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昆:用心用情駐村扶貧

2020-12-17 騰訊網

羅平縣鐘山鄉魯邑村,地處雲南、貴州兩省的羅平縣、富源縣、興義市三縣(市)結合部,地理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以前村子生產、生活條件落後,是典型的貧困村。2018年,村裡來了一位叫李榮昆的工作隊長,在他一心一意的幫扶下,鄉親們摘掉了貧困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初心不改 發揮餘熱助脫貧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何況還能幹點事情,就讓我去駐村扶貧吧!」作為原羅平縣工商局副局長,李榮昆不擔任領導職務後,並沒有選擇清閒的工作,而是主動請纓,到羅平縣鐘山鄉魯邑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從此走上了扶貧路。

面對魯邑村村寨多、情況複雜等困難,這位「60後」老黨員迅速轉變角色,帶領工作隊員進行大走訪,他和隊員們入戶走訪的腳印遍布魯邑的村村寨寨,很多時候,晚上也不休息,入戶走訪、核對信息、填寫表格……

剛駐村時,村裡的群眾見了李榮昆都叫他領導,後來了解到他是駐村第一書記,就叫他李書記,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村裡的人現在都親切地叫他老李。

「老王還在馬街沒回來嗎?」「工地上活計多,他這兩個月就住馬街了。」走進孟會琴家,李榮昆和孟會琴拉起了家常。2018年,孟會琴一家因病致貧,全家住在破舊的老房子裡,因為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連孩子的教育開支也成了大問題。李榮昆了解情況後,積極為她家爭取建房補助,為夫妻倆尋找招工信息,增加其家庭收入。如今,在李榮昆的幫助下,孟會琴家建起了新房,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這本來就是扶貧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我的責任。」在工作中,李榮昆總是盡職盡責。2018年,鐘山鄉實施「三黑變三白」專項行動,鄉裡經費緊張,李榮昆看著不多的工作經費,提出錢要用在刀刃上,要盡力挖潛,最好是包給貧困戶幹,然後按施工工程量進行補助。在走訪中,李榮昆得知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得四幹過裝修,會粉牆,他提議讓王得四來承包裝修工程。然而前期工作都準備就緒了,王得四卻不敢幹。因為承包工程需要本錢,這些工程要驗收後才付款,王得四沒有本錢購買裝飾材料。得知情況後,李榮昆毫不猶豫拿出一萬塊錢借給王得四。王得四拿著這一萬塊錢採購了粉刷工具和材料,風風火火地幹起了粉刷工程。面對感激與誇獎,李榮昆總說,把工作幹好是一名駐村幹部應盡的職責。

挖掘資源 發展紅色旅遊

中共羅盤地委指揮部舊址位於鐘山鄉魯邑村,這裡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李榮昆來到魯邑村後,和駐村隊員、村「兩委」班子認真研究討論,找準了發展方向:發展紅色旅遊產業。

「我提出搞紅色旅遊後,經過多方努力,在鐘山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鐘山鄉紅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下一步,我們將會繼續把紅色旅遊產業做強做大,讓群眾都能享受到紅色旅遊產業帶來的發展成果。」李榮昆說道。

家住魯邑村的邢德會,一家5口人,有3人是殘疾人。說起脫貧這事,邢德會滿是感激,「感謝來我們這裡駐村的李書記,像我們這樣的殘疾人家庭生活十分困難,李書記幫我們爭取了危房改造款和低保,為我安排了環保公益崗位,非常感謝李書記。」

邢德會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在她家耳房的屋頂上曬著一排排衣服,她說,「村上現在搞紅色旅遊,來這裡的遊客都會租用服裝感受紅色文化,村委會比較照顧我們,把洗服裝這個活給了我們,這一年多來,增加了5000多塊錢的收入。」精準的幫扶與勤勞的雙手相結合,2019年,邢德會一家被評為「脫貧先進戶」。

據了解,目前鐘山鄉紅色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接待參訪團105批次,參訪人員2萬餘人,實現旅遊總收入46萬餘元,增加集體經濟收入8萬餘元。

因地制宜 持續鞏固產業

魯邑村委會乃格沙村風景優美、風光秀麗,魯布革三峽景區中的「飛龍瀑布」景點便在村子後面。「這條瀑布叫『飛龍瀑布』,是我們乃格沙村重要的景點,現在已經籤訂了開發合同,從村裡架一條玻璃棧道至瀑布前,再從小三峽景區架一條索道到村裡。」李榮昆站在村口介紹道。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李榮昆一直在思考適合乃格沙村的發展之路。經過他無數次的考察、調研、爭取,終於把這個美麗的小山村推介了出去,外省一家開發公司決定在這裡投資旅遊項目。如今,總投資1.2億元的開發項目即將開工。

乃格沙村海拔較低、氣候溼熱,李榮昆和駐村隊員、村「兩委」班子認真考察後,認為乃格沙村非常適合種植醜柑。在他的積極爭取下,投資300餘萬元佔地210畝的滬滇協作醜柑種植基地落戶乃格沙村,帶動60多戶農戶就業。「以後的乃格沙村有旅遊景點,有農家樂,有滿山的醜柑,更會有全新的幸福生活等著村民。」李榮昆說道。

駐村兩年多來,李榮昆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不忘初心與使命,切切實實幫助群眾解難題,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如今,魯邑村66戶貧困戶273人已全部脫貧,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曲靖日報特約記者 陳昌義 許志鴻 文/圖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根植人民 用心用情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丨開陽縣南龍...
    2018年3月底,被選派到開陽縣南龍鄉翁朵村,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長。我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從駐村投身扶貧那天起,我就暗暗立下誓言:「翁朵村不實現整體脫貧,我就絕不離開」。從此,我就以村為家、真蹲實駐,用心用情、傾聽民聲,認真研究村情,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和目標,在此期間,累計走訪群眾1000餘人次,召開會議100餘次,協調資金100餘萬元,與上級相關部門對接60餘次;積極參與「村社合一」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摸底調查、推選股東及成立理事會、監事會等工作,參與配合實施扶貧項目3個。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堅守駐村歲月 用情走好扶貧徵程|盤州市響水...
    我叫李旭,是六盤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選派的一名駐村幹部。一年前,我來到盤州市響水鎮楊柳樹村,開始了在這裡的駐村幫扶時光。和群眾拉家常、幫農村謀發展、為基層解難題……從組織安排我到楊柳樹村駐村那一刻起,我就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當成「村裡人」,把當地群眾當做「家鄉人」,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自2019年擔任楊柳樹村第一書記以來,始終把身子沉下去,把責任扛上肩,走近群眾、讀懂群眾、為了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我叫黃後銀,是六盤水市水務局工作人員,2017年4月,單位說要派駐一名駐村幹部到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根據局黨組織的安排,我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脫貧攻堅的戰場。出身於水城農村的我做事接地氣,了解群眾的想法,很快適應了駐村幹部的工作任務和李子樹村的工作環境,迅速進入了戰鬥狀態,深入了解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李子樹村人口並不多,但是群眾矛盾突出,基礎設施薄弱。我和村支兩委狠抓基礎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排查矛盾糾紛,完善基礎設施。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溫暖留守老人丨錦屏縣偶裡鄉格溪村駐村...
    2017年11月,根據組織的安排,我到偶裡鄉格溪村駐村,負責格溪村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結對幫扶工作。記得我第一次走進格溪村,剛下車,呈現在我眼前的是半山腰上一排排破舊的木質房屋和冷冷冰冰的落寞寨子,走了半天都看不到一個人。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群眾的服務員|黎平縣巖洞鎮擺孖村駐...
    2018年初,我來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巖洞鎮擺孖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來之前,我做好了應對各種困難的準備,心裡盤算著如何帶領村民脫貧。可到擺孖村後,看到村裡落後的面貌,心裡還是有些犯難。但轉念一想,越是艱苦的地方才越能鍛鍊人,越是貧窮的地方才越需要我們駐村工作隊,我心裡頓時又充滿了力量和希望。 到扶貧一線工作是基層黨員的價值所在,正是這樣的理想信念讓我在擺孖村一駐就是近三年。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開陽縣稅務局工作人員梅可賢:用心用情做好...
    今年 3 月,我被委派到花梨鎮新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與這裡的緣分便從此時開始。新山村地處花梨鎮西北部,位於美麗的開洲湖畔。在去新山村就任的路上,一路雖風景宜人,但我心裡還是很忐忑,不知道新山村情況如何?盤算著我這個新手,該如何邁出駐村工作的第一步?
  • 用心用情用功書寫扶貧答卷
    用心用情用功書寫扶貧答卷 2020-06-05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向佳惠:用心用情用力 帶老百姓奔向更加美好生活
    向佳惠是施秉縣檢察院駐雙井鎮黃琴村的第一書記,工作了5年,在黃琴村第一書記這個崗位上一幹就4年。她以「用心用情用力」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四年多的駐村經歷,向佳惠也成了一名遠近聞名的果樹種植小能手。2019年來,黃琴村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壩區產業調整和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思路,向佳惠與村兩委班子積極作為,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結合本村實際,因地制宜選擇了珠芽魔芋種植和中藥材種植。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
  •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2020-12-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水:駐村要駐心 扶貧要扶根——清水縣黃灣村駐村幫扶典型
    二、駐村工作隊的主要做法  駐村幫扶工作隊以「幫建一個好班子、找準一條好路子、培育一批好產業、打造一個好村子」為目標,按照「遍訪群眾、掌握實情、聚焦重點、先易後難、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每周對村內重點項目督查1次,每半個月至少走訪1遍未脫貧戶,每月回訪1遍建檔立卡戶,每兩月至少組織1次扶貧政策宣講,每季度走訪1遍所有農戶。
  • ...扶貧故事」我的「兩場戰役」|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駐村工作隊長...
    我叫羅國葦,男,布依族,1986年生,本科學歷,貴州羅甸人,現任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2018年11月5日,羅甸縣精準扶貧「誓師大會」的號角吹響,作為全縣駐村工作隊員中一員的我於11月7日,背起行囊、離開5歲多的兒子和朝夕相處且年邁的父母,奔赴扶貧一線。
  • 真情寄峽谷 實幹促脫貧——記怒江馬吉鄉駐村扶貧工作隊大隊長高維林
    怒江州每一個村寨裡都出現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身影。  怒江每天都在變化,每時都在進步。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怒江州的各縣市每一個鄉鎮都派駐了幫扶幹部,每一個村寨裡都出現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的身影。為如期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他們和各級政府一起攻堅克難,奮戰在基層,衝鋒在前線,成為進一步推動怒江變化和進步的堅實力量。
  • 黑龍江省市場監管局駐撫遠市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村工作隊扶貧紀實
    幾年來,駐村工作隊堅持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傾情幫扶脫貧群眾奮力奔向美好新生活。為了下好扶貧「先手棋」,他們把啟「民志」放在心上,用真情換真情。駐村工作隊抓住重點人群,組織開展民族風情舞蹈等培訓;圍繞關鍵時間節點,發放帶有扶貧政策的新年掛曆、對聯等節日禮品,組織主題黨日、老兵座談、升國旗等主題活動。同時,制定村規民約,組建村志願者隊伍,持續組織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推選模範典型,以此傳遞正能量,引領新風尚。為了催生發展「新動力」,他們把扶「民智」抓在手上,找「病因」挖「潛能」。
  • 全國政協委員陳式海:用心用情為僑服務
    陳式海:用心用情為僑服務本報記者 林清智改善僑界民生,發動僑界力量扶貧,支持海外僑胞抗擊疫情……過去一年多,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陳式海以「僑」為中心開展履職工作,用心用情為僑服務。近年來,省僑聯加強困難歸僑僑眷摸底跟蹤工作,使用好省財政相關扶貧資金,開展為僑醫療服務的「健康三寶」活動,並以「百僑幫百村——聯村助戶」精準幫扶活動為抓手,進一步發動海內外僑界力量參與其中。疫情在全球蔓延後,陳式海又將關注點轉向了海外僑胞。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群眾心裡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受省直工委選派到沫陽鎮平巖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  三年來,我認真履行第一書記職責,積極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推動產業發展,積極為村協調幫扶資金,推動「衛生評比」等活動創新鄉村治理。  現在村裡也有了產業,群眾生活有了提高,我也逐漸被村裡群眾所接受。
  • ...扶貧路上要用心用情用力丨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駐村幹部陳晨
    2019年7月底,我被興義市委和旅遊集團選派至南盤江鎮梅家灣村駐村,我的扶貧之路由此開始。進村之前,我一直在萬峰林旅遊集團公司工作,雖然事務繁多,但都是能應對的工作。剛進村,我民情不熟、業務生疏,面對千頭萬緒的文書工作和建檔立卡這件新鮮事兒,我不知道工作該從何入手。
  • 「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用心用情——我的扶貧故事和感悟
    我了解到這些情況,深知幫扶不僅僅是幫助他們增加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走進他們心裡,用心用情為他們撐起一片希望的天空。第一步,幫助發展經濟,儘可能增加收入。結合他家山地多,用水方便的優勢,我鼓勵他家發展養殖,走產業脫貧的路子。當年,他家養雞300羽,我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供貨信息,利用周末雙休時間,開著車帶他在城裡挨家挨戶送貨,雞全部賣完後,增加純收入近萬元。
  • ...故事」開陽縣稅務局工作人員梅可賢:用心用情做好 群眾的貼心人
    今年 3 月,我被委派到花梨鎮新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與這裡的緣分便從此時開始。新山村地處花梨鎮西北部,位於美麗的開洲湖畔。在去新山村就任的路上,一路雖風景宜人,但我心裡還是很忐忑,不知道新山村情況如何?盤算著我這個新手,該如何邁出駐村工作的第一步?
  • 以心攻堅 用情扶貧 華夏銀行打造「1+6」精準扶貧模式
    通過發揮分行後盾職能,解決駐村一線的後顧之憂,助推脫貧攻堅工作正常運轉;「6」指的是開展教育扶貧、消費扶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公益扶貧,通過多元化幫扶舉措全面推進駐村脫貧工作。   通過數年的付出和努力,2020年,華夏銀行通過教育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公益扶貧等方式用情扶貧,重點圍繞中央掛牌督戰的和田地區墨玉縣和洛浦縣開展幫扶工作,如期實現墨玉縣、洛浦縣脫貧摘帽,如期實現三個駐村點258戶1146名建檔立卡人口全面脫貧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