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幫扶需堅持丨黃平縣新州鎮新莊村同步...

2020-12-26 天眼新聞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也曾心存疑慮。  如今,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顯著!  駐村以來,通過對貧困戶基本情況的了解,我才真切體會到扶貧這項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偉大。  記得第一次走訪白記村潘家權戶時,迎面看見的堂屋就是雜物房,老兩口70多歲,長期慢性病,三個女兒已遠嫁他鄉,家裡基本沒有任何像樣的「八大件」,所有的衣服全部散落的搭在一根長篙上,一些衣物也因為屋裡太潮而發出一絲絲黴味。

潘寧入戶走訪

後來,通過向幫扶單位黃平縣財政局爭取到資金購置衣櫃、被子、飯桌凳子送到他家,走的時候,潘家權及老伴不斷道謝。  出門時,我輕快地在路上小跑著,渾身都是一股幹勁兒,我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盡我所能地去幫助群眾,即使只是一件小事。  剛開始,我入戶開展走訪時,碰到個別農戶不理解國家政策,跟我們扯上歪理鬧個半天。  所謂「好事多磨」,我在宣講有關政策、調處矛盾糾紛的過程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解釋一遍兩遍不行,我們講十遍。走訪一次兩次不行,我們走訪十次,後來我們終究是融化了個別戶心中對扶貧工作的這塊堅冰。這層「隔閡」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信任、是感動。  漫漫扶貧路,幫扶需堅持。一是要勤快,多做事,做好事,做實事,切實解決農戶的困難和問題。二是要真情,爭做農戶的貼心人,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朋友,以誠相待,以理服人。  記得在開院壩會時談及村中變化,大家也非常認可。  大家都爭先恐後積極發言:「村裡的條件確實越來越好,如今大家用水、用電不用怎麼發愁了,房屋改造國家出錢,路也修到家門口來了。」

潘寧入戶走訪

「國家還送吃的給用的,每天還能烤著火爐看會兒電視,這都是託共產黨的福啊,要不是你們幹部,我們能有這些?幾十大歲的人了,原想著窩囊在山旮旯裡一輩子,這下好,碰上精準扶貧了,生活又有盼頭了。」  「你們要注意身體,生活變好了,我們才覺得扶貧是做到位了。」我答道。

潘寧帶領群眾上山尋找水源

看到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我將再拼盡全力,披堅執銳,繼續投入這一場戰鬥。  【人物小傳】  潘寧,黃平縣新州鎮新莊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全力以赴做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丨黃平縣新州鎮第...
    每次走在黔東南自治州黃平縣重安鎮代支村、上楓香村村子裡,乾淨整潔的路面,窗明几淨的住房,規整的豬欄牛圈,我的心情舒暢極了,有說不出的親切與開心。我叫雷小波,是黃平縣新州鎮第一小學的教師。2019年4月底到重安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代支村網格員和上楓香村2組1+N幫扶幹部,從此走著一段全新的旅程,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說實話,接到駐村扶貧的通知時,我的內心是充滿矛盾的,因為我的雙胞胎兒子馬上就上六年級,學習上需要輔導,妻子沒多少文化,再加上工作忙碌,有時候都無法顧及兒子的學習情況。帶著忐忑的心情,我還是踏上了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戶老鄧一直記掛我|黃平縣紙房鄉永聯村幫扶...
    我叫雷邦凱,是黃平縣紙房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層幹部。2018年,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鄉黨委政府安排我到永聯村開展幫扶工作,在那裡有我的十戶包保幫扶對象,其中鄧開舉家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幫扶這幾年我感觸很深,扶貧工作平凡而艱辛,包保幫扶就是直接服務群眾,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做群眾的貼心人。當我第一次去鄧開舉家走訪時,被他們家的狀況驚呆。鄧開舉年邁,妻子智障,兒子多年前在工地受傷失去勞動力,其居住的房子低矮漆黑,村幹部說他們僅靠低保勉強維持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傾情扶貧四年 以真心換真情丨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
    我叫楊秀軍,2017年4月被選派到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到村報導第一天起,我便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深入群眾開展調研走訪,摸清村情民情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及需要,做到心中有數。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無悔華章丨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駐村...
    紙房鄉位於黃平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直線距離38公裡,公路裡程67公裡,是兩州一地區三縣交界處,東界遵義地區餘慶縣白泥鎮,南接本縣平溪鎮,西與黔南州甕安縣猴場接壤,北與遵義地區餘慶縣龍溪鎮相鄰。對於紙房,我很陌生。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譜寫脫貧攻堅青春華章|黃平縣浪洞鎮平磨村...
    2018年3月,我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平磨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從此,便與平磨村開啟了不解之緣。該村是由原來的平磨村和大壩村合併的大村,村總人數有505戶198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444人。山一家,水一家,扶貧要去每一家。作為平磨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真蹲實駐、真情奉獻、走村串戶、大力幫扶所駐村,用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漫漫扶貧路 切切家鄉情丨丹寨縣揚武鎮黨委書記康...
    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我的脫貧故事揚武鎮位於丹寨縣中南部,全鎮共轄23個村(居)民委員會,1個移民社區,有貧困村20個,其中深度貧困村10個,建檔立卡戶3044戶12438人。作為一名基層的鄉鎮幹部,我堅信好日子是幹出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不僅是我的初心和使命,更是我的責任擔當。我始終把貧困群眾當親人,帶著感情去扶貧,帶著責任抓脫貧。  貧困村民變居民  楊再清是爭光村村民,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我的幫扶戶。
  • 「我的扶貧故事」腳上有土,心中有譜|黃平縣重安鎮大井村同步小康...
    我叫劉兵,是黃平縣重安鎮人民政府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也是重安鎮大井村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目前已駐村兩年多了。  兩年多的時間說起來不長,但也不短,在全縣有無數個忙碌在鄉間的駐村工作人員中,我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 「我的扶貧故事」一步一腳印 傾情促脫貧丨七星關區林口鎮新莊村駐...
    我叫李邦龍,是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派駐林口鎮新莊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駐村第一書記。  對於鄉村,我們是不熟悉村況的「外來人員」,要做到村情民意底數清、情況明,唯一的法寶就是多走訪,多聽群眾的呼聲。剛到村子的時侯,沒有什麼基層工作經驗,要做什麼工作、怎麼做工作,我都是一頭霧水。
  • 「我的脫貧故事」國家的好政策讓我重獲新生丨黃平縣新州鎮西門村...
    我叫潘蘭英,是黃平縣新州鎮西門村2組村民,家庭人口4人。自2017年丈夫意外出事後,家庭勞動力只有我一個人,同時還要負擔三個孩子的讀書,家庭的重擔壓得我喘不過氣。村「兩委」知道了我家的情況後,駐村幹部羅金霜特意跑到我家,動員我寫困難申請。
  • 「講扶貧故事」親人別離未盡孝 兄弟並肩戰扶貧
    親人的別離,兒子高考等家庭負擔沒有阻礙邱興勝的扶貧信心。在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帶領下,他與支村兩委和廣大黨員及群眾積極配合,立足本村實際,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按照脫貧工作「兩不愁、三保障」總體要求,認真履行「六大行動」要求,積極開展幫扶工作。邱勝利2019年任建行澤州支行黨支部書記、行長。
  • 「我的脫貧故事」「鏗鏘玫瑰」闖出脫貧路|黃平縣新州鎮窩田村楊江花
    我叫楊江花,是新州鎮窩田村三組的村民,現在家中有丈夫、兩個孩子共四人。2013年初,丈夫吳壽恆不幸患上直腸癌,因為疾病,讓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為了給丈夫治病,家裡值錢的東西幾乎都賣光了,只剩下了一幢空房子。
  • 「我的脫貧故事」產業扶貧政策送到家|織金縣珠藏鎮新莊村村民魯明學
    幸好駐村幹部把產業扶貧政策送到我家,帶我去參加養殖培訓,為我們謀出路,讓我在家發展養豬產業,不然到現在我還不知做什麼養活整個家庭,根本就談不上脫貧。非常感謝幫扶幹部的用心用情,把國家的好政策落實到我們身上我叫魯明學,屬於織金縣珠藏鎮新莊村罕嘎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4年之前,我空有一身蠻力,由於自身缺發展資金和一技特長。加之家中有兩個年邁的老人需要照顧,所以整個家庭的生計只能靠在外打臨工養活。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鄉親們心坎上丨匯川區松林鎮新莊村駐村第一...
    我叫陳名航,2015年2月起,我到了深度貧困村松林鎮新莊村駐村,今年是我駐村的第6年。   初到村上,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如何做好這個第一書記,我的心裡有些不知所措。
  • 「我的扶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吳...
    我種了20多年蔬菜,幾乎每天都在蔬菜基地與村民一起忙著。但實踐經驗告訴了我,脫貧致富的關鍵靠"勤勞"。我叫吳治忠,現年57歲,現任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我本來可以考取大學的,但由於當時家庭經濟困難,加上從小就和家裡大人一起種植蔬菜,當時便報考了黃平縣農業廣播分校,畢業後就與種植蔬菜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種植蔬菜是從在自家的半畝地開始的,起初只是種植西紅柿。
  •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2020-12-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一家三口駐村扶貧丨黎平縣九潮鎮民羅村結對幫扶...
    我叫龍家雙,在九潮鎮人民政府扶貧工作站工作員,負責易地扶貧搬遷業務。2019年6月,我產假結束後,被派到民羅村任網格助理員,自此,我開始承擔照看5個月大的女兒,抓易地扶貧搬遷業務和網格工作「三重壓力」。因為負責易地扶貧搬遷業務的另一位同事請產假,所有工作落在了我一個人的肩上。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全力以赴 做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雷小波走訪貧困戶廖廷貴家(中為雷小波) 我叫雷小波,是黃平縣新州鎮第一小學的教師。2019年4月底到重安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代支村網格員和上楓香村2組1+N幫扶幹部,一段全新的旅程,讓我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 2019年4月,當時接到駐村扶貧的通知,我的內心是充滿矛盾,思想上是有所顧忌的,因為我的雙胞胎兒子馬上就上六年級,妻子沒多少文化,再加上工作忙碌,真是無法顧忌。但我帶著一絲絲的不情願踏上了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舍小家顧大家,一切都值得|黃平縣重安鎮五福村第...
    我叫蒲祖潤,是黔東南黃平縣農業農村局一名幹部,從2016年4月開始,根據單位推薦和組織選派,我來到重安鎮五福村任第一書記,近5年的駐村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幾近癱瘓的愛人,舍小家顧大家。  駐村工作中,我每到一戶貧困戶家裡,都認真詳細地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現狀,家庭情況、致貧原因、幫扶需求等,並認真作好記錄,我和村「兩委」通過與村民「拉家常」,召集村民召開板凳會、座談會,傾聽群眾對農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梳理歸納和分析。
  • 「我的脫貧故事」小茶葉大文章丨黃平縣重安鎮馬場村村民黃壽禮
    我叫黃壽禮,是黔東南自治州黃平縣重安鎮馬場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和國家扶貧好政策的幫扶下,我不僅順利脫了貧,還成了貴州省黃平縣銀山茶業產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走上了致富路。茶葉生產基地2016年底,我因患腦血管瘤,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心裡很不是滋味。個性認真而倔強的我,那時心裡暗自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一定要在黨和國家的幫扶下,努力自救,努力的生產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五年的堅守只為心中不舍情丨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
    我叫羅水華,2016年3月到貴州銅仁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村開展駐村工作,如今已近5年。幾年來的駐村工作,讓我從滿頭烏髮到兩鬢斑白,只為心中那份不舍情。最難忘的是那貧困淚。初到新莊不久,一名年近60歲的群眾來到辦公室,一邊流淚一邊帶著哭腔說:「兒子患了精神分裂症,為了治病家中唯一值錢的小型貨車已處理掉,不但病沒治好還欠下幾萬元的債務,我們家已無路可走了!」作為土生土長在農村的我,深感若無此絕境的人不會這樣哭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