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全城工地的時代接近尾聲,武漢城市發展的下一步驅動力是什麼?

2020-12-26 騰訊網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21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馬上就要結束。

這一兩年在武漢,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就是武漢市中心城區的大規模的施工,修建,工程車滿街跑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少了。

似乎種種跡象都在表明——武漢「大修大建,全城工地」的時代行將走到尾聲武漢市的城市發展,將逐步的向新的勢能進行轉軌。

那麼,下一步武漢市城市發展新的驅動力到底是什麼?

黃金髮展時代,武漢工地全城開發,也創造了新的城市面貌。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便捷的內外交通;離不開區域內的均衡發展,協調整合;也更離不開科學而長遠的規劃。

尤其是對於武漢這樣一個居國之中心,定位於國家中心城市的千萬人口級別的特大城市。上一個十年,武漢市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以「大跨步」的姿態,追趕跨越。

曾經的武漢市,被譽為全國最大的縣城。這一個印象是如何產生的?主要是因為身處內陸腹地的武漢市,三鎮之間交通連接較弱。而且由於發展相對滯後,所以整個城市裡,代表著現代化水平和發展程度的高樓,立體交通相對滯後。

因此,雖然城市面積大,但是在客觀的視覺上,覺得比較落後,城市無論是空中俯瞰,還是內部細看,整個城市的面貌較為老舊。所以有了「全國最大的縣城」這一個外號。

從奧運會之後,武漢市明顯加快了城市建設和城市升級的進程。三環線建設,二環線建設,高架橋建設,軌道交通建設,老居民區的拆遷,新的商務區,文化區,亮點街道的拆遷,建設,幾乎是以井噴狀態在進行。

一時間,武漢市遍地都是工程。一萬多個工地,晝夜不停。所以,那個時候的武漢,給了大家全城都是工地的印象。

在那一段時間內,武漢市民是感受深刻的。到處都是工程車,到處都是圍擋。每天飽受出行之苦的我們,也曾經對武漢市擁堵的路網,不科學的交通,落後的城市規劃破口大罵。

但是在我們的咒罵中,生氣中,煩躁中,武漢的城市的確是在一步步的變化了。這些變化,我們是明顯可以感受的。三環通了,二環通了,一條條的隧道也通了。地鐵開通了十來條;高架與城市快速路一條條的通了,城市的面貌在變,出行的感受在變。

曾經,為了改變城市面貌,武漢工程很多,雖然被市民不理解,也有很大的陣痛,但的確是深刻的改變了武漢的城市面貌。

從0到1容易,從1到2呢?武漢如何再次驅動?

如果說武漢市大修大建,這是從0到1。從0到1的過程,可以修路架橋,拆舊蓋新,天上架橋,地下修隧道,這些東西雖然投資大,費周折,但是一旦弄完之後,效果是比較顯而易見的。

從0到1的過程。改變城市的街景,改變天際線,是屬於第一步的硬建設。當城市該修的修了,該建的建了,下一步的潛力從哪裡釋放?驅動城市二次騰飛躍升的動力是什麼?

武漢從1到2的變更迭代,驅動力是什麼?

其實真正要說的話,武漢缺乏一個真正的新區。

類似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西鹹新區、貴州貴安新區、大連金普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等既具有強烈的城市地標意義,又具有高度的新產業集聚和經濟帶動作用的區域,在武漢的確沒有。

天津濱海新區

王家墩中央商務區的概念喊了多年,但是始終沒有成氣候。光谷地區雖然高科技企業眾多,但是分的很散,沒有呈現出集中的新區概念;「長江新城」的戰略規劃,就是旨在打造武漢城市發展新的驅動力。2020年的5月12日,武漢市長江新城起步區基礎設施一期工程開工儀式舉行。這標誌著長江新城起步區的建設正式拉開序幕。

長江新城的建設雖然是必要的,但是它從根本上來講,是屬於升級版的從0到1,城市區域功能布局的優化,是屬於城市亮點打造,展示武漢城市未來發展魅力的基點,總體還是硬體的建設。

在我個人看來,武漢市從1到2的躍遷,核心的還是城市軟實力的建設和產業布局的升華,創新觀念的提升,核心吸引力的提升。

從傳統到創新,從1到2的過程,武漢要自我革命

武漢未來城市經濟的發展新動能的尋找,有三個問題一定要解決;

1、未來武漢市經濟的核心支柱是什麼,最大名片是什麼?

2、武漢市要補充或者吸引什麼樣的經濟和產業來武漢布局?

3、這些產業要布局在武漢的哪裡?又將如何驅動武漢整體的發展?

提到武漢,我們的印象就是武漢市太大,太傳統。經濟布局傳統,管理模式傳統,人才觀念傳統。

經濟布局上,作為共和國的老牌工業基地,長期以來,傳統行業扎堆。武漢拿得出手的企業和產業,基本上都是傳統製造業。武鋼,二汽,長飛,然後就是傳統各種武字頭的工業企業。這些是基礎,我們要承認。

但是關鍵是武漢在過去的一二十年時間裡,經濟布局始終沒有根本性的革新和突破。

例如我們提到杭州,就會想到網際網路;提到深圳,就會想到科技;提到上海,就會想到金融;而成都,目前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動漫傳媒等方面也具有了較大的優勢;

光谷現在的確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光谷裡面布局的產業太多,太雜。光谷的光電子現在算是比較有名氣了。但是其他的產業仍然很雜。

早些年大力支持搞動漫產業,但是說實話,一些企業除了拿一些政府補貼的錢搞一搞作品,動漫產業在武漢仍然是初級階段。因此,產業配套的服務和商業化的模式並沒有起來。

其他雖然有一些大企業,例如騰訊,華為,小米,阿里巴巴等,在武漢設立了分部,研發中心等,但是核心還是考慮武漢的輻射作用,本質上對武漢的產業布局不會起到顛覆式的作用。

其實一個指標就能看出,除了傳統的國字號企業,武漢基本上沒有世界性影響力的企業和品牌。

再說管理模式上。武漢其實現在還是在還過去幾十年管理模式相對滯後的債。當然這個不能怪政府。作為一個老牌工業城市,武漢長期以來的管理模式和習慣已經形成,換了哪個領導來,都是一樣的。都是只能在現有的規矩下,謹慎的調整。因為一旦要大刀闊斧的搞,畢竟涉及到太多的利益。

例如產業布局調整,涉及到搞什麼,在哪裡搞。招商引資,吸引新產業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很多東西,往往是論證了很多年,始終得不到落實。不是政府不想變,而是變的成本太大。於是不如就在現有的框架下小修小補。因此,我們總體感覺,那種日新月異的,充滿活力的感覺始終是少了點。

這些年,各種開發區搞了不少,摩天大樓蓋了不少,但是裡面的產業呢?你蓋了大樓,人家不來啊。武漢現在各種高檔的寫字樓,各種CBD,空置率多有高?

問題在哪裡,還是對武漢的總體的經濟產業布局,營商環境人家心裡有疑慮。例如一個創新的項目,放在沿海城市,可能從論證,到上馬,到形成產能,到帶動經濟,很快就能推動。政府已經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服務的角色。但是在武漢,可能就會遭遇到較長的時間。

還有,產業來了,配套的東西跟不上,別人也有疑慮。核心還是管理的模式落後。什麼都想著要主導,要把關,還有一大堆的利益要去權衡。

從1到2很難,但是一步步來,武漢總還是會蝶變

說了這麼多,其實核心還是因為我們對武漢這個城市充滿了太多的期待。我們希望武漢更好,更有活力,讓每個人提到武漢,就覺得武漢市一個現代,充滿了個性特色,嚮往的城市。

我們希望武漢在現在的基礎上,城市更加美好,經濟布局更加科學,擁有更加合理的,充滿未來的產業和經濟。而不是現在這樣傳統產業雄厚,而新興產業始終在夾縫中生存。

我們希望武漢的用人環境更加美好,希望大學生願意留下來,外面的人願意來武漢創業,投資,願意在武漢打拼。而不是提到現在武漢的用人環境,就是搖頭,苦笑;

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從武漢崛起,我們希望武漢創造出在世界上知名,讓城市驕傲的世界性的品牌。

我們希望武漢市除了摩天大樓之外,還有更多讓我們覺得真正興奮的東西,讓我們覺得充滿了希望的產業和潛能。

誠然,一步到位很難。誠然,從0到1需要定力。從1到2,則需要更加高瞻遠矚的眼光。城市發展和建設不是攤大餅,更不能剛開始拍腦袋決定,中間拍胸部,最後拍大腿。

武漢是一個擁有著無比優勢和潛力的城市,得天獨厚的條件,不能在盲目的規劃和建設中被浪費。武漢曾經失去了很多,但是目前也面臨著很多的機遇。

目前國家層面,湖北層面,武漢層面,都在進行十四五的規劃,同時在國家以內循環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中,武漢的優勢將會進一步的凸顯。

這些,都是需要武漢鬧鬧把握,並且好好謀劃的。在目前城市經濟新一輪的發展和競爭中。武漢需要好好的謀劃,科學的布局。思考好,武漢市到底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20年後,我們回過頭來再看武漢,希望都是驚喜,而不是感嘆。

相關焦點

  • 泥蜂智慧工地亮相深圳智慧城市應用展暨第19期寶安發布,驅動智慧...
    本次展會中,"泥蜂智慧工地"呈現了更加智能化的建築方式,以"智慧驅動城市發展"為藍本,在智能建築、智慧人居等領域探索行業新思路、新常態。智慧工地是邁向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之路上必然的一步,將建築系統與監管系統打通集成,以提升資源運用效率和建築質量水平,是信息化時代智能建築領域的新常態。人臉識別一體化——探求人居安防新思路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進步,新基建時代下,加強人居安全保證、完善社區建設,已經迫在眉睫。
  • 第一輪「雙一流」建設接近尾聲,中文學科發展如何?
    自2017年「雙一流」的名單公布已經過去了三年,目前第一輪的「雙一流」建設基本周期接近尾聲,而2021年的「雙一流」大學又將重新洗牌。新文科背景下中文學科的人才培養如何實現觀念轉型與培養機制、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這是當前我們落實立德樹人、實現中文學科內涵式發展的一項艱巨的時代任務。
  • 九綿高速青蓮互通工程建設接近尾聲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九綿高速青蓮互通段自2018年3月開工以來,目前土建和路面工程已完成99%,綠化工程完成95%,房建工程完成80%。按施工計劃,預計11月底全部完成工程建設。此外,九綿高速LJ33合同段的江油涪江特大橋工程,目前已結束橋梁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的施工,橋梁附屬建設已完成98%,預計11月20日全面完工。
  • 誰是下一個GDP2萬億城市:蘇州最接近 武漢快速"回血"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的最新消息,目前世界上航空連通性最強的四個城市均在中國,成都成為繼上海、北京、廣州之後,全球航空連通性最強的第四大城市。武漢和成都這兩大中西部城市的競爭也十分膠著。這兩座大區中心城市高教力量雄厚,近年來在中西部經濟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兩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均十分亮眼。去年武漢GDP超過了1.6萬億元,位居全國第八。
  • 誰是下一個GDP2萬億城市:蘇州最接近,武漢快速「回血」
    數據顯示,2019年,6個城市的GDP位於1.4萬億至2萬億元之間,分別是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南京。其中蘇州和成都最接近2萬億元的距離。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布的最新消息,目前世界上航空連接性最強的4個城市都在中國,成都成為繼上海、北京、廣州之後世界上航空連接性最強的4大城市。武漢和成都這兩個中西部城市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接近。這兩個地區中心城市高校實力雄厚,近年來在加快中西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兩個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都引人注目。去年武漢GDP超過1.6萬億韓元,排在全國第8位。
  • 長江日報4路記者隨行夜查工地,武漢夜查165個工地 ,27個工地存在問題
    近日,受北方汙染「入侵」,加之大氣擴散條件差帶來,武漢空氣品質較差。此次突擊檢查主要針對夜間可能存在的出土轉運環節揚塵及渣土車帶泥等問題。  當晚8時,市城建局專班夜查人員分別前往武昌、江岸、江夏、漢陽四個區。長江網4路記者隨行採訪。  花橋村城中村改造K2二期A1區及擴大地塊建設方負責人在建設工地聯動夜查檢查表上簽字。
  • 一屏觀天下 一網管全城——大荔縣創新數字城管助力品質城市精細化...
    過去,這些城市管理問題只能依靠人力現場監測排查,但現在,通過數字屏幕和品質城市的「智能網」,工作人員擁有了一雙「千裡眼」,將現場情況盡收眼底,隨即傳達相應指令,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按照大荔縣委、縣政府的「1+」發展思路,貫徹落實「五大行動」,致力紅色城管、精細城管、智慧城管、服務城管、實幹城管「五城共建」,不斷提高城市管理執法水平,努力服務品質城市建設。
  • 呼和浩特城市人家家裝公司二連浩特全城徵集樣板間工地
    目前針對二連浩特市裝修市場,我公司城市人家裝修公司特意推出全城樣板間徵集活動,徵集30套樣板間,成本價裝修,最好團隊為您服務,由兩到三人組成的設計團隊為您打造專屬您家的效果方案。二連浩特城市人家裝修公司免費設計裝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想買房一樣,需要考慮的事情特別多,買房需要考慮戶型,地理位置,周圍學校,超市,醫院等配比。
  • 全球共德智慧工地企業版助力佛山房建集團邁向大數據信息化監管時代!
    2021年1月6日,佛山市房建集團董事何景輝,總經理鄒輝鑾,副總經理陳源、李航,總工、副總經理歐陽政,總工室主任馮健燦,施工部經理吳東雄,質安部經理張國聰,人力資源部主管林雨瞳等嘉賓蒞臨全球共德參觀交流並出席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統企業版(下稱:智慧工地企業版)籤約交付儀式;這標誌著雙方將攜手並肩前行
  • 5月龍湖扛鼎漢陽濱江,引起全城瘋搶
    長江,武漢版圖中最為珍稀的一道灣流。武漢這座城市的魅力與風情,大都集中在蜿蜒的長江兩岸。長江,造就了武漢三鎮、兩江四岸的城市格局。長江主軸、濱江商務區等城市中心,都因為江,而成為這座城市的焦點。如果說漢口濱江代表了過去十年武漢濱江的發展,那麼作為武漢長江主軸三大戰略支點之一的漢陽濱江,就代表並勾畫了武漢濱江未來十年的發展藍圖。新港長江城地處漢陽濱江黃金地段,位於長江左岸大道,正是長江主軸的門戶區位。
  • 央企保利:匠心助力武漢大臨空城市更新
    新時代,新機遇。日前,武漢出臺《關於推進全市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推動全市各類開發區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致力於打造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全國科創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武漢大有作為。
  • 建地鐵就是建城市!中海國際社區再添利好!
    城勢所向,塑造人居典範生活縱觀城市發展,TOD模式已成為影響城市進入「流量競爭」時代的不可或缺因素,太原未來也將在TOD超級軌道空間站流量賦能之下,再次蓄勢發展。12月1日,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軌道交通1、3號線沿線城市設計策略研究公示》,內容如下:|圖片來源於網絡「建地鐵就是建城市」!
  • 破解城市管理難題 義烏執法人將佔道遊商「請」進工地
    2019-05-21 17:3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李學嬌 通訊員 胡迪周邊工人吃飯方便了,環境衛生提高了,交通秩序井然了,社會治安變好了……連日來,義烏城西街道義烏公學附近因地制宜、對症下藥,進行「引攤入工地」試點探索,實現了群眾增收和營造文明環境的和諧共存,破解了城市管理的難題
  • 武漢一工地發生塔吊倒塌
    武漢一工地發生塔吊倒塌 2020-06-09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智慧城市是什麼,為什麼建?
    最早的城市起源於大約一萬年前的中東,經過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的發展,今天的城市形態多樣化(小城市、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城市群),人口成長相當迅速。 最新數據是:全球人口數即將接近 76 億,城市人口超過 40 億;其中中國總人口數接近 14 億,城市人口達到 8.3 億。
  • 工地告別髒亂差,綠色圍擋美如畫 文明施工為城市增光添彩
    但隨著近年來我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開展,城市建築工地告別了「髒亂差」的形象,而是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不僅如此,如今我市城區各大建築工地外圍設置的整潔美觀的圍擋,還成為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和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這些展示在圍擋上的公益廣告、標語內容通俗易懂、生動鮮明,具有倡導和教育意義,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 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強支撐力和驅動力
    胡啟生一行調研了普農集團食品產業園區項目選址情況等,要求堅持高站位規劃、高標準建設,全力把普農集團食品產業園區項目打造成新品牌,成為普農集團一二三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空間和重要增長極。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胡啟生在聽取普農集團2019年工作完成情況以及2020年重點工作安排的匯報後,就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當前發展面臨的困難進行現場協調解決。2019年,普農集團全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91億元,比上年增長7.12%;營業總收入達2.59億元,利潤總額1262.5萬元。
  • 國內大學生「最多」的城市,全城共84所大學,校園的櫻花堪稱一絕
    談到大學,在我國的許多城市大學的設置,特別是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大學的數量也很多,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擁有84所大學的城市,也因為其濃厚的學術風格被網友們稱之為是國內「最有文化」的城市,這是非常美麗的武漢。
  • 在天生「江湖氣」的武漢,有人建了一座隱世草堂
    空間大量採用了王猛從拆遷工地尋獲的回收材料,包括老漢口拆遷房的青磚、民國時代的老建築的木樑,以及漢京鐵路淘汰的枕木。右側地面上,抽象繪畫是王猛自己的作品。
  • 特斯拉美國新廠選址接近尾聲 德州奧斯汀似乎領先一步
    財聯社(上海 編輯 齊林)訊,經過前期的籌備,特斯拉的美國新工廠選址已接近尾聲,最後入圍的是德克薩斯和俄克拉荷馬兩個州。不過,德克薩斯州一個官方網站上周五(6月19日)刊登了特斯拉的一封購地申請,暗示他們的勝算可能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