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下令,在明年初撤出駐索馬利亞的大部分美軍人員和設施。目前,駐索馬利亞美軍約有700人。根據五角大樓的聲明,部分撤出的美軍將離開東非地區,另一部分則將部署至索馬利亞的鄰國吉布地和肯亞,美軍將繼續與地區夥伴國家一道,對索馬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採取跨境軍事行動。
這是繼下令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之後,川普在臨近總統任期尾聲之際下達的又一道撤軍令。在川普對部分海外駐軍採取「撤、撤、撤」態度的背景下,從索馬利亞撤軍的決定也在情理之中。
位於「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扼守亞丁灣水域,是印度洋經紅海、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航路的要衝,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和戰略價值。然而,索馬利亞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自1991年中央政府垮臺起,該國便陷入軍閥割據,內戰不斷,海盜橫行,直到2012年9月議會宣誓就職並選出新總統,長達21年的無政府狀態才告結束。
索馬利亞在某種程度上可謂阿富汗的翻版,後者素有「帝國的墳墓」之稱,而索馬利亞也曾讓美軍精英部隊折戟沉沙。1993年,索馬利亞勢力最大的軍閥艾迪德伏擊聯合國維和部隊,造成參與維和的24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亡。為此,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維和部隊抓捕艾迪德。
美國先後將精英部隊派往索馬利亞,包括陸軍的「遊騎兵」特種部隊、海軍的「海豹突擊隊」和「三角洲」特種部隊。然而,由於意外情況和情報失誤,美軍特種部隊身陷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遭遇了堪稱越戰後最慘重的軍事失敗——19人陣亡,1人被俘,70餘人受傷,2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
美國大兵的遺體被當地暴徒吊起的畫面,嚴重刺激了美國人的神經,從那時起美軍完全撤出索馬利亞。1995年,聯合國維和部隊也撤出索馬利亞,意味著維和行動以失敗告終。安全真空裡的索馬利亞成了「棄兒」,「基地」、「青年黨」等極端組織在當地紮根坐大,成為中東和東非地區的安全威脅。
2007年,出於反恐和軍事培訓目的,美軍重返索馬利亞訓練和協助政府軍打擊恐怖組織「青年黨」。2017年川普上臺後,還批准美軍擴大在索馬利亞軍事行動的規模。
索馬利亞「青年黨」武裝分子
然而,今年1月,「青年黨」襲擊美軍駐肯亞的一處機場,造成3名美國人死亡,成為2017年以來美軍在非洲的最嚴重致命事件。11月,一名中情局特工與美國特種部隊在索馬利亞執行任務時遭汽車炸彈襲擊身亡。
如今,美軍將再次撤出索馬利亞,給索馬利亞的政局穩定和安全形勢埋下了隱患。今年7至9月,「青年黨」在索馬利亞參與了440起暴力事件,為近兩年來最多。同時,索馬利亞的鄰國衣索比亞因國內衝突從索馬利亞撤走部分維和人員,近2萬人非盟駐索馬利亞特派團也將在明年底撤出。而當前正值索馬利亞的關鍵時期,議會選舉計劃本月舉行,總統選舉則定於明年2月舉行。
如此不管不顧地撤軍,一方面是川普兌現其從海外撤軍的競選承諾,另一方面與其讓同樣主張從海外撤軍的拜登「漁利」,不如自己「先聲奪人」累積一點政治遺產,更何況索馬利亞的安全形勢並未好轉,美軍走人也是避免深陷泥潭。
從宏觀來看,美軍撤出索馬利亞也是川普政府總體上從非洲軍事收縮的一個縮影。2018年開始,川普逐漸改變非洲政策立場,從增加投入轉為縮減。當年8月,美國非洲司令部司令沃爾德豪澤就提出計劃,未來3年內撤走非洲司令部一半的特種作戰人員,最終僅在非洲保留約700名特種兵。同年11月,五角大樓又發表聲明稱,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將非洲司令部下轄約7200人減少10%。
今年11月20日,美國陸軍宣布其歐洲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合併,新的司令部稱為美國陸軍歐洲和非洲司令部,總部設在德國,由原美國陸軍歐洲司令部司令、四星上將卡沃利領導,原陸軍非洲司令部的所有單位重新分配給新的司令部。
美國陸軍歐洲和非洲司令部司令卡沃利將軍(右)
此外,美國陸軍非洲/南歐特種部隊改名為美國陸軍南歐非洲特種部隊,原美國陸軍非洲司令部司令、少將羅林擔任特種部隊司令,同時兼任美國陸軍歐洲和非洲司令部副司令。這波操作實質上是美國陸軍的非洲司令部併入歐洲司令部。
川普這種對非政策調整和收縮,遭到五角大樓和軍方的很大阻力,後者擔心倉促撤軍會對地區安全形勢構成負面影響,進而威脅美國和盟友的國家安全。從這個角度來看,川普的撤軍令也是限制下屆政府的政策選項空間,給拜登執政「挖坑埋雷」。