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金絲玉 新疆美瑰寶
新疆金絲玉網 www.jinsiyu.com 金絲玉行業最具影響力網站
佛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由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被後世尊稱為釋迦牟尼佛。據史料記載釋迦牟尼佛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西元前1027年)農曆四月初八,傳說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為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世界各國各民族佛教徒會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我國的佛教徒大多會去寺廟中燒香拜祭,口誦經文,手持念珠,靜心禪悟。
佛珠原是佛教徒用以念誦記數的隨身法具,本稱「念珠」起源於持念佛法僧三寶之名,用以消除煩惱障和報障,通常可分為持珠,佩珠,掛珠三種類型。佛珠是弘法最為方便的法器,歷經千年傳承讓念珠由參禪悟道的工具演變為眾生大智慧的象徵。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熱愛佛珠,使原本的念珠在宗教寓意之外已慢慢變為另一種時代文明與流行文化的符號,匯集了宗教信仰,文化品位,文玩流行等多類用途於一體,真正的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以手串,手鍊,項鍊等多種形式出現。並由最初的佛家七寶材質演變為成百上千種手串材質。
佛珠的數量含義
佛珠的顆數在傳統佛教文化中有著很多種類,其中的含義與修行的佛法相輔相成,經過千年傳承至今比較常見的顆數約有十幾種,其中典籍經卷記載了部分,坊間傳聞也有所加述。
根據國內佛珠信息大數據資料,已統計出當下常見的紫檀佛珠顆數及寓意。供廣大佛珠手串愛好者參考。
12顆:代表十二因緣,是因果循環的十二個重要過程。
13顆:代表十二因緣與緣主本元因果輪迴的關係。
14顆:代表代表十四種無畏功德,令眾生同享共得。
15顆:代表十四種無畏功德與緣主一切眾生同一悲仰。
16顆:代表十六種智慧,稱為十六心,賦予眾生相。
18顆:代表十八界,俗稱十八子,六根,六塵,六識。
21顆:代表十地十菠蘿蜜與佛果共二十一個位次。
27顆:代表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
36顆:代表以小見大的義理,三十六為一百零八的三分之一。
42顆:代表菩薩修行過程中四十二階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
54顆:代表菩薩修行過程中五十四個階位,十信、十住等五十階位,加四善根位。
108顆:代表求證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使身心達到寂靜入定的狀態。
216顆:代表前後兩世的一百零八種煩惱根除,共合二百一十六種斷除本元心無妄念。
1080顆:代表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一併斷除,心神歸元。
上述14種規格的佛珠是從古至今有過明文記載的資料中收集整理,小編認為是目前最全面和完整的關於佛珠顆數及寓意的資料統計。佛塵軒作為國內傳統佛珠品牌,常年累計了大量關於佛珠的統計數據。根據佛塵軒給出的數據分析,大部分顆數的佛珠更多用於修行佛法之中,不適合日常佩戴。其中12顆,13顆,15顆,108顆四種規格最為常見,也是當下佛珠手串的標準規格,符合人體手腕周長可佩戴尺寸。
人體手腕周長通常在15釐米至20釐米範圍內。適合佩戴的佛珠規格為12顆,13顆,15顆,108顆。其餘數目的佛珠均無法正常佩戴,多數為手持或掛於胸前。另有將佛珠手串掛於車內當做平安祈福的掛飾,此類並不計入統計內。
男士的平均手腕周長在17-19釐米之間,手掌寬厚,手腕粗壯,適合佩戴單圈大尺寸規格的佛珠,可彰顯男性特有的魅力與品位,對應的佛珠顆數為12顆,13顆,15顆。
女士的平均手腕周長在15-17釐米之間,手指修長,手腕纖細,適合佩戴多圈小尺寸規格的佛珠,可體現女性獨有的優雅與柔美,對應的佛珠顆數為16顆和108顆。
如今的佛珠手串不再僅僅是佛教法器,它已成為時代文明和流行文化的標誌,真正融入每個人的生活,更多佛珠愛好者不再計較它的顆數和材質,開始嚮往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的超凡境界,願己身早證菩提,成就涅槃。佩戴佛珠的人在面對喧囂煩惱時,不尤不飾不驕不躁,一心向善福報功德,由念珠參悟變為眾生智慧,更廣的傳播了佛教文化,弘揚了民族信仰,不拘泥於參禪悟道,真正將佛珠文化帶入新的境界。
文中配圖為金絲玉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