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沙龍」∙教書育人:上海大學舉辦課程思政教學交流活動

2020-12-18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4月8日電 (殷曉)疫情來襲,線上教學不斷「線」,上課培訓兩不誤。4月2日下午,上海大學舉辦第40期教師教學沙龍暨「雲上思政」課程育人教學交流活動。120位教師雲集「Zoom」視頻會議平臺,不離不棄,整整3個半小時,熱議如何思政融入課程,如何線上講好抗疫故事。全國優秀教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張黎聲教授應邀擔任點評嘉賓。上海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聶清、教務處處長彭章友全程參加。沙龍由上海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顧曉英工作室」主持人、教務處副處長顧曉英主持。

  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學院黨政領導、領航團隊、領航課程負責人及團隊骨幹教師,校課程思政試點課程和示範課程負責人,院教學系主任、教學秘書、課程思政聯絡員及其他高校老師等在線互動。本次雲上沙龍,還吸引了貴州及本市兄弟高校的老師們一併參與。

  教務處副處長顧曉英總結了2019年學校課程思政工作進展,講述了領航校「領導領銜,教授帶頭,黨員爭先,課程必修」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她重點介紹了疫情以來,上海大學有效推進「雲端」課程思政的舉措,如率先組織教師「雲培訓」、「雲沙龍」,「雲推進會」等,發動領航學院、領航團隊及領航課程負責人將抗疫故事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得到新華社、《光明日報》、《文匯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中新社、上海第一教育、中國社會科學網等諸多媒體的密集報導。學校已連續舉辦四期戰「疫」「雲上思政」課程思政系列公開課,受到課程班學生歡迎,吸引平臺校內外數千網友收看。校黨委副書記歐陽華,校黨委常委、黨委統戰部長、教師工作部部長曹為民,領航學院黨政領導和各部處長等紛紛參與線上公開課。

  經濟學院教授尹應凱,材料學院李莉娟,機自學院藍箭,理學院白麗華、楊靜樺,美術學院馬琳,社會學院汪丹,生命學院肖俊傑,悉商學院聶晶,文學院倪蘭,國教學院闞懷未等11位教師分享「雲上思政」教學理念和設計。

  領航學院經濟學院尹應凱教授講述在「國際金融」課程中結合疫情期間人民幣匯率變動,引導學生理性看待,要對人民幣有信心,要抬頭看世界,要有全球化的視野。他勉勵學生發奮圖強,「百年事業三更起,萬裡江山一局棋」。

  領航學院材料學院李莉娟結合領航課程「金屬凝固」課講述上海大學先進凝固技術中心團隊依託「上海市重點創新團隊」,讓學科融入課程,「材料」服務抗疫。她舉了兩個很典型的例子,一是董瀚院長團隊研發的含銀抗菌噴霧可以抵抗病菌,納米含銀抗菌刀對病毒有殺滅效果;二是白瑞成老師研發的抗菌紡織材料可適用於防護服,用身邊案例提升學生專業自信,增添學生愛國榮校情懷。

  領航學院機自學院藍箭在「網際網路+」課程中,引導學生以積極心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充分利用專業知識,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藍老師驚喜地發現學生能夠創新思維,用數據分析疫情,用專業參與抗疫,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社會,服務於國家。藍老師動情地表示:「特別感動,特別自豪,為同學們點讚!」

  「疫情之下,我們模擬了一個網上醫院的整個過程。人類作為唯一已知的智能生命,我們漫長的進化裡程看似十分孤獨,人工智慧會成為我們孤獨進化的工具與解體,還是陪伴我們共同向前的夥伴?」生命學院副院長、國家優青肖俊傑教授介紹領航課程「生命智能」在線育人情況。這是一門整合人工智慧、醫療技術、生命哲學的通識課,團隊突破生物醫學、生命技術等專業知識,融入社會、倫理和法律等人文內容,講述人工智慧如何參與抗疫,激發學生立志創新,承擔起國家強盛、民族崛起的未來使命。

  「大學物理」是理學院領航課程。冬季學期,27個班級3000多名學生在修讀本課程。這門「硬核」公共基礎課的課程組負責人是白麗華。白老師講述了課程團隊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課程思政的。團隊引用牛頓的抗疫故事鼓勵學生疫情期間安心學習,發掘中國古代到現今科學家故事激發學生家國情懷,聯繫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培養學生探索精神。疫時,網課成了必須。團隊摸清學生需求,提供在線教材,加開習題課,「私聊」點對點關注學生學習,贏得學生好評。

  上海市教學能手、曾獲上一屆市青教賽一等獎的理學院青年教師楊靜樺展示了「微積分」課程是如何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把抗疫素材融入課堂的。他感慨,我們不僅僅介紹數學知識,解析數學題目,還可以引導學生活用課程知識點,看清新冠疫情中的政府決策,用數學工具去分析戰疫情況,讓學生體味到學習微積分的小用乃至大用,重新定位數學課作為基礎課程的價值。

  作為課程思政示範課代表,悉商學院副教授聶晶分享了講述了「管理心理學」如何幫助「疫情下學生的心理成長」。她以疫情中出現的紛繁複雜的多渠道輿論信息為切入點,討論群體思維對人們決策產生的影響,直面學生心中的衝突和疑問,增強學生的認知判斷能力,增進了中國自信。

  圍繞「美育、藝術管理和公共文化創新」,領航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馬琳作了分享。她突破課堂教學的物理限制,帶領學生走進鄉村、社區,將專業知識及時付諸公共藝術實踐,體驗社區「天地一片雲」藝術工作坊。疫時,馬老師通過線上美育講堂、美術館、顧村公園直播講課等形式,拓展美育課堂,引導學生、廣大市民和網友去感悟生命之美,用藝美抗疫,得到新華社、上觀新聞等諸多報導。

  如何看見疫情中的社會?作為領航學院的領航課程,社會學院副教授汪丹結合「費孝通學術思想」課程作了分享。課程旨在以前輩社會學家費先生個人學術生命和思想帶動學生,尋求自己社會人的認同。費孝通先生的外孫、弟子等作為嘉賓參與課堂教學,學生感覺「看到了活生生的費先生」。疫時線上教學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三個平臺展開,引導學生做好「社會」人,一是社會學專業能力的人,二是優秀的有擔當能力的社會成員。「3學分的課學出了10分的收穫」。疫情發生後,教師帶給學生從實求知的認識論、方法論訓練,引導學生看到疫情中的社會,更可以看到疫情後的社會。

  《人文關照下的思政元素:談文院課程思政》是領航學院文學院教學院長倪蘭的分享題目。她從「挖掘思政元素、引領研究型課程、激發教師活力、樹立課程典型」等四個方面作了小結。院長張勇安教授和青年教師劉招靜結合疫情講好核心通識課「全球文明通論」、張薇老師講授「莎士比亞精讀」,發表《在瘟疫中求生和寫作的莎士比亞》,受到《文匯報》、學習強國報導。舒健、汪雨萌老師等線上給予學生人文關懷教育。通識課「中國手語文化」關切了特殊人群的抗疫宣傳和應急語言需求。文學院有22項國家社科和教育部的重大項目,22位首席專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課程思政中。學院用好公眾號平臺,展示課程建設、書目推薦與教學案例等,營造教師教書育人氛圍。

  國教學院副院長闞懷未老師分享了如何在疫情來襲後開展針對國際學生開展線上「知華友華」教育。冬季學期國教89門次課程,面向698名國際學生,包括本科研究生和非學歷生。全院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效為導向,以網絡為突破點,落實線上教學任務,讓國際學生親身感受到學校給予的人文關懷,在親身經歷中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聯絡組24小時在線,守候在心理援助熱線,確保「一個也不落下」。學生發來「山川異月,風月同天,我們和中國在一起」的感言。

  上海中醫藥大學張黎聲教授熱情肯定了上海大學課程思政成效,一是每一位老師都結合當前疫情展開課程思政,保證了課程思政的鮮活性;二是上海大學課程思政平臺做得非常好,即課程設計做得精巧,無論是線上思政還是社區思政;三是老師們用心、用功、用情,做到了專業課程和思政元素的貼切融合,收穫了學生積極反饋。課程思政要與學生的職業前景關聯,無論從術、道到情,課程思政都能促進師德師風。他希望教師們注重採集學生的質性、量化反饋,並進行研究,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和成果。

  聶清副校長表示,11位老師的分享給人「春光明媚,陽光燦爛」的感覺。老師們激情投入,用心、用情、用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越來越多學生,體悟到上海大學是一所有紅色基因的大學,是一所有使命擔當的大學。做好課程思政,教師得提升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課程思政需要教師對學生有價值引領,把學理、哲理與教育相連,把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個人發展緊密連接。課程思政需要教師為人師表,需要學生打開心扉。她列舉《與子同行:傾聽學生的聲音》一書,希望大家深入研究青年特點,努力成為青年學生的指路明燈。

  教務處處長彭章友指出,課程思政需要教師要有很深的思考,很深的思政意識,還要有內容、方法和系統思維、效果。希望老師們深入研究課程思政學理,研究領航校、領航團隊和領航課程建設,拿出更多標誌性成果。

  本次「雲上沙龍」是上海大學紮實推進課程思政領航校工作的又一舉措,也是上海大學教師線上教書育人的成功案例匯集。倪蘭老師感言:「每一次參加課程思政的會議都會很感動。因為發現上海大學有這麼多熱愛教學、熱愛學生的老師願意投身這樣的工作當中。」

  據悉,自2014年首開「大國方略」課程,成為「中國系列」課程發祥校,上海大學於2017年獲評「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整體校」,2019年學校躋身「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整體改革領航高校」。社會學院、美術學院、機自學院、文學院、理學院、材料學院和經濟學院7個學院入選「領航學院」,13支教學團隊入選「領航團隊」,122門課程入選「領航課程」。2020年以來,學校已召開黨建會議,發布年度黨政工作要點,列出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校院領導進課堂,通過教師「雲培訓」,啟動「雲上思政」系列公開課等,積極打造名師優課,紮實推進課程思政領航校建設。(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李秋瑩  

相關焦點

  • 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高校處長沙龍(第二期)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上海市《關於深入推進上海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意見》,不斷深化高校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加強上海市課程思政整體改革領航高校之間的交流,強化聯動領航高校的教學和研究力量,在上海市學生德育發展中心的指導下, 「上海市課程思政領航高校處長沙龍(第二期)」於11月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
  • 上海大學舉行2020年度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展示暨結項答辯
    7月17日電 (殷曉)上海大學15日舉辦2019年度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展示暨結項答辯會。他說,上海大學課程思政工作起步早,起點高,最重要的一點是,學校已從上到下形成課程思政建設良好氛圍,顧老師和「大國方略」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已在課程思政平臺建設和學理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成績。我們要齊心協力把課程思政工作推向深入,把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工作與課程建設、專業建設緊密融匯,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 上海大學召開新時代領航高校思政課+課程思政創新教學研討會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5月15日下午,上海大學在寶山校區馬克思主義學院會議室舉辦「新時代領航高校思政課+課程思政教學創新研討會」。會議由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主持。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五名嘉賓與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代表、課程思政領航團隊負責人代表、部分領航課程負責人及教師工作部、人事處、宣傳部負責人共30餘人與會。本次研討會其實也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教授的調研會。他即將赴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他關切的話題是線上高校思政課教學與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 聚焦|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了!對外經貿大學舉辦首屆全國...
    2020年12月21日,由我校主辦的首屆全國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暨財經類高校課程思政聯盟成立會議成功舉行,來自我校及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山東財經大學
  •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舉辦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展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
    12月15日,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舉辦2020年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展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大比武」選拔賽。本科生院院長、教務處處長甘屹、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餘宇楠、黨委書記汪維、院長趙來軍、黨委副書記蒲瑩瑩、各系教學負責人、各系黨支部書記、各領航團隊負責人、領航課程負責人代表以及本科教務辦成員出席了活動。
  • 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榮獲首屆全國高校外語課程...
    12月19-20日,首屆全國高等學校外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賽在北京舉行現場決賽。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團隊榮獲本科大學英語組特等獎。》精神,使各級各類外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進一步發揮外語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積極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外語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 物理學院舉辦「課程思政」專題講座——「原子物理學教學與課程...
    各系所中心教師代表共100餘人參加了本次webex線上講座。講座由副院長彭良友教授主持。劉玉鑫介紹了國家、教育部和學校對課程思政建設的政策及相關文件發布的國際國內背景和具體內容。他從課程思政的理念與內涵、課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及融入、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以及課程思政示範課建設中遇到的問題與思考四個方面展開,分享課程思政建設的經驗與心得。
  • 教師是做好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關鍵
    2016年,上海高校圍繞立德樹人這一主線,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把課程思政納入整體學校規劃和課程體系,構建融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專業課等多類課程於一體的立體化課程體系,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現轉型。
  • 江蘇省本科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首期培訓班在河海大學舉辦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2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張友琴)8月16日至18日,江蘇省本科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訓班在河海大學舉辦。河海大學副校長董增川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江蘇省教育廳高教處邵進處長受邀作特邀報告,江蘇省教育廳高教處徐冰主任出席開幕式致辭。
  • 課程思政「三問」:課程思政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近年來,實施課程思政逐步從部分高校在「點」上的探索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界在「面」上的共識。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理論工作者有必要從學理上明晰「課程思政是什麼?課程思政為什麼?課程思政怎麼幹?」這三個問題。課程思政是什麼?
  • 皖西學院讓課程思政融於教學 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推進學校「三全育人」工作,把「課程思政」落實到教師、落實到課堂,2020年1月10日下午,皖西學院舉辦了外語類課程思政研討會。
  • 【以本為本】(54)多舉措創新體育教學課程思政建設新模式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體育部積極探索,對線上教學實施細則、課程思政滲透及教學目標等內容做出明確規定和詳細規劃,組織專業團隊對體育課線上教學進行設計,抓住機遇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在體育部全體教職工共同努力下,線上教學有序進行,形成了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
  • 課程思政 | 上海醫學院:以人文醫學教育為載體,促課程思政建設落地...
    學校官微陸續推出「課程思政」系列報導,全面展示各院系、各學科、各科研機構在「三全育人」整體格局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典型案例,綜合呈現復旦大學在課程思政建設上的探索與成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圍繞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根據學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和「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將人文醫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創建了「課程建設、實踐基地、理論教材」三位一體的人文醫學課程思政體系,醫教協同培養守初心、鑄信念、強人文、有大愛的創新型卓越醫學人才
  • 上海交通大學李梁教授應邀來我校做課程思政專題報告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特邀請上海交通大學李梁教授到我校做「關於課程思政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的報告。報告會在金明校區行政樓二樓報告廳舉行,副校長闞雲超、各學院教學副院長、國家級及省級一流專業負責人、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負責人等100餘人參加了此次講座,講座由教務處處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李捷主持。李梁從政策層面追溯課程思政的起源與發展,緊緊圍繞「教育邏輯」「課程邏輯」「教學邏輯」三條主線來進行報告。
  • 中外合作辦學如何領航課程思政建設?上大雪梨工商學院融「四史」周...
    中外合作辦學如何做好課程思政建設?11晚,第九期上海大學「雲上思政」領航者雲活動由中外合作辦學領航學院雪梨工商學院承辦。主講為上海大學雪梨工商學院聶晶副教授。主持嘉賓為上海大學雪梨工商學院黨委書記李雙和校教務部副部長顧曉英教授。本校多個院系教師及桂林旅遊學院等兄弟院校師生線上參與。
  • 華東政法大學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央廣網上海12月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華東政法大學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昨天成立,課程思政教學展示活動同時舉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汪歙萍、上海市教科院德育院黨支部書記、副院長宗愛東、上海大學教務部副部長顧曉英,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葉青出席活動。
  • 2020年山東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召開
    山東大學樊麗明校長做主旨報告。會議邀請了山東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湖南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高校的領導和老師就課程思政研究和建設進行經驗交流。會議採用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參加線下會議的有來自全省高校的近300名代表,參加線上會議的超過2萬人。會議得到全省高校和教師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對山東高校的課程思政研究和建設發揮了重要的帶動作用。
  • 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舉辦2020年「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比賽
    為貫徹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文件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廣大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課程思政育人作用,2020年12月3日下午,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各教學系部在被動樓智慧教室舉辦了學院2020年「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展示比賽。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著力畫好「課程思政」同心圓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認真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根本問題,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著力畫好「課程思政」同心圓。  強化體系建設,嚴格落實課程思政要求。
  • 上海大學體育學院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專題研討會
    10月18日電 (楊小明許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15日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上海大學體育學院黨總支第一時間組織專題會議,全面學習文件,研討如何結合實際踐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