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晨。2019年7月底,我被興義市委和旅遊集團選派至南盤江鎮梅家灣村駐村,我的扶貧之路由此開始。
進村之前,我一直在萬峰林旅遊集團公司工作,雖然事務繁多,但都是能應對的工作。剛進村,我民情不熟、業務生疏,面對千頭萬緒的文書工作和建檔立卡這件新鮮事兒,我不知道工作該從何入手。
給獨居老人送去大米
首先摸清情況。我用了一個月時間全面了解全村情況。積極參與攻堅克難,學習扶貧政策和建檔立卡的進入程序、退出程序到各種會議的組織、召開,學習他人扶貧工作的先進做法。2019年,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扶貧十大工程、扶貧資料規範整改等工作相繼開展,加上村裡其他工作事項,任務十分繁重,加班加點成為了我的家常便飯,常常夜裡12點還在整理資料。
入戶走訪了解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
在我所負責的網格片區田房組低保戶韋昌豔,是一位15歲的布依族小姑娘,剛剛出生時父母就離異了,媽媽又改嫁,還未曾見過爸爸的樣子,她從小就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年紀大了家裡也沒過多的經濟收入,家庭環境很是糟糕,甚至連一個像樣的廚房和衛生間都沒有。為此,我們給她家申請了低保補助,每個月有400多元錢,保證了基本的生活開銷,小女孩也很懂事,放假的時候會幫著婆婆做農活、家務。
與村民一起打掃環境衛生
小女孩從小缺少父愛、母愛,還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每每想到此,我的心裡十分難受。這個小姑娘不善言辭、性格內向,見到陌生人會感到恐懼和不安,好在我與她多次的交心談心,她也慢慢打開了心扉。我也力所能及的儘自己的一點心意,給她買新衣新鞋,希望能填補一下她那不完整的童年。
給小姑娘韋昌豔買的新鞋
因為出生上戶口的問題,導致她15歲了還在讀小學六年級,之前上學是在南盤江鎮上,每次上學都是婆婆劃著小船接送,但逢颳風下雨很不安全,而且兩人都不會遊泳,後來經過領導協調工作給小姑娘換了一所學校。
作為一名幫扶幹部,我衷心的希望小姑娘越來越好,我也相信,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以後的日子一定會好起來。
【人物小傳】
陳晨,原萬峰林旅遊集團公司工作人員,2019年7月底,選派至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擔任駐村幹部,開展幫扶工作至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