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鵝產業快升級 致富路上「向天歌」

2021-01-19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秋高氣爽的9月,正值河水豐盈,清新氣爽的好時節。藍天白雲下、綠水青草間,遍布在林口縣鄉鎮村屯、草甸河流、農家院落等處的百萬餘只成群白鵝,或嬉戲追逐,或歡快鳴叫。享譽全國的「林口大鵝」,儼然成為了林口縣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林口縣屬中低山丘陵漫崗地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山多林密,植被富集,非常適宜發展林下鵝養殖。四季分明的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豐富的自然資源、適宜的氣候條件、悠久的養殖歷史,成為林口大鵝產量高、品質好的先決條件。

  

  叫響品牌 振興鵝產業

  

  近年來,林口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鵝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做文章,不斷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邁進。

  

  為發展壯大大鵝產業,林口縣政府還給予養殖戶每隻鵝雛2元錢補貼政策,同時林口縣農委、縣畜牧局全程保障技術服務,大鵝養殖成活率達90%以上,激發了廣大農民的養殖熱情。通過政策引領、典型培育、廣泛發動,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格局,養殖規模日益擴大。目前,全縣養殖大鵝2千隻以上的大戶26戶,其中1萬隻以上10戶,預計年末大鵝出欄量200萬隻,實現年產值1.24億元。

  

  昊羽大鵝養殖場坐落於林口縣青山鎮永合村南地溝,主要以養殖商品鵝及孵化鵝雛為主,累計投資120萬元,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3個養魚池,12個塑料大棚,5臺先進的大型孵化設備,設施齊全,技術完善。養殖場分設孵化區、育雛區與養殖區,年孵化量達20萬餘只,出雛率達92%,年育雛量10萬餘只,年養殖商品鵝4萬隻,是當地較大規模的一家飼養母鵝—產蛋—孵化—育苗—飼養肉鵝自產自銷一條龍的林口大鵝基地。在多方努力下,林口大鵝養殖業逐漸走上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道路。

  

  精準扶貧 借勢鵝產業

  

  走進林口縣柳樹、刁翎、古城等鄉鎮,還未進入深處便能聽見鄉村裡傳來一片「鵝鵝鵝」的叫聲。「多虧了銀行的貸款支持,現在我們村勞動能力差的人也都能養起大白鵝了,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這些老弱病殘也有資本撐起一個家,今年我家的這批大鵝至少能賺幾萬元。」常年體弱多病的村民李富貴興奮地說。林口縣通過產業脫貧、金融扶貧、定點幫扶等多種措施,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精準扶貧行動,有效帶動全縣近百戶貧困農民實現了脫貧增收。

  

  目前,林口縣貧困戶直接參與或間接參與養殖大鵝共有234戶,共計5500隻大鵝,預計每戶增收500元,大鵝已成為更多貧困戶的支柱產業。林口縣為加快全縣大鵝養殖存欄量,在大戶的帶動下,孵化鵝雛已步入良性循環,養殖專業戶與孵化專業戶,帶動了全縣大鵝產業化進程,叫響了「林口大鵝」的品牌。

  

  通過「企業、合作社、大戶+貧困戶和貧困戶自養」等模式,林口縣鵝產業扶貧蓬勃興起。白雲黑土,綠水青草,不僅助推林口縣大鵝產業蓬勃發展,還成就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夢想。

  

  延伸鏈條 鵝產業升級

  

  鵝產業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著商家紛至沓來。在中林集團鵝美食文化中心施工現場,挖掘機、運輸車、平地機等大型機械正在緊張忙碌著,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今年,林口縣借勢登高,向壯大鵝產業聚焦發力,領跑全省鵝產業發展。為了增加推動大鵝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林口縣把大鵝養殖+美食餐飲+屠宰加工形成產業鏈,還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中林集團鵝美食文化中心項目,並以補貼宣傳廣告的形式鼓勵本地餐飲企業加大宣傳營銷力度,使林口縣的鵝美食餐飲企業快速發展。截至目前,縣內外鵝美食加盟店達到了26家,本地年銷售大鵝達到了40萬隻以上,使林口大鵝成為名副其實的「金鵝」。

  

  中林天恆食品有限公司投資的林口農業綜合開發鵝屠宰廠項目,總投資1.5億元,佔地面積19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054.4平方米,項目分為兩期建設,一期總投資6000萬元,項目主要為廠區工程、屠宰加工工程、冷庫工程等及其配套附屬設施建設。二期擬建設鵝類食品深加工生產線。截至目前,一期工程的基礎建設已完成,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加緊施工,搶抓工期,計劃今年10月建成投產。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可屠宰、加工肉禽1000萬隻,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實現利稅3100萬元,安置就業300人。對於該縣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方向,促進大鵝養殖屠宰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帶動大鵝產業持續增效,實現穩定增收,做大做強大鵝產業。對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特色經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林口縣立足大鵝資源優勢,延長鵝產業鏈條,規模化發展已成態勢。只只白鵝不僅成為了肥沃黑土上的靚麗風景,也圓了林口縣廣大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致富夢想,鵝產業成為了林口縣的朝陽產業和新的經濟發展支柱。

相關焦點

  • 煙臺:這條致富路,「嘎嘎」響
    #頭條頭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走進莒格莊鎮姚家莊村的禽畜養殖基地,成群的白鵝映入眼帘,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下,它們或是池中戲水,或是岸邊漫步,或是引吭高歌,好不自在。現在存欄的一千多隻大鵝,再有兩三個月,就可進入產蛋期,由於引進的是優質品種,每隻鵝高產期的產蛋量可達60多枚,再加上售賣成鵝,一年的利潤十分可觀。看著這些即將為村裡產下「金蛋蛋」的大鵝,精心照顧了大半年的飼養員蔡玉英也是打心底裡高興,不僅僅是合作社年底的收入能分紅,她和其他村民在鵝棚打工,又是一份收入。
  • 致富路上蓮花香
    致富路上蓮花香 信息來源:柳州日報 發布日期:2020-12-02 09:26 【字體:大中小】 12月1日央視《新聞聯播》以《致富路上蓮花香》為題,報導我市石碑坪鎮下陶村利用山多水多、四季如春的特色,發展苗木花卉種植和深加工產業,讓下陶村村民在「採蓮山水間」的同時,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 安徽靈璧:林下養白鵝 唱起脫貧「向天歌」
    林下養白鵝,既環保,又幫助百姓脫貧致富,唱起脫貧「向天歌」。周坤攝人民網宿州4月25日電(周坤)養鵝也能養出「搖錢樹」。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漁溝鎮馬集村貧困戶馬萬裡就靠著一隻只大白鵝實現了自己的脫貧夢、致富夢。
  • 【小康路上】吉家河的致富組合
    【小康路上】吉家河的致富組合 2020-09-29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首:扶貧路上的幫扶人與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石首:扶貧路上的幫扶人與致富路上的帶頭人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8日 15:59 來源:中新網湖北 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積極商討研究政策,針對他家庭的實際情況,為他擬定了產業扶貧幫扶措施,並積極為他申報、落實金融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消費扶貧、養殖培訓等政策,謝遠海先後從石首市農商行申請了25萬元的扶貧貸款,養殖蛋雞1000隻、肉牛13頭。
  • 謝天祥:脫貧攻堅「明白人」 致富路上好榜樣
    2020年12月22日 17:17 來源:岑溪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宋鵬 黎佳寧 編輯:陶潔 脫貧路上,他爭當懂政策
  • 脫貧攻堅在路上 | 招賢納智+科技加持,浠水小菱角撬動致富大產業
    脫貧攻堅在路上 | 招賢納智+科技加持,浠水小菱角撬動致富大產業 2020-10-20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羽毛球上的脫貧攻堅戰 體育產業託起貴州錦屏致富路
    記者 付磊  三年前,家住錦屏的李美雲聽說城裡要建羽毛球工廠,而自己家養的鵝能派上大用場,她盯著院子裡嘎嘎亂叫的大鵝說:「這東西肉香,毛還能換錢了?」在體育產業主導下,錦屏縣已將生態鵝養殖、羽毛球生產、鵝肉深加工形成了一條「會致富」的產業鏈,在脫貧攻堅的「運動會」中,向貧困使出一計「扣殺」。  小羽毛掀起體育扶貧大產業  一個羽毛球要「薅」多少鵝毛?16根;一隻鵝又能做幾個羽毛球?答案也許是0。
  • 致富路上王奉鎮
    致富路上沒有易事,從乾旱、鹽鹼到沃土良田,從觀望、保守到嘗試、積極,從摸索到專業,從貧窮到富有,王奉鎮的致富之路幾經波折。本期科技大講堂和你一起分享致富路上王奉鎮。
  • 昔日荒田變沃土 致富路上稻花香
    昔日荒田變沃土  致富路上稻花香  壩心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240餘畝撂荒水田集約流轉近年來,廣州市委宣傳部駐壩心村幫扶工作隊創新基層黨建工作,通過黨建引領農業產業發展,帶領當地村民走出鄉村振興致富路。截至2019年底,壩心村全村脫貧率達到100%,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幫扶黨員幹部滿意率達100%。
  • 農村霸主「大鵝」,在唐朝竟是萌寵,如果你家沒鵝,都不好意思出門
    唐朝往往被稱為不一般的朝代,經濟發達,國力強盛,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國家穩定富強,百姓安居樂業,百姓的生活比較安逸,上到貴族,下到平民階層,都興起了養大鵝的狂潮,農村霸主大鵝竟然成了萌寵,連皇帝也帶頭養起了大鵝,出門遛彎遛狗,成了出門遛大鵝,著實有畫面感。
  • 「大中小」特色產業築牢林口發展根基
    本報訊(記者王瑋孫昊)雪白的大鵝,金燦燦的蒲公英,紅豔豔的沙棘……這些色彩勾勒出林口三大農業特色產業的生動圖景。今年上半年,林口大鵝存欄近150萬隻,中藥材種植髮展到7.45萬畝,沙棘作為小漿果的代表發展到13萬畝。大鵝、中藥材、小漿果「大」「中」「小」特色產業正在林口土地上彈奏致富金曲。
  • 貴州省勞動模範楊正武:脫貧路上帶頭人 致富不忘家鄉人
    貴州省勞動模範楊正武:脫貧路上帶頭人 致富不忘家鄉人 2020-12-21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崔智勇:村民致富路上的「貼心人」
    崔智勇村民致富路上的「貼心人」「幫扶單位給我家發的雞雛,幫我們賣雞和雞蛋,還給我們老兩口安排活幹」,安圖縣永慶鄉柳樹村村民祝秀芬十分滿意地說,「現在一年增加收入1萬多元錢」。要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必須增加「造血功能」有產業支撐。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崔智勇依託原州質監局國家參茸中心技術優勢帶領村民種植大田人參。從2016年至今,他先後籌措資金80餘萬元,建立1.3公頃和0.5公頃大田人參扶貧項目,還成立柳樹村大田人參合作社,讓所有貧困戶都拿到了分紅。
  • 決勝2020 全面小康看日照|產業敲開致富門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放眼日照市,隨著脫貧產業的不斷壯大,民生環境的逐步改善,廣大市民紛紛踏上了小康生活大道。憑藉激情昂揚的鬥志、萬眾一心加油幹的幹勁,日照市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書寫著高質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精彩答卷。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在日照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老弱病殘「特困群體」佔比較高。
  • 涇川縣「三大產業」堅定群眾致富信心
    涇川縣「三大產業」堅定群眾致富信心  每日甘肅網12月11日訊 據平涼日報涇川報導(記者齊自強)近年來,涇川縣堅持把牛果菜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來抓,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 產業指導員助力農牧民增收致富
    科右中旗產業指導員在推動脫貧致富進程中,主動上門入戶,為農牧民免費做技術指導,在脫貧路上與貧困群眾「手拉手」助力增收致富。 前不久,家住代欽塔拉蘇木代欽塔拉嘎查的科右中旗產業指導員包泉接到了白音珠日河艾裡貧困戶烏力吉白乙拉的求助:家裡的母牛要下牛犢了,由於不懂接生技術,想請包泉到家裡進行指導,幫助接生
  • 【脫貧路上看開魯】小鴿子衍生大產業
    【脫貧路上看開魯】小鴿子衍生大產業 2020-04-24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郵儲銀行臨沂分行:金融扶貧「貸」動產業致富
    婁家莊村位於臨沂市沂南縣蘇村鎮,地處沂河岸邊,是傳統的黃瓜蔬菜種植產區,隨著近幾年的發展,周邊蔬菜種植規模和產量迅速提升,村民的收入也開始快速增長,但是婁家莊村所在的區域產業發展也出現了差異,婁家莊村的蔬菜產業因為資金的原因產業轉型比較緩慢,影響了農民致富增收。
  • 致富路上的「領頭雁」——記2020甘肅省勞動模範馮巧葉同志典型事跡
    致富路上的「領頭雁」——記2020甘肅省勞動模範馮巧葉同志典型事跡 2020-12-09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