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主動請纓 奔赴脫貧攻堅一線丨黃平縣翁坪鄉黨約村...

2020-12-18 天眼新聞

我叫周昌燚,2017年12月,單位通知需要選派一位同志到翁坪鄉黨約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我符合選派條件便主動報名參加。

2018年3月底,在參加了為期3天的第一書記、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培訓班後,我便背上行囊,踏上了脫貧攻堅戰場,前往黨約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是我對黨約村的第一印象。這也給黨約村的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嚴重阻礙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看到這種情況,我就想著怎樣去改變這種現狀。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選派單位縣公安局溝通聯繫,為村裡用心爭取公路項目。

周昌燚在走訪貧困戶

2018年底,我爭取到項目資金,修建了黨約村各組水泥路,解決了各組村民出行難的問題。2019年初,黨約村實現了水泥路組組通,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

要想得到群眾的認可,首先是把自己融入群眾之中,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用心用情為民辦好事、辦實事。

我首先是全面走訪貧困戶,為了能加深印象,增強記憶,每走訪一戶,我都拍好圖片,建立檔案;其次是充分利用公安技術資源,在縣公安局的支持下,專業技術人員對黨約村地界進行拍照固定。為了儘快了解全村情況,我便在照片上對貧困戶和非貧困戶進行標註。通過一個星期的走訪,對村的情況了解實現了全覆蓋。

文化廣場建設前

為了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活動,黨約村決定建造文化廣場。2019年2月,群眾開始自發組織籌資徵地,我自己也集資了1300元,並先後爭取到縣文體局、縣財政局和翁坪鄉黨委、政府的支持,投資10萬元在黨約村建成1個面積8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修建了3間12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並配套了健身、照明等硬體設施,為群眾提供文化生活場所。

同時,還改善了黨約村小學的教學設施,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優美、寧靜的學習環境。

因為習慣,村民們不太注重村裡環境,黨約村曾因環境髒亂而被點名批評。為了讓黨約村改善環境,2018年底,在得知全縣將選幾個點作為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進行先期整治後,我決定讓黨約村爭取一下。經過努力,縣裡決定把黨約村列為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

接下來,我就帶領年近70歲的村組幹楊光福逐家逐戶進行調查、走訪、登記,哪家該做什麼?哪家不該做什麼?

經過黨約村群幹廖力同心,共完成修建兩條1000餘米地入寨進寨路、5000餘米入戶路,90餘戶群眾均實施了水溝、入戶路、廚房、廁改等。經過此次環境治理,黨約村的壞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建設中的文化廣場

黨約村十組村民楊光安戶是我接觸得最多的一戶,他家也是村裡出了名的「老頑固」。

2018年3月,楊光安戶有一棟建於1980年的房屋,一直未裝修,整棟房屋都是用木板圍釘,家中物品堆放零亂。為了做通工作,我上門做了幾十餘次工作,最後楊光安才同意實施危房改造。

2020年9月,楊光安家的主要勞動力楊忠林生病,卻拒絕去醫院接受治療。當時恰好是秋收時節,家裡的糧食沒人收,我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在給工作隊隊長趙運高匯報後,趙隊長組織工作隊幹部幫助該戶秋收,才防止生秧發黴。

周昌燚幫群眾搶收糧食

秋收結束後,我還是很擔心楊忠林的病情,又多次入戶給楊忠林做工作,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治療,不久後,楊忠林腳開始腫大和起水泡,沒辦法了,我再次找他堂弟,勸說楊忠林去醫院治療。

11月5日,楊忠林終於答應去醫院接受治療。經過20餘天的治療,楊忠林的病情基本好轉,便出院回到家中休養。回到家,楊忠林打電話給我連聲道謝。

「只有了解群眾所需、所想、所求,才能帶領群眾去發家致富;只有心裡裝著群眾、想著群眾,才能贏得群眾的真心擁護。」我將牢記組織囑託,帶領村「兩委」一班人,辛勤耕耘在黨約村這片土地上,讓群眾更加幸福,生活得更加美好。

【人物小傳】

周昌燚,男,苗族,1974年12月出生於黃平縣浪洞鎮勤龍村,1994年9月參加工作,199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於黃平縣公安局工作,二級警督警銜、一級警長,原禁毒大隊教導員,2018年3月至今在翁坪鄉黨約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錦燾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從貧困戶走向幫扶幹部的角色轉變丨黃平縣翁坪鄉牛島村人王華
    2016年為了照顧家裡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毅然放棄了在外的高薪工作,回到了土生土長的翁坪鄉政府,從一個小小的大學見習生開始做起。2017年10月,順利的考入黃平縣水務局,從一個普通的貧困人口搖身一變成為一位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 「同心脫貧在行動」致公黨員索緒洲:主動請纓奮戰脫貧攻堅一線
    2017年年底,剛結束了浙江溫嶺掛職工作的索緒洲,主動請纓承擔起攀枝花學院在甘孜鄉城的扶貧任務。2年多時間,索緒洲在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戰役中,飽嘗工作的苦澀與甘甜,他所有的付出與努力,只為了靜靜等待我國決勝全面小康的勝利宣言。
  • 脫貧不忘感恩 贛州「95後」小夥主動請纓奔赴戰「疫」一線
    近年來,江西全省上下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感恩奮進、盡銳出戰,實現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脫貧攻堅的路上,贛鄱大地湧現出一批批先進個人,他們滿懷激情,用智慧和勇氣,帶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譜寫脫貧攻堅青春華章|黃平縣浪洞鎮平磨村...
    我叫張林紅,一直以來,我都把脫貧工作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村裡當做自己的家,哪裡有困難就有我的身影。一些老百姓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的貼心人,駐村幹部張林紅。她很平凡,但她的行動和言語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她就是我們村一名優秀的脫貧攻堅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吳...
    我本來可以考取大學的,但由於當時家庭經濟困難,加上從小就和家裡大人一起種植蔬菜,當時便報考了黃平縣農業廣播分校,畢業後就與種植蔬菜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種植蔬菜是從在自家的半畝地開始的,起初只是種植西紅柿。
  • 「我的扶貧故事」主動請纓駐村丨赫章縣白果街道石板河村下沉幹部...
    我叫唐超,是畢節市赫章縣白果街道石板河村下沉幹部。石板河村轄10個村民小組545戶27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56戶1422人,未脫貧36戶154人,貧困發生率為5.56%,是赫白果街道深度貧困村之一。
  • 「我的扶貧故事」龍雪:主動請纓戰貧困,爭當群眾「知心人」
    2017年10月,她主動請纓來到滑石鄉老麻塘村駐村。調查研究,摸清村情理思路為準確把握整個村的現狀,有針對性的做好扶貧工作,只能進村入戶摸清情況。在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員的幫助下,龍雪僅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基本掌握了老麻塘村的現狀。
  • 「我的扶貧故事」能加入這場脫貧攻堅戰,我很榮幸丨長順縣田哨村...
    這是縣裡派駐脫貧攻堅一線動員大會的結束語,出發之時,這些錚錚誓言依然在我腦海裡久久迴旋不能散去。我叫楊松,是長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一名普通的工作員。2018年初,我有幸成為這上千脫貧攻堅一線駐村大隊中的一員。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吳家俊:在脫貧攻堅一線奉獻青春 2020-11-2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全力以赴做好群眾身邊的貼心人丨黃平縣新州鎮第...
    每次走在黔東南自治州黃平縣重安鎮代支村、上楓香村村子裡,乾淨整潔的路面,窗明几淨的住房,規整的豬欄牛圈,我的心情舒暢極了,有說不出的親切與開心。我叫雷小波,是黃平縣新州鎮第一小學的教師。2019年4月底到重安鎮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代支村網格員和上楓香村2組1+N幫扶幹部,從此走著一段全新的旅程,開始了我的扶貧工作。說實話,接到駐村扶貧的通知時,我的內心是充滿矛盾的,因為我的雙胞胎兒子馬上就上六年級,學習上需要輔導,妻子沒多少文化,再加上工作忙碌,有時候都無法顧及兒子的學習情況。帶著忐忑的心情,我還是踏上了扶貧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集體力量是脫貧攻堅堅強的後盾和力量源泉|貴州省...
    2017年8月,我主動請纓奔赴脫貧攻堅一線,來到長順縣掛職縣委副書記,擔任省人民檢察院派駐長順縣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副隊長、長順縣擺所鎮熱水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第一書記)。因為身兼數職又直接領隊一線駐村,所以對於省檢察院定點幫扶的3個鄉鎮10個貧困村乃至整個長順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我都必須全力以赴。
  • 「我的扶貧故事」傾情扶貧四年 以真心換真情丨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
    我叫楊秀軍,2017年4月被選派到黃平縣野洞河鎮下壩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到村報導第一天起,我便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深入群眾開展調研走訪,摸清村情民情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困難及需要,做到心中有數。
  • 「我的扶貧故事」回望扶貧路,我倍感自豪丨獨山縣百泉鎮堯梭村駐村...
    2019年2月,為了響應貴州黔南獨山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奪取脫貧攻堅勝利」的號召,我按捺下對家中93歲高齡老母親的牽掛,主動請纓,毅然奔赴扶貧一線,成為獨山縣百泉鎮堯梭村駐村幹部。  2月16日,早上剛到堯梭村尖刀排駐地報導,在開見面會上,我就被安排負責距村委會最遠的第十八網格(新寨組,播撈組)。吃好午飯,我馬不停蹄到網格走訪。一進寨子,映入我眼帘的是垃圾遍地、汙水橫流,還有村民住在破舊不堪的危舊瓦房內。
  • 「我的扶貧故事」成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丨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
    我叫袁金華,是黃平縣野洞河鎮萬豐村黨總支書記,作為村幹部及人大代表,我積極儘自己所能為村裡面做實事、辦好事,以精準脫貧為己任,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以身作則抓產業,成為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表率帶頭助力脫貧攻堅丨觀山湖區人大代表楊...
    我叫楊才剛,是觀山湖區人大代表、下麥村黨支部書記。劍河縣革東鎮寶貢屯村是觀山湖區雲潭街道下麥村的結對幫扶點。自開展結對幫扶進村工作以來,我們村在自己實現脫貧的情況下,還幫助寶貢屯村實現服務群眾有陣地、發展產業有交通、村容環境大改善,得到寶貢屯村群眾的一致好評。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戶老鄧一直記掛我|黃平縣紙房鄉永聯村幫扶...
    我叫雷邦凱,是黃平縣紙房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基層幹部。2018年,隨著脫貧攻堅號角的吹響,鄉黨委政府安排我到永聯村開展幫扶工作,在那裡有我的十戶包保幫扶對象,其中鄧開舉家給我的印象尤其深刻。   幫扶這幾年我感觸很深,扶貧工作平凡而艱辛,包保幫扶就是直接服務群眾,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做群眾的貼心人。當我第一次去鄧開舉家走訪時,被他們家的狀況驚呆。鄧開舉年邁,妻子智障,兒子多年前在工地受傷失去勞動力,其居住的房子低矮漆黑,村幹部說他們僅靠低保勉強維持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與幸福同行丨天柱縣石洞鎮大坪村脫貧...
    我叫唐先淋,曾經是一名基層村主任,一名烤菸致富能手,2018年6月,我從村主任考入公務員,現任石洞鎮大坪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任所長工作期間,我深知工作任務重,責任重大。由於自己業務知識不夠熟練,很多政策性文件都比較陌生、工作壓力大,在駐村期間,我邊工作邊學習。為了能讓貧困戶脫貧致富,我經常到群眾家中了解情況,通過與群眾傾心交談,疏通群眾思想上的頑疾。唐先淋走訪群眾曾記得,我第一次走進貧困戶周彰海家時,他那破舊的老屋,潮溼的地面,窘迫的生活,讓我的心猛地一顫。
  • 「我的扶貧故事」以志願之名譜寫青春之歌丨從江縣東朗鎮西部志願...
    2017年畢業季,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主動選擇成為一名志願者,從象牙塔校園走到基層扶貧一線,以志願之名,走扶貧之路,譜青春之歌。  還記得剛來東朗的那天,給我的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從不暈車的我,因為坑坑窪窪、蜿蜒崎嶇的盤山公路,吐到臉色發白,難受不已。黃昌昌幫助貧困群眾安裝碗櫃「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
  • 「我的脫貧故事」小茶葉大文章丨黃平縣重安鎮馬場村村民黃壽禮
    我叫黃壽禮,是黔東南自治州黃平縣重安鎮馬場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和國家扶貧好政策的幫扶下,我不僅順利脫了貧,還成了貴州省黃平縣銀山茶業產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走上了致富路。但是,這不能是我倒下的理由。在黨和國家扶貧好政策的幫扶下,我先後發展了生豬養殖、稻田養魚、養雞、養鴨。與此同時,我的醫藥費也得到一定報銷。就這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2017年底,我便主動找到村裡面,要求摘掉戴在自己身上的貧困戶帽子,因為通過生產自救,我已經穩健地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韶華 脫貧攻堅路上的追夢人丨石硐鎮中壩村駐...
    我自2018年3月擔任息烽縣石硐鎮中壩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以來,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牢記脫貧攻堅職責使命,圍繞「一宣六幫」駐村工作要求,認真開展扶貧工作,積極落實脫貧政策,我時刻把自己當做中壩村的一位村民,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待、解決問題,傾聽群眾心聲。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