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部分家長有沒有遇到過,自己的孩子只要是遇到一些不太熟悉的事情,就會拒絕去嘗試,總是說我不行。其實很多家長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的話,都會首先去鼓勵自己的孩子嘗試一下,甚至還會用一些獎勵來誘惑孩子去嘗試新鮮事物,可是孩子卻總是不聽勸,而且態度很堅決的拒絕。難道不是小孩子的好奇心最大嗎?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總是不敢輕易的去嘗試一些新鮮事物呢?不少家長會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還身體有什麼問題。
雖然說小孩子天生就有著比較強烈的好奇心,對於新鮮事物總是想去探索。但是很多父母都有遇到過,孩子在做事情之前還沒做就說自己不行,然後直接選擇放棄。如果孩子一直是這樣的現象,對未來的發展不管是學習上還是工作上都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如果總是因為害怕不敢去嘗試,就會越來越缺乏自信心,甚至還會陷入到懷疑自我的一種狀況之中,不少家長對此都非常頭疼,打不得罵不得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勸服自己的孩子。
其實家長們可以先去了解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才導致了,還是不敢去嘗試。只有在知道原因之後,家長才懂得要如何正確的去引導自己的孩子。有一些父母總是對自己的孩子過度的保護,所以讓孩子產生了一些依賴心理,慢慢削減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很多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想要嘗試去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會下意識的想要幫助孩子,可是這樣只會讓孩子沒有能力去獨自完成事情。還有一種原因可能是因為父母給自己的孩子貼了比較負面的標籤,讓孩子缺乏自信心。
知道了一些原因之後,家長們也可以去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屬於哪一種情況的。可以學會使用馬太效應的教育方式來改善孩子不敢去嘗試新事物的現象。這種效應直白一點來理解就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那家長到底如何在生活中運用到這種效應呢?
首先就是利用刺蝟法則。這個法則主要就是為了提高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意思就是說,家長要能夠給足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不能夠對他過度的保護或者是控制,也不能對孩子的一切生活不管不問。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做一個耐心的旁觀者,這孩子不敢去嘗試新生事物的時候,做一個給力的鼓勵者。
其次就是利用好成長型思維。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讓他們獲得了一些小的成功之後,就能夠逐漸的積累自信心,也要記得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擁有這種思維的孩子不只是在嘗試新鮮事物上有幫助,而且會更加敢於去挑戰困難,雖然可能會失敗,但是卻不會輕易放棄。
最後就是利用好成長模型。其實作為父母,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對於孩子所遇到的困難都能夠面面俱到或者是給出標準的正確答案。父母的責任應該是在於幫助孩子去激發一些想要解決問題和困難的熱情,讓孩子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成長。可以嘗試讓孩子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然後觀察他在哪個方面的進展會比較良好,從旁給予一些幫助。
所以如果孩子總是比較膽小不敢去嘗試新鮮事物的話,可以運用馬太效應,然後運用一些正確科學的方法幫助孩子重新獲得信心,讓他能夠在之後的生活中自由如的應對困難和挑戰。不知道你們的孩子平常會比較膽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