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講到了少兒編程與成人編程的區別,這一期我們將更深入地解讀少兒編程——從0→1的進階式編程課程是怎樣設置的。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大數據分析、AI等逐漸走入人類生活領域,新時代已然到來,世界各國對人工智慧發展愈加重視,對青少年的科學技能培養尤為看重。少兒編程&機器人教育已成為科技強國發展的重要一環。
相對於一些西方發達國家而言,中國的編程教育起步較晚。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的引入和普及才為編程教育的萌芽奠定了基礎。21世紀10年代後,國內一系列積極政策進一步推動國民編程教育發展,但時至今日該領域的教育普及率仍舊不高。
少兒編程&機器人教育對孩子成長愈發重要,而懂編程的家長為數不多,甚至對少兒編程存在許多誤解:
「學什麼?」
「小孩子怎麼敲代碼?」
「女孩哪有學編程的......」
其實編程教育並不是為了培養一群所謂的「碼農」,在國際社會上,少兒編程課程一般面向3-18歲青少兒,少兒編程不僅是在學習編程知識,更著力於開發孩子的思維創造力、知識遷移能力,從零基礎到「馳騁」編程世界,與人工智慧時代接軌。
以原子同學AtomSTEM少兒編程課程體系為例,分析少兒編程課程從0→1進階式逐步建立孩子編程思維的過程。
原子同學AtomSTEM少兒編程結合孩子學齡情況,從5歲開始進行編程教育啟蒙,其擁有一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少兒編程&機器人課程體系,其少兒編程課程根據年齡段劃分為P-Primer入門級、P-Starter初級、P-Advanced中級、P-Senior高級四個階段:
P-Primer入門級(5-8歲)
瑪塔(Mata)課程強調以兒童為中心的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是支持者和指導者,課程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跨學科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團隊合作。
ScratchJr是一個入門級的程式語言,其靈感來自於麻省理工開發的流行少兒編程Scratch,它是一個入門級的程式語言,可以使用它創建自己的互動故事和遊戲。
Code 課程已有全球數千萬學生和100萬教師使用。該課程將結合豐富多彩的主題,以闖關的形式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培養孩子對編程的興趣,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P-Starter初級(8-12歲)
Scratch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的一款面向少兒的圖形編程軟體,通過設計遊戲和故事,學生不僅可以學到一些編程的概念,而且可以了解更多物理和數學知識。
App inventor它拋棄了複雜的語言代碼而使用積木式的堆疊法來完成應用程式開發,可以讓學生用一個網頁瀏覽器和一臺手機為自己的Android手機開發一款個性App,力求讓中國的中小學生做一個真正會「玩手機」的人。
P-Advanced中級(11-15歲)
Python超越C#,與Java,C,C++成為全球前5大流行程式語言之一。Python它更加易學、易讀,非常適合快速開發,難度低於java,更適合初學編程者,讓初學者專注於編程邏輯,而不是困惑於晦澀的語法細節上。
P-Senior高級(13-18歲)
C++ 擅長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基於過程的程序設計。本課程接軌由CCF(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辦的CSP-J/S競賽(替代NOIP—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為之後參加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NOI)打下基礎。
少兒編程一般採用由淺到深的教學方法,針對「0」基礎的學生,根據其所處學齡階段給予相應的課程規劃,實現從簡單易理解的實物編程基礎課→編程代碼進階課→跨學科學習及綜合應用。真正實現從0→1的進階式學習。
我們可以看出,原子同學AtomSTEM課程設置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課程覆蓋5-18歲青少兒,同時融合了STEM教育理念,採用PBL項目式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構建」的5E教學法。
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互動式場景引入,探索事物原理和規律,從而得出結論,通過發散思維,應用於實際生活中,解決現實生活中有價值的問題。
原子同學AtomSTEM 擁有強大的師資團隊,由海內外顧問為主導的研發團隊和專業的教師團隊組成,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教研成果和教學經驗,系統化課程體系更是為初學者和全方位發展的孩子提供可持續優化的課程學習方案,為孩子們帶來全方面的綜合素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