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和火箭第三戰,上半場像常規賽,下半場才像季後賽。
最大的標誌,是詹姆斯在第三節的3次驚天蓋帽,不僅證明了這時候湖人進入了季後賽狀態,而且完全改變了場上的氣勢對比。
這場比賽,相當於系列賽的「小天王山」,對後續走勢有一定的指向意義。火箭是從頭到尾都很頑強,但湖人上下半場判若兩隊。直到第三節,湖人隊才做出了本場的最大調整,把陣容改小,防守突然上了強度,於是打出了真正具有湖人特色的下半場。
火箭隊有得有失,尤其在上半場頂住了詹姆斯的凌厲攻勢,傳導球合理,在湖人不包夾的情況下,大膽突破內線,三秒區的得分居然以32-26領先內線佔優的湖人。
前兩節火箭最值得表揚的就是威少,他並沒有受上一場低迷的影響,而是多次靠突破得分,兩分球11中7,僅出手一次三分還進了,拿下了17分。
而這一場哈登有三節沒有被包夾,讓他這三節就拿下了28分,可火箭最終還是輸了。總結下來敗因有這幾點:
1、前三節不包夾,火箭三分球大大減少。
2、陣容單一,完全靠哈登和威少主導,缺少變化。
3、板凳太弱,只有復甦的傑夫·格林拿了16分。
4、三、四節湖人上強度,火箭末節失誤5次。
重新回顧這場球,可以發現G2贏球的湖人還是做了調整,主要是針對上一戰讓火箭投進了22個三分球,出手53次,以及大中鋒麥基的使用率。
其實上一戰湖人已經放棄了霍華德,這一戰讓麥基帶傷上場,還是希望在戴維斯身邊多一個中鋒做幫手。可實際上,火箭隊最高的中鋒也只是身高203的傑夫·格林,你讓戴維斯打4和打5,區別不大。
倒是麥基在小陣容面前同樣暴露防守的不足。他過去只需要護筐,現在經常要聯防站在外線。你看這樣朝錯誤方向的移動,是不是作為大中鋒的本能造成的?
要知道麥基打了第一節的7分鐘,得分、籃板、蓋帽等等數據全部為零,只有一次失誤一次犯規。所以,到下半場直接用戴維斯打5,提前上了大莫裡斯,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湖人上半場的防守懈怠,可不只表現在麥基身上。你能相信丹尼·格林這樣以防守為生的老將,會不看身後,只顧眼前嗎?明明詹姆斯已經上去補漏,格林卻沒發現威少殺了進來,其實威少就在他右側,餘光可見。
整個上半場,詹姆斯一直在得分,效率極高,兩節攻下29分,兩分球9中6,三分球5中4,自稱從不在乎得分的詹姆斯開啟得分模式,這很少見。可湖人還是追不上火箭的得分,就是因為這兩節防守太稀鬆。
就連戴維斯這樣的防守高手,白天剛剛被宣布進了「最佳防守一陣」,也會在哈登輕鬆突破進來時,眼睛看向別處。那麼問題來了,丹尼·格林不能眼觀六路是錯的,戴維斯眼觀六路怎麼又不對了?是時機不對,觀察周圍是提前的,而戴維斯回頭之際,哈登已經殺到他跟前了。
所以,必須回到今天比賽的主題——防守。沒有季後賽級別的防守,詹姆斯得再多分,也拿不下比賽。
小陣容出戰的第三節,湖人隊的防守強度明顯提升,協防有了,輪轉快了,補防及時了,火箭隊在這樣的防守面前,不能像上半場那樣隨意突入籃下,只能靠外線三分生存。這一節,上半場得了64分的火箭僅得18分,其中12分來自遠投。
標誌性的三記大帽,有兩記出現在第三節7分鐘左右。這兩個帽都轉化成快攻得分,讓湖人將比分逆轉,雖然還僵持了一段,可在第三節最後,詹姆斯又帽了小裡弗斯一個,讓比賽在82-82平局的基礎上開始第四節。
其實第四節領先10分後,詹姆斯仍然在蓋帽,只是一掌拍到了籃筐上,疼得不輕。
湖人在戴維斯或詹姆斯休息的情況下,依然能將比分超出,第一功臣就是隆多。
傳說隆多的三分實在不準,所以誰跟湖人打都會把他放空。但隆多在第三節末,就已經顯示他這場在三分線外不太一般,有點像科比附體。
有了好的防守,隆多的組織能力才得以充分發揮。
隆多和卡魯索對威少的包夾,直接造成他傳球失誤,被詹姆斯搶走,跟隆多和庫茲馬發動快攻;隆多又精確制導傳給詹姆斯籃下錯位得分;在連進兩個三分以後,隆多又和庫茲馬夾擊哈登,搶斷後一條龍上籃——在2分57秒的時間內,隆多得了8分,助攻2次,直接把比分由平局變成9分領先。
隆多這場球得了21分,助攻9次。他當然不是場場這樣打球,他只是需要對路的風格,全隊一致的防守,以及這種季後賽氣氛。我相信隆多將來一定會做教練,要不然不過癮,而且,他極有可能以主帥身份再次奪冠。
這種場面是適合他的,因為他專注,始終如一,並且總是做正確的選擇,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上。
正是這種高強度的防守,讓火箭最後一節不知所措,出現了5次失誤(火箭全場才失誤9次),而且沒有任何調整餘地,因為他們的陣容如此。
系列賽看到這裡,已經越來越有味道,因為湖人的調整越來越精細,屬於調整後的調整。
而火箭該如何調整呢?
威少已經復甦拿了30分,全隊三分球也進過22個,可是這兩場都輸了球。你還指望哈登打得更好嗎?他三戰平均32分,難道要他像穆雷、米切爾那樣拿50分?
他們本應該有一個大中鋒,那樣陣容變化餘地會大一些,但現在一堆小個子,板凳上也找不出比現在「更好」的替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