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縣鐘山鄉魯邑村,地處雲南、貴州兩省的羅平縣、富源縣、興義市三縣(市)結合部,地理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以前村子生產、生活條件落後,是典型的貧困村。2018年,村裡來了一位叫李榮昆的工作隊長,在他一心一意的幫扶下,鄉親們摘掉了貧困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初心不改 發揮餘熱助脫貧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何況還能幹點事情,就讓我去駐村扶貧吧!」作為原羅平縣工商局副局長,李榮昆不擔任領導職務後,並沒有選擇清閒的工作,而是主動請纓,到羅平縣鐘山鄉魯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從此走上了扶貧路。
面對魯邑村村寨多、情況複雜等困難,這位「60後」老黨員迅速轉變角色,帶領工作隊員進行大走訪,他和隊員們入戶走訪的腳印遍布魯邑的村村寨寨,很多時候,晚上也不休息,入戶走訪、核對信息、填寫表格……
剛駐村時,村裡的群眾見了李榮昆都叫他領導,後來了解到他是駐村第一書記,就叫他李書記,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村裡的人現在都親切地叫他老李。
「老王還在馬街沒回來嗎?」「工地上活計多,他這兩個月就住馬街了。」走進孟會琴家,李榮昆和孟會琴拉起了家常。2018年,孟會琴一家因病致貧,全家住在破舊的老房子裡,因為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連孩子的教育開支也成了大問題。李榮昆了解情況後,積極為她家爭取建房補助,為夫妻倆尋找招工信息,增加其家庭收入。如今,在李榮昆的幫助下,孟會琴家建起了新房,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這本來就是扶貧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我的責任。」在工作中,李榮昆總是盡職盡責。2018年,鐘山鄉實施「三黑變三白」專項行動,鄉裡經費緊張,李榮昆看著不多的工作經費,提出錢要用在刀刃上,要盡力挖潛,最好是包給貧困戶幹,然後按施工工程量進行補助。在走訪中,李榮昆得知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得四幹過裝修,會粉牆,他提議讓王得四來承包裝修工程。然而前期工作都準備就緒了,王得四卻不敢幹。因為承包工程需要本錢,這些工程要驗收後才付款,王得四沒有本錢購買裝飾材料。得知情況後,李榮昆毫不猶豫拿出一萬塊錢借給王得四。王得四拿著這一萬塊錢採購了粉刷工具和材料,風風火火地幹起了粉刷工程。面對感激與誇獎,李榮昆總說,把工作幹好是一名駐村幹部應盡的職責。
挖掘資源 發展紅色旅遊
中共羅盤地委指揮部舊址位於鐘山鄉魯邑村,這裡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李榮昆來到魯邑村後,和駐村隊員、村「兩委」班子認真研究討論,找準了發展方向:發展紅色旅遊產業。
「我提出搞紅色旅遊後,經過多方努力,在鐘山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鐘山鄉紅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下一步,我們將會繼續把紅色旅遊產業做強做大,讓群眾都能享受到紅色旅遊產業帶來的發展成果。」李榮昆說道。
家住魯邑村的邢德會,一家5口人,有3人是殘疾人。說起脫貧這事,邢德會滿是感激,「感謝來我們這裡駐村的李書記,像我們這樣的殘疾人家庭生活十分困難,李書記幫我們爭取了危房改造款和低保,為我安排了環保公益崗位,非常感謝李書記。」
邢德會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在她家耳房的屋頂上曬著一排排衣服,她說,「村上現在搞紅色旅遊,來這裡的遊客都會租用服裝感受紅色文化,村委會比較照顧我們,把洗服裝這個活給了我們,這一年多來,增加了5000多塊錢的收入。」精準的幫扶與勤勞的雙手相結合,2019年,邢德會一家被評為「脫貧先進戶」。
據了解,目前鐘山鄉紅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接待參訪團105批次,參訪人員2萬餘人,實現旅遊總收入46萬餘元,增加集體經濟收入8萬餘元。
因地制宜 持續鞏固產業
魯邑村委會乃格沙村風景優美、風光秀麗,魯布革三峽景區中的「飛龍瀑布」景點便在村子後面。「這條瀑布叫『飛龍瀑布』,是我們乃格沙村重要的景點,現在已經籤訂了開發合同,從村裡架一條玻璃棧道至瀑布前,再從小三峽景區架一條索道到村裡。」李榮昆站在村口介紹道。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李榮昆一直在思考適合乃格沙村的發展之路。經過他無數次的考察、調研、爭取,終於把這個美麗的小山村推介了出去,外省一家開發公司決定在這裡投資旅遊項目。如今,總投資1.2億元的開發項目即將開工。
乃格沙村海拔較低、氣候溼熱,李榮昆和駐村隊員、村「兩委」班子認真考察後,認為乃格沙村非常適合種植醜柑。在他的積極爭取下,投資300餘萬元佔地210畝的滬滇協作醜柑種植基地落戶乃格沙村,帶動60多戶農戶就業。「以後的乃格沙村有旅遊景點,有農家樂,有滿山的醜柑,更會有全新的幸福生活等著村民。」李榮昆說道。
駐村兩年多來,李榮昆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不忘初心與使命,切切實實幫助群眾解難題,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如今,魯邑村66戶貧困戶273人已全部脫貧,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陳昌義 許志鴻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