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要用心用情用力丨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駐村幹部陳晨

2020-12-16 天眼新聞

我叫陳晨。2019年7月底,我被興義市委和旅遊集團選派至南盤江鎮梅家灣村駐村,我的扶貧之路由此開始。

進村之前,我一直在萬峰林旅遊集團公司工作,雖然事務繁多,但都是能應對的工作。剛進村,我民情不熟、業務生疏,面對千頭萬緒的文書工作和建檔立卡這件新鮮事兒,我不知道工作該從何入手。

給獨居老人送去大米

首先摸清情況。我用了一個月時間全面了解全村情況。積極參與攻堅克難,學習扶貧政策和建檔立卡的進入程序、退出程序到各種會議的組織、召開,學習他人扶貧工作的先進做法。2019年,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扶貧十大工程、扶貧資料規範整改等工作相繼開展,加上村裡其他工作事項,任務十分繁重,加班加點成為了我的家常便飯,常常夜裡12點還在整理資料。

入戶走訪了解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

在我所負責的網格片區田房組低保戶韋昌豔,是一位15歲的布依族小姑娘,剛剛出生時父母就離異了,媽媽又改嫁,還未曾見過爸爸的樣子,她從小就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年紀大了家裡也沒過多的經濟收入,家庭環境很是糟糕,甚至連一個像樣的廚房和衛生間都沒有。為此,我們給她家申請了低保補助,每個月有400多元錢,保證了基本的生活開銷,小女孩也很懂事,放假的時候會幫著婆婆做農活、家務。

與村民一起打掃環境衛生

小女孩從小缺少父愛、母愛,還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每每想到此,我的心裡十分難受。這個小姑娘不善言辭、性格內向,見到陌生人會感到恐懼和不安,好在我與她多次的交心談心,她也慢慢打開了心扉。我也力所能及的儘自己的一點心意,給她買新衣新鞋,希望能填補一下她那不完整的童年。

給小姑娘韋昌豔買的新鞋

因為出生上戶口的問題,導致她15歲了還在讀小學六年級,之前上學是在南盤江鎮上,每次上學都是婆婆劃著小船接送,但逢颳風下雨很不安全,而且兩人都不會遊泳,後來經過領導協調工作給小姑娘換了一所學校。

作為一名幫扶幹部,我衷心的希望小姑娘越來越好,我也相信,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以後的日子一定會好起來。

【人物小傳】

陳晨,原萬峰林旅遊集團公司工作人員,2019年7月底,選派至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擔任駐村幹部,開展幫扶工作至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幫扶,就會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丨興義市...
    2020年4月2日,根據安排,我到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接任第一書記,開啟了我的駐村扶貧之路。駐村扶貧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除了滿腔熱情,更要有吃苦奉獻的精神。幫助李乜金戶安裝門窗幫助梁正超戶過度安置挖廁所5月上旬,村合作社與公司聯合種植的西瓜成熟了,在水果批發市場設置的銷售點銷量有限,眼看又大又紅的西瓜因為滯銷要爛在地裡,我萬分著急。
  • 「我的扶貧故事」走進貧困戶的生活丨興義市南盤江鎮幫扶幹部韋仕念
    2017年我加入梅家灣村指揮所這個大家庭,成為脫貧攻堅前沿作戰隊的一名成員。  梅家灣村位於南盤江鎮西南方,共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7戶1011人,少數民族佔總人口53.2%,屬於一類貧困村。我經常與他溝通,告訴他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因為家庭貧困,讓他更加的努力學習,他曾經告訴我,因為父母都沒有文化,所以他要更加努力學習,他要考研究生,實現他的人生目標,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地考上山東大學的研究生。
  • ...有幸成為脫貧攻堅的參與者丨興義市南盤江鎮箐口村駐村幹部王玉能
    我叫王玉能,2019年7月26日,興義市萬峰林旅遊集團黨委安排我前往興義市南盤江鎮箐口村,參加駐村工作。王玉能整理貧困戶信息當時我心裡很迷茫,不知道脫貧攻堅工作是什麼樣的性質,工作也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入手,同時也怕自己做不好。
  • 「我的扶貧故事」無悔扶貧路 光輝歲月情丨興義市南盤江鎮未團村駐...
    2019年7月,跟隨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我來到了興義市南盤江鎮未團村開展駐村工作。  由於之前對於扶貧工作一竅不通,於是我帶著一顆忐忑的心,進駐到未團村民委。之後便吃在村、住在村。根據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網格分工管理,我負責未團村未團六組網格,這是未團村最遠組,距離村委會大約12公裡,全村全部都是少數民族(苗族),害怕、膽怯的念頭不斷湧上心頭。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衛生不能落下丨興義市南盤江鎮田寨村駐...
    我叫肖健,2019年7月27日,我榮幸地成為興義市脫貧攻堅戰中一名普通的戰士,我的戰場位於南盤江鎮田寨村,這裡地形複雜,人員複雜。  在駐村的第一天起邊開始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寢室並沒有通電,點著蠟燭度過了在村裡面的第一個夜晚。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要說三聲感謝丨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駐...
    我叫田俊,2019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派駐到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任第一書記。駐村伊始,我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全面回頭看,精準定措施」大遍訪工作。白天開展入戶走訪,晚上按要求做好走訪臺帳,從晨光曦微到點點繁星,我與扶貧工作隊一心投入到戰鬥中,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逐戶進行走訪,與貧困群眾一起細算收入帳,確定脫貧具體措施,確保農村貧困人口按時全部脫貧。一周內,我和戰友們就完成了全村792戶3550人的入戶排查工作,看到各類扶貧臺帳整齊有序擺放在會議桌上時,我們非常有成就感。
  • 「我的扶貧故事」一張手繪圖串起的扶貧路丨興義市南盤江鎮田房村...
    2019年7月底,我作為興義市自然資源局黃草分局的一名普通幹部到南盤江鎮田房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剛到村裡,看到村辦公室非常簡陋,辦公設施短缺,只有一臺非常陳舊的舊電腦,連個像樣的會議室都沒有,大家看在眼裡,想在心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市局早為我們準備好了基本的生活用品,能夠滿足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經過短暫的收拾,我們駐村的五名同志算是安頓下來了。
  • 「我的扶貧故事」根植人民 用心用情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丨開陽縣南龍...
    2018年3月底,被選派到開陽縣南龍鄉翁朵村,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組長。我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從駐村投身扶貧那天起,我就暗暗立下誓言:「翁朵村不實現整體脫貧,我就絕不離開」。從此,我就以村為家、真蹲實駐,用心用情、傾聽民聲,認真研究村情,幫助理清發展思路和目標,在此期間,累計走訪群眾1000餘人次,召開會議100餘次,協調資金100餘萬元,與上級相關部門對接60餘次;積極參與「村社合一」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摸底調查、推選股東及成立理事會、監事會等工作,參與配合實施扶貧項目3個。
  • 「我的扶貧故事」灑向盤江都是情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駐村幹部賀...
    我叫賀繼勇,2013年通過考試來到了興義市雄武鄉工作,並成為了雄武鄉盤江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在盤江村共包保了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已全部脫貧。2019年,我還幫助王斯華申請到了1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資金,用來發展養殖業,目前他家年人均純收入超過了8000元,王書麗在校也獲得了國家助學金及興義市教育局教育資助共計3900元,她告訴我到2021年元月份她就畢業了,同時能拿到中專、大專畢業證書,等畢業找到工作後,還會繼續攻讀本科文憑。
  • 李榮昆:用心用情駐村扶貧
    羅平縣鐘山鄉魯邑村,地處雲南、貴州兩省的羅平縣、富源縣、興義市三縣(市)結合部,地理資源、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以前村子生產、生活條件落後,是典型的貧困村。2018年,村裡來了一位叫李榮昆的工作隊長,在他一心一意的幫扶下,鄉親們摘掉了貧困帽子,走上了致富路。
  • 「我的扶貧故事」衝鋒在扶貧路上的脫貧「戰士」丨貓洞鄉龍都村駐...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我深入一線,嚴守工作崗位、忠誠履職、埋頭苦幹、傾情奉獻,深入走訪群眾,用心用情做好精準扶貧工作。朱仲友是貓洞鄉龍都村黑巖組的村民,也是村裡的一名老黨員,家庭經濟條件十分糟糕,住房也不安全。其長子朱啟貴還是個肢體殘疾人,朱仲友對未來的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智」與「志」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
    2015年11月,我考上了興義市財政局雄武分局的工作,2019年被派駐到雄武鄉盤江村擔任駐村幹部,於我而言,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我第一次深深切切地接觸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明白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核。難以忘卻初到鄭傳秀家中時的震驚:破舊的瓦房,刺鼻的牛糞味道瀰漫空中,唯一的兒子因為離婚外出闖蕩,留給兩老一對孫子女相依為命。「我窮怕了。」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堅守駐村歲月 用情走好扶貧徵程|盤州市響水...
    我叫李旭,是六盤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選派的一名駐村幹部。一年前,我來到盤州市響水鎮楊柳樹村,開始了在這裡的駐村幫扶時光。和群眾拉家常、幫農村謀發展、為基層解難題……從組織安排我到楊柳樹村駐村那一刻起,我就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當成「村裡人」,把當地群眾當做「家鄉人」,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自2019年擔任楊柳樹村第一書記以來,始終把身子沉下去,把責任扛上肩,走近群眾、讀懂群眾、為了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銅仁玉玉屏駐村幹部殷家慧:做扶貧路上的貼心人
    2019年6月,我主動申請駐村,成為朱家場鎮長華村的一名駐村幹部。  長華村位於朱家場鎮西南部,東與詹家坳村相鄰,南靠興隆村,西接大興村,北與岑鞏縣天星鄉河塘村接壤,轄區面積6平方千米,屬全縣14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共有9個村民組,現有人口338戶1232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10戶406人。2019年,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3.28%下降到0。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群眾的服務員|黎平縣巖洞鎮擺孖村駐...
    2018年初,我來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巖洞鎮擺孖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來之前,我做好了應對各種困難的準備,心裡盤算著如何帶領村民脫貧。可到擺孖村後,看到村裡落後的面貌,心裡還是有些犯難。但轉念一想,越是艱苦的地方才越能鍛鍊人,越是貧窮的地方才越需要我們駐村工作隊,我心裡頓時又充滿了力量和希望。 到扶貧一線工作是基層黨員的價值所在,正是這樣的理想信念讓我在擺孖村一駐就是近三年。
  • 「我的扶貧故事」向佳惠:用心用情用力 帶老百姓奔向更加美好生活
    向佳惠是施秉縣檢察院駐雙井鎮黃琴村的第一書記,工作了5年,在黃琴村第一書記這個崗位上一幹就4年。她以「用心用情用力」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四年多的駐村經歷,向佳惠也成了一名遠近聞名的果樹種植小能手。2019年來,黃琴村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壩區產業調整和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思路,向佳惠與村兩委班子積極作為,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結合本村實際,因地制宜選擇了珠芽魔芋種植和中藥材種植。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
  • 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事(現場評論)
    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民生事項,不僅讓百姓收穫生活便利,也架設起了連接黨心民意的橋梁聊起「停車難」,許多車主都有一肚子「故事」可以講。到目的地了,兜兜轉轉總是找不到車位,車總是停不下來。對此,政府部門理應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停車難之類的群眾身邊困難事。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事實證明,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民生事項,不僅讓百姓收穫生活便利,也架設起了連接黨心民意的橋梁。
  • 張昭雄:扶貧路上的「老司機」
    我叫張昭雄,是黎平縣孟彥鎮歸己村一名普通駐村幹部。天降大任,從最初的山高路長坡陡的孟彥鎮寶霞村轉戰全鎮道路唯一一條凹凸不平的村寨歸己村,雖心中有苦,但也要化苦為甜,服從組織安排,用心駐村,用情幫扶。用心駐村。
  • 河北日報評論員|用心用情用力保障群眾正常生活
    用心用情用力保障群眾正常生活——九論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殲滅戰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越是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越要用心用情用力保障群眾居家防控期間的正常生活,為打好疫情防控殲滅戰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