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江花,是新州鎮窩田村三組的村民,現在家中有丈夫、兩個孩子共四人。2013年初,丈夫吳壽恆不幸患上直腸癌,因為疾病,讓並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為了給丈夫治病,家裡值錢的東西幾乎都賣光了,只剩下了一幢空房子。丈夫的病治好了,可術後的護理費用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一年就得上萬元。而且,病後的丈夫喪失了大部分的勞動力,家裡的大事小情、孩子們吃飯穿衣、老人的花費用度,這一切都落在了我一個人的身上。
楊江花在核實村民就業信息
困難面前,生活還得繼續,丈夫生病的這一年裡,我家的情況引起了村兩委的重視,村幹李先華、楊光才多次到我家,了解情況,他們建議我寫申請,由村裡評議成了貧困戶。
「貧困戶」,這幾個字是怎樣的讓人害羞,我知道村裡面的好意,但心裡總是有個結。
經過大半年休養,丈夫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轉,雖然還不能做重的體力活,但照顧孩子和老人已經可以勝任。2014年,我離開了長期生活的家,來到廣州,進了音響廠,拿到了4000多的月工資,一年之後,我的務工收入達到50000餘元,全家人均收入超過了1萬元。
2014年底,我家成了窩田村第一批脫貧的村民。
脫貧路上,我獲到了來自各方面的幫助,幫扶幹部楊蕾十分關心我家的情況,每個星期都到我家來,向我們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向我們推薦就業信息,宣傳扶貧政策,使我家的努力有了方向。
走訪群眾
外出的打工的經歷讓我深深的明白技能的重要性,回到家鄉的我,積極參加政府組織的培訓,努力學習各種技術技能。幾年來,我參加了育嬰、烹調等培訓,取得育嬰師證、烹調師證等證書。
楊江花獲得育嬰師培訓合格證書
2019年,我成了村裡就業信息員,負責全村勞動力的就業情況。我不懂電腦,只能手工記錄,全村幾百人到如今我全部都能說明在哪裡就業。2020年,我參加了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作為普查員,我按時保質的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各項工作任務。
楊江花化身人口普查員入戶普查
脫貧路上,國家的扶持,政府的幫助,給我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我相信,只要有勤快雙手,就不會與貧困為伍;只有堅定的志向,就一定能脫貧走上致富路。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正海
編輯 石含開
編審 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