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
厚街曾有一種輝煌的「植物」
那就是盛產的莞草
多數村民都以莞草編織為生
因而莞草編織製作工藝在當地也頗為出名
在2007年,厚街鎮莞草編織製作工藝
更是入選了
「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然而,時至今日
莞草已經難尋
莞草編織更成為老一輩的回憶
精緻美觀的莞草製品
為了讓市民特別是年青人了解莞草編織,近日,新塘社區在鳳山公園二期種植了一大片莞草編織的材料——莞草和黃麻,供市民免費觀賞。
目前,種植區的莞草還在生長階段,約有30釐米高,而黃麻要矮些,只生長到了約20釐米高。
莞草種植區
莞草和黃麻是首次在鳳山公園種植,因為在改革開放前,新塘社區曾是厚街莞草、黃麻主產地之一,以草織品為主的手工業相當發達,各種各樣的水草織品包括草蓆等,是一項主要經濟來源。
黃麻種植區
「隨著社會及環境的變化,現在莞草和黃麻已經漸漸少有,很多人都沒見過,所以我們特意重新種植莞草和黃麻,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劉先生說,公園裡莞草和黃麻各種植了半畝,莞草是在4月初種植,黃麻則在3月底種植。
新種植的莞草和黃麻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觀賞,一些年紀較大的老人表示看到這片莞草和黃麻給他們帶來諸多以往種植莞草和編織莞草的種種回憶,很是感慨。
莞草編織
今年60多歲的陳婆婆就是其中一位,她回憶道:「以前這裡到處都長滿莞草的,我們就專門割這些莞草來編織草蓆,然後賣給別人,那時候我們這裡編織的草蓆可出名了,很多其他地方的人都會來我們這裡買。」
而另外一些年輕的市民則表示很新奇,「以前聽老一輩經常說用莞草和黃麻編織草蓆,但是因為現在已經沒有了,所以一直沒見過,現在終於有機會見到了,原來莞草和黃麻是長這個樣,總算長見識了。」
舊時割草破草工具
現在只是種植莞草和黃麻初始階段,很多東西暫時還未完善。接下來,新塘社區將會在莞草和黃麻種植區周邊再做一個展覽介紹區,專門介紹莞草和黃麻的來歷、在厚街鎮種植的歷史、作用、如何加工編織成草蓆等等,讓市民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莞草和黃麻。此外,還計劃待莞草和黃麻成熟後,將會邀請會編織草蓆的老人現場展示莞草加工、莞草編織的過程等,供更多市民了解莞草編織這項傳統工藝。
紡草繩工具
東莞種植莞草歷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據《宋起居注》載:「廣州刺史韋朗,作白莞席三百二十領。」這說明在南北朝的劉宋時期,東莞已大量生產草蓆。
民國時《東莞縣誌》記載:「莞席近銷行外洋,靖康瀕海諸鄉種植愈夥,製作愈工,每一席莊用男婦百數十人,獲利甚巨,實出產一大宗」。
《厚街鎮志》記載:建國以後,莞草生產發展很快,1952年,國家在湧口設「土產出口公司」,收購厚街本地的水草和草製品,厚街水草面積突破萬畝大關。
根據《東莞市志》介紹:80年代後,因草價降低及塑料製品大行其道,莞草種植日漸式微。90年代,東莞全市已無莞草種植。
資料來源:厚街發布
更多景點等你,點擊「閱讀原文」可自助查詢!
溫馨提示:交通信息可回復「線路查詢」觸發自助使用
你都花了 · 來閱讀
點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