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成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丨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袁金華,是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黨總支書記,作為村幹部及人大代表,我積極儘自己所能為村裡面做實事、辦好事,以精準脫貧為己任,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身作則抓產業,成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自從返鄉創業以來,我種植辣椒90畝,玉米以及太子參各45畝,白芨5畝等農作物和藥材,有豬舍2棟,共130頭,還有泥鰍4畝,稻田養魚項目11畝,養魚達到25萬條。在2015年,我又成功註冊了萬豐袁氏生態循環種養殖有限公司,有牛300餘頭,種草面積達400餘畝。

袁金華在養殖場裡忙碌

2015年下旬,林下養殖土雞項目正式運作,最大的面積1千平方,規模達1萬隻,另外有大小雞舍各10個,容量達2.5萬隻。2016年,又設立了黃平縣金華科技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該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創業以來,帶動周邊50戶貧困戶增收受益,解決當地貧困戶3500人次就業。  通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在自己致富的同時,沒有忘記帶動村民發展產業,通過培養,現已有返鄉農民工楊通文、楊光照、雷春、大學生袁金同等15人回鄉創業和發展。我積極鼓勵養殖大戶袁開飛到本村來創辦企業,袁開飛的養牛場,帶動周邊貧困戶增收受益,解決當地貧困戶就業難問題。

萬豐村養牛產業

我堅持發揮領頭人的作用,積極響應政府對我村的引導扶持力度,發展特色養殖業。圍繞本村資源優勢,發展「一村一品」,擴大特色養殖規模。積極聯繫產業點,帶領村「兩委」班子、黨員代表及村民代表先後到三穗、六盤水、平壩等地參觀學習。回來後召開大會,積極商討適合本村發展的產業,並制定相關計劃,於2016年成立萬豐村村集體合作社(輝煌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

袁金華(右一)在查看牛飼料

萬豐村現有合作社4個,合作社旗下產業有林下養雞10000羽,種草養牛500頭,養蜂210箱,蝗蟲養殖86個大棚,大棚蔬菜100畝、磨芋120畝中藥材200畝以及百香果試點15畝等,採取「網際網路+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動車扶貧模式和「十戶一體」抱團模式。我們積極探討和發展特色產業蝗蟲養殖,帶動覆蓋農戶310戶1450人,其中貧困戶全覆蓋254戶1038人,上半年群眾增收2893元,其中貧困戶增收1856元,產業的發展,年解決當地貧困戶6500人次就業。

【人物小傳】

袁金華,男,1984年7月出生,苗族,籍貫貴州黃平,201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4年1月任野洞河鎮萬豐村村主任,2016年12月任野洞河鎮萬豐村黨總支書記,2018年1月當選為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獲共青團中央農業部授予第九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貴州省勞動模範稱號,全省、全州及全縣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應用「黨建+產業」模式 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走出脫貧攻堅新路子
    近年來,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先鋒帶動、群眾參與、決戰脫貧,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為載體,把農村黨建與脫貧攻堅融為一體,走出了一條抓黨建促脫貧的新路子,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 「我的扶貧故事」傾情扶貧四年 以真心換真情丨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
    我叫楊秀軍,2017年4月被選派到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到村報導第一天起,我便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深入群眾開展調研走訪,摸清村情民情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及需要,做到心中有數。
  • ...溫暖人心丨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西部計劃志願者邱曉波
    我叫邱曉波,2019年7月畢業於貴陽學院。畢業後懷揣著建設家鄉,為家鄉建設做貢獻的想法,我毅然參加了黃平縣的西部計劃志願者的隊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西部計劃志願者。在進入組織後,我有幸分配到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進行志願服務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脫離窮根丨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村村民...
    我是貴州黔東南州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村上長坡組的貧困戶楊光義,因住在山區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等等原因,家庭一直富裕不起來,小孩上學要走1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學校,一家五口就擠在一棟老木房裡面,全家的主要收入就靠兩畝薄田和兒子外出務工,而兒媳要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一年到頭都存不了幾個錢
  • 「我的脫貧故事」南皋鄉太平村致富帶頭人莫小富:大學返鄉創業...
    莫小富蛋雞養殖基地一角我叫莫小富,是南皋鄉太平村的一個返鄉創業大學生。2009年大學畢業後,因家庭貧困我選擇了外出打工。在打工過程中,了解到了蛋雞養殖的廣闊市場前景,於是便辭職返鄉開辦起自己的蛋雞養殖場。回到農村,是夢想的追尋,也是創業嘗試。
  • 「我的脫貧故事」學習蔬菜種植 實現脫貧致富|黃平縣野洞河鎮老王...
    我叫吳玉成,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野洞河鎮老王屯村核桃樹組,家裡有5個人。說起我的脫貧歷程,那真是一段難忘的經歷。我反覆考慮,想要脫貧致富,光靠蠻幹是行不通的,必須要有技術,於是我決定去學習蔬菜種植技術。經過系統技術學習和實踐,我順利的掌握了蔬菜種植技術。
  • 「我的脫貧故事」我住上了新房|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村村民楊登芝
    我叫楊登芝,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村打洋河組一位68歲的獨居老人,我有視力二級殘疾,行動不便,平時就靠殘疾補貼、低保、養老等保障收入。楊登芝危房改造前2016年,有位女幹部初次到我家,宣傳了一些扶貧政策,還告訴我說是我的幫扶幹部,她是鎮上村鎮建設服務中心一名幹部名叫潘光芬,她讓我管他叫潘妹就可以。自她離開後,我很多東西也沒記得。
  • 「我的扶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吳...
    就在那一年,半畝地的西紅柿給我帶來1500元的收入,在90年代初,那1500元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就這樣讓我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更加堅定了我種植西紅柿致富的信心,然而這一路走來已經來到近26個年頭。
  • ...脫貧故事」好政策接二連三,好日子說來就來|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
    我是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村覃禮科,家中5口人,自己現在年紀大了乾重活不行,主要靠兒子與愛人打工來維持家中生活,而孫女現在在野洞河鎮中心小學讀書。2014年鎮黨委政府組織我愛人參加上級的農村使用型技術培訓班,掌握了一些技術,慢慢的家中也開始跟著學種植太子參,也賺到了一些錢。那一年通過兒子在外務工的收入及自己與愛人在家種植的太子參,家中收入超過了當時的脫貧標準線,我家順利的脫了貧。
  • 貴州黃平縣泥巴寨村:貧困群眾奔小康 大棚蔬菜來幫忙
    近日,在貴州省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大棚蔬菜生產基地,30多座大棚整齊排列,遠遠看去十分壯觀。  大棚蔬菜西紅柿  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堅持黨建引領,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平臺,通過「支部+企業+農戶」的新模式,打造建設有機化、標準化早熟蔬菜大棚基地,探索出
  • 【講扶貧故事】侯二虎:鄉村「泥瓦匠」 致富帶頭人
    【講扶貧故事】侯二虎:鄉村「泥瓦匠」 致富帶頭人 2020-12-22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國輝:返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
    臧媛慧 攝 王國輝是石樓縣羅村鎮上田莊村人,他年輕有為,敢想敢做,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當了兩年多老師後,2007年3月他來到晉中市的山西惠峰門窗有限公司,從業務員到部門經理,做了 6年銷售工作,日子越過越好。看著鄉親父老們還是老樣子,過不上富裕的生活,他覺得自己年輕,應該做些事,「對,返鄉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
  • 北京市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提升致富帶頭人領富能力
    原標題:北京農學院舉辦2020年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創業致富帶頭人信心滿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來自北京市豐臺區受援地區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林西縣、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和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的125位創業致富帶頭人,分別參加了2020年8月11日-8月21日和8月20日-8月30日北京農學院承辦的「2020年豐臺區受援地區致富帶頭人培訓班」。
  • 「我的脫貧故事」小茶葉大文章丨黃平縣重安鎮馬場村村民黃壽禮
    我叫黃壽禮,是黔東南自治州黃平縣重安鎮馬場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和國家扶貧好政策的幫扶下,我不僅順利脫了貧,還成了貴州省黃平縣銀山茶業產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走上了致富路。但是,這不能是我倒下的理由。在黨和國家扶貧好政策的幫扶下,我先後發展了生豬養殖、稻田養魚、養雞、養鴨。與此同時,我的醫藥費也得到一定報銷。就這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2017年底,我便主動找到村裡面,要求摘掉戴在自己身上的貧困戶帽子,因為通過生產自救,我已經穩健地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 貴州6名青年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
    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榮譽稱號(共10人),詹興超、李承亮、姚林、張凌、周禎吉五名貴州青年榮獲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榮譽稱號。  本次活動由團中央和農業農村部主辦,經遴選推薦、資格審核、大眾評審、社會公示、網絡展示、專家評審等環節,共產生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328名。
  • 「我的扶貧故事」你不脫貧 我不離開丨水城縣阿戛鎮原中壩村支部...
    我是黃富銀,現在是以朵街道住武社區第一支書。五年前,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家鄉,回到了道路崎嶇泥濘的貧困村子—貴州六盤水水城縣阿戛鎮中壩村,變身成為一名村文書,開啟了我的扶貧歷程。  在我看來,村裡最窮的不是資源,而是人心。這麼多年,大家都習慣了貧窮,從最早之前的拼命掙扎漸漸地走向安於現狀。為了鼓舞群眾擺脫貧困的鬥志,我與中壩村民一起約定「你不脫貧,我不離開。」  「物質扶貧救一時,思想扶貧救一世。」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幫扶需堅持丨黃平縣新州鎮新莊村同步...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也曾心存疑慮。  如今,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顯著!  駐村以來,通過對貧困戶基本情況的了解,我才真切體會到扶貧這項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偉大。
  • 「我的脫貧故事」勇當致富帶頭人丨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村民韋世忠
    我叫韋世忠,水族,1980年11月出生於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紅豆杉組,家中5口人。2014年,精準扶貧識別的時候,我剛剛離婚,孑然一身回到老家,與常年多病母親一起相依為命,艱難度日。我的困難被老支書韋世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村支兩委的關心下,經過個人書面申請和村民小組會評議等程序,我家被納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
  • 2020年廣東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在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11月17日,2020年廣東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高級培訓班在廣東科貿職業學院舉行。來自廣東15個地市的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返鄉創業大學生、退役返鄉軍人等120人參加了本次培訓。2019年,廣東省共有50名優秀農村創業青年被評為全國「雙帶」農村致富青年先進個人。為做好2020年農村青年培訓工作,廣東科貿職業學院高度重視,校領導親自指導,落實繼續教育學院集中優質師資,在深入開展學情分析的基礎上,專門制定培訓方案,設計課程內容,提高培訓課程的針對性、適用性,以更好地幫助學員提高「創業致富」本領,切實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無悔華章丨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駐村...
    紙房鄉位於黃平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直線距離38公裡,公路裡程67公裡,是兩州一地區三縣交界處,東界遵義地區餘慶縣白泥鎮,南接本縣平溪鎮,西與黔南州甕安縣猴場接壤,北與遵義地區餘慶縣龍溪鎮相鄰。對於紙房,我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