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一張手繪圖串起的扶貧路丨興義市南盤江鎮田房村...

2020-12-18 天眼新聞

 

2019年7月底,我作為興義市自然資源局黃草分局的一名普通幹部到南盤江鎮田房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剛到村裡,看到村辦公室非常簡陋,辦公設施短缺,只有一臺非常陳舊的舊電腦,連個像樣的會議室都沒有,大家看在眼裡,想在心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市局早為我們準備好了基本的生活用品,能夠滿足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經過短暫的收拾,我們駐村的五名同志算是安頓下來了。

脫貧攻堅網格手繪圖圖片

既來之則安之,進駐一個村,愛上一方土,得儘快適應新環境,熟悉新工作,來此之前,幹的都是專業相關工作,對脫貧攻堅只是政策性的一知半解,未接觸過實際工作。  村級指揮所按照上級要求實行網格化管理,我成為田房村烘貢上、下組和下譚組的網格管理人員。  為了摸清每戶基本情況,我的對網格內的三個組進行入戶走訪,在村常務幹部的陪同和幫助下,我開始進行入戶走訪,與老百姓交心談心,了解每戶人口數、就業人數、住房情況、教育情況、醫療情況、飲水情況、主要收入來源……  為了方便工作,我發揮自己所長,對網格內的三個居民小組房屋位置進行實地繪製,邊走訪邊繪製,將各家各戶房屋落實到一張圖上,並進行了標註,危房改造的就標註「W」,低保戶就在旁邊標註「D」,由於三個組是相互交叉居住的,烘貢上組的在旁邊標註「上」,下組的標註「下」,下潭組的標註個三點水。經過近半個月的走訪,完成了網格手繪平面圖。

脫貧攻堅網格手繪圖圖片

這張圖伴我走過了脫貧攻堅一年多的時間,脫貧攻堅政策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新冠疫情防控、串戶路改造、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2020年底,南盤江鎮順利通過了各級檢查,現在這張圖也即將完成它的歷史使命,由一張變成了「兩張」破舊得皺巴巴的圖了。我愛這張圖,我愛這方土,我愛生活在這裡居住的樸實勤勞的人們。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編輯 張良勝  編審 楊儀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無悔扶貧路 光輝歲月情丨興義市南盤江鎮未團村駐...
    2019年7月,跟隨著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我來到了興義市南盤江鎮未團村開展駐村工作。  由於之前對於扶貧工作一竅不通,於是我帶著一顆忐忑的心,進駐到未團村民委。之後便吃在村、住在村。根據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網格分工管理,我負責未團村未團六組網格,這是未團村最遠組,距離村委會大約12公裡,全村全部都是少數民族(苗族),害怕、膽怯的念頭不斷湧上心頭。
  • 「我的扶貧故事」走進貧困戶的生活丨興義市南盤江鎮幫扶幹部韋仕念
    2017年我加入梅家灣村指揮所這個大家庭,成為脫貧攻堅前沿作戰隊的一名成員。  梅家灣村位於南盤江鎮西南方,共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7戶1011人,少數民族佔總人口53.2%,屬於一類貧困村。我經常與他溝通,告訴他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因為家庭貧困,讓他更加的努力學習,他曾經告訴我,因為父母都沒有文化,所以他要更加努力學習,他要考研究生,實現他的人生目標,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地考上山東大學的研究生。
  • ...扶貧路上要用心用情用力丨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駐村幹部陳晨
    我叫陳晨。2019年7月底,我被興義市委和旅遊集團選派至南盤江鎮梅家灣村駐村,我的扶貧之路由此開始。進村之前,我一直在萬峰林旅遊集團公司工作,雖然事務繁多,但都是能應對的工作。剛進村,我民情不熟、業務生疏,面對千頭萬緒的文書工作和建檔立卡這件新鮮事兒,我不知道工作該從何入手。給獨居老人送去大米首先摸清情況。我用了一個月時間全面了解全村情況。積極參與攻堅克難,學習扶貧政策和建檔立卡的進入程序、退出程序到各種會議的組織、召開,學習他人扶貧工作的先進做法。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幫扶,就會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丨興義市...
    2020年4月2日,根據安排,我到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接任第一書記,開啟了我的駐村扶貧之路。駐村扶貧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除了滿腔熱情,更要有吃苦奉獻的精神。為了全面掌握情況,我到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入戶走訪,掌握村情民意。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跑遍9個村寨,走訪群眾230餘人,問人口、問收入、問困難,並將每戶的就業、生產、生活情況記錄在筆記本上。在透風漏雨整改工作中,我和指揮所的同事到二手市場淘門窗送到農戶家,親自動手安裝,還幫助群眾挖廁所、接水管、裝櫥。
  • 「我的扶貧故事」充滿感情的扶貧路|興義市教育局工作人員陳志偉
    那一年是2016,走近興義市滄江鄉新寒村,眼裡是山高谷深,泥濘的進村路,彎彎拐拐,一路上時不時的摩託車起起伏伏,一路行的扶貧小轎車又刮又蹭。男主人和同戶頭小兒子遠出廣東打工,女主人一身乾淨的藍色布依裝,見有人來,趕忙停下手中活把我迎進家中。一張小凳、一杯熱水,一番交流,一聲道別,純樸和熱情盡在不言中。那一年是2017,扶貧一年多,終於見到了男主人。那是在新寨村兩委辦公地,從沒見過的兩人居然像是認識,已通過了無數次電話,趕緊握手招呼。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衛生不能落下丨興義市南盤江鎮田寨村駐...
    我叫肖健,2019年7月27日,我榮幸地成為興義市脫貧攻堅戰中一名普通的戰士,我的戰場位於南盤江鎮田寨村,這裡地形複雜,人員複雜。  在駐村的第一天起邊開始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寢室並沒有通電,點著蠟燭度過了在村裡面的第一個夜晚。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要說三聲感謝丨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駐...
    我叫田俊,2019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派駐到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任第一書記。駐村伊始,我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全面回頭看,精準定措施」大遍訪工作。白天開展入戶走訪,晚上按要求做好走訪臺帳,從晨光曦微到點點繁星,我與扶貧工作隊一心投入到戰鬥中,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逐戶進行走訪,與貧困群眾一起細算收入帳,確定脫貧具體措施,確保農村貧困人口按時全部脫貧。一周內,我和戰友們就完成了全村792戶3550人的入戶排查工作,看到各類扶貧臺帳整齊有序擺放在會議桌上時,我們非常有成就感。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智」與「志」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
    我叫康議。2015年11月,我考上了興義市財政局雄武分局的工作,2019年被派駐到雄武鄉盤江村擔任駐村幹部,於我而言,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我第一次深深切切地接觸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明白了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核。
  • 「我的扶貧故事」以情感動,用心幫扶丨興義市雄武鄉安監站站長吳洪宇
    作為興義市雄武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的一員,我有幸參與到了這場為貧困人口謀幸福的脫貧攻堅戰爭中,共包保幫扶了5戶貧困戶,在國家扶貧大好政策的支持下,通過與貧困戶們共識、共商、共擔、幫扶部門聯動等途徑,5戶貧困戶如期實現了穩定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斬窮路,拔窮根丨興義市雄武鄉高峰村前沿指揮所...
    2019年7月,按照市委組織部要求,我成為了興義市審計局駐雄武鄉高峰村「脫貧攻堅工作隊」的一員,下沉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雄武鄉高峰村,共有1021戶4616人,其中有156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易致貧戶36戶99人。
  • 「我的扶貧故事」灑向盤江都是情丨興義市雄武鄉盤江村駐村幹部賀...
    我叫賀繼勇,2013年通過考試來到了興義市雄武鄉工作,並成為了雄武鄉盤江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在盤江村共包保了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9年已全部脫貧。丫路組的王斯華戶則是全村最為貧困的貧困戶之一,他家共有3口人,其母親年近九旬,妻子在生育女兒王書麗半年後離家出走,至今音訊全無。三代人相依為命十多年,導致王斯華不能外出務工,只能守著幾畝貧瘠的土地艱難度日。
  • 「我的扶貧故事」扶智扶志,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丨興義市雄武鄉中心...
    在2017年初,由於剛剛接觸脫貧攻堅工作,對扶貧這件事還不是很了解,我便帶著「扶貧先扶志,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的思想,一頭扎進了這場具有重大意義的脫貧攻堅戰爭中。圖為吳紹斐為農戶進行政策宣傳同時,在得知有養殖方面的扶貧政策時,我第一時間通知了李興友,積極引導他發展養殖,並幫他向黨委政府申請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
  • 「我的扶貧故事」大山裡的「老表」|興義市滄江鄉中心小學老師李丹丹
    家住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上灣組的徐德銀一家,拿著興義市第二中學的報名通知書,一向少言寡語的徐勇,激動不已,再三提醒母親陳月情在第一時間,給我打了這個電話,「李老師,要不是你的幫助,我們夫婦倆還在山上幹活,根本不知道報名這回事。」
  • 「我的扶貧故事」手繪地圖記錄扶貧故事丨務川自治縣柏村鎮長腳村...
    一張A4紙,39戶人家的位置和名字,這是我到貴州遵義市務川自治縣柏村鎮長腳村後所分配到的新房組的手繪地圖,每每看到它,就想起了參加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見證了這場偉大勝利。於是我開始了最基本的走訪工作,無論是家裡、田地間,任何場景都成了我工作的場所,對他們的人口增減、務工情況、收入算帳情況、產業發展、是否達到了「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等作全面了解,由於整組姓田,為了不記混,我就手繪了這張圖,只要指著這圖上的任何一家,我的腦海裡馬上就會出現他家的全部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盡我所能,為脫貧攻堅獻力丨興義市洛萬鄉洛萬社區...
    我叫王波,2019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下派到洛萬社區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駐村以來,對脫貧攻堅工作有很多感慨,在脫貧攻堅這大政方針政策下成為其中的一員我感到無比的自豪。駐村工作中,我每天奮鬥在走村串寨的一線,直接面對群眾,和上級部門溝通協調,聽群眾的反映和「嘮叨」。調查核實,再根據實際情況爭取相關配套政策,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以及各個同事的幫助下,我調整好心態,以高昂的鬥志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吳阿吉系興義市洛萬鄉洛萬社區發若七組村民,於2016年識別為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爸爸是第一書記丨興義市第八中學學生田豐紹豪
    我的爸爸叫田明。他被興義市教育局派往黔西南州興義市滄江鄉坪堡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是在2017年剛過年後的二月。那時,我的媽媽因病去世還不到一年半。駐村第一書記是個什麼職位,我不知道,但是爸爸自從當上第一書記後就很忙。
  • 「我的扶貧故事」不是親情,勝似親情丨興義市魯布格鎮幫扶幹部蔣進
    我叫蔣進,2016年9月,我來到了魯布格鎮中心幼兒園,除了迎接可愛的孩子們,我也有了新的光榮使命——幫助陳金芬一家脫貧。記得第一次去往扶貧的路上,我帶著內心的忐忑,既害怕又緊張。路上崎嶇不平,當經過一個橋下時,黑漆漆的,給人些許陰森的感覺,繼續往前便是坑坑窪窪的土路,經過夏季雨水的衝刷,有些地方甚至連摩託車都難以通行,我便下車走路,讓同行的王老師緩慢騎過坑窪路段。蔣進在幫扶貧困戶家中宣傳扶貧政策交通不便使他們很難買到自己想吃的東西。
  • 「我的扶貧故事」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丨興義市倉更鎮黨委書記王明鳳
    我叫王明鳳,現任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倉更鎮黨委書記、鎮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2016年11月,組織選派我到倉更工作。從那時起,我正式加入脫貧攻堅一線戰場。4年來,參與和見證了倉更鎮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發生的巨大變化,這段時光裡有快樂也有辛酸,有成功也有失敗,是我人生中最為珍貴的奮鬥旅程。
  • 「我的扶貧故事」一個黨員的真情丨興義市魯布格鎮發玉村第一書記...
    我叫敖和廣。2018年3月7日,是我生命中記憶最為深刻的日子。當天,我滿懷喜悅和興奮,開著導航,帶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向一個位於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魯布格的陌生農村疾馳而去,去完成黨交給我的一項莊嚴任務——同步小康。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易青松:扶貧扶在群眾心坎上||岑建達:「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2-18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