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學安:帶領群眾種白芨 產業興農共致富

2020-12-15 羅平新鮮事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這樣一句話,說起來簡單,卻有人真真實實在堅守。家住羅平縣馬街鎮歹墨村的敖學安,他並非貧困戶,卻心繫貧困戶,助力脫貧事,一門心思探索產業脫貧路。

敖學安是當地有名的白芨種植大戶,2017年在多方支持下,他在歹墨村主導成立了羅平縣馬街鎮興盛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這裡位於縣城的北面,距離縣城60餘公裡,氣候特別適宜白芨生長。他因地制宜,積極發揮羅平縣「雲藥之鄉」的氣候、環境等優勢,建立白芨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帶領貧困戶搞起中藥種植產業。據了解,該合作社以帶動為目標,以產業為特色,以專業技術為發展動力,主要從事白芨種植、傳統加工、預包裝,白芨藥材銷售和種苗銷售等,積極帶動當地農戶種植,最大限度回報社會。

近期,正值白芨移栽的關鍵時節,敖學安總是起早貪黑的帶著建檔立卡戶,搶抓時間移栽,爭取在發新芽之前完成,眼下白芨移栽已接近尾聲。「我們家得到了敖學安免費給我們的白芨苗,他還到地裡指導我們種植、管理,我們有空閒時,還可以去他的種植基地打點零工,幫補家用。」正在種植基地打零工的建檔立卡戶楊維美樂呵呵的與記者聊著。敖學安不僅給她家免費白芨種苗,還讓她們來地裡打零工,每人每天100元。

「我們種植基地需要找零工時,都是優先考慮建檔立卡戶!」敖學安一直堅持把打工的機會優先留給他們。他帶動建檔立卡戶自主參與白芨種植,通過直接幫扶、土地流轉、用工幫扶、原材料保價收購等方式,幫助他們自力更生實現持續增收。

據悉,敖學安已跟97戶建檔立卡戶籤訂合作協議。其中,直接幫扶歹墨村建檔立卡戶43戶180人,每戶免費提供約5000至6000株白芨種苗,每戶價值近一萬元,並提供專用藥,親自到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施肥及病蟲害防治,還籤訂了收購合同,最大限度的降低農戶種植風險,每戶年增收6000元以上。

「我從2016年開始從事中藥材白芨種植,現在已經輻射到周邊富樂、九龍等鄉鎮(街道)的多個村子,我要把這個種植信息宣傳出去,讓更多的人發家致富!」敖學安希望更多人走上產業脫貧的道路。

目前,除歹墨村外,還帶動周邊鄉鎮部分村子建檔立卡戶參與種植,直接或間接帶動了210餘戶,受益500餘人。「敖學安是歹墨村致富帶頭人,他給我們的43家精準扶貧戶免費提供白芨苗,帶領發展產業,他對我們扶貧工作給予了最大的支持!」歹墨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王家順感激的說。

2019年,敖學安在合作社的基礎上又成立了雲南學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累計投資500餘萬元,現擁有白芨育苗大棚5畝,林下規模種植300餘畝,並帶動農戶分散種植200餘畝。種植基地採用了先進的溫棚直播育苗方法,一次育苗可達300餘萬株,還利用測溫控溫設備、溫控報警系統、WiFi遠程監測系統、微噴設備等先進科學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保證育苗質量。公司先後獲得註冊商標3件,發明專利1個,新型實用專利1個,取得較好的資質榮譽。

敖學安的白芨種植基地是馬街鎮發展起來的規模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他作為一方的致富帶頭人、領路人,帶動了本村及周邊群眾脫貧致富效果明顯。「希望相關部門對這個中藥材種植基地給予更多的關注、關心、關懷和幫助,儘可能為他爭取應有的補助,把我們這個產業做大做強,更好帶動一方百姓致富,讓更多的人走上產業發展的致富路子!」羅平縣融媒體中心駐歹墨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方德剛說。

「我將通過合作社種植和帶動農戶自主種植相結合,擴大白芨規模化種植。同時積極發揮羅平油菜花旅遊市場及資源優勢,以產業興農,以產業興村,逐漸開展白芨初級加工、深加工、精加工『三步走』戰略,推進農村電商、倉儲物流、農家樂等多種經營業態和主體,促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民致富提供持續性動力,促進農村農業可持續發展。」敖學安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

「一人富」是致富帶頭人發展的開始,「大家富」才是致富帶頭人的最終使命。在敖學安的示範和帶動下,歹墨村走出了一條產業致富好路子。

羅平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 李忠橋 侯映 劉瑞林

相關焦點

  • 產業興農 雙手致富
    產業興農 雙手致富 2020-12-21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拉瑪·興高: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 讓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昆明信息港(昆明日報 記者陳思伊)日前,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拉瑪·興高率隊赴祿勸縣中屏鎮調研三江口溫泉旅遊度假項目建設時指出,要依託區位優勢,積極發展民族地區特色產業,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人民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王正剛:帶領群眾改變觀念 讓產業「脫胎換骨」
    群山巍峨阻擋不了他帶領村民發展致富的腳步,水源再遠也要讓清泉流進每一戶群眾家中。既是關嶺自治縣花江鎮中寨村黨支部書記,也是群眾致富的領路人,他就是王正剛。面對村中無產業、群眾無收入的現狀,王正剛帶領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制定中寨村三年發展規劃,一張藍圖繪就產業發展到整村出列,通過建立合作社,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激發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王正剛:帶領群眾改變觀念,讓產業...
    群山巍峨阻擋不了他帶領村民發展致富的腳步,水源再遠也要讓清泉流進每一戶群眾家中。既是關嶺自治縣花江鎮中寨村黨支部書記,也是群眾致富的領路人,他就是王正剛。面對村中無產業、群眾無收入的現狀,王正剛帶領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制定中寨村三年發展規劃,一張藍圖繪就產業發展到整村出列,通過建立合作社,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激發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
  • 助農團團丨開陽雙流鎮白馬村:黨旗飄 產業興 百姓富
    助農團團丨開陽雙流鎮白馬村:黨旗飄 產業興 百姓富 2020-12-06 13: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涇川縣「三大產業」堅定群眾致富信心
    涇川縣「三大產業」堅定群眾致富信心  每日甘肅網12月11日訊 據平涼日報涇川報導(記者齊自強)近年來,涇川縣堅持把牛果菜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來抓,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 脫貧攻堅戰 代表在行動| 從新農人到「興農人」 ——記洪江市熟坪...
    他曾經在村裡一手創辦家庭農場,首吃「螃蟹」,是當地第一位新農人;如今他攜手村民共同致富,齊心發展柚子種植,是鄉親們公認的「興農人」。從新農人到「興農人」,這就是洪江市熟坪鄉人大代表、熟坪社區居委會主任向開雲的田園生活。多年來,他活躍在農村基層,以「農」為本、造福鄉梓,是街坊四鄰信賴的「貼心人」。
  • 邊境線上支部強 引領邊民奔小康——富寧致富帶頭人的致富經
    這句話是富寧縣邊境村寨各族群眾的共同心聲,也從側面道出了:在富寧縣的邊境線上,不僅有一批產業興、邊民富的美麗鄉村,還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致富帶頭人,他們心中都有一本符合村寨實際的產業經、致富經。
  • 新時代科技興農致富路上的追夢人 ——記全國勞動模範王建軍
    2020年度全國勞動模範王建軍和他的興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視為伊犁河谷農機發展進程上的一個精彩亮點,耕、種、收的綜合機械化水平高出自治區其它地區11.3%,高出全國各地37.3%,為鄉村振興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全疆農機系統小有名氣的王建軍不僅成為了響噹噹的致富能手,又帶領各族群眾一起增收致富。
  • 興文聚力抓產業 帶領群眾奔小康
    ——記脫貧村順河鎮李斯文村黨支部書記李同珍順河鎮李斯文村黨支部書記李同珍樂學善思,帶領村集體以黨建促脫貧,發掘紅色文化、弘揚孝善鄉土文化、培育淳樸民風,凝聚群眾內生動力,因戶施策夯實脫貧基礎,抓實發展板慄、魚面、油茶特色產業,建設田園花開秀美鄉村,1000多名群眾致富齊奔小康。
  • 新時代科技興農致富路上的追夢人——記全國勞動模範王建軍
    2020年度全國勞動模範王建軍和他的興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視為伊犁河谷農機發展進程上的一個精彩亮點,這一年,河谷耕、種、收的綜合機械化水平高出自治區平均水平11.3%,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7.3%,在全疆農機系統小有名氣的王建軍成為了響噹噹的致富能手,載譽歸來後,他又決心帶領各族農牧民群眾在致富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實施「五動興農」 讓農民群眾受益
    近日,韶關市翁源縣委書記黃令遙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翁源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1136」鄉村振興總體思路,開展產業融合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提升、農村綜合改革、興農人才培育、脫貧攻堅六大行動。以黨建引領,產業興農,推動「五動興農」讓農民最大程度受益,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總體上形成「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美麗」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新格局。
  • .| 孫棟萍:深化「黨建+合作社」模式,打造產業興農「升級版」
    我們將按照「強基礎、建體系、育品牌」的思路,全力打造產業興農「升級版」。 堅持全面發揮黨組織、黨員和致富能手三方能量,統籌規劃、全盤聯動,為合作社發展助力護航,實現黨建工作與合作社發展「雙贏」。鼓勵合作社黨組織創建「黨建+電商」「黨建+鄉賢」等特色黨建品牌,以黨員「四先示範」為抓手,推動新品種引進、科學技術支持、市場信息獲取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切實為廣大農戶辦實事、謀福利。
  • 民豐縣阿克墩村紅棗:棗農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眼下,民豐縣紅棗進入收穫季,棗農們搶抓農時,採收紅棗,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民豐縣尼雅鄉阿克墩村的紅棗地裡,一顆顆顏色靚麗、果形飽滿的紅棗掛滿枝頭。阿瓦提罕麥提託合提是尼雅鄉託皮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種了4畝紅棗,今年在工作隊的幫助指導下,水肥管控到位,疏果技術運用得當,紅棗品質好於往年,在棗地裡就已經被採購商收購,一畝地能賣1000元左右。現在她已忙完自家的棗地,就近來到白雙印承包的紅棗地打工,據她介紹,在這兒工作時間短,工資高,一天就工作6個小時,還能領到180元的工資。
  • 雲南嘉農年華滇聖草白芨種植,誠心為大家創業致富服務
    雲南嘉農年華滇聖草白芨種植,誠心為大家創業致富服務。自從封建社會以來,農民一直是社會的底層,受地主階級的壓迫、盤剝、統治、奴役等,非常艱辛,進入了社會主義中國後,農業、農村、農民照樣是中國的重大、核心問題,而且農民已經做了國家主人,農業是中國第一產業,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根基,是國家的一個根基,讓農民富起來、強起來、實力增強,也就是增強國力,保障國家的長遠發展、安全、國力強大等。
  • 雲南嘉農年華滇聖草白芨種植,幫助農民朋友在家創業致富
    雲南嘉農年華滇聖草白芨種植,幫助農民朋友在家創業致富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1-01-07 14:36:08 雲南嘉農年華滇聖草白芨種植
  • 臥龍區:科技興農 讓貧困群眾致富有「術」
    臥龍區:科技興農 讓貧困群眾致富有「術」 2020-12-09 2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遠縣南藥梅片產業引領山區群眾耕山致富
    (鍾小豐 攝)  ●本報記者 傅思林  特約記者 林立康 朱維佳  春雨初霽,在平遠縣石正鎮下豐村,梅片樹種植服務隊隊長劉雲浩帶領村民們爬上山坡,你舉鋤來我擔苗,在百畝荒山耕綠造「富」。今春,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動下,平遠縣計劃新種南藥梅片樹3萬畝,他們不想錯過這趟惠農致富的「班車」。
  • 思南縣鸚鵡溪鎮:脫貧致富產業興 群眾戰貧有決心
    產業布局 解決「種」的問題  產業選擇,直接決定著產業發展的成敗與否。   在一些產業發展比較集中的村,鼓勵村「兩委」帶領村級組織興辦專業合作社,在建立村級信息網絡的基礎上,積極收集市場信息,參與市場競爭,賺取市場利潤,合作社提取相應的服務費用,既增加了群眾收入,又增加了集體收入。思南縣鸚鵡溪鎮發展的養雞產業。
  • 「興農扶貧共赴小康」肥東縣十五月家庭農場與安徽省湖北商會籤約
    10月25日,肥東縣十五月家庭農場與安徽省湖北商會18家會員單位,在肥東縣古城鎮西任村稻田,舉行「興農扶貧 共赴小康」農產品消費電商扶貧項目合作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