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癌變機率高,直徑超過「此範圍」,應儘早切除,別拖

2020-12-10 消化內科支傑華

在生活中一旦出現癌症等有關的疾病,大家聽了之後都會聞風喪膽。雖然目前的醫療水平是突飛猛進的,但是一些癌症的出現還是會讓人措手不及。癌症的早期可能還有治癒的可能,但是很多的患者檢查出癌症的時候病情已經發展到中期或者是晚期,治療上是不能夠治癒的,有時甚至還會出現轉移的可能。在短短的幾年之內,患者可能會失去生命。

其實經常會聽見身邊的人去體檢之後檢查出某某部位有息肉的存在,這屬於是腫瘤的一種。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不會出現癌變的可能。但是也有一些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很可能會癌變。比如膽囊息肉,癌變的機率很高,最好可以儘早的切除,以絕後患。

膽囊息肉的直徑超過多少就需要切除呢?

膽囊息肉的患者進行手術切除息肉的組織,就是為了能夠避免出現癌變的可能。因此,在臨床檢查上要注意患者的病症。有些患者並沒有到要做手術的程度,只需要在平時多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定期去醫院檢查即可。

要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必須要是單發性的息肉,而且息肉的直徑必須要大於10毫米,才能夠接受手術治療,切除病變組織。在臨床上,患者還伴有膽囊上的其他疾病,比如膽囊炎,膽囊結石等,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膽絞痛的症狀,去醫院做檢查,發現彩超和CT都顯示出有病變的可能,這種情況的出現一定要儘早接受治療。

對於患者的病變部位大於10毫米的情況,是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切除的。也有很多的患者病變的組織直徑是小於10毫米的,這一類的患者可以先進行保守治療,但是要注意的是定期去醫院檢查。

患者病變的部位小於10毫米,在臨床上可以使用藥物治療的方法,選擇中藥和西藥結合治療的方法。西藥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炎症,抑制住息肉的生長。使用相應的中草藥,煎煮之後服用,可以幫助調節患者的肝膽功能。當息肉的組織生長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還是需要患者接受手術治療。

患有膽囊息肉的患者大多數都是因為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不規律導致的。很多人經常性的不吃早飯,加上平時喜歡熬夜,就會引發膽囊息肉。所以,平時一定要養成吃早飯的好習慣,每天能夠早睡早起,少熬夜,可以減少這種疾病的出現。

在接受了手術治療的患者,必須要注意以下幾點內容

飲食健康

少食用一些高膽固醇的食物,身體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會增加膽囊的負擔,一些多餘的油脂就會積聚在膽囊壁上,導致出現息肉。因此,一些海鮮,蛋黃等高膽固醇的食物,應當儘量少食用。選擇一些清淡又有營養的飲食食用,比如蔬菜,水果類等。

規律性生活

在生活中,應當多喝水,適當的時候可以參加體育運動,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避免過度的勞累。有疾病的出現,一定要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積極去接受治療。

相關焦點

  • 部分息肉存在癌變的可能,特別是這三個部位的息肉,儘早切除
    特別是發生在以下三個部位的息肉,儘早切除才是正確做法:1、大腸息肉,越早切除越安全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息肉種類一般,腸道息肉痛也有炎性、增生性以及腺瘤性幾種。而在眾多的類型中,腺瘤性息肉是最危險的一種。同時,息肉的直徑越大,癌變率也會越高,超過2釐米以上的息肉,癌變率能達到50%以上;而且,腺瘤性息肉還具有家族遺傳的特性,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
  • 息肉一定會癌變嗎?提醒:四種息肉拖不得,越早切除越好
    宿供俘籲鎦羴匝笚昻挿粗烾鶝嫟倠褖銣仍鎵駣駆詒貦裹虃輩巒卞歵玗籦閜鉯饀前駬闣葰擬嶕戎餿勷鋓餴猶終鈲衕蜳下面四種息肉就是比較容易惡化的,不要拖得太久,應儘早把他們切除:踸滯跠吟弟輧睌欠襚訞鍜琒嚡殄儜懈汯灙侕氊薝薊涜倍帎殘銱弅靸貒癑惕琽覒翇哬鮙耞燃癔賰剛腨蔭裛賢𣯶含鵽珀2、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有良性病變也有惡性病變,直徑為15mm以上的膽囊息肉就屬於惡性的,這可在檢查中發現。
  • 醫生不告訴你的:息肉一定會癌變嗎?提醒:四種息肉拖不得,越
    芆涐酤嗍蟢跾騷亂礈憦冹垊齋軑儳㓨揫隓屳乶鯀候繯羰戧籄崺狀璉闓龍諎觕籪瑦悝恁滐躍詹黽蛒隞埔蜛梓詧鯼鯼戔下面四種息肉就是比較容易惡化的,不要拖得太久,應儘早把他們切除:徚狨漕購腈遢眳稦您躈躞狾遺襤窪纈驐鯐媣摵鯒屮劘莢鼴艟甸楟橀玽稜朹蔞窫礳骷趿熆梸渾牓倭停蟹殞肰紹忲劬霜2、膽囊息肉膽囊息肉有良性病變也有惡性病變,直徑為15mm以上的膽囊息肉就屬於惡性的,這可在檢查中發現。
  • 膽囊息肉是什麼?會變成癌症嗎?
    CT增強掃描診斷,對比於彩超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惡變有更好的診斷效果,尤其是對膽囊膽固醇性息肉的診斷更具特徵性。對大於5mm的膽囊息肉樣病變診斷率可達到100%,並且可以區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膽囊息肉樣病變。一般認為,發現大的和不規則的病變時應採用CT檢查,以避免遺漏膽囊癌。
  • 結節、增生、息肉、囊腫,哪個癌變的機率大?看完此文,就懂了
    幾天後報告出來了,小王體內最大的息肉是癌前病變,必須儘早採取措施。但小王手頭正在忙著一個項目,只能等項目忙完才有時間住院治療。等到小王終於有時間了,做檢查時顯示的已經不是息肉,而是腸癌。息肉,從名字就可以知道它是一塊肉,就是身體裡面的某個部位突然多長了一塊肉。息肉有良性和惡性之分,雖然說良性的癌變機率小,但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也會有癌變的可能。
  • 70%膽囊癌 發病已為中晚期
    張先生這才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就診,經過B超檢查發現,膽囊內有4釐米左右的結石,更可怕的是膽囊壁增厚,這預示著有癌變的可能。 其實,張先生患膽結石有十多年,看著結石也沒快速長大,就沒引起重視,沒想到發生了癌變,而且經過進一步檢查發現已經為中晚期。「如果這位患者能早點來醫院做膽囊切除手術,也許就不存在發生膽囊炎和癌變的問題了。」中大醫院肝膽胰中心副主任程張軍主任醫師介紹。
  • 醫生提醒:有三種腸息肉,癌變風險高,建議手術切除,降低風險
    那麼哪些腸息肉會出現高概率的癌變尼?發現這些腸息肉我們該怎麼辦?腸息肉出現身體會有什麼變化?對於腸息肉有預防方式嗎?第二、直徑超過2釐米的大息肉。一般體檢發現的息肉,如果只是一兩個的,癌變機率不會很高。但是如果數量比較多,那麼惡變的機會也會變大。而且息肉的大小跟癌變機率也有關係。
  • 長息肉要不要切除?哪些部位長出的息肉,拖久了可能會惡變?
    為了更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體檢,每年都會去做一次全身的排查,在排查過程中,有的人就發現自己的體內多了一個東西,這種東西被稱之為息肉。聽上去好像有點讓人擔心,可是大多數人被查出的息肉,都是屬於良好情況,一般不會給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
  • 結腸息肉不容忽視!小小一個癌變率高
    在結直腸癌早期,病人症狀不明顯,再玩上一手「拖字訣」,發現時往往發展成了中晚期,手術機會也稍縱即逝。腸息肉癌變率越來越高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楊輝教授介紹,結、直腸息肉泛指結、直腸黏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是消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因為不同病理類型的息肉所造成的後果不一樣。
  • 膽囊息肉樣變是什麼意思?膽囊息肉生長速度快,想切除有什麼影響
    膽囊息肉主要包括兩種類型,第1種為腫瘤性息肉,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第2種為非腫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炎性息肉、膽固醇性的息肉。確診為膽囊息肉樣病變以後,如果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膽囊息肉小於1cm,可以定期複查,密切觀察膽囊息肉的變化。如果膽囊息肉大於1cm,或者患者反覆出現腹痛等症狀,建議手術治療,一般選擇膽囊切除術。
  • 四個部位長息肉,為健康及時手術切除,別拖到「癌症」找上門
    43歲的何女士在婦科檢查的時候發現了宮頸息肉,醫生建議她及時手術切除,因為宮頸息肉有一定惡變的傾向,雖然它的總體惡變率不高,但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 事實上,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意外發現身體裡長了息肉,這裡要說的是,無論哪裡出現了息肉,一般來說,都不會明顯的症狀,息肉是一種癌前病變,特別是以下四個部位的息肉,建議你不要忽視。
  • 檢查有腸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手術切除,會不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專家發現,腸癌中的80%--90%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所以人們在查出腸息肉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害怕會不會發生癌變,要不要手術切除呢?手術切除後還會不會再復發?什麼是息肉,再人體一些空腔臟器的部位,有一塊組織隆起了,就是息肉。
  • 一家三代膽囊都長了息肉,他為什麼不用像長輩那樣切除膽囊?
    肝膽外科張竝主任告訴他,膽囊息肉分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真性息肉就是臨床上的腺瘤型息肉,這類息肉往往是單發,逐漸增大有惡變為膽囊癌的可能。張主任曾接診一名22歲的患者,剛剛大學畢業,就查出了1.1釐米的膽囊息肉,一年後,長到了1.9釐米,有癌變傾向,當機立斷選擇了切除膽囊。
  • 體檢若查出這5種息肉,醫生勸你儘快切除
    特別是膽囊息肉,本來就不容易做活檢,另外當直徑超過一點五釐米的話,可能產生出血等併發症,所以最好及時切除,才能防患於未然。四.遺傳性息肉臨床上比較常見的遺傳性息肉包括結腸息肉,這種已經屬於腺瘤性息肉症候群的範圍了,很容易出現癌變,所以也要趕緊切除。
  • 息肉是癌症近親!發現這種胃息肉,要立馬切除,不然後患無窮
    息肉都會癌變嗎?胃息肉有一定的機率發展成胃癌,但是這個概率有大有小,需要根據息肉的大小、病理類型等才能確定,不可一概而論。一般來說,從大小來看的,胃息肉的直徑如果超過1釐米,癌變的機率會增加,所以通常建議內鏡下切除。
  • 結節、息肉、囊腫、增生……哪個才是癌症的先兆?
    直徑小於1釐米時常被描述為「小結節」,直徑小於0.5釐米時就稱為微小或細小結節。 1釐米以上的大結節,建議要儘早診治。 息肉:有一部分會惡變 息肉是人體某個正常結構上贅生的一塊「肉」。大多數息肉屬良性,但有一部分會惡變。建議只要在體檢中發現息肉就應儘可能切除,隨後送去病理活檢,確診息肉類型,防止復發。
  • 體檢時,發現體內長出息肉,需要切除嗎?不切除會不會惡變?
    因此不少人會定期體檢,但是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會發現身體中長了息肉。有的人說,息肉要及時切除,不然會癌變。有的人卻說,息肉不是什麼大事,不要過分在意。那麼發現息肉,需要切除嗎?不切的話,會惡變嗎?今天就給大家理一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息肉?
  • 大腸息肉是「定時炸彈」,一定要及時拆除!
    腺瘤性腸息肉 3.不同的息肉癌變機率不一樣 增生性息肉:最常見的一種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遠側大腸為多,較小,直徑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較寬,單發或多發。這類息肉不發生惡變。 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腸黏膜長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樣肉芽腫,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及腸結核等病的病變腸道。一般也不會癌變。 管狀腺瘤:起源於直腸或結腸的良性息肉被稱為腺瘤,並可進展成為癌變腫瘤。
  • 體檢查出腸息肉,要不要切除?若是遇到3種息肉,早處理比較好
    癌變,有數據顯示,腸息肉的尺寸越大,發生惡變的風險越高。如果查出腸息肉的尺寸大於1.5釐米,那麼很可能會有癌變的風險,儘早切除處理掉比較好,如果害怕手術也應該保持密切的定期隨訪才可以。也有數據顯示,在家族有腸息肉患者時,其後代或者直系親屬也可能有一定的遺傳機率。有數據統計,腸息肉有20%左右的遺傳機率,而且多發性的腺瘤性腸息肉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