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高材生,畢業後窮困潦倒,女兒成日語歌后至今讓人懷念

2020-12-15 王朝一派

歷史總歸是在動蕩與和平中來回切換。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土地上誕生了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因為他的出現預示著我國的歌壇即將誕生一位受人尊敬的歌后。

這個重要的人物名叫鄧樞。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出生或許並不是一件好事。當時的中國社會太過動蕩了。清政府剛剛走下歷史的舞臺,民國才建立不久,在這改朝換代的時期裡,平靜安定的生活對於老百姓來說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或許,你正在家裡和家人吃著飯,和朋友聊著天,但不知怎麼了,突然就有一波軍隊來擾亂這番寧靜。戰火就像是不速之客,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打到自己家門口,將自己和家人、朋友拆散。

在那一時期出生的孩子,我們總是會感嘆他們命運的不幸。就像我們現在看到一些百歲老人時,會有種由衷的感嘆——他們是真正經歷過動蕩的人,他們見證了朝代的更替,歷史的演變,他們身上流著一種令人敬佩的氣息。他們是那一個時代的寵兒,也是我們這一時代最該尊敬和愛戴的人。

鄧樞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出生了,和我們料想的一樣,鄧樞的童年並不是很美滿。在他還小的時候,他的父親、母親就離開了人世,鄧樞從此成了沒爹娘的孩子。好在,鄧樞還有爺爺奶奶,他的父母走了以後,鄧樞只能和爺爺奶奶兩個人相依為命。對於鄧樞來說,這是不幸中的萬幸,讓他不會在這人世間孤苦伶仃;對於鄧樞的爺爺奶奶來說,這是兒子、媳婦留給他們倆的唯一牽掛,這是白髮人送黑髮人之後唯一的慰藉。

鄧樞的遭遇是悲慘的,在哪一個年代這樣的事情是時有發生的,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最終留下來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他們要繼續面對這樣一種處境。

黃埔高材生鄧樞

鄧樞在他爺爺奶奶身邊待了幾年之後,這種親人陰陽兩隔的事情再一次發生在他的身上,他的爺爺奶奶相繼離世了。親人離世的心情是絕望和無助的,這人一傷心就會想要哭泣,可當一旦到了最痛苦的時候,反而一滴眼淚都流不下來了。親人接二連三離他而去,這在鄧樞的心裡狠狠地扎了幾把大刀。從此,在這世上就剩下他一個人,從此也只有自己是自己的依靠了。

好在鄧樞是一個堅強的人,這就像是梅花「傲骨凌霜」不畏嚴寒。在那一個時代,獨自一人那是很難生存下去的,給別人噹噹苦力或許可以混口飯吃,但是鄧樞他有更好的選擇,他想要進部隊。

到了部隊裡,鄧樞認識了很多新的同學,他們在一起接受訓練,一起上課。我們都知道當時有一所很有名年的軍校——黃埔軍校。這所軍校是專門培養軍事人才的。鄧樞他想考進去,鄧樞也是一個積極上進的人,他的成績很優異,最終就被錄取了,畢業之後還當上了軍官。

軍官轉戰戲壇,臺灣「康樂隊」誕生

可是命運似乎還是不怎麼眷顧這樣一位不向命運低頭的人兒。鄧樞在軍事上並沒有獲得什麼出色的成就。不知是時勢不造就英雄,還是他沒有得到別人的賞識。總之,到最後鄧樞的最高職位還只是一個中尉。鄧樞的晚年是在臺灣度過的,因為自己的官位不高,所以也分配不到好的物資,光靠自己那一點工資來養活自己,確實是有些落魄。據說,當時鄧樞在軍隊時居住在一個村莊裡,他的房子並不大,也就不到三十平。

後來,鄧樞選擇了退役,畢竟生活不允許他再繼續這樣下去了。為了能夠讓家人過上較好的生活,鄧樞開始轉戰戲壇。

鄧樞從小學過京戲,所以唱功了得。在臺灣的日子裡,他和朋友商量著一支隊伍來表演賣藝。後來,經過一番的準備策劃,一支名為「康樂隊」的演出隊伍就此誕生了。

幾年之後,鄧樞和妻子生下了他們人生中的第四個孩子,而這個孩子後來成為了著名的歌星。到今天我們一提到她的名字就會想起那一個時代。她就是日語歌后鄧麗君。

鄧樞生下歌后鄧麗君

鄧麗君從小就在父親身邊學習,有一次他的父親發現鄧麗君的聲音宛如天籟之音。這或許就是家族遺傳吧,父親會唱歌的本領遺傳給了女兒。外加上從小就打基礎,這讓鄧麗君從一開始就有驚人的嗓子。

鄧麗君不僅成為當時日語歌壇的典型代表,更是在臺灣這一地方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當時鄧麗君的歌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很多她的歌迷都紛紛在牆上貼上了鄧麗君的海報。這種對偶像的愛的舉動,方式到現在也沒有變過。

鄧麗君是一個時代的傳奇,她的歌已經成為了一種經典。他的父親雖然終身平淡,但是鄧麗君卻成了他這一生最大的傑作。

相關焦點

  • 他是黃埔畢業的高材生,30多年庸碌無為,生下一個女兒卻家喻戶曉
    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的光環太強大,一生都受到了影響,比如說民國才女林徽因,她到現在還被人所談論,而她的子孫都改了姓,因為外人對他們的期盼太高,關注太大了。有的人一生碌碌無為,卻因為兒女的關係被人認識,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他是從黃埔軍校畢業的。黃埔軍校是著名的軍事學校,培養了很多聞名的優秀人才,比如說李宗仁、胡宗南、杜聿明,他卻是個意外。
  • 此二人都是黃埔軍校的高材生,既有才華,又能打仗
    民國時期的黃埔軍校,是代史上中國影響最大的一所軍校。它建立於亂世,蔣介石靠它發家,打造出一支全新式的部隊,從而走向權力巔峰。而我黨史上幾位傑出的軍事統帥也是畢業於黃埔軍校,它們分別為林總,徐向前元帥,陳賡大將。
  • 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竟一生無為,生了個女兒成為歌星,如今火遍海外
    他因無法生活去當兵,當兵之時正好趕上黃埔軍校招生,他通過自已的努力,終於成為黃埔軍校的高材生,成為一名中慰但卻一生毫無作為,以致他的家庭情況很是拮据。生了個小女兒卻成為紅極一時的海外歌星。
  • 此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碌碌無為,生個女兒卻成為歌星,如今家喻戶曉
    對於鄧麗君的父親來說,能生下這樣一個女兒,足以驕傲一生了。鄧麗君的父親是鄧樞,他有四個兒子,鄧麗君則是他唯一的女兒,排第四。鄧樞畢業於黃埔軍校,稍微了解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能進入黃埔軍校學習,那意味著什麼。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軍事將領的軍校,黃埔軍校影響力之大、作用之明顯,都是難以想像的。
  • 他畢業於黃埔軍校,卻一生無為,生了個女兒當歌星,現在家喻戶曉
    所幸鄧樞十分刻苦認真,成功憑藉優異成績考入了黃埔軍校。 民國時期的黃埔軍校無異於現在的清華北大一般,身為全國頂級的軍事院校,許多人均對其趨之若鶩。況且因為前幾期黃埔軍校的學生均在軍界各處任職,其校長與校內領導班子均是響噹噹的人物,所以黃埔軍校無異是爬向軍界最快的一把梯子。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大家都知道,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被譽為國共兩黨將帥的搖籃,培養了許多能徵善戰的革命將領,為東徵、北伐和抗戰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 他畢業於黃埔軍校一生籍籍無名,去臺灣後生個女兒成家喻戶曉明星
    在生活裡,有些事你不得不讚嘆人生的奇妙,有的人他一生籍籍無名,碌碌無為,但是女兒倒是爭氣,長大後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女星,就這樣,他也成為了人們口中耳熟能詳的別人的父親,他的名字叫做鄧樞,畢業於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為培養革命軍人而生,但是縱觀之後它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真正在歷史上留名的大多數都是前六期的學員,之後就稍微不再顯現了,鄧樞卻是一個奇葩,他是黃埔14期的學員。
  • 他畢業於黃埔軍校卻默默無聞,生一女反倒成為大明星,大家都認識
    黃埔軍校,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學校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從學院到教官,過半都成為了抗戰的主力,在近現代史上大放光彩。不過建功立業這種事,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至少鄧樞在這方面就沒啥太大天分。黃埔軍校跟現在的那些高校不一樣,主要是培訓學員們的作戰能力,再加上當時正值戰亂,急需各種專業將領前去戰場帶兵,因此僅學習了一年,鄧樞就被派上了戰場。但是上面也說了,鄧樞在打仗上估計沒啥天分,畢業時是少尉,一直到國民黨撤到臺灣時,還是少尉,直到1952年才被升為中尉。
  • 他是黃埔軍校的高材生,卻起義跟隨革命軍南徵,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出身貧寒,家境貧寒,祖上四代都是讀書人,許多人靠教書為生。雖然生活艱難,但蕭克在家人的影響下讀了不少書,在黃埔軍校學習,成績優異。但是為什麼這位黃埔高材生選擇起義到井岡山?是哪兩次戰役為將軍打下了基礎呢?蕭克,雖然出身貧寒,但年長的人都很重視他的學業,幼年便入私塾讀書,成績也很好。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別字靖周,別號繼周,陝西周至廣濟小麥屯人。陝軍陸軍混成旅軍士養成所肄業,中央訓練團將官班、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二期畢業。曾任陝軍第一師騎兵團見習官。1924年春由于右任保薦報考黃埔軍校,同年5月到廣州,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三隊學習。後升任第七兵團副司令官 ,中將軍銜。何文鼎因1945年12月在67軍軍長任上堅守包頭有功獲青天白日勳章。
  • 政協委員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舊址 百歲學員女兒:太想告訴父親...
    八十年前,他畢業自當時位於四川成都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馮麟希望將此前四川省政協委員李後強提出的「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本校舊址」的信息告訴父親。封面新聞此前曾報導,今年四川「兩會」期間,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建議,恢復黃埔軍校成都本校舊址,並申請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黃埔軍校的畢業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你知道嗎
    提起黃埔軍校,大家都知道這是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許多我們所熟知的軍事人才,就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而黃埔軍校的教員,更是由當時最具分量的人才團隊組成,許多名將都曾經在黃埔軍校擔任要職。黃埔軍校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軍事人才,1955年為了表彰在創建新中國曆程中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我國共授銜了1614名開國將帥,其中就有53人曾經就讀於黃埔軍校。可想而知,在這樣一個師資條件優越、校友卓越的地方學習進修軍事知識的人,一定也是當時的優秀人才,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高材生」。
  • 廣德兩兄弟,一個畢業延安抗大,一個畢業黃埔軍校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蘇村的抗日兩兄弟,一個畢業延安抗大,一個畢業黃埔軍校。 朱傳德,1937年12 月上旬朱傳德所在宣師被迫解散,他流亡到武漢,尋找黨組織,1938年初,朱傳德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批准,他和同學孫宗溶3月初到達延安,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抗大)學習。延安抗大畢業後被安排到皖南新四軍任參謀。
  • 民國學歷造假:孫中山「野雞大學」畢業,蔣介石謊稱軍校高材生
    1883年,孫中山回國後,先後進入香港拔萃書院、中央書院、廣州博濟醫院附設南華學堂、香港西醫書院。根據國民黨過去的宣傳,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的學業成績相當優異,大小考試都常拿滿分。1892年7月,孫中山作為香港西醫書院的第一屆畢業生,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官方宣傳甚至還說,這個成績不但在當時是第一名,此後百年港大醫學院也沒人打破過。其實不然。
  • 黃埔軍校 簡史
    李濟深,廣西蒼梧人,黃埔軍校第一期教練部主任,1926年3月擢升為副校長。鄧演達鄧演達,廣東歸善(今惠陽)人,黃埔軍校第一期教練部副主任,後任黃埔軍校教育長、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代校長。王柏齡,江蘇江都人,黃埔軍校第一期教授部主任、代理教育長。
  • 黃埔軍校與保定軍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區別與聯繫
    ,通過考試後方可進入陸軍士官學校開始為期三年的專業教育,畢業後授予少尉或中尉(優秀者)軍銜,也就是說培養一個軍國主義分子要從小到大整整11年的時間,洗腦非常嚴重,侵華日軍的軍官基本來源於此。因此,日本陸士和保定軍校是通過層層遴選招收的學員,總體素質是不錯的。一個正規的保定軍校畢業生,也是需要經過七年半的時間才能畢業,雖比日本陸士略短,但仍然可視為軍官專科學校,畢業大多是少尉和中尉,到1923年停辦時培養軍官8000餘名,其中成為將軍者多達1600人。
  • 15歲進黃埔軍校,官拜陸軍中將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英雄,都有一個藏在英雄夢裡的夢想。夢境中,英雄手握劍,披襟斬棘,擊退敵人,只為守住心中的一片淨土。純潔的心靈,就是愛國。《虎門不出犬》劉若英,這位臺灣女歌手,大家都很熟悉。那年那句「後來,我終於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紅遍大江南北。街道上,「後來」這首歌,都是播放的熱門歌曲之一,唱的都是「好男人的愛」。
  • 黃埔軍校第一至十九期姚家老兵名單(更新)
    七期:姚本培,行稱姚尚武,字植棠,號心栽,生於一九一三年十月十三曰,系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之後在時任軍長高述勳部任團長,抗戰期間隨高軍長投誠於共產黨時因內奸告密不幸遇害。姚步烈,湖北宜都人,我們的族人,黃埔四期畢業,國軍少將。姚世瞻,中央陸軍軍官大學7期畢業,黃埔軍校戰術教官,國軍中將。姚學濂,黃埔軍校七期生潮陽,抗戰時少將軍銜,後來是軍級。九期:民國時期姚光祚,黃埔軍校九期生,授上校軍銜。
  • 1937年淞滬會戰,參加戰鬥的師以上軍官有多少畢業於黃埔軍校
    中央軍的師以上軍官差不多都是黃埔軍校前三期畢業,排以上軍官大都是後來中央軍校的,在當時淞滬戰場雲集了大量黃埔軍校畢業生。黃埔一期生胡宗南率第一軍,黃埔一期生黃杰率第8軍,黃埔一期生桂永清率黃埔軍校教導總隊。
  • 國民黨五虎上將都是誰 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國民黨的五虎上將介紹: 1、陳誠陳誠,1898年1月4日生於浙江省青田縣高市鄉外村人。陳誠出身於書香門第,年幼時,曾冒名頂替報考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但因身材矮小未被錄取。1919年,經杜志遠主試官魏宗翰疏通,以備取生名義進了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1924年6月,黃埔軍校正式建立。陳誠擔任黃埔軍校教育副官。後攻打陳炯明,北伐時與孫傳芳等部隊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