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許戈說財經
文|凱風
樓市分化,大勢所趨。
從2017年至今,全國樓市呈現顯著分化之勢。有城市扶搖直上,有城市橫盤調整,有城市一跌不振,還有城市橫盤後強勁復甦。
過去幾年,哪些城市房價相比歷史最高點出現明顯下跌?
近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2020)》指出:
與歷史峰值相比,20個城市距最高點房價調整幅度均在10%以上,其中廊坊、青島、天津、濟南、石家莊等9城距最高點房價調整幅度均在15%以上。
這些城市包括:
廊坊(-46.9%)、青島(-22.8%)、天津(-21.8%)、肇慶(-19.3%)、石家莊(-18)、濟南(-17.5%)、北京(-15.8%)、西雙版納(-15.4%)、保定(-13.8%)、北海(-13.2%)、鄭州(-13.1%)、中山(-11.9%)。
這些城市,多數都位於北方地區,且以京津冀城市為主。這背後除了經濟形勢的影響之外,更重要的是樓市調控的政策壓力。
廊坊、天津、石家莊、北京、保定均出現明顯回調,這些城市的歷史高點基本上都出現在2017年。
2017年,北京及環京地區出臺史上最嚴樓市調控。北京在大規模限競房上市影響之下,環京在堪比一二線城市的樓市調控壓力之下,房價出現明顯回調。
另外,還有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價也出現明顯回調。
這背後最大的影響因素在於,樓市輪動的周期效應消退,而棚改貨幣化的支撐能量不足,三四線城市最終要直面經濟基本面的考驗。
眾所周知,過去這一輪房價上漲,一二線城市藉助的是貨幣寬鬆的大環境,三四線城市主要是棚改貨幣化的推動,大拆大建大補貼,帶動這些城市房價上漲。
然而,2020年,全國棚改規模大幅腰斬,絕大多數省份基本已經接近收官。
2018-2020年重點省份棚改開工量 來源:克爾瑞
與此同時,舊改取棚改而代之,老舊小區改造更多只是加裝電梯、水電氣修繕、加建停車場層面的微更新,對樓市影響相對有限。
不難預測,從2021年開始,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壓力將會更大。
一旦失去棚改貨幣化的支持,即便有全國範圍的大水漫灌,水流也未必會流入到三四線城市,樓市分化之勢還會更加明顯。
必須指出的一點是,無論跌幅有多大,都是相當於歷史房價最高點的下跌幅度。
在樓市轉向下跌之前,這些城市基本上都已經完成短期翻倍的空前漲幅。
換言之,除了接近腰斬的廊坊之外,其他城市與其說是下跌,不如說是相對歷史峰值的回調。
通過橫盤乃至微跌來消化上漲風險,這也是樓市的正常調整。
顯然,出現樓市調整而熱度不減的城市,相比單邊上漲的城市,擁有更強的安全邊際,這些城市經過幾年的橫盤調整之後,還會重回強勢復甦之路。
北京、上海、廣州就是典型。
京滬樓市2017年開始橫盤,廣州樓市2018年開始橫盤,到了2020年下半年,這三地市場呈現出全面復甦態勢,二手房成交量紛紛創出近年新高。
上海:2020年11月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約為3.2萬套,同比增長81.4%,成交量創4年來新高。
北京:2020年1-11月,二手房成交總量14.79萬套,同比增長13%,已超過去年全年成交量。
廣州:二手房成交量則連續6個月破萬套,市場熱度不減。
可見,只要經濟基本面強勁,樓市橫盤就是正常的合理調整。這種調整,不僅能消化過快上漲的風險,還能給城市發展提供更加充裕的空間。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作為年度八大任務之一,這應該是近年來住房問題首次作為年度重點任務而出現,這本身就是一種信號。
這也說明,未來大城市的樓市將會面臨更嚴且更為細緻的調控。大熱必有調控的鐵律屹立不倒,不僅房價會納入調控,房租也有可能納入調控。
這種背景下,一定要選擇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將抗跌性、安全性、流動性置於首位。
一定要認清城市的基本面,遠離收縮型城市,遠離那些炒作為主而基本面一塌糊塗的城市。
只要經濟強勁增長、人口持續流入、產業欣欣向榮,這樣的城市即便房價出現調整,也不必過度擔心。
相反,那些過度依賴棚改貨幣化、依賴概念炒作、依賴人為製造土地緊缺的城市,務必要謹慎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