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圓日,「雙節」喜相逢。在10月1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千裡共嬋娟 家國同團圓——全球雲接力 體味中華情」大型直播活動在線上拉開帷幕。網友們紛紛變身「大主播」,採用全球接力打卡的形式,分享他們的節日故事,表達心中對家國的情感。
從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的冉冉升起,到美國洛杉磯令人難忘的「中秋晚宴」,這場長達36小時的直播吸引了132萬名網友觀看。澳大利亞、日本、馬來西亞、越南、阿聯、安哥拉、英國、瑞典、美國、加拿大、阿根廷……來自五大洲32個國家的近百名朋友發來了圖文和視頻,接力打卡。以文為橋,以圖傳情,直播活動在海內外引發了熱烈反響。
命運與共,五大洲守望相助同戰「疫」
10月1日清晨,天安門廣場。迎著第一縷陽光,鮮豔的五星紅旗與太陽一同升起。升旗儀式結束後,現場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歡呼,「祖國萬歲!中國萬歲!」這一幕,深深定格在了網友「單禹笨」的心中。他在接力直播裡寫道:「國安,所以家圓。」與此同時,在連雲港開山島,守島民兵邵正剛、付明濤也在晨曦中升起了鮮豔的五星紅旗。
華越集團南蘇丹公司員工展示五星紅旗
今年雙節的升旗儀式註定不平凡。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國歌奏響,全世界華人心潮澎湃。一場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猶如大考,考出了家國的團結與凝聚。疫情無國界,人們深深懂得,唯有攜手合作,才能戰勝疾病。
月圓日,團圓時。這個特別的日子,有一些人,仍在為疫情常態化防控辛勤工作。江蘇省疾控中心綜合業務辦公室科員、江蘇援京疾控隊隊員史燁梁就是其中之一。史燁梁在接力直播中說,假期人員流動性大、範圍廣、密度高,可能會增加傳染病的傳播機會,疾控人不能有一絲懈怠。因為疫情的影響,史燁梁一個月才能跟親人見上一次面,每次用微信視頻,快滿2歲的兒子都會使勁喊爸爸,對家人的思念也如潮水般湧來。但史燁梁說,有國才有家,疾控人是防控傳染病的先鋒,為了大家的健康和家庭的歡樂,他有義務和責任為大家守好疫情防控陣地。
從武漢回來已整整半年,為了防止秋冬季疫情反彈,南醫大二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江蘇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秦湧仍堅守在崗位上。「十一」當天,秦湧診治了40名病人,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約有10名。秦湧感慨:「由此可見目前佩戴口罩、防止呼吸道交叉感染的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讓英國中醫論壇主席王天俊體會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跟國內的同學大部分在大型醫院工作不同,我們在海外從事輔助醫學,平時大多在自己的私人診所為患者服務。這次疫情發生後,絕大部分的輕症病人都不能去醫院治療,都是自己扛過去,重症一般也只在醫院待1-2天就要回家。英國大約生活著50萬-60萬華人,20萬留學生,疫情發生後他們恐慌焦慮,大部分人只能找中醫。一部分中醫由於個人和家庭原因,完全關門歇業,幾乎不提供疫情防控服務。」王天俊說。在這種危急情況下,王天俊組建團隊,3月初發起了「英國中醫志願抗疫援助行動」,為英國的疫情防控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體現了中醫的價值,也讓很多華僑華人朋友感到安心。目前,針對英國暴發第二波疫情,覆蓋全英各地的「英國中醫抗疫援助網」組建,為留學生和華人提供及時準確周到的防疫抗疫援助服務。中醫在海外發揮了優勢,這讓王天俊非常自豪。
華越集團南蘇丹公司的全體成員,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不利因素,堅守在南蘇丹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土地上。他們建起了470多萬平方米的基地,栽種下樹木與花草,在貧瘠的土地上種下農作物、解決了菜籃子問題,組建了雷鋒愛心車隊,為當地的生產生活提供幫助,樹立起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的良好形象。他們克服高溫與暴風驟雨的雙重侵襲,歷經數日將一整套陌生的光伏發電設備研究透徹,成功安裝並一次性送電成功,為南蘇丹公司基地與周邊人民的夜晚帶來了光明。
英國留學生小榮,「十一」當天在南通的一家賓館中度過。她在接力直播中說,回到了祖國,可以和家人、朋友無時差溝通,儘管需要隔離,但內心感到無比踏實和快樂。
心意相通,「遲來的春節」倍顯家國情
芬蘭友人唱起蘇州評彈
得益於長期以來科學精準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各行各業積極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的不懈努力,很多人在今年春節未能許下的願望、未能成行的旅途、未能實現的團聚,在這個雙節合一的日子裡終於實現。這個中秋團圓夜,帶著「遲來的春節」熱鬧氣氛。
10月1日上午,香港江蘇社團總會、香港友好協進會在灣仔和荃灣地鐵站舉行「迎國慶 賀中秋」活動,向市民派送中秋禮袋和防疫物資。活動共派發包括月餅、燈籠在內的千餘份中秋禮袋和1萬多隻酒精噴霧、口罩,參加活動的香港市民都為這樣的暖心活動點讚。會長唐英年表示,今年國慶適逢中秋,但由於香港疫情仍在持續,大型慶典活動被迫取消,「我們希望用實際行動傳遞溫暖,呼籲大家齊心抗疫、共克時艱。」
來自巴基斯坦的李卡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三學生,來中國學習已經6年了。對於中秋節和春節,他都不陌生。在李卡看來,今年這個中秋,節日的歡樂氣氛尤為強烈,「中國只有春節和國慶兩個長假,但新冠肺炎疫情給今年春節蒙上一層陰影。在這個『遲到的春節』,我看到每個人都很開心。」李卡在接力直播中寫道,「我的幾個中國同學,他們都來自不同的省市,這個假期他們很開心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雖然我是一個外國人,但是看到社區裡歡慶佳節的裝扮,我也跟著歡樂起來。」
網友王穎在接力直播中曬出了出遊的照片。國慶節一早,王穎一家特地來到上海國歌紀念廣場和展示館參觀,這裡是電影《風雲兒女》拍攝地,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正是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曲。在王穎的照片中,市民、遊客在這個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場所展開一面國旗,共同慶祝新中國71周年華誕。
芬蘭友人、原諾基亞(蘇州)公司副總經理艾哲羅在江蘇已經生活了22年,他在蘇州老街平江路開著一家咖啡館。在艾哲羅分享的一段視頻中,他敲起非洲鼓,和著三弦唱起蘇州評彈《楓橋夜泊》。靈動的鼓點配合三弦渾厚的音色,加上艾哲羅奔放的嗓音,讓評彈調有了特別的混搭韻味。如今,平江路恢復了往日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讓喜歡交朋友的艾哲羅特別開心。中秋節前,中國朋友給他送來了月餅,他還特意用蘇州話說:「祝大家中秋快樂!」
生活在南京的韓國人鄭美玉一早就用視頻給遠在韓國的兄弟姐妹送去了祝福。她說,現在通訊技術發達,她深深體會到「天涯若比鄰」的便利。熱情的朋友和鄰居給鄭美玉送去月餅、水果、螃蟹,她也親手做了藥食、鬆餅、花樣串、煎餅等韓國傳統美食與親朋睦鄰們分享。她在接力直播中寫道:「遠親不如近鄰,善良友愛的鄰居、朋友讓我在南京有了家的感覺。南京是我的第二故鄉。」
對於不少身在海外的遊子來說,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阻攔了他們回到家鄉與親友團聚的腳步,卻讓他們思鄉愛國的情懷愈發濃烈,他們紛紛曬出異鄉的圓月和團圓飯,通過雲端將鄉情傳遞。
來自美國休斯敦的網友Ying W.從朋友處、網絡上搜集了多個製作月餅的方子,將濃濃的思念揉進美食。她說:「人回不去,通過味覺讓心回去!」
非洲華僑周報總編輯南庚戌在南部非洲的波札那工作生活20多年。他說,因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肆虐,很多活動不得已取消或改期,卻阻擋不了海外華僑華人的熱情。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同慶,20多個國家的僑團共同組織了「旅非僑胞雲端聯歡會」,在距離祖國萬裡之遙的非洲祝福祖國人民和家人中秋佳節吉祥安康,祝願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巴拿馬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創始人張雪雲在接力直播中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巴拿馬當地時間9月30日上午,一位女僑胞通過微信輾轉找到了張雪雲,詢問在巴拿馬哪裡可以找到五星紅旗,她想在國慶當天把國旗掛在家門口。經過張雪雲的聯繫,這位女僑胞從中國文化中心帶走了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並把國旗飄揚在家門前的照片分享給了張雪雲。張雪雲說:「這一刻,我覺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使命相同,協力援外肩負大國擔當
江蘇第十六期援馬爾他醫療隊隊員在收拾行李
當中秋遇上國慶,人們沉浸在「雙節」的喜慶中時,江蘇第30期援桑給巴爾、第16期援蓋亞那、第16期援馬爾他醫療隊已陸續出徵。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刻,他們已經抵達或即將抵達援外醫療一線,助力受援國衛生事業發展,以實際行動詮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同時,他們還要與受援國攜手應對疫情挑戰,積極分享我國的疫情防控和救治經驗,與受援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江蘇第30期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隊長王一茗告訴記者,2020年9月22日當地時間8點,她從第29期援桑醫療隊隊長楊小冬手中接過國旗,也接過了這份助力受援國衛生事業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
中秋當天,援桑醫療隊奔巴點的鄒晨和他的隊友是在搶救病人中度過的,他們此前曾計劃做一桌團圓飯共度佳節,然而當天有病人術後始終沒有甦醒,醫療隊隊員們顧不得吃飯,連續搶救近12個小時。
當江蘇援桑給巴爾醫療隊在第一縷陽光中升起國旗時,江蘇第16期援蓋亞那醫療隊剛剛抵達南美。在蓋亞那的夜色中,醫療隊乘車前往住地,隊長喬志明隨手拍下了一輪明月,幾個小時後,他們抵達住地,也迎來了在蓋亞那的第一個早晨。
不同於前兩支隊伍,中秋這天,第16期援馬爾他醫療隊隊長蔣亞文忙著收拾行李,他們隊是10月2日出徵,出徵這天也是女兒生日,一家人在中秋這天將女兒的生日和「雙節」一起慶祝。
位於阿聯的中阿產能合作園,當地時間10月1日早晨7點半,在江蘇海投總經理鄒勇剛及公司員工們的注視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中阿兩國《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出,「雙方共同支持中阿產能合作示範園建設,將其打造為雙方共建『一帶一路』的典範項目」。目前,園區已被國家發改委明確為全國首家「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示範園區,由江蘇省對接阿聯阿布達比,中江國際和江蘇海投負責合作項目的投資和建設。
距離中阿產能合作園5500公裡外,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施工現場也是一片緊張繁忙,金港高速公路建設員工王傑和他的同事們在用自己的方式為新中國慶生。王傑說,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將在拼搏奮進的金港建設者手上建成,「我們是『一帶一路』建設者,肩負著『讓世界更暢通』的時代使命,我們全力以赴推進項目高質量建設,就是為新中國慶生的最好方式!」
在孟加拉國庫米拉工業園,中國企業偉星股份孟加拉工廠的員工尼哈德告訴記者,去年中秋節他還在南京跟朋友們一起過,今年就在這裡以中國企業員工的身份,參與孟加拉國庫米拉工業園的建設,助力孟加拉國經濟發展,這讓他覺得世界很小,人類命運相連。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朱威 劉瀏 付巖巖 孫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