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指揮員自作主張,卻換來彪炳戰史的大捷

2020-12-26 騰訊網

1946年10月,蔣軍調集了多達8個師、共10萬兵力,由名將杜聿明統領,大舉進犯南滿,妄圖殲滅我東北聯軍第三、四縱隊。

由於敵情需要,四縱不得不多線作戰,兵力呈現較為分散的狀態,總共10000人左右,卻被迫分作四路,其中兩路分別駐守賽馬集和摩天嶺,一路由韓先楚率領正在支援三縱作戰,還有一路負責攻打小市鎮,由司令員胡奇才率領。

打仗講究集中優勢兵力,如此多處分兵必然存在不小的風險。

戰事的發展果然驗證了這一點:三縱十師、十二師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先後遭到失利,胡奇才那一路人馬也不得不撤出戰場。

更糟糕的情況還在後面,四縱和遼東軍區的首腦機關遭到蔣軍數萬之眾的四面圍攻,形勢萬分危急!

就在這時,胡奇才接到遼東軍區指揮部的電令,要求他派一支部隊前往草河口阻擊敵人,掩護軍區機關轉移。

這道命令讓胡奇才陷入極為艱難的處境中。

要想真正在草河口擋住敵人,讓軍區機關安全轉移,就必須派出一支主力部隊。

可是這樣一為,軍區機關的危機解除了,那麼本已處在不利形勢下的四縱怎麼辦呢?

在敵我雙方兵力約為10比1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出現的一種結果是:面對敵軍的大舉緊逼、重重圍困,四縱只能步步後撤、分割包圍,直到一敗塗地、拼光有生力量。

如果四縱拼光了,整個軍區的很大一部分壓力將由三縱來承擔,如果三縱最後頂不住了,軍區機關又何去何從?

通過對敵情我情的冷靜分析,胡奇才認為當前最可取的辦法,就是把他手中碩果僅存的這部分主力部隊陳兵於賽馬集一線,死死頂住敵軍中最不可一世的第二十五師。

這樣做的話,一方面可以為軍區機關轉移爭取足夠的時間,另一方面能夠有足夠的迴旋餘地,讓四縱把兵力集中起來對付敵人,不致再犯分兵這一大忌。

也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兼顧軍區機關和四縱,才能真正兼顧到眼前的困局和今後要面對的問題。

可是戰機稍縱即逝,時間異常緊迫,先不說軍區最終能不能接受這個方案,就算是能接受也要耗費很多時間來解釋這樣做的理由,更何況軍區機關已經處在轉移狀態,一時無法聯繫上。

如果未經請示就讓四縱擅自行動,就意味著違抗軍令,必須接受上級處分。

但是胡奇才知道,在如此複雜微妙的形勢下,自己身為全縱指揮員,必須勇於決斷、敢於擔責,決不能猶疑不定、坐失良機!

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否則兩頭都要落空!胡奇才斷然決定「自作主張」:置分兵草河口的命令於不顧,帶領手頭現有的人馬立即趕到賽馬集北面的分水嶺,在那裡阻擊敵人!

當時,四縱政委彭嘉慶、副司令員韓先楚、副政委歐陽文、參謀長李福澤都不在身邊,胡奇才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十一師政委李丙令等幾個師級幹部。

李丙令支持胡奇才的方案,但他也捏了一把汗:不去草河口,自作主張改變行動,那可是違抗軍令啊!

胡奇才斬釘截鐵地說:「這一仗不得不打,勢在必行!出了什麼事,我老胡一個人來扛!」

既已下定決心,就不能瞻前顧後,胡奇才當即作出戰鬥部署:

十一師三十一團迅速推進到分水嶺,設置陣地堵截敵二十五師;十二師三十五團邊打邊往東走,在掩護軍區機關轉移的同時,將原來分散出去的兵力收攏起來。

也就是說,四縱要一掃此前分兵造成的頹勢,變「五指」為「鐵拳」,尋機殲滅敵軍一個主力團甚至主力師!

部署好戰鬥之後,胡奇才也終於聯繫上了彭嘉慶,並將自己的想法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

最後胡奇才在電話裡說道:「政委,我很清楚自己這麼做意味著什麼、要承擔什麼後果。不過決心既定、號令既出,我顧不上那麼多了!」

彭嘉慶並沒有急於回答,而是沉默了片刻才從容說道:「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司令員的想法我全力支持,如果有事不要你一個人扛,咱倆一塊擔著。」

有意思的是,就在他倆打完這個電話後不久,胡奇才就收到東總指揮部發來的電報,要求四縱集中優勢兵力打運動戰,尋機殲敵。

這說明什麼?說明東總首長與胡奇才「不能分兵」的思路不謀而合啊!

既然有這把「尚方寶劍」,胡奇才再也沒有了違抗軍令的顧慮,率領部隊果斷出擊!

戰事的推進過程幾乎與胡奇才的計劃完全吻合——

10月21日至23日,十一師三十一團在分水嶺迎頭痛擊敵人,並與十一師及十二師主力會合在一起。

此後,四縱部隊不斷擴大戰果,採取邊打邊走的戰術,把敵人引誘到新開嶺地區。

副司令員韓先楚率領原配合三縱作戰的第十師及時趕到,四縱得以恢復完整建制。

10月31日至11月2日,四縱大軍全殲號稱「千裡駒」的敵第二十五師8000餘人(其中包括俘敵少將師長李正誼等4000餘人)。

這就是彪炳戰史的「新開嶺大捷」,是東北聯軍在東北首次成建制地殲滅敵軍一個整師。

當捷報傳到東總指揮部,當時的第二政委羅(榮桓)帥感嘆道:「胡奇才,真奇才也!」

不少軍史研究者認為,這一仗韓先楚當然功不可沒,但胡奇才自作主張的決策才是最關鍵的。可以說,這場彪炳戰史的大捷是他「提著腦袋」換來的。

相關焦點

  • 亮點:毛主席臨陣換將,許世友默認違抗軍令
    古今往來,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違抗軍令,輕則懲處,重則殺頭。但這兩種情況都發生在濟南戰役。1948年9月,毛主席統觀全局,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決戰階段,在醞釀三大戰役的同時,決定首先發起濟南戰役。濟南戰役是戰略決戰的首戰,也是三大戰役的開局之戰,毛主席極為重視,從作戰構想、作戰方針、兵力部署、突擊重點等每一個細節,粟裕都須通過電報向毛主席請示匯報。
  •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並不是隨便玩的技術活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屬於一項技術活,也是權力遊戲的一種,需要一定的資歷和特定的場景。在古代缺乏通訊技術,後方不了解前方的情況,在前方的就有必要自己作出抉擇並付諸行動,戰爭是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沒有時間等待而錯失良機。
  • 玄雍資料篇: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將軍,恕難從命
    玄雍資料篇: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將軍,恕難從命
  •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從近似遊戲中開始的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經典指帶兵將領建立權威的一種技術,避免受後方不明戰場軍情人士的掣肘。這是在古代沒有通訊技術的情況下,面對瞬息萬變、機會稍縱即逝的情況下,沒有辦法的辦法。這至理名言,一開始卻是在近似遊戲中得到驗證的,在首次實戰運用中的效果也是特別的棒!
  • 《瞄準》:八萬楚軍換嫡系,威逼利誘,總裁逼廖傑起義
    然而,衡州大捷,參謀長錢珏臨時變卦,而錢珏背後是遠在溪口,早已下野的總裁。 總裁出爾反爾,將廖傑和八萬楚軍推入衡州,其心思天下皆知。廖傑一再退步,總裁步步緊逼,終將逼反廖傑。
  • 明天,跟什麼樣的指揮員去打仗?
    「對於指揮員來說,這本事那本事,能打勝仗才是真本事。」考評組成員、國防大學教授張玉良告訴記者,這樣的集訓他還是第一次參加。目睹指揮員們謀戰思戰的練兵姿態,他強烈感受到實戰化訓練「風暴之勁」。將者,因戰而生。戰爭年代,我軍指揮員是一仗接一仗打出來的。和平時期,遠離了戰火硝煙,指揮員該如何培養,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課題。
  • 被舊史推許為孫武白起不及——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大將李光弼
    其中一個,被舊史書推為,就是古代的名將孫武、吳起、韓信、白起都比不了的人。他生前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將領之一,備受寵愛的光環;最後卻擁兵自重,不聽調遣,晚景悽涼。他就是大唐名將李光弼。他少年即入軍旅,任左衛親府左郎將。期間為父守喪,嚴遵禮法。李光弼治軍嚴整,很有謀略。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史思明作為先鋒,攻城陷地,所向披靡。
  • 不為人知的抗日名將羅卓英,打出「上高大捷」與「仁安羌大捷...
    除了中央軍部隊外,其餘地方部隊表現也很優異,川軍,東北軍,桂軍等部隊紛紛開赴淞滬戰場,和日軍進行了激烈戰鬥。整個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中國軍隊傷亡30萬人,將軍級別的軍官犧牲15名,戰役最激烈的時候,幾乎一天就打光一個師。在戰場上他運籌帷幄,將自己的軍事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此期間日軍未能跨越瀏河、嘉定一步,破碎了日軍想要圍攻上海的計劃。
  • 小夥自作主張給鄰居家狗換了窩,反被鄰居感謝,網友:幹得漂亮!
    現在越來越多的讓人養寵物狗了,看家護院的狗越來越少,其實會看家的狗才是最忠誠的,它們每天不纏著主人出去玩,而且吃什麼都可以,從來不挑食,無聊了可以自己玩,有時候主人不在家,家裡來了不認識的陌生人,狗狗會拼命保護家裡的每一件東西。小夥和別人合租在一個院子裡。
  • 朝鮮義軍抗擊倭寇、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幸州大捷
    不過在碧蹄館之戰之後,由於受限於後勤和兵力不足的問題,李如松不得不撤兵平壤,之後和日軍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對峙和談判。在這期間,實質上還出現了一場朝鮮義軍所獲得的重要勝利,而這場勝利,實質上對於當時整個戰局都發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就是朝鮮名將權慄所領導的幸州大捷。
  • 統帥的"勝戰之問",這次考核讓指揮員找到答案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練兵之要,先在練將。指揮員訓練歷來是軍事訓練的重點,也是難點。「良將用兵,若良醫療病,病萬變,藥亦萬變。」和平時期,遠離了戰火硝煙,「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更顯迫切。未來作戰不會是歷史上哪場戰爭的翻版,不能站在思維浪尖上的指揮員,必將被淘汰在戰爭的退潮裡!未聞鼙鼓,先育良將。
  • 戰功彪炳,一人一槍,違抗軍令,用機槍打飛機不是電視劇
    之前在一些近現代的影視作品中,出現了一些不真實的演繹,劇情不真實,服裝不真實,人物說話也不真實,其中有一個戰鬥場面是用槍打飛機的,很多朋友看到後覺得不真實,然而現實中就有這麼一個戰士,他用機槍打飛機。這個人是誰呢?讓我們慢慢說。
  • 明星冬天走紅毯如何保暖,江疏影穿秋褲,周冬雨自作主張把禮服換...
    明星冬天走紅毯如何保暖,江疏影穿秋褲,周冬雨自作主張把禮服換成長褲 不過有的明星倒是挺機靈的,冬天走紅毯為了不讓自己太冷就會採取一些小小的保暖措施,所以接下來咱們就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偷偷保暖的吧!
  • 自作主張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自作主張,指沒有經過上級或有關方面同意,就擅自處置。出自: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但那楊景是一個郡馬,怎好就是這等自做主張,將他只一刀哈喇了。」近義詞有:擅自做主,自作主張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擅自做主。
  • 二戰冷酷軍令:270號命令,66萬蘇聯士兵為何投降也不遵守?
    1941年8月16日,蘇聯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頒布了堪稱是二戰歷史上最冷酷的軍令:第270號命令,全名為《關於貪生怕死和叛國投降的問題,以及禁止這種行為所採取的的措施》。  這份著名的軍令,受到了後世的關注,其中折選軍令最重要的幾條內容提供大家閱讀:
  • 【戰史戰例】萊蕪戰役:首創解放戰爭內線作戰殲敵最多紀錄
    從2019年8月1日開始,我們開闢「戰史戰例」專欄,陸續介紹古今中外著名戰役戰鬥,供讀者學習研究,進一步提高軍事素養。華東野戰軍完成整編後,除以2個縱隊留在蘇中、蘇北敵後外,其餘8個縱隊均在山東解放區執行內線作戰任務。1月下旬,師以上指揮員會議在臨沂附近召開,傳達了毛澤東「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總結了華東戰場7個月作戰的經驗教訓,統一思想認識,大大鼓舞了戰鬥情緒和必勝信念。
  •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出處
  • 【勞動者的一天】當機場運行指揮員的「桃源佬兒」
    龔鬱翔正在指揮室工作。龔鬱翔本人供圖龔鬱翔本人供圖    龔鬱翔告訴記者,今年「五一」小長假到來之際,運行指揮員的工作壓力便呈現出爆發性增長。這幾天,他不僅要與客機飛行員溝通,還要同相鄰管制單位進行協調。由於飛機流量大,除最大限度保證安全外,還要考慮地面運營效率等。畢竟,在這裡一次差之毫厘的失誤,就可能引起重大事故。
  • 真正的「抗戰第一大捷」被塵封?
    最近,經過國內多位專家學者歷時多年考證認為:1932年3月由共產黨員李延祿(後任東北抗聯四軍軍長)直接指揮的「鏡泊湖連環戰」,是東北也是全國「抗戰第一大捷」。  此戰發生於1932年3月13日至27日,在東北東部的鏡泊湖地區。在東西100裡、南北300裡的深山野嶺裡,李延祿調動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部隊和義勇軍等,先後部署5次伏擊,5戰4勝,基本殲滅了日本關東軍天野旅團7000人。
  • EVE:彪炳遊戲史冊的"49會戰",千人規模百萬戰損的戰役
    EVE:彪炳遊戲史冊的"49會戰",千人規模百萬戰損的戰役 2020-04-27 21:59  碎碎念工坊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