張韶涵專場曾在萬達影院國貿店進行了線下聯合放映。儘管這只是一個單次單影院的嘗試,但也為影院類場所探索全新商業模式提供了思路。國內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只有15%左右,而線上演唱會的線下化不失為一種有意思的方向,激活影院閒置時間/空間的同時,用戶也能用更少的錢體驗到更接近現場的體驗。
未來,隨著場景配置的完善,演唱會在線下場景進行時,無法奔赴現場的觀眾可以在合作影院付費觀看線上直播,同樣也可收穫與歌手、歌迷的互動體驗。
這也意味著未來音樂現場的定義或將徹底革新,通過技術、設備打破時空的限制後,音樂演出將以更惠普、更低門檻的方式,進入千家萬戶。
短短五個月的時間,TME live已經探索出了一條多維度、多元化的商業模式,行走在行業前列。而這一切只是開始,未來隨著TME live在線上演唱會生態中的進一步生長,將會展現音樂現場更豐富的場景價值,而其受眾在C端消費上爆發的巨大能量,也為全行業勾畫著直播音樂市場更廣闊的商業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