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黨建+產業」模式 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走出脫貧攻堅新路子

2020-12-22 天眼新聞

近年來,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先鋒帶動、群眾參與、決戰脫貧,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為載體,把農村黨建與脫貧攻堅融為一體,走出了一條抓黨建促脫貧的新路子,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建強支部 築牢堡壘  萬豐村10多個自然寨散落在該縣的南面10多平方公裡的深山裡,這裡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居住分散,自然環境相對較差。2014年,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0戶貧困人口990人,村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3000元,集體經濟也是空殼村。  2016年,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以袁金華為黨總支書記的村級班子,文化程度、年齡結構、素質能力與往屆相比都得到了較大提高,村級班子凝聚力得到增強,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戰奠定了堅實基石。

萬豐村白倉自然寨一角

發揮村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萬豐村在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堅持支部班子成員坐班制,每月固定開展主題黨日和黨員學習的基礎上,堅持將黨建工作貫穿到全村各項工作中,成為了該村群眾的主心骨。在按時打贏高質量脫貧攻堅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鄰裡糾紛排查化解、農村環境整治、踐行村規民約、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黨組織的核心引領作用。

養蛙基地

在村黨總支的帶領下,為萬豐村群眾爭取危房改造項目資金、完成房屋透風漏雨整治和危房改造330戶、安裝太陽能路燈180盞、修建美麗鄉村建設長廊、興修通組路、連戶路、產業路20多公裡,全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得到改善,村容村貌和社會風氣持續向上好轉。  先鋒領航 產業尖兵  激發黨員模範作用和群眾參與產業發展意識,探索黨員帶頭、幹部帶動、群眾參與的精準扶貧模式,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和帶動輻射作用,把黨員的示範引領作用向脫貧攻堅聚焦,將黨員幹部的思想統一到「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同頻共振上來,讓黨員帶頭發展產業致富、群眾加入到各種產業中來,形成全村產業遍地開花、利益聯結全村所有貧困戶的良好局面。

萬豐惠民養牛合作社的養牛基地

在產業鏈上,黨員率先示範。鼓勵和支持黨員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農村「三變」改革為載體,發展特色產業,建立產業幫扶模式,帶動群眾脫貧致富。黨總支書記袁金華,申請財政扶貧項目資金投入55萬元,成立黃平縣野洞河鎮金華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林下養雞,吸收28戶貧困戶入股,年養殖土雞10000羽,實現戶均增收1500元以上。

「今年惠民、金華、輝煌、袁氏等6個農業經營主體中,烤菸生產、蔬菜種植、種草養牛、林下養雞等產業共帶動全村務工就業10000多人次/天,實現務工收入120萬元。」袁金華說。

養雞合作社試養的珍珠雞

萬豐村第一書記楊忠文告訴記者,「黨總支委員袁金同,牽頭組建羿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投入資金20萬元發展養殖蜜蜂產業,年養殖蜂群200箱,收入24萬元經濟效益,利益聯結貧困戶10戶31人,年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黨員張傳利自籌資金,今年種植蔬菜6畝,收入4萬多元……。萬豐村通過黨員發展脫貧致富項目,聚點成片、以點帶面,產生了強大的示範輻射效應。」  黨建引領 助力脫貧  圍繞思想引領,增強動力促脫貧,萬豐村黨總支採取走訪貧困戶、宣講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召開院壩會、培訓會的方式,在群眾中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活動,村脫貧攻堅隊員採取田間訪談、農家夜話等方式,宣傳脫貧攻堅政策、傳播黨的聲音,全面提升廣大群眾對脫貧攻堅政策的掌握知曉,引導群眾以感恩之心、感恩之舉投身脫貧攻堅工作中,實現「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轉變。

牧草種植

現年42歲的貧困戶張榮說:「聽了脫貧攻堅政策,今年養殖了36頭的黑毛豬,又遇近來豬肉價格上漲,收入6萬多元,真的感謝村黨支部。」  「萬豐村因地制宜,發展各種特色產業。貧困戶袁開輝,養殖13頭豬,收入3萬多元!冷水河組村民周義林,在25畝的葡萄基地套種黃金藥材,收入5萬多元,還有楊通文、周義剛等20多名貧困戶都是依靠發展產業致富後從貧困戶中出列的。」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脫貧攻堅駐萬豐村包村負責人向新華告訴記者。

林下養雞

目前,萬豐村貧困戶從2014年的240戶952人減少到的20戶38人,村集體經濟從2016年的3萬元增加到38萬元。近年來,該村黨支部獲得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縣委組織部幹部、駐該村脫貧攻堅隊員龍劍波榮獲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萬豐村黨總支書記袁金華被共青團中央、農業部授予「全國致富帶頭人」、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錦燾

通訊員 吳忠壽 楊曉東  編輯 劉娟  編審 施昱凌

相關焦點

  • ...溫暖人心丨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西部計劃志願者邱曉波
    畢業後懷揣著建設家鄉,為家鄉建設做貢獻的想法,我毅然參加了黃平縣的西部計劃志願者的隊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西部計劃志願者。在進入組織後,我有幸分配到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進行志願服務工作。為贏得脫貧攻堅勝利、鞏固脫貧攻堅戰果,到村後我始終保持一顆學徒的心著向各位領導、老同志、同事幹部學習,熟悉貧困戶戶情。
  • 「我的扶貧故事」成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丨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
    我叫袁金華,是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黨總支書記,作為村幹部及人大代表,我積極儘自己所能為村裡面做實事、辦好事,以精準脫貧為己任,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以身作則抓產業,成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
  • 貴州黃平縣泥巴寨村:貧困群眾奔小康 大棚蔬菜來幫忙
    近日,在貴州省黃平縣野洞河鎮泥巴寨村大棚蔬菜生產基地,30多座大棚整齊排列,遠遠看去十分壯觀。駐村脫貧攻堅隊員楊再傑了解情況之後,引導她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加入到蔬菜種植產業,並及時介紹她到蔬菜基地務工,年務工達200天以上,實現了快速穩定增收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傾情扶貧四年 以真心換真情丨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
    我叫楊秀軍,2017年4月被選派到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到村報導第一天起,我便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深入群眾開展調研走訪,摸清村情民情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及需要,做到心中有數。
  • 黔東南推薦這些個人和集體參選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典型
    轉載是一種動力 分享是一種美德「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組織」推薦對象公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攻堅克難的拼搏之年。
  • 和政縣:走出綠色脫貧新路子
    原標題:和政縣:走出綠色脫貧新路子和政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李宏鵬說,綠色脫貧是全縣脫貧攻堅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新路子。  凝聚脫貧攻堅合力 全面提升扶貧成效  和政縣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圍繞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以敢打必勝的信心決心,以決戰決勝、背水一戰的勇氣,舉全縣之力,集各方之智,下足繡花功夫,打出了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措施的組合拳,於2019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 「我的扶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吳...
    安江村蔬菜合作社種植的西紅柿這些年裡,我帶領安江村及周邊的村民發展種植西紅柿、缸豆、大白菜、香椿等高效產業,從原來的7-8戶零星種植到目前全村70多戶的規模發展,從粗放種植到科學管理,從量產到質的飛躍,逐漸走上了穩健發展高效產業之路,也讓安江村成為了黃平縣及凱裡周邊縣市的有機蔬菜基地之一
  • 黨旗映紅小康路——山丹縣黨建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通訊員 石晶  星火燎原燃壯志,脫貧路上黨旗紅。近年來,山丹縣積極探索「黨建扶貧」新路子,創新開展黨建助推扶貧模式,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黨在農村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發展的紅色路子。
  • 淅川縣全域黨建助推脫貧攻堅
    建立聯合黨支部,幫助群眾解決脫貧難題,是淅川縣開展全域黨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淅川縣曾是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深度貧困縣,2020年2月退出貧困縣序列後,仍有2557戶5537人未脫貧,其中又以五保低保、因病因殘致貧等群體居多,是難啃的「硬骨頭」。「我們以全域黨建為統領,凝聚各方力量,整合關聯資源,打通脫貧攻堅領域層級、行業等壁壘,為決勝脫貧、實現全面小康凝聚發展新動能。」
  • 廣元:以黨建引領為「支點」 撬動脫貧攻堅「巨石」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元市活學活用槓桿原理,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找準「支點」、破除「阻力」、釋放「動力」,以「黨建引領、產業先行、能人帶動、基礎保障」為發展思路,通過政策引導,將黨組織和黨員綁在產業鏈上,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根本落腳點,創新打造「黨建+」模式,讓「黨建+」成為拔掉「窮根」的「利器」,撬動脫貧攻堅的「金槓桿」。
  • 河北沙河:新城鎮「黨建+產業」走出扶貧新路徑
    河北新聞網訊(周運書)近年來,河北省邢臺沙河市新城鎮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指導下,走出了一條「黨建統領、幫扶促動、產業拉動、政策驅動」的產業幫扶路徑,以本地特有的玻璃深加工產業為依託,通過「百企幫百村」專項活動,實現了「一村一龍頭、一戶一增收」的扶貧新成效。
  • 宣威市海岱鎮: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領跑鄉村振興
    特色產業助推脫貧攻堅 領跑鄉村振興近年來,宣威市海岱鎮在鄉村振興中緊緊圍繞「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培育主體、帶動脫貧及鄉村振興」的發展思路,創新產業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產業跟著組織走、群眾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龍頭企業走、企業跟著市場走」的產業助推脫貧攻堅、領跑鄉村振興發展路子
  • 「我的脫貧故事」學習蔬菜種植 實現脫貧致富|黃平縣野洞河鎮老王...
    我叫吳玉成,家住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野洞河鎮老王屯村核桃樹組,家裡有5個人。說起我的脫貧歷程,那真是一段難忘的經歷。我家也順利於2016年底實現脫貧。   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黨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合療費用貧困戶只要交50%;有線電視可以免費安裝;娃娃讀書還能享受教育補貼……特別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一開始幫扶幹部文志陽給我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我不太願意參加易地扶貧搬遷,覺得搬出去沒辦法生活。
  • ...脫貧故事」好政策接二連三,好日子說來就來|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
    我是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村覃禮科,家中5口人,自己現在年紀大了乾重活不行,主要靠兒子與愛人打工來維持家中生活,而孫女現在在野洞河鎮中心小學讀書。那一年通過兒子在外務工的收入及自己與愛人在家種植的太子參,家中收入超過了當時的脫貧標準線,我家順利的脫了貧。
  • 雲南昆明:黨建引領決勝脫貧攻堅
    供圖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如何在黨建引領下讓脫貧攻堅工作作出成效?如何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將黨建工作開展得紮實有效?雲南省昆明市印發《昆明市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推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工作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推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以下簡稱「三個組織化」)工作,旨在把黨的組織優勢全面轉化為脫貧優勢、發展優勢,為昆明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高質量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湖南60餘萬名黨員幹部與貧困戶結對促脫貧
    抓好黨建「牛鼻子」走出脫貧好路子湖南60餘萬名黨員幹部與貧困戶結對促脫貧華聲在線12月8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帙恆)橙紅橘黃時節,麻陽苗族自治縣譚家寨鄉楠木橋村迎來又一個冰糖橙豐收季楠木橋村蛻變的背後,是9個邊遠山村黨支部探索建立「連村聯創·抱團攻堅」黨建扶貧模式,20個黨小組全部建在脫貧產業上,推動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黨建促脫貧之路。抓好黨建工作就抓住了脫貧攻堅的「牛鼻子」。
  • 高州根子鎮黨委 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
    2019年以來,高州根子鎮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茂名以及高州市委關於基層黨建工作部署,牢固樹立「圍繞脫貧攻堅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理念,聚焦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強力抓基層打基礎,推動全鎮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役提供了組織保障。
  • 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的理論分析
    黨建與脫貧攻堅互動實踐體現著以黨的自我革命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辯證關係,回答了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有效推進黨的建設的路徑問題,開創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領導人民治貧扶貧脫貧、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模式。實踐證明,只有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才能有力引領和有效推進脫貧攻堅。因此,以黨建引領和促進脫貧攻堅,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脫貧攻堅事業的政治路徑,也是推進中國偉大社會革命的邏輯必然。  第一,黨的政治建設是推進脫貧攻堅的政治前提。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大山脫離窮根丨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村村民...
    我是貴州黔東南州黃平縣野洞河鎮新陽村上長坡組的貧困戶楊光義,因住在山區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等等原因,家庭一直富裕不起來,小孩上學要走1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學校,一家五口就擠在一棟老木房裡面,全家的主要收入就靠兩畝薄田和兒子外出務工,而兒媳要在家照顧老人和小孩,一年到頭都存不了幾個錢
  • 脫貧攻堅 周至縣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近年來,周至縣堅持以黨建引領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積極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深化推進農村改革,做到農村產業興旺,農民持續增收,被省政府評為「現代農業強縣」,榮獲「中國獼猴桃之都」和「中國綠色生態農業先進縣」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