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全國勞動模範王建軍和他的興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視為伊犁河谷農機發展進程上的一個精彩亮點,耕、種、收的綜合機械化水平高出自治區其它地區11.3%,高出全國各地37.3%,為鄉村振興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全疆農機系統小有名氣的王建軍不僅成為了響噹噹的致富能手,又帶領各族群眾一起增收致富。
王建軍是新源縣阿勒瑪勒鎮塔克爾布拉克村村民、興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1988年,年僅18歲的他從買第一臺拖拉機後開始走上農業之路。多年來,在黨和國家好政策扶持下,善於思考,雷厲風行的王建軍於2010年7月成立了新源縣興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10年來,他堅持農業創新,在從事農機作業中,他不斷學習新技術,購置先進農機具,作業面跨縣、跨區,逐步擴大業務經營範圍,帶領合作社成員增收增產,共同走上致富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2016年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機合作社示範社」,更是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社」。
新源縣興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吐爾根艾力·沙哈提別克說:「2016年我入股合作社,工資也有了,每年還有股份分紅。我們村上的好幾個貧困戶都加入了合作社大家一起掙錢。」
慢慢富裕起來的王建軍,致富不忘鄉親,積極幫助身邊困難群眾。2009年開始,他主動帶著少數民族貧困戶跟著自己一起從事農機作業,手把手的教他們耕地、播種、打藥……在王建軍的熱心幫助下,10餘戶貧困戶不僅脫了貧還致了富。
新源縣興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員工葉勒努·居努斯漢說:「我以前在磚廠幹活,2017年到合作社來的,現在大馬力拖拉機也會開,還有電焊也學會了,還能掙錢了,現在我們生活困難沒有了。」
近幾年,王建軍依託合作社的資金、機具、技術和信息等資源優勢主動轉型。從農民手中流轉零散的土地,由合作社統一供應種子、化肥、農藥,統一耕、種、收,統一田間管理,既降低了種植經營成本,又為農戶尋找到了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徑。
新源縣阿勒瑪勒鎮塔克爾布拉克村村民梁小輝說:「今年跟著王建軍種了三畝多地紅花,種子是他提供的,花也是他幫著我們賣的。三畝地掙了1萬多塊錢,挺好的。」
在王建軍的精心經營下,合作社從剛成立時只有10人5套農機具,發展到如今社員53人128套農機具,土地流轉面積達10000畝,享受國家各類農機購置補貼100餘萬元,2020年合作社農機耕作收入達100餘萬元,農田經營純收入達到了165萬元。
新源縣興農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建軍說:「在黨和國家好政策下,我們合作社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帶動周邊群眾一起種植紅花,白芥子,苗木等特色種植,平均每年用工累計達1萬餘人次,幫助他們增加收入。同時隨著我們合作社不斷發展,我們長期僱傭貧困戶有12人,為新源縣脫貧攻堅貢獻我們合作社的一份力量,明年我們合作社計劃以農民土地流轉託管與半託管經營形式,以種養結合的模式帶動更多的農牧民群眾共同走上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