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敖和廣。2018年3月7日,是我生命中記憶最為深刻的日子。當天,我滿懷喜悅和興奮,開著導航,帶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向一個位於黔西南自治州興義市魯布格的陌生農村疾馳而去,去完成黨交給我的一項莊嚴任務——同步小康。
一到魯布格政府,我與黨政領導碰頭後,便投入到緊張忙碌的扶貧工作中。先是走村串戶,摸清「家底」,繼而就是為群眾排憂解難,精準查找問題,精準制定措施,精準幫扶,指導貧困戶發展創收。 在2019年開展的遍訪貧困戶工作中,一個叫陳冬友的村民引起了我的注意。陳冬友家住發玉村阿珠寨組,是2018年10月新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的家中有5人,其中有3個小孩,最大的小孩5歲,最小的1歲多,其妻張仕香高位截肢,還患有精神疾病。陳冬友本人54歲,沒其他兄弟姊妹,無依無靠。在與陳冬友的交談中,我了解到該戶經濟特別困難,在發玉村貧困戶中是最為困難的一戶。在家裡,陳冬友既當爹又當媽,還要照顧病魔纏身的妻子,但其本人忠厚老實,紮實肯幹,喜歡養牛,只苦於經濟困難,在修建安全住房時養的1頭牛也賣了建房,目前無錢發展養殖業。 得知這些情況後,我回到村裡左思右想,徹夜難眠。怎麼才能幫助他家擺脫困境呢?我一定得想辦法幫扶陳冬友家,幫助他們啃下貧困這塊「硬骨頭」。用好國家優惠扶貧政策,讓他們家儘快走出貧困的陰影。 我先用「特惠貸」幫陳冬友家貸款10000元,購買了2頭母牛。接下來,又幫他家申請到養殖優惠政策10000元的補助。這些還是不能完全幫助他們家走出貧困,怎麼辦呢?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我在與幫扶單位制定幫扶措施時,特別提出了陳冬友家的實際困難。得知實情後,幫扶單位決定再幫助他家購買2頭母牛。 扶貧路上多坎坷,脫貧路上也嶇崎。2019年冬天,正當陳冬友家的狀況有所改善時,他這個「家庭頂梁柱」在上山割牛草的時候,腳動脈被鋒利的鐮刀割破,鮮血直流,生命垂危。事發時正值中午,在接到他侄子打來的緊急求援電話後,我就立即趕到現場幫忙,及時叫來120急救車,才使他脫離了生命危險。 在他離家治療期間,我考慮到他的家庭一系列瑣事,便立即協調處理他治療期間家裡的一切事務,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在他住院20多天的時間裡,我與村裡的幹部,天天輪換著往他家跑,使他們家裡的生產生活一切如常,沒讓他操心和擔心,一家人的生產生活為此得到了有力保障。 一晃到了2020年8月,僅一年多時間,他家的牛存欄量已發展到7頭,價值達6萬多元,他家的經濟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漸漸好了起來。陳冬友自己也很勤勞,很能吃苦,常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經濟好轉了,他雖然苦在身上,卻樂在心裡。 現在,每次我去入戶檢查時,沒多少文化的陳冬友,常會說:「如果沒有政府和敖書記的幫助,我這輩子怕是爬不起來了……」 這是一個淳樸的農民說出的肺腑之言,話裡蘊涵了他之前的無助,現在的感激和欣慰!當我聽到他這句話時,心裡滿是自豪!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因為在我們的背後有強大的黨委政府,強大的國家。
整理 敖和廣
編輯 王琳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