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數學家高斯曾經說過:「給我最大快樂的,不是已懂的知識,而是不斷地學習……不是已達到的高度,而是繼續不斷地攀登。」
這句話告訴我們,想要學好數學,就要有一種永不滿足、勇於攀登的精神。
不能因為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就輕易滿足,而是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深入思考、堅持探索、勤於訓練,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穫。
有一位數學學霸,便是這樣一個永不停歇攀登數學高峰的孩子。
在高考中,他的數學考了148分,英語140分,語文125分,理綜296分,以總分709分的好成績,成為了省理科狀元,並被清華大學錄取。
按說取得這樣的成績,換了其他考生肯定會覺得欣喜不已,可他卻對自己不太滿意,說自己的語文「比較弱」,又說數學「失誤了」。
原來,他在平時的數學考試中,都是以滿分要求自己的,成績也幾乎是次次滿分,難怪高考數學少2分滿分,在他看來就是「不夠完美」,網友卻說:這才是真學霸。
如此優秀的他卻對自己要求如此嚴格,著實讓人咋舌。那麼,他是如何將數學成績提升到超高水平的呢?
來自貧家的學霸,將學數學當成一種快樂
這位數學學霸叫謝暢,來自四川德陽一個清貧的家庭。母親身體很不好,全家靠父親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是艱難。
可就是從這樣的一個家庭,卻走出了品學兼優的才子謝暢。
生活上他勤勞、節儉、孝順,從不向父母提什麼要求。家裡連網絡都沒有,他也沒有手機,可他對此沒有任何意見;衣服、襪子破了都不想花錢買新的,讓媽媽給補一下就接著穿。
他把物質生活看得很輕,卻將學習當成頭等大事,從未有半分怠慢。
在眾多課程中,他最喜歡的是數學,非常崇拜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希望自己將來能夠在數學領域做出一番貢獻。
因為心中愛著數學,他把學習當成了最快樂的事情,只要拿起數學書,周圍的環境再吵鬧都不會影響到他。
老師就看到下課時,有同學在教室裡聊天、打鬧玩耍,可謝暢卻安坐在座位上看書,十分投入。
數學對謝暢就是有這樣一種神奇的吸引力,他越學越起勁,不斷向難題發起進攻。
同學們看到難題就心生畏懼,謝暢卻不然,題目越難他反倒越興奮。
哪怕自己暫時解決不了,他也不會急著向老師求助,而是靠自己思考去攻破難關,每到這時候,他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成就感,推動著自己向著更高難度不斷發起挑戰。
提升數學成績,他的3個方法值得借鑑
因為數學成績突出,謝暢曾被選中參加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取得過一等獎。
同學提起他,都會用「牛人」之類的稱呼,學校各類考試已經難不住他了,高考前的模擬考他的數學一般都是滿分。
高考考完數學,他感覺所有題目都會,對完答案也沒有發現有做錯的,遺憾的是還是被扣了2分,據老師估計可能是閱卷老師過於嚴格,在書寫方面或小步驟上扣了分。
儘管如此,謝暢的數學學習能力還是令人十分佩服。他能夠學好數學,是因為平時非常注意以下這幾個方面:
1.一定要主動思考。
謝暢認為學數學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思考」,數學題五花八門,題型多種多樣,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善於思考,就能找到其中的規律。
所以平時解題的時候千萬不能死記硬背解題方法,而是要思考這道題目為什麼要這麼解答?它和以前做過的題目有沒有什麼聯繫?能不能找到更加簡便的解題步驟……
這些問題都需要思考去解決,思考能夠幫你破除眼前的迷障,讓你找到解題的關鍵,而且越思考就會越熟練,看到題目會敏感地發現該從哪裡突破。
2.對自己提高要求。
謝暢能夠屢獲滿分,與他對自己的高要求也有很大的關係。
在平時學習時,他不會因為自己弄明白例題就感到滿足,而是會尋找與例題相關的習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使知識得到鞏固。
到了這一步他還是不會停下鑽研的腳步,他會進行拓展訓練——變換題型、提升難度,使自己能夠真正掌握這一類題的解法。
之後他會進行歸納總結,確保這一類題目徹底掌握,以後遇到也不會出錯,以這樣精益求精的精神,難怪他在數學考試中總是能夠做到無往而不利。
3.做題一定要做精。
當然,對自己提高要求和「大量刷題」並不是一回事,做題一定要做精,否則也會失去實際意義。
也正是因為這樣,謝暢才會在別人向自己請教經驗時,說出了這樣一句名言:「數學想考140分以上,就要少做兩道選擇題。」
這句話曾經引發過網友的爭議,但我覺得謝暢說得很有道理。如果沒有目標、沒有重點,盲目刷題又不求甚解,不但會讓知識在腦海中糾結成混亂的謎團,還會造成身心疲勞,最後不但無法提高成績,反而會出現反效果。
由此可見,在高考數學複習階段,我們應當避免無謂的「題海戰術」造成的自我消耗。
平時不妨參考一下謝暢的做法,將思考與訓練相結合,將題目做精、做透,再逐步對自己提高要求,才能夠讓數學成績獲得切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