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縣「三大產業」堅定群眾致富信心

2020-12-14 每日甘肅網

涇川縣「三大產業」堅定群眾致富信心

  每日甘肅網12月11日訊 據平涼日報涇川報導記者齊自強)近年來,涇川縣堅持把牛果菜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來抓,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精心實施「牛擴量、果轉型、菜提質」工程,持續提升產業效益,切實夯實群眾致富基礎。

  做大果產業。持續擴大矮砧密植設施園栽植面積,引進瑞陽、瑞雪、華碩等新優品種,切實加快果品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全面落實果樹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標準化管理措施,著力提升果園管理水平。積極探索「果園託管」模式,引導富原紅果品貿易公司與黨原、飛雲、高平等5個鄉鎮13個村2600多戶果農(512個貧困戶)建立託管關係,實現企業與農戶的雙贏。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建辦果品加工、儲藏、運銷龍頭企業26家,果品貯藏能力達18萬噸。

  做精畜牧業。堅持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利潤反哺、互利共贏、抱團發展,組建牛產業發展聯盟,按照分戶出資、集中養殖、固定分紅的運作機制,推行寄養代繁、託管飼養、訂單養殖,變分散養殖為規模養殖,初步形成育種、育肥、屠宰、加工、銷售聯動的全產業鏈。堅持擴群增量,大力培育紅牛產業,全縣累計建成百頭以上規模養牛場(小區)43個,暖棚牛舍445座,創建省級肉牛標準化示範場6個、市級15個,牛飼養量達到3.82萬頭。加快平涼紅牛新品種培育,建成「平涼紅牛」種質資源站,積極引進遺傳育種專業緊缺人才,推進平涼紅牛遺傳改良。

  做強菜產業。以建設涇汭河川國家級蔬菜產業園為主線,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全縣累計建成日光溫室878座,鋼架大棚4172座,設施蔬菜面積達到4300畝,基本形成涇汭河、黑梁河、紅河川三大設施蔬菜集中區,同時依託王村鎮雄發興農果蔬保鮮公司,建立高原夏菜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訂單生產,鼓勵開展蔬菜產銷對接,推進果蔬預冷、冷鏈運輸、物流配送等,不斷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相關焦點

  • 堅定產業發展夢 催開群眾致富花
    十年間,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昭化區中藥材產業發展中,探索傳授種植技術、健全完善產業鏈條、拓寬藥材銷售渠道,用辛勤的付出帶領群眾走上了小康路。因為努力拼搏的精神,不辭辛勞的奮鬥,默默無私的奉獻,在四川省第八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商友劍榮獲「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
  • 石阡縣人民檢察院為幫扶村發展產業助村民致富
    連日來,在龍塘鎮的困牛山村,石阡縣人民檢察院派駐的第一書記蔡國隆正忙個不停,組織群眾召開產業發展動員會、流轉土地、發動村民種植沃柑、板慄和蜜橘等產業,幫助村民致富。
  • 涇川特色娃娃菜種出「致富菜」
    【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原標題:涇川特色娃娃菜種出「致富菜」  12月6日,筆者在涇川縣涇明鄉算李村看到,上百畝娃娃菜喜獲豐收,群眾正忙著起菜
  • 鹽津中和:搶抓時令種方竹 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竹產業是鹽津縣的三大富民產業之一,中和鎮緊扣竹產業這一扶貧產業目標任務,積極帶領群眾大力發展方竹產業,提高經濟收入,實現增收致富。3月5日,記者來到鹽津縣中和鎮中和村的茶園一社,看見群眾正在搶抓時令,栽種方竹。從竹苗裝卸、運送,到挖坑、栽種,鄰裡互助相幫。整個山頭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之路任重道遠,堅定信心帶民致富丨鎮遠縣人大...
    為了帶領群眾增收致富,過上小康生活,我認真分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形勢:雖然都坪鎮歷來被譽為「魚米之鄉」,但近幾年發展農業的優勢逐漸削弱,主要體現在勞動力流失嚴重,空心村現象突出;村集體經濟發展不足,群眾收入沒有形成新的增長點;交通不便嚴重製約都坪鎮優質農作物的流通,人財物的不足成為制約都坪鎮經濟發展的瓶頸。
  • 敖學安:帶領群眾種白芨 產業興農共致富
    他因地制宜,積極發揮羅平縣「雲藥之鄉」的氣候、環境等優勢,建立白芨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帶領貧困戶搞起中藥種植產業。據了解,該合作社以帶動為目標,以產業為特色,以專業技術為發展動力,主要從事白芨種植、傳統加工、預包裝,白芨藥材銷售和種苗銷售等,積極帶動當地農戶種植,最大限度回報社會。
  • 雙孢菇拓寬鎮平縣郭莊鄉群眾致富路
    李正恩高興的說: 「我包了兩個大棚,我已經嘗到甜頭跟種地強的多,信心百倍。」雙孢菇好似搖錢樹,種了雙孢菇能致富,成為當地群眾的一句口頭禪,像李正恩這樣的例子在孫樓村共有32戶。在產業的帶動下,農戶可以加入合作社,承包大棚種植雙孢菇;周邊群眾還能在該基地實現就業務工,獲得穩定收入。自雙孢菇產業入駐以來,該基地每天的用工量在50人左右,高峰時期可達200餘人,僅半年多的時間該基地就給群眾帶來了收益。
  • 甘肅平涼:培育壯大「牛果菜」 念好致富「產業經」
    平涼是六盤山特困片區和陝甘寧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莊浪縣、靜寧縣、崆峒區、涇川縣、靈臺縣是國家片區貧困縣,崇信縣、華亭市是省列插花型貧困縣。「全市74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40.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縣(市、區)脫貧摘帽。」王奮彥介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平涼市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紮實開展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式」扶貧。
  • 平遠縣南藥梅片產業引領山區群眾耕山致富
    今春,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下,平遠縣計劃新種南藥梅片樹3萬畝,他們不想錯過這趟惠農致富的「班車」。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平遠南藥產業園蓬勃發展的新開端。梅片產業引領山區群眾耕山致富的同時,還成了梅州南藥經濟一張靚麗「名片」。
  • 「涇陽創業明星」李文平:服裝加工撐起群眾就業致富夢
    扶貧先扶智,依靠產業為貧困群眾種下「致富夢」。近幾年來,全縣廣大創業者紮實向上,奮發有為,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助力脫貧攻堅,促進了涇陽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創業如浪中行舟,只要堅定信心、矢志不移,果斷的搏擊衝浪就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服裝加工撐起就業致富夢在安吳鎮崇德村陝西斯盾服裝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李文平正帶領著工人們趕製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服飾。
  • 陸永文:發揮委員職能 帶領群眾發展產業致富
    2011年1月,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敲定發展火龍果的規劃,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同意把這片200多畝的山地承包給他們,租期15年。鎮團委也牽線搭橋,廣西平果農村合作銀行太平分行給他發放惠農貸款100萬元,當年全部種上火龍果。
  • 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烏當區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區裡出臺了新政策,動員他將老家的「三塊地」流轉給區農投公司發展產業,自己還能獲得租金和分紅,土地承包權不發生改變。他第一時間響應了號召,還逢人就宣傳這個好政策。對於我們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少的收入,完全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也更加堅定了依靠自己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陳和平說。「搬得出」是關鍵,「穩得住、能致富」是硬道理。
  • 涇川縣貧困村果品產值達4億元
    原標題:涇川縣貧困村果品產值達4億元  記者 趙珍珍  今年以來,涇川縣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思路,全力推進果品產業開發
  • 帶動千餘戶群眾致富
    2008年全王新從深圳回到家鄉廉江市良垌鎮,開墾荒地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先後創建良垌鎮興旺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良垌鎮祥瑞種養專業合作社和廉江市興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探索「三農綜合體」全產業鏈條,採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經理人+產業鏈+網際網路」的方式,帶動1250多戶群眾及50多戶貧困戶增收致富,村民年人均收入從原來的不足4200元提高到1.8萬元。
  • 市領導在參加第三組討論時強調:堅定信心 迎難而上 全力推動全會...
    市領導在參加第三組討論時強調:堅定信心 迎難而上 全力推動全會各項部署要求落到實處 2020-08-27 2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書屋裡的致富大故事
    進一步堅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連日來,七裡河區阿幹鎮以農家書屋為陣地,以扶志扶智為載體,精心設計活動主題,組織黨員和貧困戶開展了「農家書屋助力脫貧攻堅」活動。    活動期間,邀請了區農業農村局首席專家李斌講授百合種植實用技術,並在現場答疑解惑。
  • 拉瑪·興高: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 讓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報 記者陳思伊)日前,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拉瑪·興高率隊赴祿勸縣中屏鎮調研三江口溫泉旅遊度假項目建設時指出,要依託區位優勢,積極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人民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 【改革開放40年】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涇川縣鳳凰村演繹新鳳凰傳奇
    蔣孝榮接受記者採訪  記者接過這個股權證看到,這是涇川縣涇秀旅遊服務專業合作社給蔣孝榮發的股權證,證書上方列印著「涇川縣城關鎮鳳凰村『三變』改革」。字下方是一個金黃色的鳳凰騰飛的圖案。  蔣孝榮股權證上的第一張入股分紅資金發放表已經填寫完整。
  •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2020-10-23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荊州市稅務局:產業扶貧拓寬致富路
    老鄉富不富,產業是支柱。在荊州市稅務局對口幫扶下,江陵縣孟家垸村致力發展的「一村一品」、「一主多輔」產業項目帶動激活了貧困群眾自身「造血」功能,推出了許多暢銷市場的農產品品牌。當前,孟家垸村「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已經開花結果,生產效益日益顯現,2017 年整村脫貧出列,2019 年實現全村脫貧。陳克元是孟家垸村「產業扶貧」的受益者,也是「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脫貧致富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