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何克勝,2018年從貴州大學畢業後,我考上了家鄉的選調生崗位,回到中建鄉。今年8月,我榮幸地成了一名紀檢監察幹部。
中建鄉原屬全省100個一類貧困鄉鎮之一,貧困面廣,通過這幾年的努力,脫貧攻堅成績斐然。但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仍然是脫貧攻堅戰中最大的攔路虎,要想穩固脫貧成效,必須發揚艱苦奮鬥、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到貧困戶家開展督查走訪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身為紀檢監察幹部,我既是「運動員」,也是「裁判員」。為了當好脫貧攻堅路上的「裁判員」,正常上班的時間裡,我們往往都是全身心撲在全鄉的脫貧攻堅督查走訪上,因此,同樣作為脫貧攻堅路上「運動員」的我們,有時無法在正常上班時間內兼顧自己的貧困戶,常常鄉間已經燈火通明、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還走在下村的路上,去完成自己手中的工作任務。
從對「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四場硬仗」「五個專項治理」「安全飲水」「四個不摘」等問題開展監督檢查,中建鄉紀委的紀檢幹部漸漸地變成了「看病專家」。今年以來,中建鄉紀委開展脫貧攻堅督查走訪80餘次,發現問題8個,督促整改完成8個,預防提醒談話160人次,著力為中建鄉的脫貧攻堅工作保駕護航,確保決勝之年完美收官。
我結對幫扶龍鳳村6戶貧困戶,第一次走訪王成科戶時,印象極為深刻,他是我幫扶的唯一80後戶主,那天到他家還沒到中午,但他已經醉倒在床,爐子上堆滿吃了沒洗的碗筷,家庭衛生很差,不僅如此,屋裡還彌散著刺鼻的味道,剛把他喊醒,翻個身又繼續睡,見狀,想和他攀談也是枉然。於是回到村裡了解他情況,原來王成科是寨子裡出了名的「懶鬼」「酒鬼」,在早上就已喝醉的情況不少,早年間,他妻子就是因為他這些原因選擇了離婚,雖然他在2018年已經脫貧,但是脫貧成效還要繼續鞏固,因此今年在就業和產業方面的政策還得向他家傾斜。
為王成科父親王守舉講解脫貧攻堅政策
情況是熟悉了,但我有些手足無措,因缺乏工作經驗,不知道如何去開展幫扶工作,如何去幫助他改變現狀,只能用笨辦法,嘗試用行動來引導他。需要幫他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收入,通過和村幹部走訪核實,按照農村低保評定程序,給他家申請了4個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同時也為他爭取到商品豬養殖項目。
如何讓他改掉不愛乾淨的習慣,是我面臨的第二個棘手問題。作為護寨保潔員的他,家庭衛生卻不好,難免引起周圍群眾的不滿情緒,於是我下定決心幫助他改掉這個習慣。每次到他家走訪,我都會先把他家室內室外衛生收拾一遍。打掃幾次後,他看得不好意思,也跟著搭把手,發現他有所轉變後,我也改變了工作方式,和他說起了我的求學經歷,以此引導他為兒子王林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後來,他終於慢慢改掉了壞習慣。
貧困戶王成科在打掃房前屋後衛生
幫助王成科解決的第三個問題是讓他戒酒。真正讓他做出改變的還是一次意外,今年疫情期間,他因喝醉摔跤,導致一雙腳掌潰爛,長期不能自愈,帶他到醫院檢查,慶幸沒有大礙,後來經過兩個多月的療養才痊癒。利用這段病史,我趁熱打鐵,經過多番上門做思想工作,最終幫助他改掉了嗜酒如命的習慣。
現在王成科比以前勤快多了,不僅把家裡的衛生收拾乾淨,負責的路段也清掃得很認真,戒酒後的他,臉頰也不再消瘦,精神狀態也不像以前萎靡不振。
為貧困戶張貼明示牌
回顧脫貧攻堅的路上,讓人動容的故事還有很多。看著幫扶對象臉上那暖心的微笑和立志脫貧的姿態,我的幫扶工作充滿了動力,也感無怨無悔,但更多的是任重道遠。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無論嚴寒酷暑,我唯有一步一個腳印,用心用情踐行著幫扶責任人應盡的責任和一名紀檢監察幹部應有的擔當,踏踏實實地實幹苦幹寫。「戰貧」,從來都是一部振奮人心、艱苦卓絕的奮鬥史,只有實幹,才能書寫脫貧攻堅的華章,能夠參與這段極具歷史意義的非凡歷程,我想有一天再去回憶的時候,我的嘴角一定是上揚的。
作者:中建鄉 何克勝
編輯:胡 妍
編審:侯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