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2020-12-26 澎湃新聞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2020-12-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專欄

我叫胡志,2019年9月經安順市黃鋪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委派到紫雲自治縣貓營鎮新院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由此,開啟了我的幫扶之旅。

那時的新院村,交通不便、山多地少、土地貧瘠,產業基礎薄弱、經濟收入單一等多種原因導致新院村成為紫雲二類貧困村。全村有12個村民組,398戶141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84戶662人。

駐村重點在駐,只有靜下心駐下來,多花時間去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把脫貧攻堅工作做紮實。我開始了「5+2」、「白+黑」的駐村生活,用心、用力、用情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制定「一戶一策」幫扶措施,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幫扶的關鍵在於掌握第一手的關鍵信息,方能「對症下藥」。我開始走村入戶進行摸底排查了解村情民意,由於村裡貧困戶多、居住分散,我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才摸查完所有村組。為了在短時間內更快地記住貧困戶信息,走訪村民組的時候,每到村組我都在筆記本上畫線路圖,做地圖標記,並用手機拍照留存,晚上回辦公室後再進行「照片+文字」的形式整理,加深每戶群眾家的印象,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我在走訪中發現,村民群眾對國家脫貧政策理解不到位,積極性不高,「等、靠、要」思想嚴重,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

隨後,我組織駐村工作隊和網格長,請他們通過入戶走訪、召開院壩會、田坎會等方式,加大脫貧攻堅政策的宣傳力度,營造脫貧攻堅政策宣傳的氛圍,慢慢地提升群眾對脫貧攻堅政策的認識。

脫貧致富的關鍵是產業發展。新院村結合山地多的實際情況,把發展產業作為長效脫貧根本之策,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緊扣產業革命「八要素」,採取「合作社+農戶+入股分紅」模式,圍繞「一培、二種、三養」產業形式,實現了「村有產業、戶有增收門路」。

目前,新院村已發展培育食用菌大棚34個,種甜蕎79畝、菌草80畝,壯大養牛場2個、養雞場3個、養蜂100箱。新院村脫貧產業項目利益聯結全村184戶貧困戶,產業的發展讓貧困戶實現了流轉土地費、就近務工、產業分紅三種形式的增收,每戶年均穩定分紅800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年增收16萬元以上。

今年新院村使用村集體經濟針對收入短板的對象戶均發放分紅資金4000以上,真正發揮了村經濟產業優勢,帶領群眾增收脫貧致富。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各級領導的關心、幫扶單位的支持、幫扶幹部和村支兩委等多方力量的合力,新院村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群眾收入穩定、教育醫療保障、住房飲水安全,貧困戶困有所濟、殘有所扶、病有所醫、勞有所獲,今年實現了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深度貧困村出列。

【人物小傳】胡志,安順市黃鋪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職工,紫雲自治縣貓營鎮新院村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2019年9月開啟了駐村幫扶生涯。

來源:貴州日報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歲月可堪回首丨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村駐村...
    我叫熊銳,是鎮遠縣都坪鎮馬家坪駐村工作隊隊員。2017年5月我被分到馬家坪村駐村幫扶,主要負責馬家坪村梯子巖組、沙子坳組和洞塘組,三個組共計109戶449人,貧困戶42戶156人,結對幫扶貧困戶9戶24人。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路 警民情更深丨畢節市公安局金海湖分局...
    從2015年開始駐村扶貧,先後在金海湖新區青龍街道辦事處官壩村,響水鄉糧豐村、岔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六年時間紮根基層,先後幫扶過3個村。作為一名公安民警,六年的駐村工作雖然沒有像在警局工作時那麼扣人心弦,更沒有抓捕緝兇的震撼場面,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也值得回味。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臭的汗 澆開幸福花丨羅甸縣茂井鎮高田村駐村...
    2019年7月,羅甸縣吹響了「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的脫貧攻堅號角,或許是組織對我的考慮,亦然或是生在農村的我對農村的依念......29日以100日衝刺的決戰精神毫不猶豫隨著單位派遣入村的隊伍進入麻山腹地—茂井鎮高田村。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失落與昂揚——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失落與昂揚——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書記 任波 2020-12-0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工作就要「軟磨硬泡」丨鎮遠縣金堡鎮秀地村...
    我進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與村級班子召開碰頭會、交心談心,充分了解秀地村的貧困現狀和村級事務情況。我白天深入田間地頭、走村串戶,與群眾促膝長談,繪製全村農戶分布圖,收集住房環境、飲水等圖文信息;晚上加班整理村級內業材料,統計惠農政策信息。通過整理,基本掌握了該村的村情寨況。吹風鼓勁,提神打氣,只因使命在肩上。
  • 【我的扶貧故事】讓金銀村變成真正的「金銀」村丨安順市平壩區夏...
    【我的扶貧故事】讓金銀村變成真正的「金銀」村丨安順市平壩區夏雲鎮金銀村駐村第一書記劉俊武 2020-12-0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之路多汗淚,幫扶之心所向披靡 丨鳳岡縣天橋...
    我叫汪靜,根據組織安排,我於2019年6月17日來到昔日市級深度貧困村——天橋鎮漆坪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記憶中,從出生到現在,我沒有流過幾次淚。但就在這一年駐村工作日子裡,我多次流過淚,每一次淚水的意義不一樣。
  • 【我的扶貧故事】劉仕江:帶著情懷去「駐村」
    【我的扶貧故事】劉仕江:帶著情懷去「駐村」 2020-12-17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亦脫貧丨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駐村...
    餘江民入戶進行人口普查我是一名退伍軍人,現在是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由於退伍後沒有穩定收入,還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是我的扶貧故事,也是我的脫貧故事。   作為一名駐村幹部,我堅守初心踏實工作。在部隊,我將「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牛棚」大變樣丨羅甸縣茂井鎮牛棚村駐村...
    王寬立和駐村工作隊員們組織召開群眾會議謀發展駐村後,為了能全面掌握牛棚村情況及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我和駐村隊員紮下根來,認真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首先開展座談會,初步了解村情民意。通過不斷實地走訪、與群眾面對面談心交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完善了《2018-2020年茂井鎮牛棚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幫扶計劃》,不僅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確保能順利開展且落地見效。
  • 清水:駐村要駐心 扶貧要扶根——清水縣黃灣村駐村幫扶典型
    二、駐村工作隊的主要做法  駐村幫扶工作隊以「幫建一個好班子、找準一條好路子、培育一批好產業、打造一個好村子」為目標,按照「遍訪群眾、掌握實情、聚焦重點、先易後難、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每周對村內重點項目督查1次,每半個月至少走訪1遍未脫貧戶,每月回訪1遍建檔立卡戶,每兩月至少組織1次扶貧政策宣講,每季度走訪1遍所有農戶。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例如,王曉毅(2016)從政策變遷的角度指出,駐村工作制度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關鍵,若將之前的扶貧策略比作「大水漫灌」,精準扶貧就是「滴灌」,而駐村工作隊就是實現「滴灌」的管道。因此,駐村工作隊隊員能夠通過提升識別精度和幫扶精度來改善扶貧質量。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槓肩上 扶貧放心上|三穗縣桐林鎮捧相村駐村...
    我叫楊啟治,是三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縣桐林鎮捧相村的一名駐村幹部。駐村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從對基層工作一無所知,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從來時的「愣頭青」,變成群眾的「知心人」。2018年,我有幸參加這場脫貧攻堅戰,這對於我來說一場挑戰,也是磨練好機遇。
  • 那山那村 我的駐村扶貧故事
    2019年8月初,像每一位脫貧攻堅民警一樣,我成為了楚雄州公安局第四批駐村工作隊員。跨過紅軍誘敵巧渡的金沙江龍街渡口,沿著蜿蜒曲折向上攀爬的彎彎山路,來到這片紅土地:水平石。只有與鄉親們心連心才能在走訪中知道真貧情。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出身於水城農村的我做事接地氣,了解群眾的想法,很快適應了駐村幹部的工作任務和李子樹村的工作環境,迅速進入了戰鬥狀態,深入了解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李子樹村人口並不多,但是群眾矛盾突出,基礎設施薄弱。我和村支兩委狠抓基礎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排查矛盾糾紛,完善基礎設施。
  • 一項使命、一份信念、一種幸福——我的駐村扶貧故事
    在深入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中,銅仁市稅務系統扶貧幹部俯下身、沉下心、扶真貧,無論是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還是整村脫貧,一個個鮮活生動、可歌可泣的故事恰似一束束星光,匯聚光芒與能量,照亮脫貧攻堅之路。我知道這樣下去肯定是不行的,還好村支兩委非常配合我的工作,知道我的困境之後主動提出跟我一起下隊,其實就是來給我當「翻譯」。時間久了到現在我也能時常飈出一兩句當地的方言了。但現在回想起來,其實「語言不通」、「工作不熟」都還不是駐村工作的最大難關,真正的困難還是家庭與工作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因在異地駐村,對於遠在湖南的家我只能偶爾通過微信視頻了解一些情況。
  • 瀏陽官渡:駐村扶貧幹部用幫扶真心換脫貧信心
    (記者 周紅珍)「2020年11月10日,天氣晴,入戶走訪貧困戶吳新初、謝飛虎,了解產業發展和生活情況……」翻開瀏陽市官渡鎮竹聯村駐村第一書記童磊的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日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載了從駐村第一天到當下入戶幫扶的點點滴滴,每一頁都可以看到他對當地村民的真情以及如何幫助脫貧的深入思考。
  • 宋隊長,木竹院等你回「家」——甘肅移動駐木竹院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這幾天,甘肅移動駐宕昌縣竹院鄉木竹院村幫扶工作隊駐地,不時有老鄉前來打問。臨走,有人悄悄留下三五顆雞蛋,有人放了幾把小蔥,「我們都盼著宋隊長能早點好起來,回到木竹院來」……鄉親們念念不忘的「宋隊長」,就是甘肅移動駐木竹院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宋劍恩。兩個多月前,這員扶貧「老將」因舊病復發,被緊急送醫,至今未愈。心若相近,千裡相通。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傳好駐村「接力棒」,盡銳出戰「拔...
    幫扶幹部中,除王仲德、王碧在沙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以外,其餘10名幹部全部在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他們一任接替一任,讓「接力棒」既傳得穩,更傳得好。在這支教師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曾經以貧窮落後為「代名詞」的關嶺縣紙廠村、大田村一躍成為全縣產業示範村。
  • 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
    原標題: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工作綜述春發其華,秋收其實。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幹部灑下的辛勤汗水,化作了所轄32個行政村的華麗兌變。——過去「靠著牆根曬太陽」的貧困戶,紛紛種起了砂糖橘、百香果,學技術辦起了微型養殖場,到工廠當上了「上班族,不再「等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