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的9月,正值河水豐盈,清新氣爽的好時節。藍天白雲下、綠水青草間,遍布在林口縣鄉鎮村屯、草甸河流、農家院落等處的百萬餘只成群白鵝,或嬉戲追逐,或歡快鳴叫。享譽全國的「林口大鵝」,儼然成為了林口縣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林口縣屬中低山丘陵漫崗地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山多林密,植被富集,非常適宜發展林下鵝養殖。四季分明的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豐富的自然資源、適宜的氣候條件、悠久的養殖歷史,成為林口大鵝產量高、品質好的先決條件。
叫響品牌 振興鵝產業
近年來,林口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鵝產業發展上下功夫、做文章,不斷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品牌化邁進。
為發展壯大大鵝產業,林口縣政府還給予養殖戶每隻鵝雛2元錢補貼政策,同時林口縣農委、縣畜牧局全程保障技術服務,大鵝養殖成活率達90%以上,激發了廣大農民的養殖熱情。通過政策引領、典型培育、廣泛發動,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格局,養殖規模日益擴大。目前,全縣養殖大鵝2千隻以上的大戶26戶,其中1萬隻以上10戶,預計年末大鵝出欄量200萬隻,實現年產值1.24億元。
昊羽大鵝養殖場坐落於林口縣青山鎮永合村南地溝,主要以養殖商品鵝及孵化鵝雛為主,累計投資120萬元,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3個養魚池,12個塑料大棚,5臺先進的大型孵化設備,設施齊全,技術完善。養殖場分設孵化區、育雛區與養殖區,年孵化量達20萬餘只,出雛率達92%,年育雛量10萬餘只,年養殖商品鵝4萬隻,是當地較大規模的一家飼養母鵝—產蛋—孵化—育苗—飼養肉鵝自產自銷一條龍的林口大鵝基地。在多方努力下,林口大鵝養殖業逐漸走上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道路。
精準扶貧 借勢鵝產業
走進林口縣柳樹、刁翎、古城等鄉鎮,還未進入深處便能聽見鄉村裡傳來一片「鵝鵝鵝」的叫聲。「多虧了銀行的貸款支持,現在我們村勞動能力差的人也都能養起大白鵝了,感謝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這些老弱病殘也有資本撐起一個家,今年我家的這批大鵝至少能賺幾萬元。」常年體弱多病的村民李富貴興奮地說。林口縣通過產業脫貧、金融扶貧、定點幫扶等多種措施,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精準扶貧行動,有效帶動全縣近百戶貧困農民實現了脫貧增收。
目前,林口縣貧困戶直接參與或間接參與養殖大鵝共有234戶,共計5500隻大鵝,預計每戶增收500元,大鵝已成為更多貧困戶的支柱產業。林口縣為加快全縣大鵝養殖存欄量,在大戶的帶動下,孵化鵝雛已步入良性循環,養殖專業戶與孵化專業戶,帶動了全縣大鵝產業化進程,叫響了「林口大鵝」的品牌。
通過「企業、合作社、大戶+貧困戶和貧困戶自養」等模式,林口縣鵝產業扶貧蓬勃興起。白雲黑土,綠水青草,不僅助推林口縣大鵝產業蓬勃發展,還成就了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夢想。
延伸鏈條 鵝產業升級
鵝產業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著商家紛至沓來。在中林集團鵝美食文化中心施工現場,挖掘機、運輸車、平地機等大型機械正在緊張忙碌著,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今年,林口縣借勢登高,向壯大鵝產業聚焦發力,領跑全省鵝產業發展。為了增加推動大鵝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林口縣把大鵝養殖+美食餐飲+屠宰加工形成產業鏈,還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中林集團鵝美食文化中心項目,並以補貼宣傳廣告的形式鼓勵本地餐飲企業加大宣傳營銷力度,使林口縣的鵝美食餐飲企業快速發展。截至目前,縣內外鵝美食加盟店達到了26家,本地年銷售大鵝達到了40萬隻以上,使林口大鵝成為名副其實的「金鵝」。
中林天恆食品有限公司投資的林口農業綜合開發鵝屠宰廠項目,總投資1.5億元,佔地面積19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054.4平方米,項目分為兩期建設,一期總投資6000萬元,項目主要為廠區工程、屠宰加工工程、冷庫工程等及其配套附屬設施建設。二期擬建設鵝類食品深加工生產線。截至目前,一期工程的基礎建設已完成,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加緊施工,搶抓工期,計劃今年10月建成投產。項目全部建成後,年可屠宰、加工肉禽1000萬隻,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實現利稅3100萬元,安置就業300人。對於該縣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方向,促進大鵝養殖屠宰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帶動大鵝產業持續增效,實現穩定增收,做大做強大鵝產業。對大力發展綠色食品特色經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林口縣立足大鵝資源優勢,延長鵝產業鏈條,規模化發展已成態勢。只只白鵝不僅成為了肥沃黑土上的靚麗風景,也圓了林口縣廣大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致富夢想,鵝產業成為了林口縣的朝陽產業和新的經濟發展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