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譜寫脫貧攻堅青春華章|黃平縣浪洞鎮平磨村...

2020-12-14 天眼新聞

我叫張林紅,一直以來,我都把脫貧工作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村裡當做自己的家,哪裡有困難就有我的身影。一些老百姓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的貼心人,駐村幹部張林紅。她很平凡,但她的行動和言語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她就是我們村一名優秀的脫貧攻堅隊員。」

2018年3月,我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平磨村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從此,便與平磨村開啟了不解之緣。該村是由原來的平磨村和大壩村合併的大村,村總人數有505戶198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9戶444人。山一家,水一家,扶貧要去每一家。作為平磨村的一名駐村幹部,我真蹲實駐、真情奉獻、走村串戶、大力幫扶所駐村,用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

和群眾一起曬糧

劉國華,建檔立卡殘疾人,肢體二級殘疾給生活和行動帶來了很多不便,導致家庭經濟收入低,致貧風險大。了解到他家基本情況,人均收入遠遠不足貧困戶脫貧達標線,我積極聯繫了劉國華,仔細詢問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今後的想法。結合我的業務職責,我聯繫了縣殘聯尋求幫助,解決了他家無障礙衛生間改造,亮堂堂的衛生間安裝有扶手,給劉國華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捷。

雖然劉國華在自身勞動力上趕不上別人,但在志氣上一點不也差。經過我多次走訪,講述一些像他那樣有志氣的人脫貧的故事後,他根據自己的勞動能力,開始了養牛,從去年3頭發展到了7頭牛。如今的生活有了色彩,日子越過也小康了,我也被他自力更生的精神感動。

此外,我在工作上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工作積極性高、工作方式創新、上級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都能提前完成,一個細小的數據是否存在邏輯上的錯誤都要反覆推敲。

駐村期間,考慮到村幹部和脫貧攻堅隊員對電腦業務不熟練,我總是利用工作之餘完成自己工作後擠出時間主動幫助村幹部及脫貧攻堅隊友,與大家一起抓扶貧工作、禁毒工作、調解群眾矛盾糾紛等工作。我用激揚的青春,工作的熱情,為平磨村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同步小康工作組入戶走訪

我一心做好扶貧工作,和駐村工作組成員深入貧困戶家中了解119戶貧困戶家庭基本情況,認真傾聽他們當前所需、所想,無論多辛苦,我從不叫苦叫累,都和大家逐戶走到。有時候來不及回鎮上吃午飯,就在路上一邊弄材料一邊啃帶去的麵包。

秋收時節,我和脫貧攻堅隊友幫農戶強搶收稻穀,我的扶貧之愛從田間地頭走到了群眾心頭;同時我還會利用下隊機會,為貧困戶送上生活用品、政策解讀,探望年邁的老人,工作贏得了群眾的認可。

張林紅幫助群眾搶收糧食

回首這三年,忙碌而充實,簡單且幸福,有辛酸、有汗水,但更多的是收穫。馬克思曾說:「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決戰脫貧當前,90後的青年幹部與家國同在。脫貧攻堅這場硬戰,越到最後越艱難,我們勇敢地挺身而出,盡情地綻放著責任、擔當、勇毅的青年幹部精神,譜寫著自己「最美幹部」的青春華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整理

見習編輯李貝多

編輯肖慧

編審田旻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用青春書寫無悔華章丨黃平縣紙房鄉向心村駐村...
    紙房鄉位於黃平縣城西北部,距縣城直線距離38公裡,公路裡程67公裡,是兩州一地區三縣交界處,東界遵義地區餘慶縣白泥鎮,南接本縣平溪鎮,西與黔南州甕安縣猴場接壤,北與遵義地區餘慶縣龍溪鎮相鄰。對於紙房,我很陌生。
  • 「我的扶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吳...
    安江村在我的帶動下,一些群眾從貧困中走了出來,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自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以來,我一直在想,作為農村黨組織書記,自己都富不起來,哪裡還有臉面去要求說別人脫貧致富呢?
  • 「我的扶貧故事」主動請纓 奔赴脫貧攻堅一線丨黃平縣翁坪鄉黨約村...
    我叫周昌燚,2017年12月,單位通知需要選派一位同志到翁坪鄉黨約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符合選派條件便主動報名參加。2018年3月底,在參加了為期3天的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培訓班後,我便背上行囊,踏上了脫貧攻堅戰場,前往黨約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2020-11-2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雪:用擔當奉獻譜寫青春華章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的青年人留下了擔當奉獻的青春印記。全面從嚴治黨的忠誠衛士加思來提·麻合蘇提,把愛崗敬業作為終生不渝的道德操守,全身心撲在工作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搶險衝鋒在前,紮根基層為民的李夏同志,在搶險救災中為保護群眾的生命安全始終衝在前線;新時代青年基層幹部的楷模張小娟,捨棄在大城市生活的機會,毅然返回家鄉參與脫貧攻堅,一直堅守在甘肅民族地區農村基層和脫貧攻堅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傾情扶貧四年 以真心換真情丨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
    我叫楊秀軍,2017年4月被選派到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到村報導第一天起,我便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深入群眾開展調研走訪,摸清村情民情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及需要,做到心中有數。
  • 「我的扶貧故事」以志願之名譜寫青春之歌丨從江縣東朗鎮西部志願...
    2017年畢業季,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選擇成為一名志願者,從象牙塔校園走到基層扶貧一線,以志願之名,走扶貧之路,譜青春之歌。  還記得剛來東朗的那天,給我的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從不暈車的我,因為坑坑窪窪、蜿蜒崎嶇的盤山公路,吐到臉色發白,難受不已。黃昌昌幫助貧困群眾安裝碗櫃「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
  • 「我的扶貧故事」腳上有土,心中有譜|黃平縣重安鎮大井村同步小康...
    我叫劉兵,是黃平縣重安鎮人民政府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也是重安鎮大井村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目前已駐村兩年多了。  兩年多的時間說起來不長,但也不短,在全縣有無數個忙碌在鄉間的駐村工作人員中,我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 「我的扶貧故事」全力以赴做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丨黃平縣新州鎮第...
    每次走在黔東南自治州黃平縣重安鎮代支村、上楓香村村子裡,乾淨整潔的路面,窗明几淨的住房,規整的豬欄牛圈,我的心情舒暢極了,有說不出的親切與開心。我叫雷小波,是黃平縣新州鎮第一小學的教師。2019年4月底到重安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代支村網格員和上楓香村2組1+N幫扶幹部,從此走著一段全新的旅程,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說實話,接到駐村扶貧的通知時,我的內心是充滿矛盾的,因為我的雙胞胎兒子馬上就上六年級,學習上需要輔導,妻子沒多少文化,再加上工作忙碌,有時候都無法顧及兒子的學習情況。帶著忐忑的心情,我還是踏上了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戶老鄧一直記掛我|黃平縣紙房鄉永聯村幫扶...
    我叫雷邦凱,是黃平縣紙房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層幹部。2018年,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鄉黨委政府安排我到永聯村開展幫扶工作,在那裡有我的十戶包保幫扶對象,其中鄧開舉家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幫扶這幾年我感觸很深,扶貧工作平凡而艱辛,包保幫扶就是直接服務群眾,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做群眾的貼心人。當我第一次去鄧開舉家走訪時,被他們家的狀況驚呆。鄧開舉年邁,妻子智障,兒子多年前在工地受傷失去勞動力,其居住的房子低矮漆黑,村幹部說他們僅靠低保勉強維持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成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丨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
    我叫袁金華,是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黨總支書記,作為村幹部及人大代表,我積極儘自己所能為村裡面做實事、辦好事,以精準脫貧為己任,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以身作則抓產業,成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
  • 「我的扶貧故事」何克勝:做好脫貧攻堅路上的「運動員」和「裁判員」
    為了當好脫貧攻堅路上的「裁判員」,正常上班的時間裡,我們往往都是全身心撲在全鄉的脫貧攻堅督查走訪上,因此,同樣作為脫貧攻堅路上「運動員」的我們,有時無法在正常上班時間內兼顧自己的貧困戶,常常鄉間已經燈火通明、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還走在下村的路上,去完成自己手中的工作任務。
  • 脫貧攻堅MV|《和你一樣》
    脫貧攻堅MV|《和你一樣》 2020-07-03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揮灑青春汗水,書寫脫貧故事
    用心用情,贏得群眾信賴剛轉移「新陣地」---優勒村,這是一個深度貧困村,其脫貧攻堅難度可想而知。報導當天,他來不及整理行李,來不及吃點東西,來不及記住村幹部名字,就匆匆忙忙與大家一起入戶核查低保,落實惠民政策。不斷的走村串戶,讓他從一個細皮嫩肉的白面書生變成了一個滿臉古銅色皮膚粗糙的「莊稼漢」,褲腿上還經常沾了泥土。
  • 趙克志:弘揚五四精神 矢志奮鬥追夢 以維護安全穩定的一流業績譜寫青春華章
    「同祖國共奮進」——公安部直屬機關青年幹部職工青春故事會暨優秀青年和先進青年集體頒獎活動29日下午在京舉行。活動前,國務委員、公安部黨委書記、部長趙克志看望慰問了公安部直屬機關優秀青年和先進青年集體代表,向受到表彰的個人和集體表示衷心的祝賀,向部直屬機關廣大青年致以節日的問候,並勉勵青年同志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五四精神,矢志奮鬥追夢,以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一流業績譜寫青春華章。
  • 「我的扶貧故事」田義:在脫貧攻堅戰場譜寫無悔的青春之歌
    我叫田義,是一名從大山裡走出的大學生,是銅仁市兒童福利院一名工作人員,秉承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參加工作一年後,在2017年4月,我毅然重返大山,做了一名駐村幹部,帶領群眾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在得知徐家巖組位於山巖上,無通組路,群眾出行困難,我帶領駐村工作組向市民政局領導匯報爭取,市民政局解決了毛路開挖資金,經過長達半年的艱苦努力,土井至徐家巖長達3.2公裡通組路完成硬化通車。至今,我們通過努力硬化通組道路14.9公裡,硬化入戶便道8.1公裡,改變了下雨出門一身泥,買賣東西靠肩挑背扛的現象。除了交通,脫貧關鍵還是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俊」書記脫貧攻堅的「六板斧」
    還要加強學習「唐約經驗」,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提升全體黨員幹部的改革創新意識、幹事創業能力以及苦幹實幹攻堅克難的韌勁,極大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戰鬥力和帶領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能力。第二「板斧」就是對所有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進行走訪。重點了解致貧原因以及當前的生產生活、子女讀書、身體健康狀況和安全住房等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韭菜花迎著朝陽訴說她歷年的夢想  路上走來了脫貧攻堅的趕路人  風塵僕僕,不辭辛勞>  他們為貧困山區帶來了希望  產業需要發展  思想需要光亮  脫貧攻堅,扶志當先  脫貧路上誰都不得偷懶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 應用「黨建+產業」模式 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走出脫貧攻堅新路子
    近年來,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先鋒帶動、群眾參與、決戰脫貧,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為載體,把農村黨建與脫貧攻堅融為一體,走出了一條抓黨建促脫貧的新路子,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 用青春熱血書寫脫貧故事
    我叫徐洪武,2016年4月選派到翁坪鄉楊家牌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組組長、脫貧攻堅隊副隊長,本人始終立足崗位、埋頭苦幹、以村為家、心繫百姓,盡其所能為楊家牌村辦好事、做實事。牢記使命,認真履職,當好脫貧攻堅「網格員」。我既是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又是一名天天與群眾打交道的網格員。為精準核實農戶信息,當好網格員,我用雙腳丈量著網格內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戶農家。將每戶的家庭人口、身體狀況、務工地點、子女就學、家庭收入、貧困原因等具體情況熟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