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線上支部強 引領邊民奔小康——富寧致富帶頭人的致富經

2020-12-18 民族時報

「要想富,找支部;要想富得快,還靠黨員帶。」這句話是富寧縣邊境村寨各族群眾的共同心聲,也從側面道出了:在富寧縣的邊境線上,不僅有一批產業興、邊民富的美麗鄉村,還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致富帶頭人,他們心中都有一本符合村寨實際的產業經、致富經。

羅金福:帶領群眾養牛 過上「牛」日子

牛棚村是富寧縣田蓬鎮邊境線上的一個寨子,羅金福是村裡的黨員,還是牛棚村小組的組長。近年來,他憑著一股「牛勁」,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展肉牛養殖,發家致富。「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羅金福本著這樣的理念,帶動村民一同發展致富,使得牛棚村小組成了富寧邊境線上有名的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

2015年3月27日,由羅金福發起成立了金福養牛合作社,註冊社員69人,其中5人是建檔立卡戶。合作社以服務社員為宗旨,以「民辦民管民受益」為原則,採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因為當地生態環境好,所以合作社的牛肉品質好,可以銷售到廣西和廣東,市場前景廣闊。合作社養牛不僅為農戶提供了家門口的養殖工作,還為群眾解決了外出務工無人照料自家飼養牛的煩惱,並為群眾提供銷售渠道,增加了群眾的收入。

如今,牛棚村家家戶戶養牛,實現了致富增收,戶戶蓋新房。「我們下一步還要在村裡搞綠化、建文化牆、傳承蘆笙舞,傳承苗族文化,發展鄉村旅遊。村裡不僅產業發展要『牛』,傳承民族文化振興鄉村也要『牛』。」羅金福這樣設想著牛棚村的未來。

方天元:發展木耳種植 建起家門口的產業

2014年以前,木貴村有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如何留住他們,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這是被評為「雲南百名好支書」的富寧縣木央鎮木貴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方天元經常思考的問題。

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方天元在2014年黑木耳項目引進木央鎮種植髮展時,第一個報名試種,自學食用菌種植技術,帶頭種植黑木耳。大膽嘗試立體栽培黑木耳,使木耳種植不受氣候條件、場地、資源等限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的黑木耳種植生產勞動強度大、成本高、佔地多等增加產業發展成本的問題。通過一年多的探索總結,走出了一條組織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黨組織+合作社+群眾」的發展模式,實現木貴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帶領群眾走上一條興村富民的產業路子。

「現在,我們村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發展產業。在木貴村木耳種植基地,每天有二三十人在工作,採木耳的工人一天可以收入200元,還有部分散工,最低一天也能收入100元。因為木耳種植產生經濟效益的時間只有半年,未來,我們還要種球蓋菇、黑皮雞樅、竹蓀等食用菌來補這半年時間的空當。在家門口有了產業,村裡人有了事做,外出務工人員就能回到家來和我們一起發展好這個產業。」方天元對此充滿信心。

李顯江:種養結合 建設幸福美麗新農村

茂密的甘蔗林、金黃的油菜花、美觀大方的三層小樓,還有高高飄揚在屋頂的五星紅旗。小路上,有村民放著牛群,儼然一個南國世外桃源。這裡是富寧邊境線上最美的村寨——木央鎮大坪村委會上寨小組。

在村民吳忠文家小樓前的院子裡,有豬圈,有牛圈,還有馬圈,大大小小的圈舍裡都養殖著牲畜。吳忠文告訴記者,他家的房屋面積有300多平方米,種有30多畝甘蔗,一年產甘蔗200多噸,收入十分可觀。

「在上寨小組像吳忠文這樣富裕的人家還有很多。我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海拔高的地方種甘蔗、生薑,海拔低的地方種芒果。中藥材種植方面,我們還種有三七、白芨等。這些作物的種植都是黨員幹部帶頭種,成功了,群眾再跟著種。在養殖方面,村民也養殖豬、牛等牲畜。現在村民們每家在產業收入上至少有三項,產業多樣化帶來了收入多元化。未來,上寨小組還會更美,村民的日子也還會越過越好。」大坪村黨總支書記、致富帶頭人李顯江說。

「黨組織強起來、經濟活起來、群眾富起來、邊防固起來」是富寧縣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所取得的經驗。田蓬鎮、木央鎮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並發展食用菌、甘蔗種植、生豬、肉牛養殖等特色產業,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利於建設好幸福美麗繁榮和諧的新農村。(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李航)

轉載請註明來源《民族時報》

相關焦點

  • 北京市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提升致富帶頭人領富能力
    原標題:北京農學院舉辦2020年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信心滿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來自北京市豐臺區受援地區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林西縣、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和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的125位創業致富帶頭人,分別參加了2020年8月11日-8月21日和8月20日-8月30日北京農學院承辦的「2020年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
  • 熱血撒荒坡,藥香飄中山 ——助力脫貧攻堅戰,引領青年農民致富奔小康
    2020年11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的紀念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立30周年暨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會上,武會來被中國關工委和中央文明辦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致力於為青年創業者提供穩定的致富門路,更著重於把其中的優秀人才培養成為園區、合作社、鄉村的致富帶頭人。並注意對這些優秀人才培養提高,使他們儘快成為帶領農民致富的領頭雁。培養提高素質的方法,一是傳承教育,二是激勵提高。傳承教育的方法,除定期開展黨的方針路線和富民政策教育外,突出進行行業精神的教育和培養。
  • 致富「領頭雁」 看沙場村帶頭致富「能人」
    這些問題都需要有人帶頭刻苦研究,謀致富路。如今,在定邊縣就有這樣一位肯鑽研的「能人」,成為帶領村民集體脫貧奔小康的致富「帶頭人」。紅柳溝鎮沙場村大棚倒茬種植定邊縣紅柳溝鎮沙場村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的沙窩腹地,土地鹽鹼化嚴重,村民以前依靠傳統種植業廣種薄收,2013年人均純收入不足4000元,屬於典型的貧困村。
  • 坡頭山嘴村致富帶頭人接力助推鄉村振興
    記者站在山坡上舉目遠望,一片片鬱鬱蔥蔥的荔枝林綿延山頭,山坡下是待收割的金黃稻穗,天高雲藍,山坡蒼翠,田間金黃,鄉村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五大致富帶頭人 提供各種幫扶山嘴村委會村幹部陳世華告訴記者,為了給山嘴村貧困戶帶來穩定的收入,更為將來全部村民提供農業發展帶動及技術幫扶,山嘴村樹立了五大致富帶頭人,即使駐村工作隊撤了,這五大致富帶頭人也能從各個特色領域帶動全體村民走上小康生活,打造一支永不退幕的扶貧隊,為村集體經濟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 脫貧致富韌勁強 高山養羊奔小康 ——記長坪村脫貧致富帶頭人舒良...
    近年來,舒良權搶抓脫貧攻堅政策發展機遇,勤扒苦做發展山羊養殖,不僅如期摘了「貧困」帽子,更帶動周邊多家貧困戶加入「養羊」行列,成了村裡遠近聞名的脫貧致富帶頭人。然而,他的「養羊經」一開始念得並不順利。小女兒生了重病,自己騎摩託車不小心摔斷肋骨,這一切的變故於這個貧困之家無疑是雪上加霜,不僅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一家人日子過的捉襟見肘。「我們把那幾隻羊子賣了嘛,家裡都快揭不開鍋了。」妻子王碧瓊迫於生活壓力,開始打起了「養羊」退堂鼓。「那怎麼行?只有發展產業我們這個家庭才能過上好日子,再難我們也要堅持住!」
  • 石首:扶貧路上的幫扶人與致富路上的帶頭人
    石首:扶貧路上的幫扶人與致富路上的帶頭人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8日 15:59 來源:中新網湖北   嘗到甜頭後,謝遠海從2017年開始連年擴大養殖規模,家庭年收入達10萬餘元,銀行卡上的存款積蓄也終於上了6位數。現已累計養殖蛋雞6000餘只、肉牛近50頭。看到這可觀的收入,謝遠海喜上眉梢、樂在心頭。於2017年成功脫貧。
  • 貴州6名青年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
    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榮譽稱號(共10人),詹興超、李承亮、姚林、張凌、周禎吉五名貴州青年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  本次活動由團中央和農業農村部主辦,經遴選推薦、資格審核、大眾評審、社會公示、網絡展示、專家評審等環節,共產生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328名。
  • 牛棚裡的脫貧路:養牛致富奔小康
    「是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讓我脫了貧,我也有信心,通過養牛致富奔小康!」。 ——杜雲斌 我叫杜雲斌,今年61歲,是離石區吳城鎮上羅卜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起床一睜眼跑去看看自家牛棚裡的6頭牛,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開心幸福。
  • 【五一特刊】致富路上的「巾幗」帶頭人——記甘肅省勞動模範馮巧...
    中國甘肅網記者 李紅軍 通訊員 景潔  在家中,她是乖巧的女兒、賢惠的妻子、慈祥的母親,承擔著一名普通女性的責任和義務;而在脫貧攻堅一線,她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強人」,她在困境中摸索著前進道路,再艱難也從未放棄,懷揣著初心,終於走上致富之路
  • 湖口縣均橋鎮趕著鴨子走上幸福路,貧困戶成「致富帶頭人」
    鄉間小道上,農人輕聲的呵斥揮動著小竹棍,驅趕著一群吃飽喝足的肥鴨子搖搖擺擺的走回鴨棚,夕陽的餘暉仿佛給人身上鍍上了一層金邊,又像是一張極富詩意的田園畫卷,畫出來的是羅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吉員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前景。
  •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脫貧故事】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2020-11-24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8)雙手叩開致富門 小康路上向前奔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8)雙手叩開致富門 小康路上向前奔 2020-12-22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長治、呂梁技能培訓送到家,就業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技能培訓送到家 就業致富奔小康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業之本,連續三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將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動北京全家福連鎖蛋糕店長治店負責人 戎康:到單位這邊我們的食宿都是可以安排的,試用三個月以後會給她們上五險一金,通過她們的技能展現她們自己的價值。
  • 劉前進:父老鄉親的致富帶頭人
    睢縣河集鄉劉浩陽村有這樣一個小夥,儘管小學五年級沒上完,卻是周圍鄉親的致富帶頭人。他用自己不折不扣的拼勁、永不服輸的幹勁為鄉親們打開了致富的大門。他就是睢縣聚農食用菌基地的負責人劉前進。他始終堅定 一個信念:只要敢幹,就一定會做大做強。連小學都沒有讀完的他要把產業做大做強談何容易?於是,他發奮學習,學習網購,學習「一畝田」,學習木耳、平菇、草菇、杏鮑菇、玉木耳等食用菌栽培技術、管理和銷售模式,學習帳目的核算等。
  • 韶關乳源必背鎮:黨建強引領鋪就致富路
    今年以來,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鎮借力縣委、縣政府推進「百村達十萬」工程時機,深入摸清各村家底,整合各村及掛扶單位等可用於發展產業資金,盤活各類土地資源,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黨支部+企業+貧困戶」模式,形成村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走出一條村集體、村民多方受益的鄉村振興路子,攜手走上黨建引領致富路。
  • 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丨許小妹:引領蠶農奔小康 「破繭成蝶」展翅飛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為全面展現人大代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使命擔當,「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江蘇人大發布、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特別策劃「百位人大代表話小康」活動,面向全省五級人大代表徵集相關稿件,並將擇優精選100篇同步推出。今天推出第六十四篇,敬請關注!
  • 李永會:養殖摘「窮帽」 致富奔小康
    在雲南省香格裡拉市三壩鄉江邊村賴頭支村民小組,建檔立卡戶李永會是眾所周知靠著養殖業摘掉「窮帽」、致富奔小康的人家。她用了5年時間,就實現了由建檔立卡戶向養殖致富的轉變。談到過去,李永會幾度哽咽,她說:「幾年前我們家很窮,住房條件也很差,一家6口就擠在一棟不足40平米未經裝修的小樓裡,有時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日子過得及其艱難,自從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後,我家被評為了建檔立卡戶,國家的各種好政策我們家都享受到了,政府給錢幫我家蓋了住房,改建了畜圈,還幫我家發展肉牛、生豬、山羊養殖和種花椒等,解決了很多困難,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
  • 雲南昭通:支部建在合作社 黨建引領產業興
    支部建在合作社 黨建引領產業興——昭通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紀實昭通市供銷合作社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積極探索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在全市實施
  • 王國輝:返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
    臧媛慧 攝 王國輝是石樓縣羅村鎮上田莊村人,他年輕有為,敢想敢做,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當了兩年多老師後,2007年3月他來到晉中市的山西惠峰門窗有限公司,從業務員到部門經理,做了 6年銷售工作,日子越過越好。看著鄉親父老們還是老樣子,過不上富裕的生活,他覺得自己年輕,應該做些事,「對,返鄉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 華箴集團董事長王箴榮獲山東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稱號!
    經過廣泛尋找、層層推薦,我市共推薦12名「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候選人,10家「鄉村振興巾幗示範基地」,經過專家評審、網絡投票等,我市10名女致富帶頭人和示範基地成功當選。沂南縣博雲家庭農場農場主賀可雲代表省最美鄉村女致富帶頭人上臺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