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駐村要駐心 扶貧要扶根——清水縣黃灣村駐村幫扶典型

2020-12-18 天水市人民政府

  黃灣村地處偏遠,自然環境惡劣,交通極為不便,是全縣深度貧困村之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危房危牆多,村莊髒亂差」是昔日黃灣村的真實寫照。2017年9月,清水縣派組織部幫扶黃灣村,按照「因村選人、優化結構、配強幹部」的原則,安排14名縣鄉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縣委組織部王曉軍同志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工作隊以「幫建一個好班子、找準一條好路子、培育一批好產業、打造一個好村子」為目標,團結帶領全體村民,抓實抓細一戶一策,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啃下了深度貧困「硬骨頭」。

  一、黃灣村基本情況

  清水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六盤山片區縣。黃灣村距縣城約20公裡,耕地面積4595畝,農戶203戶1015人,其中一、二級殘疾人22人,享受農村低保對象55戶204人,佔全村人口的20.1%。2014年,黃灣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2戶587人,貧困發生率達57.83%。一是交通不便。遠離城鎮,自然村之間距離較遠。通村小路均為土坯路面,年久失修,坡陡彎急。二是無集體經濟。以家庭為單位分散經營,以人畜耕種為主;畜牧業生產管理粗放,靠天養畜;村集體無經濟收入,基礎設施建設無投入。三是無精氣神。人們的思想保守,靠天吃飯、得過且過。大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村莊失去活カ,土地撂荒嚴重。除種少量莊稼外,平日蹲在門口打撲克、曬太陽。門前拴牲畜,院內堆糞便,衛生條件極差。四是無帶頭人。黃灣村有黨員20餘人,但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面對貧困,沒有思路、沒有辦法、沒有幹動,村務荒廢。帶動不了村民,聚集不了人心。

  二、駐村工作隊的主要做法

  駐村幫扶工作隊以「幫建一個好班子、找準一條好路子、培育一批好產業、打造一個好村子」為目標,按照「遍訪群眾、掌握實情、聚焦重點、先易後難、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每周對村內重點項目督查1次,每半個月至少走訪1遍未脫貧戶,每月回訪1遍建檔立卡戶,每兩月至少組織1次扶貧政策宣講,每季度走訪1遍所有農戶。通過入戶核查、梳理問題、民主評議、入戶對接、民主審議、建檔立卡、完善資料和及時回訪等工作方法,對黃灣村的情況進行「大透視」摸底。兩年時間,駐村工作隊全體同志身到心到、用心用情,拔窮根,扶根本,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

  (一)突出班子建設

  駐村工作隊通過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座談交流、入戶走訪群眾,提出優化村支部的意見。由年齡44歲、大專文化程度、群眾基礎好的鄭小各任村黨支部書記,選配年齡34歲、有在城市打工經歷的優秀返村青年盧有紅任村主任,由年齡56歲、工作踏實且群眾基礎好的程應擔任副主任,選聘高校畢業生黃彥青擔任村文書。村班子中既有擔任村幹部多年、群眾基礎好的老同志,也有見多識廣、有經營頭腦的致富能手,還有知識面寬、文化程度高的大學生,為村級組織隊伍輸入了「新鮮血液」。同時,健全了共青團、婦聯、民兵、防汛、綜合治理等組織和機構。支部借勢發動各方力量,制定黃灣村長期發展規劃,建章立制。並多次專門組織村「兩委」幹部到不同類型先進村參觀學習,開闊村幹部視野。在駐村工作中,工作隊對村上的事情主動出點子把關口,但始終把決策權交給「兩委」班子、黨員和群眾,引導村班子更好地開展工作。

  「群眾的事情,能辦的馬上辦、難辦的要想辦法辦」。黨的基層組織健全了,辦事效率高了,作風也變了。2018年7月中旬,連續幾天的暴雨衝毀了路面,群眾的土坯房漏雨嚴重。鄭小各帶領黨支部成員挨家挨戶排查險情,組織群眾清淤泥、通水渠、疏通道路。村民黃萬錄在外務工,家裡房子地處低洼、背靠山坡。晚上12點多,鄭小各打著手電筒、穿著雨衣,組織村幹部將老人小孩安全轉移至村委會。新面貌新作風的「兩委」班子獲得村民們的交口稱讚。

  (二)打好基礎補短板

  駐村工作隊組織專家為黃灣村量身定做了美麗鄉村建設方案,從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培植優勢產業,改變村容村貌,激發內生動力等方面規劃鄉村發展藍圖,努力讓村民過上城裡人都羨慕的生活。暢通道路。工作隊協調相關部門和愛心企業爭取資金,擴建和硬化通往鎮裡的10公裡主幹路。按照主幹路的標準,修建五個自然村的通村公路,加寬硬化村主巷道2000平方米。路通了,與外界的連接渠道打開了,產品運輸的物流暢通了。聯通網絡。實現全村無線網全覆蓋,落地縣商務局電商示範村項目,建設電商平臺。網通了,村民不出門就知道天下事,村子裡的「土特產」能賣出去、賣出好價錢。網絡通了,村民視野開闊了,思路轉變了。扮靚村莊。新建了村文化廣場、鄉村舞臺,黨員活動室、幼兒園、農家書屋、愛心超市。聯繫捐贈價值6萬元的體育健身器材1套。新建垃圾池5個、垃圾箱20個,配發垃圾分類處理「三筐一桶」。栽植行道樹4公裡,硬化院落84戶,改造旱廁34戶。村莊美了,居住環境改善了,心情也敞亮了。

  (三)聚焦產業發展

  成立合作社,抱團謀發展。駐村工作隊利用常年擱荒的土地資源,成立了「黨社合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清水縣勝合農民種養專業合作社。由黨支部委員帶頭,群眾自願入社入股,貧困戶依託「六大產業」幫扶資金入股,全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村民黃建錄將家裡的7畝多地入股合作社,除了每畝每月80元的收入,年底僅分紅就拿到了5000多元。吸納村民意見,發展特色產業。發展哪種特色產業,村民意見不統一。工作隊充分尊重村民意見,開會討論舉手表決。老黨員黃念德說,當地土壤、氣候適合種大蒜,生產的大蒜個頭大、質量好,在市場上能賣好價錢。最後經過民主表決,大家一致同意將發展大蒜產業作為黃灣村的特色產業發展。定了產業,扶貧工作隊帶領村民代表赴外地考察大蒜行情,學習大蒜選種、種植技術。邀請天水市農科所專家培訓大蒜種植和病蟲害防治技術。2018年,合作社種植的140畝特色紫皮大蒜給入股村民帶來6000元收入。多點開花,拓寬增收渠道。工作隊投入20萬元建成規模2000隻的生態放養雞場;栽植錦豐梨1200株,套種飼草玉米400畝。利用閒置農房,建成以土雞、土雞蛋等農家菜為特色的農家樂。建成佔地2.5畝的蔬菜休閒採摘園、休閒魚塘、農家草垛觀光麥場。栽植各類花卉和綠化苗木,建成集觀光賞花、蔬菜採摘、蕩鞦韆、燒烤、垂釣、嘗農家飯等一條龍服務的生態農家莊園。

  黃灣村形成了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生態放養雞場、特色農業種植、農家生態莊園、農機具服務為輔的「1+4」產業發展模式。2018年,雞場收入2.9萬元,農機具服務收入3.5萬元,2019年集體收入預計可達到10萬元。

  (四)牢記責任初心

  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每一個成員始終把自己作為單位幫村的聯絡員,經常向本單位和鎮黨委匯報工作開展情況,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問題。積極協調落實易地搬遷項目11戶,協調縣紅十字會為白血病患者黃文濤申請大病救助資金3萬元,協調縣殘聯為5名殘困群眾落實輪椅、灶具各一套,為4戶危房改造困難戶在享受項目補助的基礎上,再通過幫資金、幫建材、幫勞力等方式幫其住上安全房,盡心竭力幫助困難農戶改善生活環境;先後累計組織幫扶幹部慰問困難農戶136戶,協調幫助農戶吊頂25戶、鋪地磚16戶、處理牆面21戶,發放煤爐9個、煤子9000斤,銜接幫扶單位組織部和社會企業愛心人士捐贈棉衣、被褥、門帘、炕席、圍巾暖鞋等共計170餘件,切實有效幫助群眾改善了生產生活面貌,解決了一些急需解決的困難問題,進一步增進了與群眾之間的感情。

  通過近兩年時間的駐村幫扶工作,黃灣村的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2014年以來全村穩定脫貧94戶454人,目前剩餘貧困人口28戶135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3.3%。駐村工作隊以脫貧為己任、視工作為事業的真抓實幹精神,贏得了全村廣大幹部群眾的信任和一致好評。駐村幫扶工作隊被評為2017年度甘肅省脫貧攻堅工作先進駐村工作隊。

  三、黃灣村發展的啟示

  兩年來,黃灣村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一戶一策,自創扶貧組合拳,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效果好、效率高,關鍵是抓住了幾個核心點。

  (一)搭個好班子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選好村支書是關鍵。鄭小各是村醫,有頭腦、有技術、與群眾聯繫密切,是村支書的好人選。有帶頭人,還要有一個好班子。村主任有眼界,在城市待過,接受了新思想,年輕、有激情、執行力強。副主任是村裡的老同志,情況熟、有威信。文書是大學生,理論基礎好、接受新事物快。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好了,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克服不了的困難。

  (二)注重製度建設

  基層工作條件差,尤其要注重製度建設,並成為長效機制。兩年來,駐村工作隊摸索總結了一整套有效的、可複製的工作方法,一步一步把工作推向深入。為摸清民情,創建了「八步工作法」。對工作隊自身,提出了「五個一」的要求。建立了「黨員說事+」的工作機制,即問事、說事、議事、辦事、評事。

  (三)黨建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貧困地區要脫貧,必須發展產業。產業發展好不好,關鍵在黨支部的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黃灣村創建了黨建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脫貧經驗,讓黨建服務產業發展、讓產業發展體現黨建成果。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將黨員粘在產業鏈上、將黨建活動服務於產業的發展,很好地解決了黨建和產業發展「兩張皮」的問題。

  (四)調動群眾積極性

  扶貧不能「包辦代勞」,興業不能主觀蠻幹,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群眾智慧、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產業做什麼?怎麼做?駐村工作隊並沒有直接給答案,他們帶領群眾學習、考察、討論、反思,由大家尋找答案。種蒜、養雞、套種飼苗玉米這些事兒以前農民也做過,幫扶工作隊請來專家教會農民科學地幹、專業地幹,規模經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收入。

  

  

相關焦點

  • 一線報告|陽立慧:駐村要「駐心」 扶貧先扶志
    2018年,在湖北孝感市衛健委工作的陽立慧響應組織號召,報名到脫貧攻堅一線,擔任孝昌縣鄒崗鎮太子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兩年來,她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駐村駐心 扶貧扶志」上,跟貧困戶們做知心朋友,幫助「志貧者」樹立信心,走上自力更生的脫貧路。
  • 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
    原標題:守初心紮實駐村幫扶 爭當脫貧攻堅先鋒隊——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工作隊駐村扶貧工作綜述春發其華,秋收其實。廣西梧州市萬秀區駐村幹部灑下的辛勤汗水,化作了所轄32個行政村的華麗兌變。——過去「靠著牆根曬太陽」的貧困戶,紛紛種起了砂糖橘、百香果,學技術辦起了微型養殖場,到工廠當上了「上班族,不再「等靠要」。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摘 要:關於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既有研究多探討外部環境如何塑造隊員的駐村實踐,而沒有較好地分析工作隊本身的組織特徵及其影響。本文將駐村幫扶工作隊界定為混合科層組織,認為其是有助於運動式治理向常規性治理過渡的組織基礎。
  • 門莊村駐村工作隊:扶貧慰問送溫暖 駐村走訪暖人心
    現在天冷了,平時要多加件厚衣服注意保暖,家裡有什麼困難、心裡有什麼話就對我們駐村幫扶工作隊說,這床棉被晚上一定得蓋上,別捨不得。」古井鎮門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副隊長孫幫海說著將一床嶄新的棉被送到該村村民門振紅手中。
  • 湘潭縣駐村扶貧幹部朱文禮:帶著孩子去扶貧 駐村又駐心
    紅網湘潭縣分站8月14日訊(記者 張冕 左璆)他,背上託著家庭責任,肩上扛著扶貧使命,帶著年幼的孩子紮根貧困山村;他,走村串戶深挖脫貧之道,帶領湖田村百姓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他就是朱文禮,湘潭縣白石鎮湖田村的駐村扶貧幹部。
  • 晉中667支駐村幫扶工作隊進村
    晉中市認真貫徹中央和全省安排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通過嚴把疫情輸入、工作開展、自身防護、物資保障「四關」,切實抓好疫情防控期間幹部駐村幫扶工作。目前,全市673支中央、省、市、縣各級駐村幫扶工作隊,除6支由於參加疫情防控未能到崗外,其他667支工作隊已全部實現進村到崗,到崗率達99%。
  • 黃智勇調研中院駐村扶貧工作
    3月31日-4月1日,邵陽中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黃智勇到新邵縣三角塘村、新田鋪社區,隆回縣石門村、勤進村、花門村等地調研指導扶貧工作,看望慰問駐村扶貧工作人員。
  • 蕉嶺文福鎮白湖村:扶貧先扶志 駐村更駐心
    扶貧先扶志,這是南沙幫扶工作隊駐村以來一直堅持的理念。在文福鎮白湖村,駐村幹部用心用力真幫扶,用好用活扶貧政策,因戶施策鼓勵貧困戶發展種養項目及務工就業,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幫助他們樹立脫貧奔小康的信心,成為貧困戶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在文福鎮白湖村的一隅,記者親身體驗了貧困戶丘仕海的「田園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我叫黃後銀,是六盤水市水務局工作人員,2017年4月,單位說要派駐一名駐村幹部到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根據局黨組織的安排,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脫貧攻堅的戰場。此外,我還協調解決了通組路佔用地的問題,李子樹村2018年建成通組路7.1公裡,以前是泥巴路,村民出門辦事要穿水鞋,現在走上了水泥路,村民的生產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致力解決農村住房安全和人居環境整治問題。村裡73歲的劉友芬老人一見到我就會拉起我的手聊起家常。
  • 專家:一些駐村扶貧幹部茫然不知所措「走過場」
    ­  問:怎麼看待扶貧幹部履職不力被召回的制度?­  陸漢文:駐村幹部帶著黨和政府的承諾直接面向扶貧對象和廣大人民群眾,如果存在不用心、不得力及做樣子、走過場的情況,不僅會導致脫貧攻堅目標落空,而且會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信譽與形象。因此,落實駐村幹部扶貧責任,實行召回等嚴格的管理措施,是完善和落實幹部駐村扶貧制度的必然要求。
  • 市婦聯主席高鳳深入扶貧點召開駐村幫扶工作專題會
    市婦聯主席高鳳深入扶貧點召開駐村幫扶工作專題會 2020-04-17 1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榮昆:用心用情駐村扶貧
    以前村子生產、生活條件落後,是典型的貧困村。2018年,村裡來了一位叫李榮昆的工作隊長,在他一心一意的幫扶下,鄉親們摘掉了貧困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何況還能幹點事情,就讓我去駐村扶貧吧!」作為原羅平縣工商局副局長,李榮昆不擔任領導職務後,並沒有選擇清閒的工作,而是主動請纓,到羅平縣鐘山鄉魯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從此走上了扶貧路。
  • 寧都縣駐村扶貧幹部許瑞雪的「脫貧決戰印記」
    初期許瑞雪做的最多的便是做好貧困戶精準識別動態調整、制定村級扶貧動態管理方案和問題整改措施、完善農戶信息採集表、整理村綜合檔案和「五個一批」檔案等工作,同時積極宣傳扶貧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典型事例,規範駐村財務管理,撰寫扶貧工作相關材料、扶貧項目協議及章程等。
  • 安化:駐村工作隊在抗疫扶貧一線當尖兵
    1月26日,向全體縣派工作隊員發出了立即返回幫扶村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號召。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7日,366支縣派駐村幫扶工作隊的700餘名工作隊員全部返崗作戰,防控疫情。2月5日,住院治療一周的駐南金鄉寶塔山村工作隊隊長羅福清再次返回幫扶村。
  • 焦文雄:駐村駐身更駐心
    福州晚報記者 陳木易 通訊員 吳俊青 文/攝  「焦書記為我們做了不少事,操了不少心,我們都不想他走。真希望他能再多待幾年。」日前,閩清柴嶺村村民吳毅標對記者說道。  對任期即將滿3年的福州市發改委派駐閩清縣省璜鎮柴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焦文雄來說,這是金杯銀杯都換不來的百姓口碑。
  • 益陽市2020年駐村幫扶工作赫山片區推進會召開
    紅網時刻益陽5月13日訊(記者 王新鳳)5月13日下午,益陽市2020年駐村幫扶工作赫山片區推進會在赫山區八字哨鎮召開。赫山區、資陽區、高新區和東部新區駐村幫扶辦相關負責人及駐村工作隊隊長參加會議。近年來,赫山區堅持以黨建促脫貧攻堅為統領,把駐村幫扶工作與主題教育活動和疫情防控等當前重要工作緊密結合,向16個鄉鎮、街道、園區派出駐村幫扶工作隊175支共計520人,實現了對全區所有貧困村和所有有貧困人口非貧困村的「一村一隊」全覆蓋,有效推動了精準扶貧任務措施落細落實。
  • 山西運城駐村幫扶工作隊董燕生:扶貧扶到百姓心坎上
    山西運城駐村幫扶工作隊董燕生:扶貧扶到百姓心坎上 2020年10月22日 14:58   來源:中國經濟網
  • 秦國平:用「心」駐村 用「情」扶貧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楊志宏) 在臨湘市坦渡鎮聯合村或大和村的田間地頭,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個雙鬢略白、身材高大的人,或頂風冒雪,或揮汗如雨,上山下鄉,走村入戶,當地群眾親切稱之為「我哩個秦法官」。他就是2017年3月退線的臨湘市人民法院原政治部主任、駐坦渡鎮聯合村與大和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秦國平。
  • 卻顧所來徑 豪情滿胸懷——新化縣駐村幫扶工作小記
    ,幹部捐款490.08萬元;2019年選派工作隊653支1836人,發動幹部和黨員21687人參與結對幫扶,後盾單位投入資金3970.5萬元,結對幫扶人在駐點村購買農副產品、開展消貧扶貧596.8萬元。
  •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2020-12-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