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5日),亞夫科技服務項目「江蘇省優良食味水稻產業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建設」啟動會在南京召開。
為貫徹落實江蘇省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工程八個千億級特色產業發展部署,接續傳承好「亞夫」精神,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貫徹江蘇省委提出的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提升蘇米品牌行動計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射陽縣人民政府於12月15日在南京召開亞夫科技服務專項「江蘇省優良食味水稻產業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啟動會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射陽大米產業研究院新品種食味品鑑會。
2020年在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財政廳專項資金支持下,江蘇省農科院啟動實施「亞夫」科技服務項目,項目圍繞江蘇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和脫貧攻堅任務,實現科技服務三個轉變:科技服務由點向點面結合轉變、科技服務人員由兼職向專職轉變、科技服務方式由遊擊戰向陣地戰轉變。以服務優勢特色產業為目標,構建亞夫科技服務體系,打造一支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能夠紮根基層和生產一線的科技推廣隊伍。通過「江蘇省優良食味水稻產業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的實施建設,將輻射帶動全省優良食味水稻標準化生產,提高稻米品質,帶動蘇米品牌升值,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益,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省現代農業發展肩負著為全國發展探路的光榮使命,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黨中央對江蘇的明確要求和殷切期望。江蘇農科院將發揮科技對鄉村振興的支撐作用,用科技引領和支撐江蘇農業「走在全國前列」,接續傳承好時代楷模趙亞夫同志的「亞夫」精神,用科技助力江蘇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
隨後,項目主管單位與項目承擔單位示範縣人民政府籤約共建「亞夫科技工作站」協議,省財政廳、省糧食與物資儲備局、省農業農村廳領導分別為新成立的「亞夫科技工作站」授牌。項目首席專家王才林研究員介紹了項目基本情況、實施方案和管理制度等。他指出項目將建立以品牌為引領、以品種為紐帶、以加工企業為龍頭、以適度規模經營為基礎、以標準技術服務為依託的優良食味大米產業發展新機制。全面提升蘇米的市場價值和產業競爭力,使種植優良食味蘇米品種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和企業增效創收的重要途徑,確立蘇米在全國的良好市場形象。希望通過這個項目,淮北優良水稻種植面積從目前25%提高到50%,畝產值增加400元,大米的品牌價值每斤提高1到2元,按每畝產出700斤優良大米,種植1500萬畝計算,就可增加100億元,社會經濟效益巨大。
啟動儀式上,參會專家和各界代表對江蘇省農科院和江蘇射陽大米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建設的射陽大米產業研究院研發的新品種進行稻米食味品質鑑定。江蘇射陽大米產業研究院是江蘇省農科院響應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改革的新舉措,通過兩年的品種試驗,江蘇省農科院新培育的5個「射陽大米」。射陽縣委副書記張鵬程介紹:目前射陽大米在上海銷量佔比在20%以上,網上銷售覆蓋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與會代表對稻米飯感官評價現場打分,最終有3個「射陽大米」核心新品種,食味品嘗分值超過目前生產的主打品種南粳9108,這些新品種都具有香味濃鬱,口感香糯柔滑等特點,且生育期較南粳9108明顯縮短,較好地解決了淮北地區稻米產業發展缺乏香型優質品種的困境。江蘇射陽大米產業研究院階段性成果的初具成效,為下一步全省推廣優良食味品種,推進蘇米品牌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俞海 張賀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