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徐洪武,2016年4月選派到翁坪鄉楊家牌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組組長、脫貧攻堅隊副隊長,本人始終立足崗位、埋頭苦幹、以村為家、心繫百姓,盡其所能為楊家牌村辦好事、做實事。
牢記使命,認真履職,當好脫貧攻堅「網格員」。我既是同步小康第一書記,又是一名天天與群眾打交道的網格員。為精準核實農戶信息,當好網格員,我用雙腳丈量著網格內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戶農家。將每戶的家庭人口、身體狀況、務工地點、子女就學、家庭收入、貧困原因等具體情況熟記於心。為了百姓放心,我帶領村幹部擼起袖子帶頭「幹」,緊緊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從狠抓住房安全、人畜飲水、人居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入手,精準核實上報每一個數據,實現0漏報、0錯報。全村落實危房改造140戶、老舊住房透風漏雨整治106戶、人畜飲水全覆蓋,安裝天陽能照明燈杆304棵,修建「組組通」公路12公裡,改造籃球場、休閒娛樂廣場、文化舞臺等。 發展產業,拔掉窮根,當好產業發展「引航員」。「2017年之前我一直在外面打工,七八年了也賺不到什麼錢,徐書記經常在電話中動員我,說政府有扶貧項目的政策,貧困戶創業還可以獲得他們農商銀行的「特惠貸」支持,希望我回來創業,發展經濟,帶動鄉親們脫貧致富。家鄉有這樣的好政策,我才決定回來自己創業。」單身青年楊遠洪一邊給豬添加食料一邊說。過去,楊遠洪家庭人口多,無經濟來源,生活十分貧困,日子過得清貧拮据。為養家餬口他遠赴他鄉打工,勉強維持生活。現在,經過一番苦幹實幹,養殖場裡有存欄豬400頭,年出欄1200頭左右,楊遠洪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在創業過程中他還結識了現在的女朋友,實現了脫貧致富又脫單的夢想。如今,他每天忙完手頭的活,都會抽時間給在外地上班的女朋友打電話,分享一下每天充實的生活,臉上露出幸福燦爛的笑容,每當提起第一書記徐洪武,他總是說不盡的感謝。他說:「是書記的動員才有我回來的發展,是書記幫我協調項目這個項目才能落地,是書記協調的貸款我才有錢把豬養起來。」 在楊洪遠的帶動下,像這樣的項目、這樣返鄉創業的群眾,我動員了五戶,建立養殖場7個,投入扶貧資金406.5萬元,覆蓋貧困戶204戶,每戶每年增收1000元。如今村裡形成了黑毛豬養殖為主、林下養殖和小米種植為輔的產業格局。
當好疫情防控「戰鬥員」。我作為第一書記,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毅然放棄了照顧懷孕妻子以及與家人的團聚,第一時間返崗,對全村進行地毯式摸排,建立管理臺帳,確保不漏戶不漏人,做到戶戶見面、人人清楚、動態管理。始終把宣傳工作當成第一件大事情來抓,每天利用村民微信群、鳴鑼喊寨、橫幅以及移動音箱實時播放宣傳等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通過宣傳勸導贏得了群眾支持,妥善落實了村寨封閉管理、串門走客等「硬核」措施,動員緩辦「紅事」22家,簡辦「白事」6家,張貼宣標語23條、發放緊急通告560份,驅散鬥鳥活動2起,大量減少人員流通和聚集,做到了疫情「零」發生。 心繫百姓,解決急難,當好秋糧搶收「搶收員」。10月7日上午9點,「喂,徐書記,我是三組貧困戶楊通凡,你們明天可以來幫我們老兩口收穀子不,聽說後天又下雨啦,我們兩個老人實在是收不快了。」「哦,好的,我們已經知道你家情況了的,今天收完貧困戶楊海生的,明天早上就過來幫你。」這是我和貧困戶楊通凡的日常對話。每年的五一和國慶都是村裡春種和秋收等農活最忙的時候,駐村5年來,我都沒有正常休假,我始終本著「犧牲了自己的休假時間,能為老百姓解決急難,哪怕以自己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也值得」的初心和使命,踐行駐村工作。 今年,黃平縣境內受連續降雨的影響,多地出現水稻倒伏、生芽現象。為確保糧食安全,把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我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反映迅速、主動出擊,組織楊家牌村脫貧攻堅隊和幫扶單位一道,搶抓時節,積極組織村黨員幹部、幫扶幹部、幫扶單位等408人次,深入田間地頭,對弱勞動力戶、邊緣戶、監測戶等群體開展分片包幹,結對搶收,經過一周的連續奮戰,「搶收隊」累計收割稻穀500餘畝,稻穀3.5萬餘斤,做到不落一戶的「雙搶」工作。
【人物小傳】徐洪武,男,出生於1989年4月,中共黨員,2013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黃平農商銀行翁坪支行副行長。先後獲得貴州省農村信用社「優秀共產黨員」表彰3次、新時代「優秀標兵」表彰2次;獲得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授予「脫貧攻堅優秀幫扶幹部」、共青團黔東南州委授予「黔東南州青年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獲得黔東南審計中心「優秀第一書記」表彰;獲得黃平縣人民政府「優秀第一書記」、「優秀脫貧攻堅隊員」、「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獲得黃平農商行「優秀員工」表彰2次、「優秀共產黨員」表彰2次。
通訊員 吳江平
校檢 劉婧
編輯 熊瑛 張文俊
編審 陳乾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