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總是拖拉磨蹭怎麼辦?家長試試5個方法,專治拖延症

2020-12-26 花落花又落

有的孩子做起事情不拖泥帶水,效率很高,不一會兒就完成了。但是有的孩子卻總是拖拉磨蹭,做一件事慢吞吞的,很長時間也完不成讓家長很心急。其實如果說孩子總是做事磨磨蹭蹭的,不妨看看這5點建議,讓他做事變得"高效率"。

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磨蹭,可以說是操碎了心。當上學快要遲到的時候,孩子可能還在悠閒的吃早餐;當孩子上廁所的時候,一待就是十多分鐘不出來。面對孩子的磨蹭,最受折磨的還是父母,做父母的太難了。

一般說來,孩子磨蹭是有原因的,而這些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種。

1、時間觀念淡薄

《聖經》裡說:世間萬物皆有定時,播種有時,成長有時,花開有時,凋零有時。孩子的時間觀念同樣如此。

兒童心理學之父皮亞傑認為,人類對於時間知覺只有在大腦的推理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產生。

研究發現,孩子大約到三歲,才會對時間產生模糊的認識,到了七歲才逐漸形成時間的概念。

此外,不少孩子時間的主人是父母和老師,事事由大人安排妥當,自己機械地執行就OK。沒有被時間擠壓過,當然也不知時間為何物。

2、父母嘮叨

話說得越多,說服力越打折扣,心理學解釋這種現象叫做"超限效應"。家長催促孩子時,一不經意就出現這種現象。

曾有相關部門,通過對1300名學生進行調查,讓孩子們說出最厭惡父母身上的種種行為,"父母的催促和嘮叨"高居第三。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思維被拉扯,生活被支配,又不敢硬橋硬馬地反抗,只能不主動、不合作、不妥協,也就是磨蹭。實際上孩子的拖沓,隱藏著對家長的報復。

3、父母的"越俎代庖"

許多家長,見孩子做事慢吞吞的,心一急便親自披掛上陣,代替孩子寫作業、收拾房間、穿衣穿襪子等。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書中說,"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

所言非虛。凡事都代勞,容易讓孩子責任意識淡薄,散漫沒有約束。遇到事情,依賴心理和畏難情緒油然而生,必定能拖就拖。

結果顯而易見:孩子缺乏對時間的感知和敏感,容易陷入懶散、拖延的狀態。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之所以拖拉,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從小沒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李玫瑾教授表明,要解決孩子磨蹭問題,5個方法教給你。

1、 在日常生活中,多讓孩子感受時間,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

時間管理的教育應該從讓孩子感受時間開始。只有對時間有了感覺,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才能去管理它。

2、規定作業時間和玩耍時間,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對於上小學的孩子,可以規定作業時間和玩耍時間,讓孩子自己選擇。

首先,第一個作業,你告訴孩子:根據我的經驗,這個作業,如果你抓緊時間寫的話,20分鐘就能完成,如果你按規定的時間寫完了,那麼,你就可以出來玩10分鐘。

這樣孩子一聽到寫完作業就能玩了,就會抓緊先寫作業,很快就完成了。

3、認同並尊重孩子做事的節奏,耐心等待孩子成長

我們嫌孩子做事慢,是不是覺得孩子的慢動作影響了我們做事的計劃,所以才會不耐煩?或許我們不應該將自己的忙碌強加到孩子身上,而是應該認同並尊重孩子做事的節奏。

4、 多些鼓勵,給孩子自信,為孩子創造點做事的機會

當孩子做事磨蹭的時候,不妨鼓勵孩子說孩子可以做的更快,誇孩子一定可以做到,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激勵。

5、 讓孩子承擔後果

孩子磨蹭,那是因為不知道因為磨蹭會耽誤很多事情,嚴重的話可能會對自己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磨蹭可能會使自己得不到想要的玩具,吃不到喜歡吃的糖,孩子就會慢慢變得"快起來"。

這5點建議,家長一定要牢記,如果覺得不太容易轉變的話,推薦家長為孩子買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在孩子3-6歲這段時期是孩子性格與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只是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可能聽不懂,也許不會聽,所以讓孩子通過繪本來學習養成好習慣,不再磨蹭,是一個好方法。

這樣不用父母苦口婆心教育孩子,通過潛移默化就能讓孩子學會獨立,慢慢克服磨蹭的壞習慣,逐漸養成高效率的做事習慣。不僅如此,還能學會很多好品質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一共有10冊,是中英文雙語繪本,不僅能讓孩子學會獨立,還能順便學習英語,對孩子的雙語記憶很有幫助。

這套書分為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形成好習慣、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團結友愛、克服恐懼、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

通過這樣一套繪本就能讓孩子學會做事更快,做更好的自己。而且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能看圖畫學習,慢慢孩子就會喜歡上學習,好的習慣和品質。

別看只是一頓飯錢,卻能讓孩子變得"高效率",學到很多優秀的品質,變得更優秀!通過這樣一本小小的畫冊,就能讓孩子學會"高效率"的做事能力,擺脫孩子磨蹭帶來的漫長等待!

相關焦點

  • 孩子放學後磨蹭不寫作業?李玫瑾:花十分鐘做此事,專治孩子拖拉
    於是會出現這樣一幅場面:每當孩子放學,寶媽都會第一時間衝到孩子面前,「叫爺爺告奶奶」一樣「求著」孩子寫作業,直到看到孩子乖乖坐在書桌上才鬆了口氣:「怎麼現在的孩子寫個作業這麼磨蹭?"孩子成為「小磨蹭鬼」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最重要的1)孩子的生理特性決定了他們沒有時間概念對於3~5歲的寶寶來說,因為生理髮育的限制,他們認識世界主要依靠感官,也就是直接認識,只有那些看得著、摸得著的事物才能被孩子認識到。
  • 孩子拖拉愛磨蹭,家長越催娃越慢,用這3招比你催100遍更管用
    但你越催娃越慢,最讓我受不了的就是,每天作業都要磨蹭到二半夜才寫完,中途不是尿尿就喝水,我的內心是一次次崩潰,又一次次重建。想要告別磨蹭娃,我們要找到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然孩子長大了不能形成良好習慣,家長也會累個半死!孩子為什麼磨蹭?
  • 孩子專注力太差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孩子做事不拖拉
    有些孩子做事總是拖拉,明明一會就能寫完的作業,孩子卻要寫幾個小時,而且家長一時沒看住,孩子可能就跑去做別的事情了。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說明專注力比較差,無法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如果不及時改正的話,會對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影響。
  • 孩子一寫作業就拖拉,李玫瑾直言:用一個方法,孩子會自覺寫作業
    孩子寫作業拖拉這件事,相信非常多的家長都深有體會。尤其是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本身還不具有較高的自制力,因此家長往往是跟在孩子的身後,時時刻刻監督、時時刻刻催促孩子。但是也有一些家長,用更嚴厲的方式來鞭策孩子,讓孩子完成作業。
  • 寫作業拖拉磨蹭?寶媽各種整治招數大賞,親驗這3招最好用
    孩子總會害怕吧?總是有自尊心的吧?搞幾次就好了。不知道這位媽媽的孩子是不是因此就解決問題了,但我覺得治標不治本。有很多拖拉的孩子壓根不知道怎麼能讓自己節奏快起來。做不好到學校挨罰,不僅原來的拖拉問題沒解決,還生發出了「自我保護意識」,對懲罰越來越無所謂。
  • 孩子拖拉(上):為什麼孩子會喜歡拖拉?
    最近有位檸友在後臺留言說,她的孩子7歲了,但不知怎麼的,變得越來越拖拉磨蹭,以前也就偶爾拖,提醒一下就好了,但現在隨著長大,反而越大越愛拖拉,吃飯吃得慢,起床起得晚,最近更是好幾次去學校遲到,搞得家長很是頭疼。
  • 孩子一寫作業就磨蹭?這3個「癥結」是根源,對症下藥告別拖拉
    其實除了這些,孩子磨蹭的招式還多著呢,扣橡皮可以扣半個小時,草稿本子上畫圈圈,鉛筆刀翻來覆去能看上半天,還真打算刻出來個花?諸如此類的場景太多太多,無法一一羅列!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磨蹭?這3個「癥結」是根源其實父母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孩子寫作業磨蹭,大都逃不過這三個「癥結」。
  • 家有「小磨蹭」怎麼辦?過來人分享實用經驗,幫孩子告別拖延
    文 | 青青的育兒秘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提到「磨蹭」,估計十個寶媽裡有八個都能敞開心扉大吐苦水!沒生過娃的可能不知道,但當媽的要是沒遇上「磨蹭娃」,那肯定是上輩子拯救過銀河系了!
  • 孩子做事拖拉、時間觀念差,家長不妨試試這幾個方法
    有了孩子後,我們做家長的要花大把時間與精力用在培養孩子上,每天都要與孩子「鬥智鬥勇」,但畢竟孩子還小,該包容就要包容。但如果有家長跟我一樣是個「急性子」,那麼孩子拖拉、沒有時間觀念,就是我們最無法忍受的事。
  • 孩子做事磨蹭?家長別光知道催促,先認清這3個原因再說
    日常生活中,是否你也會因為孩子的拖拉而感到煩躁,想要解決卻無從下手?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孩子磨蹭的背後,多半跟家長的行為有關!所以,家長別光知道催促,要先認清這3個原因再說!1、父母口令不一致孩子拖拉愛磨蹭,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形成的。
  •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從這些方面入手,幫他糾正「拖延症」
    早上起床,鬧鐘響了一遍又一遍,上學都要遲到了,家長急的跳腳,他們就是在床上磨蹭起不來; 吃飯的時候,一邊吃一邊玩,飯都涼了,他們還在滿屋跑; 寫作業時,更是不專心,原本8點就能完成的任務,非要拖到10點還寫不完。
  • 李玫瑾直言:這4個方面父母使勁管,孩子長大後情商高,做事也棒
    李玫瑾教授直言: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不僅情商高,做事也會幹淨利落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法是比較有說服力的,很多家長都對她比較熟悉,不少家長會追著看她的講座,她在育兒方面是很有造詣的,認為作為父母的,本就應該做到以身作則,可偏偏父母這份工作要求很低,誰都可以為人父母。
  • 孩子做事拖拉怎麼辦?教你6個小妙招
    當一個有"強迫症"的父母,遇上一個習慣拖拉的孩子,那可以說是兩個極端了。當父母的又不捨得對孩子大打出手,家長如果不加注意,就會讓寶寶養成"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的壞習慣,久而久之,這種壞習慣會根深蒂固。怎樣幫寶寶改掉拖拉的習慣呢?
  • 孩子磨蹭,家長一籌莫展,5步拯救末期拖延症
    我非常生氣,已經五年級的孩子了,為什麼作業還需要家長監督、催促、檢查。而整整一個假期,作業一定要拖到最後幾天無法再拖時,才開始趕作業,這不由讓我非常生氣。但是冷靜下來後,我反思在五年級之前所有事情比如什麼時候寫作業、寫什麼作業、什麼時候睡覺、起床、吃飯都要我一直催促,否則一定會有各種遺漏、不完成或遲到。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做事拖拉,做什麼都慢慢悠悠的怎麼辦?
    ,看來「磨蹭」幾乎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催促」也是幾乎所有父母慣用的手段。其實對於5歲以上的孩子,磨蹭拖拉不是懶惰,而是一種情緒的對立,而對於5歲以下的孩子來說,更多的原因是他們還無法完全認清事物之間的關係,尚不能完成父母對未來行為的規劃。
  • 孩子拖拉怎麼辦?試試這幾招,聰明媽媽這樣教
    【諮詢回顧:家有5歲女寶寶,性子特別拖拉磨蹭。起床要催,睡覺要催,刷牙也要催,收拾玩具也要催......而且很多小習慣也是因為拖沓導致的,喝水摸瓶子蓋,吃飯慢慢挑飯粒,不催的話能吃一個小時,我總受不了要餵她,這個習慣怎麼改過來?】我相信很多4-6歲年齡階段的寶寶家長都遇到過這種情況,那麼如何去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呢?
  • 當孩子開始頂嘴,李玫瑾教授:家長學會這幾句話,孩子可能會出色
    當孩子做錯事被父母訓斥的時候,有的孩子低頭悶不做聲,默默的聽著家長說,有的孩子卻很不服氣,總是頂嘴反駁。孩子頂嘴,家長也很苦惱,部分脾氣暴躁的家長,甚至跟孩子吵起來。無論如何,孩子定頂嘴這件事,是非常值得家長關注的,這關係到孩子的未來。倩倩是一個很煩躁的寶媽,自從她發現5歲兒子開始頂嘴的時候,倩倩忍不住了。
  • 孩子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不對,孩子犯錯要裝作沒看見
    李玫瑾教授:不對,孩子犯錯要裝作沒看見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節目中談論到這個話題,她表示: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術語名詞叫作「行為主義」,主要的意思就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你對他大喊大叫,實際上是一種行為強化。孩子不僅沒有完整的接收父母想要傳遞的信息,反而會因為父母強化的表現而逆反。
  • 「當前偏差」催生拖延磨蹭,運用六步鬧鐘法,有效解決孩子拖延症
    面對孩子的拖延、磨蹭,表妹也從書中、網上找了一些方法進行了嘗試,但也沒收到什麼效果,明年就要上小學了,問我該怎麼辦?01 「當前偏差」才是催生拖延症的「罪魁禍首」之一其實,拖延磨蹭毛病不僅發生在孩子身上,即使是在自控力相對較好的成年人身上,也經常發生拖延磨蹭的問題。
  • 為什麼我孩子寫作業總是磨蹭,不專注?老師:試試這幾個方法
    當你看到網絡上盛行「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描述家長與孩子在寫作業期間的場面是不是覺得這場景簡直就是自己家的呀;其中還有男女混合雙打模式的情景;更有家長因輔導孩子寫作業而引發心臟病變等各種的問題。這不禁讓家長大呼:神啊,救救我吧,一把年紀了還要受著陪混世魔王寫作業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