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群眾的服務員|黎平縣巖洞鎮擺孖村駐...

2020-12-23 天眼新聞

2018年初,我來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巖洞鎮擺孖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來之前,我做好了應對各種困難的準備,心裡盤算著如何帶領村民脫貧。可到擺孖村後,看到村裡落後的面貌,心裡還是有些犯難。但轉念一想,越是艱苦的地方才越能鍛鍊人,越是貧窮的地方才越需要我們駐村工作隊,我心裡頓時又充滿了力量和希望。 到扶貧一線工作是基層黨員的價值所在,正是這樣的理想信念讓我在擺孖村一駐就是近三年。

吳定良幫擺孖村群眾加工製作天麻菌種

駐村期間,我同村民們從陌生到熟悉,我主動擔當上級分配的任務,積極謀劃發展,帶動群眾脫貧。同時也收穫了村民們的信任,每每回到村裡,大家總是笑臉相迎,親切的問候,他們已把我當成了擺孖村的一員。近三年來,通過實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駐村幹部,首先要學會用腳去丈量村裡的每一寸土地,用心去體察民情、聆聽村民的心聲、體驗村民的酸甜苦辣,然後用盡全力去謀劃發展致富的路子。這也正是我的扶貧方法。 駐村後,我就把家搬到了這裡,和村民同吃住同勞動。為了切實了解村情民意,我走遍了村裡的每一個角落,將村民的家庭情況熟記於心。為了建立、收集和完善各類檔案資料,我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到深夜。

吳定良入戶看望抗美援朝老兵

在走訪中,村裡有一名「兩牢」釋放人員引起我的關注。他父母已過世,現在與一個殘疾兄弟相依為命,他本人患有嚴重疾病,家庭比較貧困。通過交談,我感覺他有些灰心,擔心社會和村裡的父老鄉親排斥,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擔憂。憑著公安工作的經驗,我深知大部分刑嫌釋放人員根本無法適應社會,又找不到可以尋求幫助的人。因此,重新樹立他的生活信心,讓他真正回歸社會,做好後期心理建設是一件長期而且非常重要的事。了解到他的困難後,我及時向指揮部匯報,並給他申請了低保和臨時救助,解決了他生活上的困難。後來我還加了他微信,經常跟他拉家常、做思想工作,積極引導他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 通過耐心疏導和幫助,他漸漸跟我熟悉起來,有時主動到村委會找我聊天,心裡有什麼想法也會主動跟我講。與先前相比,開朗了許多,回歸社會的信心也足了。他表示,以後要靠自己養活自己,不靠國家的低保和臨時救助過日子。

吳定良正在給受災群眾清理淤泥

同村裡的吳培記家裡有5口人,丈夫勞動裡弱,有個重度殘疾的兄長跟他們一同居住,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要照顧,大事小事都由吳培記操勞,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落在這個30餘歲的女人身上。家裡沒有人外出務工,一年到頭就靠那一畝三分地解決溫飽。為幫扶吳培記擺脫貧困窘境,我們駐村工作隊應幫盡幫。2020年6月2日,一場持續到深夜的暴雨,讓身在村委會辦公室的我感到惴惴不安。擺孖村依山而居,兩面都是陡峭的山坡,塌方、滑坡的風險很大。我腦子裡正在回顧著村裡可能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一個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夜裡11點了,是二組貧困戶吳培記打來的。只聽見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語音:「吳書記,我家房子後面塌方了,我該怎麼辦呀?」我趕緊問她:「有沒有人受傷?」並引導她先帶家人離開到鄰居家避難。掛斷電話,我立即聯繫二組的村幹到現場去處置,安排好相關工作和注意事項後,我冒著大雨驅車前往,一路跌跌撞撞,終於到達二組停車場。來不急細想剛剛經歷的危險,徑直往吳培記家奔去。只見她家一樓被山後的土方衝毀了,泥水衝垮了後牆,灌進了廚房、堂屋和臥室,幸好沒有造成人員受傷。吳培記正和組長在交談著,她不願意搬到領居家住,原因是她家人多,而且他殘疾人兄長行動不便,擔心麻煩鄰居。我一邊做吳培記的工作,一邊聯繫我的幫扶對象鄧敏望,讓吳培記一家搬到他那裡去寄宿一晚,等把她一家轉移安頓好後已近凌晨1點。第二天,我和村幹來到她家,及時採集房屋受損的照片,並為他申報了房屋理賠保險和受災救助,同時還組織一些村民來幫她清理淤泥,加固堡坎,督促她開展自救恢復。我們花了兩天時間把塌方的泥石清理乾淨,堡坎也得到了加固。緊接著是聯繫木工入場施工,幫她修繕倒損的牆面和地板,僅用了5天時間就將住房恢復完成,及時解決了該戶的住房保障問題。看著修好的房屋,吳培記臉上又露出了笑容。 一件件的傾情幫扶,村民也回饋給我很多熱情,他們有什麼問題都喜歡給我打電話,讓我心裡感受到了無限溫暖。我深刻地體會到用心用情做好群眾的服務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軍整理

編輯 楊羽

編審 王璐瑤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堅守駐村歲月 用情走好扶貧徵程|盤州市響水...
    我叫李旭,是六盤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選派的一名駐村幹部。一年前,我來到盤州市響水鎮楊柳樹村,開始了在這裡的駐村幫扶時光。和群眾拉家常、幫農村謀發展、為基層解難題……從組織安排我到楊柳樹村駐村那一刻起,我就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當成「村裡人」,把當地群眾當做「家鄉人」,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自2019年擔任楊柳樹村第一書記以來,始終把身子沉下去,把責任扛上肩,走近群眾、讀懂群眾、為了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駐」進群眾心裡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我受省直工委選派到沫陽鎮平巖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  三年來,我認真履行第一書記職責,積極宣傳黨的扶貧政策,推動產業發展,積極為村協調幫扶資金,推動「衛生評比」等活動創新鄉村治理。  現在村裡也有了產業,群眾生活有了提高,我也逐漸被村裡群眾所接受。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開陽縣稅務局工作人員梅可賢:用心用情做好...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一名工作人員。今年 3 月,我被委派到花梨鎮新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與這裡的緣分便從此時開始。新山村地處花梨鎮西北部,位於美麗的開洲湖畔。在去新山村就任的路上,一路雖風景宜人,但我心裡還是很忐忑,不知道新山村情況如何?
  • 「我的扶貧故事」根植人民 用心用情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丨開陽縣南龍...
    我叫吳遠學,是貴陽市網信辦網評科副科長。2018年3月底,被選派到開陽縣南龍鄉翁朵村,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長。我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從駐村投身扶貧那天起,我就暗暗立下誓言:「翁朵村不實現整體脫貧,我就絕不離開」。
  • 「我的扶貧故事」苦幹實幹 發展產業找出路|黎平縣尚重鎮朱冠村第...
    我叫楊光庭,是黎平縣紀委監委一名幹部。2020年3月,接受組織委派到黎平縣尚重鎮朱冠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朱冠村山巒疊嶂,坡陡谷深,溝壑縱橫,人多田少。為了「精準」二字,我嚴格開展大走訪工作。秉持「不漏一戶、不掉一人」的工作理念,認真對全村197戶進行了全面走訪,了解群眾的困難,掌握了各家各戶的所需所求所想,獲得了準確的一手資料。同時還掌握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充分了解到困難家庭的實際情況。
  • ...故事」開陽縣稅務局工作人員梅可賢:用心用情做好 群眾的貼心人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一名工作人員。今年 3 月,我被委派到花梨鎮新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與這裡的緣分便從此時開始。新山村地處花梨鎮西北部,位於美麗的開洲湖畔。在去新山村就任的路上,一路雖風景宜人,但我心裡還是很忐忑,不知道新山村情況如何?盤算著我這個新手,該如何邁出駐村工作的第一步?經過了解,新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 31 戶 96 人,雖說在 2019 年年底已全部脫貧,但幫助他們鞏固脫貧成效又成為了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 「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用心用情——我的扶貧故事和感悟
    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正在開展的「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徵稿活動,就是為了提振全系統幹部職工的信心,培育自然資源文化,更好的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從6月15日起,張家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紅網張家界站開設【講述:我們的奮鬥故事】專欄,以促進這項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疫」 家是「遠方」丨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
    我叫吳華康,是貴州省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的駐村幹部,截至現在已駐村兩年。吳華康與群眾一同開展老舊房整治工作細儀村位於雷洞瑤族水族鄉西北部,與廣西接壤,從鄉裡到村,騎車需要1個小時左右。為此,我們駐村工作隊走訪排查,和農戶溝通了解,因戶施策,對髒、亂,差的老舊房開展整治工作。在整治過程中,我與鄉親們一起拉水泥、拌沙石、挑水、運磚,風風火火開展房屋整治。  除房屋整治外,低保評議也是我們面對的要事之一,因為低保評議要精準,才能更好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入戶調查、民主評議、交叉檢查。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讓重殘家庭重燃希望|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
    每當我走村串寨時,時常有個小女孩圍在我的身邊,「叔叔,叔叔……」地叫著我,她叫石錦蓉,是貧困戶的孩子,也是我網格內最困難的家庭之一。    我叫吳宗海,是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網格員。自2016年到豆洞村駐村幫扶以來,我用心幫扶,用情感化每一戶貧困戶。    豆洞村是三類貧困村,基礎條件落後,貧困程度較深。雖然2018年實現了脫貧出列,但是仍然有幾戶重病重殘家庭的脫貧重任讓我寢食難安。石堂文戶就是其中之一。    石堂文,豆洞村八組,家庭人口4人。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基層「服務員」丨鎮遠縣金堡鎮西部計劃志願...
    我叫楊文梅,2019年8月參加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於黔東南州從江縣。2020年8月底,因服務地調動,分配到鎮遠縣金堡鎮政府黨政辦負責公文附箋與收發、會議通知與回執、文件跟蹤與管理、群眾的日常諮詢等相關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衝鋒在扶貧路上的脫貧「戰士」丨貓洞鄉龍都村駐...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深入一線,嚴守工作崗位、忠誠履職、埋頭苦幹、傾情奉獻,深入走訪群眾,用心用情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朱仲友是貓洞鄉龍都村黑巖組的村民,也是村裡的一名老黨員,家庭經濟條件十分糟糕,住房也不安全。其長子朱啟貴還是個肢體殘疾人,朱仲友對未來的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小劉哥哥,快進屋來坐坐」,這是每次我遇到川洞村民時他們對我開口的第一句話。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川洞村的青壯年基本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們便按他們習慣喊自家兒子「哥哥」加上我的姓稱呼我為「小劉哥哥」,這類似於他們對自己兒子乳名的稱呼,這種稱呼我感覺到他們與我之間如同一家人,好親切。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幫扶,就會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丨興義市...
    2020年4月2日,根據安排,我到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接任第一書記,開啟了我的駐村扶貧之路。駐村扶貧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除了滿腔熱情,更要有吃苦奉獻的精神。為了全面掌握情況,我到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入戶走訪,掌握村情民意。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跑遍9個村寨,走訪群眾230餘人,問人口、問收入、問困難,並將每戶的就業、生產、生活情況記錄在筆記本上。在透風漏雨整改工作中,我和指揮所的同事到二手市場淘門窗送到農戶家,親自動手安裝,還幫助群眾挖廁所、接水管、裝櫥。
  • 「我的扶貧故事」三載風雨駐村路 一枝一葉總關情|黎平縣永從鎮高...
    我叫龍啟輝,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高貢村駐村幹部。再次走進高貢村,是寬敞的柏油路,田地裡的鉤藤長勢正好,村民們正忙著收鉤藤。龍啟輝幫助群眾搶收稻穀2018年2月,根據縣委組織部和鎮黨委、政府工作安排,我到高貢村擔任駐村幹部,歲月荏苒,轉眼間已快3年了,高貢村是我傾注感情最多的地方。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駐村 用情幫扶|盤州市民主鎮李子樹村駐村...
    出身於水城農村的我做事接地氣,了解群眾的想法,很快適應了駐村幹部的工作任務和李子樹村的工作環境,迅速進入了戰鬥狀態,深入了解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李子樹村人口並不多,但是群眾矛盾突出,基礎設施薄弱。我和村支兩委狠抓基礎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基層中的戰鬥堡壘作用,排查矛盾糾紛,完善基礎設施。
  • 「我的扶貧故事」以實際行動打動大家|黎平縣洋衛村第一書記吳敏
    我叫吳敏,是黎平縣紀委監委一名幹部,2018年8月,被派到黎平縣尚重鎮洋衛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洋衛村地處黎平縣尚重鎮南部,總面積13.19平方公裡,轄區內山巒疊嶂,坡陡谷深,溝壑縱橫,人多田少。全村轄6個自然寨,有523戶2265人,其中貧困人口467人,90%以上青壯年都外出廣東、浙江一帶務工謀生。
  • 「我的扶貧故事」向佳惠:用心用情用力 帶老百姓奔向更加美好生活
    向佳惠是施秉縣檢察院駐雙井鎮黃琴村的第一書記,工作了5年,在黃琴村第一書記這個崗位上一幹就4年。她以「用心用情用力」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四年多的駐村經歷,向佳惠也成了一名遠近聞名的果樹種植小能手。2019年來,黃琴村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壩區產業調整和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思路,向佳惠與村兩委班子積極作為,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結合本村實際,因地制宜選擇了珠芽魔芋種植和中藥材種植。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 點燃幫扶路上的熱情「火」|都勻市沙包...
    我是唐顯江,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茶園村的一名幫扶責任人。自2015年接到沙包堡扶貧站通知的那天,我輕裝簡行正式踏上脫貧攻堅之路,承擔茶園村四戶建檔立卡戶的幫扶責任。幫扶伊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
  • 「我的扶貧故事」龍雪:主動請纓戰貧困,爭當群眾「知心人」
    2017年10月,她主動請纓來到滑石鄉老麻塘村駐村。調查研究,摸清村情理思路為準確把握整個村的現狀,有針對性的做好扶貧工作,只能進村入戶摸清情況。在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員的幫助下,龍雪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基本掌握了老麻塘村的現狀。
  • 「我的扶貧故事」訪民情解民憂,用心用情開展好幫扶工作
    我叫高勁松,是黔西縣綜合執法局市政站副站長,2019年6月我主動請纓,進駐鐘山鎮白龍社區擔任第一書記。為了儘快熟悉環境,在村支「兩委」的陪同下到全村進行了實地走訪,了解群眾的生活生產狀況,一個星期下來,對全村的情況瞭然於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