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他將科技興農的「江蘇經驗」推廣全國 江蘇「時代楷模」糜林...

2020-12-22 新華報業網

  6月30日15:00,江蘇「時代楷模」糜林先進事跡發布會將在省廣電總臺舉行。鎮江市農科院果樹研究室原主任糜林同志將被追授江蘇「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糜林33年如一日紮根「三農」一線,把科技興農、助民增收作為畢生奮鬥目標,積極開展農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服務,把科技成果陸續推廣到中西部地區4個省、17個縣,累計培訓農民16萬多人次,幫助農民增收10億多元。2020年2月18日,糜林因長期積勞成疾,醫治無效逝世。

  糜林常說,「我本身就是農民家的孩子,因為看多了農民的苦,才立志學習農業科學技術,幫助農民致富。」他以不變的初心、熾熱的忠誠,在鄉村振興時代問卷上一筆一畫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註腳。

  有求必應的「百寶箱」 農民需要什麼就研究什麼

  上世紀80年代,鎮江農業以大田作物為主,農民「一年忙到頭、年年望天收」 ,百姓生活困難。1987年7月,糜林進入鎮江農科所(現為農科院)工作,他本是林學出身,卻因為農民需要,把果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落地作為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

  糜林在全國「時代楷模」趙亞夫的帶領下,和農科所的同事們提出了「崗坡增收、水田穩糧」高效農業發展思路,拉開了種植果樹等經濟作物的帷幕。

  他率先從日本引進無花果種苗,開展適應性研究。同時不斷研習日本最新果樹種植技術。在日本農文協電子圖書館,糜林至今仍保持著一項記錄——日本本土外專家訪問閱讀量,世界第一。

  這些年,隨著市場和農民需求變化,糜林團隊引進了甜柿、草莓、桃、葡萄、藍莓、薄殼山核桃、柑橘、大櫻桃等十幾個品類。農民需要什麼,糜林就研究什麼,他成了農民有求必應的「百寶箱」、「不專一」的專家和停不下來的「陀螺」。

  親力親為的「活地圖」 為農民增收嘔心瀝血

  糜林常說,只有「鐵腳板+示範戶」,才能讓科技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多年來,他從起初騎著自行車,到後來開著汽車,跑遍了鎮江各處果園,從沒使用過導航,因為他指導農戶的次數太多了,每條小路都熟記於心,成了「活地圖」。

  為了幫助句容市茅山鎮曹莊村村民唐躍進擺脫種梨「越種越虧」的窘境,糜林冒雨手把手教他修枝,剪一棵不會,就繼續示範,在糜林的幫助下,唐躍進每年的收入達到了30萬元。14年前,糜林曾在正月初五撥通了句容市後白鎮農民汪金海的電話,關心他的桃樹生長情況。正月初七,主動陪著汪金海前往果園實地指導。「一定要按照4x4的規格種。」「壟高還要再加高一點兒。」「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光照、通風、排水,平衡產量和質量。」14年後的今天,汪金海仍然清楚記得那天的場景和糜林所說的字字句句。

  如今,汪金海的果園裡,一千多棵桃樹間距規範統一、修枝整齊,宛如閱兵方陣,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示範基地,前來學習的果農親切地稱之為「糜氏標準園」。據統計,糜林直接指導過的農戶達1000多戶,面對面培訓農民5000多人次,每年助農增收6000多萬元。

  他用畢生精力踐行著趙亞夫「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的錚錚諾言。目前,僅在江蘇,糜林的徒弟中就湧現出全國勞模2名、省勞模3名、市級勞模36名,「亞夫二代」輻射帶動「新農人」,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獨特的風景線。

  為了讓更多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哪裡窮糜林就往哪裡跑,貴州沿河縣、新疆克州、重慶銅梁等幾個極度貧困縣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淡泊名利的「果樹保姆」 為富民燃盡生命之光

  這些年來,糜林牽頭完成的科研成果很多,但獲得的榮譽卻不多,他總是說,「年輕人評職稱更需要第一署名和評優評先」,於是,他總是把集體研究成果和申報表彰機會讓給團隊其他成員。他培養出眾多勞動模範,但自己卻沒有勞模稱號。在他心裡,農民富起來就是對自己最大的獎賞。

  糜林常年指導的姐妹桃園主王巧娣在15年間從一名沒有穩定收入的農村婦女,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年收入超過30萬元。但15年來,糜林沒有吃過她一頓飯……糜林去世後,果農彭玉洪常常在家裡嘆息後悔,記不清有多少個晚上,糜林打著手電診斷完她家的獼猴桃樹,都夜裡九點多了,自己卻拗不過他,沒有堅持給他下碗麵條,而是讓他餓著肚子離開……

  糜林這一生,對於農民,從不吝嗇時間,對他自己,卻惜時如金、極為苛刻。當地農民,無論認不認識糜林,只要得到他的手機號,就得到了一個有求必應、隨叫隨到的「果樹保姆」。

  2019年12月16日,糜林冒雨在果園裡修剪到天黑,擦完剪刀,對助手萬春雁說,「感覺身體有些吃力、很累,但工作不敢往後拖,事情安排得滿滿的。」這是萬春雁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聽到師父說「累」。 2020年2月4日,糜林覺得身體實在扛不住了,自己開車去了醫院,被確診為肝癌晚期。2月8日上午,糜林給萬春雁發送了一條微信:「因肝臟毛病,已於2月4日來南京住院治療,恐近期不能並肩作戰了,望不用掛念。」10天後,糜林與世長辭,終年57歲。

  至今,糜林的手機還不斷收到農民的諮詢電話、微信。女兒糜蓉將糜林的電話、微信轉給萬春雁使用。「你好,我是糜林的徒弟萬春雁,我將繼續為您服務。」當萬春雁的聲音透過糜林的電話傳遞出去時,人們明白——糜林,還在。

  6月30日15:00,江蘇「時代楷模」糜林先進事跡發布會即將舉行,交匯點邀您一起掃描海報二維碼觀看直播。

  美編:朱丹清 視頻:穆懷佳

相關焦點

  • 江蘇農業界痛失優秀果樹專家 農民的「朋友」糜林病逝
    從業33年來,農民需要什麼,他就研究什麼,他的研究成果涉及桃、梨、柿、葡萄、草莓、柑橘、大櫻桃、無花果、獼猴桃等領域,30餘項農業創新成果讓廣大農民普遍受益。糜林的足跡遍布全國5個省區,年均培訓農民5000多人次,幫助農民年增收3000多萬元。就在今年抗擊疫情期間,糜林還是省農科院組建的百名知名專家科技服務團成員之一。
  • 關於競標性選任江蘇興農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審計機構的公告
    關於競標性選任江蘇興農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審計機構的公告 2020-03-23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江蘇興農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佔用公司資產、部分...
    [風險]ST興農:東海證券關於江蘇興農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佔用公司資產、部分董事會、監事會公告與實際情況不符的風險提示性公告 時間:2020年01月10日 21:56:30&nbsp中財網
  • 立德樹人 書寫新時代強農興農新篇章
    ——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談會發言摘要牢記強農興農使命擔當教育部新農科建設工作組組長、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孫其信  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為新時代農林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方向提出了新指針
  • 國欣:當好科技興農的排頭兵
    順應國家大政 棉農也有大作為國欣:當好科技興農的排頭兵本報記者 魯 萍寒冬時節,室外溫度已到零攝氏度以下,但在河間市國欣科研智能溫室,卻是一派春光無限:香蕉、椰子、榴槤等33種海南特色水果長勢喜人。「農業發展的關鍵,是科技進步。把南方品種移植北方需要科技支撐,傳統種棉也需要不斷創新品種和方式。」盧國欣說,堅持創新發展和科技進步,國欣在廣袤的南疆越發壯大。「今後兩年,我們還要繼續擴大在新疆的棉花種植面積,推廣機械化、智能化管理,擴大我們河北棉種的影響力,帶動當地棉農致富。」
  • 新時代質量興農與域外經驗
    在新一輪農村改革中黨中央提出質量興農的戰略,對於如何通過深化改革,讓質量興農成為新一輪改革的主力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本文還主要總結了日本農村振興及發展六次產業的規律和經驗,以期為中國鄉村振興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參考。深化改革,走好新時代質量興農之路(第一部分)質量興農的戰略調整在戰略上要實現從溫飽型農業到小康型農業的轉變。
  • 涉農高校要爭做新時代高校強農興農的排頭兵
    [關鍵詞]脫貧攻堅;強農興農;鄉村振興;高等農林教育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接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在這個重要戰略交匯期,涉農高校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導,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更高要求踐行「強農興農」的責任擔當,以更大作為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校長朱善元:以「雙高計劃」推動高職教育高...
    江蘇24所王牌院校的書記校長們組成了「王炸」陣容,他們從學校建設的模式探索、創新改革等多方面,分享獨特的發展經驗,探討高職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李豔玲)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校長朱善元在論壇上以《以「雙高計劃」推動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題做了主題演講。
  • 興農環保實際控制人邱建興減持78萬股
    挖貝網訊 6月5日消息,興農環保(834450)實際控制人邱建興於2017年6月2日在股轉系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78萬股,股份減少2.37%,當前持股比例為54.27%。據了解,2017年6月2日興農環保實際控制人邱建興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完成78萬股的減持。權益變動前邱建興持股56.64%,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54.27%。
  • 興農環保實際控制人邱建興減持250萬股份
    挖貝網訊 1月3日消息,興農環保(834450)實際控制人邱建興於2016年12月29日在股轉系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減持250萬股,股份減少7.58%,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57.00%。據挖貝網了解,2016年12月29日興農環保實際控制人邱建興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完成250萬股的減持,權益變動前邱建興持股64.58%,權益變動後持股比例為57.00%。據了解,本次股權轉讓的信息披露義務人是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協議轉讓的方式減持公司流通股,不存在籤訂股權轉讓協議、行政劃轉或變更、法院裁定的情形。
  • 「四季瓜果香 從此無糜林」他燃盡生命點亮農民的春天!
    忽然一陣風稍用了些力氣,將一隻掛在苗圃上方的標牌吹落,他慌忙跑過去撿起來仔細掛上,喃喃地說:「兩個多月了,我只夢見過他一次,他讓我建好苗圃,注意分好類,別亂了」。竇永敏最後一次見神志清醒的糜林是2020年1月17日,那天兩人進行了一次深談。
  • 「土專家」做好科技助農大文章——記全國勞模張文平
    日前,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什邡市湔氐鎮食用菌協會理事長張文平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接受了表彰。推進科研成果應用積極助農增收脫貧什邡沿山區常年氣候溫潤,非常適合黃背木耳生長。在當地木耳種植戶的眼裡,張文平是個地地道道的「土專家」。說他「土」,是因為他推廣的技術、方法,非常切合農戶種植的需求,一推廣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全國先進工作者」鄭家文:興農,是我奮鬥一生的事業
    「全國先進工作者」鄭家文:興農,是我奮鬥一生的事業「全國先進工作者」鄭家文:興農,是我奮鬥一生的事業「全國先進工作者」鄭家文:興農,是我奮鬥一生的事業他是全國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原本在省城已有了安穩的工作,但他牽掛著家鄉的發展,心繫老百姓的疾苦
  • 農城科技燎原示範 強勢推廣成效顯著
    示範區成立18年來,楊凌始終圍繞肩負的國家使命開展各項工作,通過整合區內的科教、人才資源優勢,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共同助力,促進科技優勢迅速轉化為產業優勢,區校協同創新,積極探索出一條立足陝西、帶動旱區、服務全國的科技示範推廣路子。
  • 江蘇優良大米哪裡找?又有三個新品種超過「南粳9108」!
    2020年在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財政廳專項資金支持下,江蘇省農科院啟動實施「亞夫」科技服務項目,項目圍繞江蘇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和脫貧攻堅任務,實現科技服務三個轉變:科技服務由點向點面結合轉變、科技服務人員由兼職向專職轉變
  • 「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首批「特產代言助農服務點」揭牌
    「特產代言」專欄成為品牌助農欄目記者了解到,「特產代言」專欄是「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重點打造的品牌助農欄目,自2019年9月開通以來,已累計發布各類助農信息600餘條,有效帶動江蘇各地農產品銷售。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針對江蘇部分地區出現的農產品「賣難」現象,江蘇學習平臺開設「特產代言共解銷售難」特別專欄,幫助農戶拓寬銷售渠道,減少因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
  • 【紅領巾尋訪】「時代楷模」朱有勇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之際,我通過線上尋訪到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朱有勇。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先進事跡吧。   朱有勇,男,漢族,中共黨員,1955年11月出生,雲南箇舊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他學農愛農為農,敢做「頂天」科研,問鼎《自然》封面文章。
  • 知農愛農強農興農 農林高校,在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業
    一年來,中國農業大學著力推進「知農愛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大「強農興農」關鍵科技創新、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破「五唯」實施新型人才工程,以實際行動書寫全面學習貫徹落實回信精神的答案,更對何以知農愛農,何謂強農興農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