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表彰活動及鄉村振興青年先鋒首場事跡報告會在北京舉行,我省青年陸永江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榮譽稱號(共10人),詹興超、李承亮、姚林、張凌、周禎吉五名貴州青年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陸永江作為4名現場事跡報告人之一作了事跡分享。
本次活動由團中央和農業農村部主辦,經遴選推薦、資格審核、大眾評審、社會公示、網絡展示、專家評審等環節,共產生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328名。
近年來,團省委以「青春建功大扶貧·實現六個一萬加」系列行動為總抓手,興辦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實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動」,推動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育及協會建設,開展「脫貧攻堅青年先鋒大講習」、「多彩貴州·創在鄉土」青年技能免費培訓項目、「春暉行動」等,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全力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取得積極成效,全省湧現出一批脫貧攻堅青年典型,充分發揮了脫貧攻堅青年生力軍作用。
陸永江(陸婷),女,侗族,貴州省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副會長,團黎平縣委兼職副書記。雖右手殘疾,但也阻擋不了她傳承侗族刺繡、與民共富的初心。2015年,創辦了「黎平縣彥婷手工刺繡坊」,帶動村民就業實現收益增長,在共青團組織的帶領培育下,帶頭成立縣級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通過「合作社+產業+扶貧車間+公司」模式,帶動1500多戶貧困戶,解決就業1600餘人。並開辦刺繡技能培訓班,免費培訓2000多名群眾就業、帶動300名青年創業,積極投身脫貧攻堅、農村產業革命和鄉村振興。創建「指尖溫度基金」,幫助困難孩子和殘疾人弱勢群體。
詹興超 詹興超,貴州黔味源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產業脫貧在脫貧攻堅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團縣委的培育扶持下,帶頭成立綏陽縣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建成東西扶貧協作電商平臺,農業學校,培訓農民生產、養殖等技術,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黔貨出山。累計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數量1000戶,累計向建檔立卡貧困戶支付勞動報酬2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數量70個,2018年度產值達到5000萬元。
李承亮 李承亮,安順市西秀區劉官鄉大黑村支書,兼任安順市大豐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經理。一名返鄉畢業大學生,從國際化大都市到貧窮落後山村,從都市白領到農村帶頭人,從青春熱血的自由青年到責任重大的基層幹部,他毅然帶領全村戰鬥在脫貧攻堅一線。圍繞「村社合一」和「候鳥經濟」發展模式,成立了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1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體驗式鄉村旅遊和農業產業。將曾經的省級二類貧困村打造成省級「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示範村,省級文明村寨、省級同步小康創建示範村、國家旅遊扶貧試點村。
姚林 姚林,侗族,圓龍野山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兼任玉屏縣團縣委副書記。2013年成立玉合作社,通過產銷結合建成展銷基地和生產基地實現養殖夢。目前生產基地新建18個養殖區,採取循環輪換的模式進行林下自然放養,在彰寨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下帶動了受益貧困戶183戶,676人,同時以土地流轉方式讓村民的荒地、荒山等土地林地資源轉變為產業用地的模式共同發展,帶動受益農戶71戶,422人。
張凌 張凌,穿青人,貴州省大方縣箐口村村委會主任、貴州聚合同步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採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發揮脫貧攻堅講習所的效應,帶動 416戶(貧困戶232戶)種植李子、獼猴桃等經果林3900餘畝,其中獼猴桃1250畝,李子2000畝,櫻桃314畝,枇杷400畝,獼猴桃和櫻桃已經投產,戶均可增收13000元。養蜂650箱,覆蓋67戶貧困戶,戶均增收800元,種植中藥材500畝,覆蓋31戶貧困戶124人,戶均增收7000元,實現221戶貧困戶、884人脫貧。
周禎吉 周禎吉,白族,貴州開心幫眾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成立盤縣萬家禾園農業專業合作社,徵集土地,籌集資金,承諾每年給予老百姓一定的土地補償款發動了百姓參與積極性。混栽油茶及林下種植中藥材的成功實踐,證明了合作社帶富老百姓的可操作性,也讓老百姓也看到了發展致富的曙光。發展至今,已有106戶農戶加入合作社,栽種油茶789畝,直接帶富百姓300餘人,開設的博掘電子科技公司正常生產達年產1100萬件電子元件,每月產值可達120餘萬元。
來源:天眼新聞
微編:代芹漣
「貴州改革」微信2019年第334期(總第10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